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裡有人帶孩子,可以不讀幼兒園,直接上小學嗎?

源源和皮皮媽咪

首先,上幼兒園不是上小學的官方要求,但是是必備能力基礎。

多數家庭會選擇讓孩子上幼兒園,參加正式正規的集體學習和生活。

每個家庭能夠接受和適合的教育理念不同,家庭情況也不同,這裡包括看護者及人數、經濟條件、文化背景等,還有對幼兒園教育的認知、定位、期待不同。

首先,幼兒園不是傳統的託兒所只解決有人帶孩子的地兒。

各品牌幼兒園有其教育理念,各公立園也有教委制定的教學目標、任務。

孩子在學前階段,各項生活能力和品質是有達成要求和標準的。

同時,孩子需要學習自我管理、社交溝通等,這些是將來接受學校教育的基礎能力。



如在家養教育的孩子,同樣可以達到學齡前兒童所具備的各項能力,是完全可以選擇不上幼兒園,直接入小學的。


育兒路上紅綠燈

我女兒現在快五歲半了,我就沒讓她上過一天幼兒園。


我從來不擔心她因為不上幼兒園就不讓上小學,也許很多規定細則我不知道,但是我非常明確的是,小學屬於義務教育階段,只要符合就讀條件,學校是沒有權力拒絕的。

退一萬步講,就算不讓我女兒上小學我也沒什麼好擔心的,“水哥”王昱珩隔段時間就給女兒請很長時間的假,不讓女兒上學,帶著女兒到處旅遊,水哥說學校能教的我都能教。我雖然不像水哥那麼厲害,但是也在不斷學習教育方面的理念和知識,最起碼女兒小學階段的知識我還是教得了的。

現在我就每天教女兒學習兩個小時,其餘時間看看電視,玩橡皮泥,玩積木,畫畫,塗顏色,陪她做遊戲、出去玩會等等,晚上講講故事,我覺得挺好的,能認700多漢字,一百多單詞,會算10以內加減法。

有時候我也擔心她不上幼兒園會不會比較內向或者膽怯,後來發現每次帶她到淘氣堡她都能很快交到新朋友,我就不擔心了。不讓女兒上幼兒園主要是