企業存貨以假亂真!讓投資創業者心驚膽寒

上期內容:188期【 】

企業存貨以假亂真!讓投資創業者心驚膽寒

虎成論金--讓中國人更懂金融!

一邊做事,一邊傳道,既要會做事,又要會傳道,我是虎哥,《虎成論金》讓中國人更懂金融!


什麼是存貨?

存貨,從實物狀態來說,分為原材料、半成品、庫存商品、委託加工物資、發出商品。簡單理解就是積壓了沒賣出去的商品。

存貨管理是一個企業綜合財務水平的具體體現,因為一個存貨佔比很高的企業,很難有漂亮的流動性水平,並且很有可能已經陷入了嚴重的銷售困境。但與此同時,如果一個企業的存貨水平相比同行業低很多,那我們又會懷疑這家公司的生產銷售能力能否滿足客戶的需求?可以說這是個兩頭難的事,因此存貨的合理水平除了參照同行業以外,也應當與企業充分溝通以瞭解真實原因。不同行業的故事千差萬別,但總的來說,如果不是有目的的囤貨,一般情況下存貨意味著長期盈利不被看好。

存貨引發的財務造假

但是,從財務報表角度來看,“存貨”又是一個財務造假的高發區域。在一些存貨難以計價、難以盤點的行業,利用虛增存貨來消化虛增資金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做法。如果光看存貨,可以源源不斷地“創造”利潤,甚至帶來毛利率上升、單位成本下降、利潤總額增加、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等等“利好”,企業是一片忙碌興旺的景象,簡直就是繁榮盛世。殊不知,你視為流動資產的存貨並無實物,實質上只是財務賬面上的數字,或者你以為的高價存貨其實也有很大的水分。

存貨的數量和價格是否真實,依賴會計師或者現場盡調人員的責任心,畢竟很多企業的存貨,很難在短時間內被有效的監盤。前不久,優選資本盡調完的一家軍工企業,非常符合我們投技術、投壁壘、投未來的標準,但是我們的軍工事業部的同事後面果斷放棄了這個標的,就是因為鉅額存貨的背後有著難以言明的故事。

  • 存貨週轉率問題

對存貨,發審委最關注的是存貨週轉率,通過將存貨週轉率與同行業其他公司對比,很容易能發現其是否存在異常。這個比例表示企業一定時期內銷貨成本與平均存貨餘額的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存貨的週轉速度,是分析企業運營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存貨週轉率越高,表明企業存貨資產變現能力越強,存貨及佔用在存貨上的資金週轉速度越快。

正常情況下,原材料增加降低週轉率,也可能說明公司的訂單增加,但原材料沒增加,庫存商品增加降低了存貨週轉率,說明公司可能出現了滯銷現象,此時企業的庫存成本增加,所以會採取降價、賒銷等促銷的手段進行銷售,這些都會提高企業的運營成本,最終反映出企業的毛利率開始下降,但是如果此時反而出現了企業的毛利率增加的情況,就意味著這個企業可能採取了會計手段來虛增利潤。所以沒有無緣無故的被否,只有經不起的推敲。

2017年11月1日,第十七屆發審委第23次發審會上會的普天鐵心,從事電力變壓器的重要核心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的主要產品是變壓器鐵心、鐵心柱和定尺硅鋼。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普天鐵心的營業收入分別是4.66億元、6.40億元、6.48億元和2.83億元,公司收入規模逐年擴大;同期,扣非淨利潤分別為 2427 萬元、1856 萬元、2923萬元和1562萬元,均未超過3000萬元。

發審委就問道:公司經營性淨現金流分別為負392萬元、負2063萬元、275萬元和負3713萬元;存貨分別為4960萬元,6834萬元,8537萬元和9952萬元,在大幅增加;存貨週轉率分別是10.07次、9.47次、7.05次、5.01次,在逐年下降。2017年6月末,普天鐵心應收賬款大幅上升,佔營業收入比重為69.25%。發審委要求其結合生產模式、採購與生產週期、原材料預訂貨款等情形,說明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時,被要求說明異地存貨的管理模式,以及存貨盤點和存貨計價測試的執行情況等等。發審委甚至細緻到關注到了這個企業個別存貨,比如說有一個產品叫取向硅鋼,它極易損壞,所以就被要求說明存貨跌價準備計提依據是否充分等等。

發審委問的這麼直白和犀利。這怎麼說的清楚呢?說到最後,就是企業競爭力不強,資金鍊很緊。最終無情被否。

  • 原材料採購問題

在存貨相關問題上,原材料採購問題同樣受發審委關注。神農股份,報告期內各期採購用於加工飼料的原材料明顯低於飼料產量,你說多可笑,但同期,生豬養殖頭數從2014年的5.49萬頭增加到2015年的8.78萬頭,發審委要求說明上述情況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 外協加工問題

在存貨相關問題中,同樣受到發審委關注的還有外協加工,通俗的說就是外包,指本單位因為設備或技術上的不足,獨立完成某項整體制造加工任務有困難,或者是達到相同質量要求所需的費用更高,為了降低成本並且確保任務完成,那麼充分利用社會存量的資源,向外地或外單位訂購或訂做部分零部件或半成品。在發審委提出詢問的存貨相關主要問題中,外協加工的相關問題不止被一次關注到。

外協加工不僅涉及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生產質量控制問題,比如說產品銷售單價和外協加工件採購單價變化趨勢不一致等現象,很容易被髮審委問到與主要的外協加工廠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和特殊的利益安排等問題。

2017年11月3日,第17屆發審委第24次發審會上會的鉅泉光電,主要生產過程均採取外協加工方式,其成本佔到總成本的95%以上,發審委要求說明上述現象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影響,以及對生產質量控制的影響。

2017年11月10日,第17屆發審委第39次發審會上會的捷眾科技,報告期內公司外協採購的金額佔營業總成本的比重非常高,而且產品銷售單價在逐年增加,而外協加工件採購的單價卻逐年下滑。發審委要求其說明產品銷售單價與外協加工件採購變化不一致的原因,公司與主要外協加工廠商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和特殊利益安排。

  • 對存貨價值估計方法進行調整

那再說說利用存貨造假,企業通過對存貨價值估計方法的調整,來調整當期的財務費用以及利潤的情況非常的普遍。但不同企業由於自身產品的特殊性,對存貨的估值方法也完全不一樣,比如說優選實業公司,主營業務為生活類物質商品貿易,食品飲料類的產品有酸奶,這個產品一旦過了保質期價值就歸零了,並且這個過程會很快,如果是生鮮類的產品,對時間的要求會更敏感,是以天來計算,這個時候如果發現企業的計提減值準備比較保守,那則是在增加利潤。而像白酒、紅酒之類的,放的時間越久越有價值,就根本不需要計提減值,如果發現企業計提減值準備,而且還是比較激進的,百分之百是在隱藏利潤。

舉個實例,說的再透徹一些,優選實業公司有1000瓶年份茅臺酒,價值1000萬元,2017年沒賣出去,那這就是庫存,但為了隱藏利潤,於是我們計提了200萬元存貨減值準備,這200萬元計入資產減值損失,就減少了200萬元當期利潤。2018年,這1000瓶茅臺酒,還是以1000萬賣出去,由於帳目庫存金額為800萬,於是今年就有了200萬的利潤。這很好理解吧?但玄妙之處就在於去年的計提存貨減值準備,如果說我不想隱藏利潤,可以不用計提存貨減值準備,如果在去年只計提了100萬元的存貨減值準備,那麼今年庫存金額為900萬元,800萬元賣出,就虧損了100萬。茅臺還是茅臺,買家也還是那個買家,價格還是那個價格,但利潤走勢就可以完全不同了,利用存貨的會計處理就是這麼神奇,利用存貨減值準備計提,實現利潤年年增長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老闆和財務總監想這麼幹。

利用存貨造假最有影響力的事件莫過於獐子島(002069),2018年1月30日晚,我正在創作這期節目的時候,聽到他們又發了個公告說:公司目前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可能會對存貨計提減值準備或核銷處理,預計5.3億元到7.2億元。天吶!這不是它第一次大幅計提存貨減值,就在三年前,獐子島就已經發生過一次扇貝逃跑事件,2014年獐子島的三季報稱:由於北黃海遭遇異常的冷水團,幾年前在海里播下的價值7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慘遭滅頂之災,前三季度也由盈利轉為鉅虧8.12億元。

對獐子島,我個人比較武斷地判斷,可能是這個公司存在著集體的貪腐,也可能是管理不善被工作人員把種苗私下倒賣了,壓根就沒播下去苗,所以到期自然出不了貨,那怎麼辦呢?只能是扇貝跑了唄,正常情況下,會計事務所現場檢查必須查驗存貨,也必須有會計師的監盤,一般的行業想用存貨做文章,是沒那麼容易的,但農林牧漁產業,尤其是水產養殖業,這是辦不到的,100%確認存貨的唯一靠譜方案就是把水抽乾,一個一個來數,可那是大海呀,所以獐子島就抓住了這麼一個漏洞,就可以這麼三番五次,肆無忌憚的利用存貨來造假。

企業存貨以假亂真!讓投資創業者心驚膽寒

虎成論金--讓中國人更懂金融!

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虎成論金》IPO那些事A股篇第1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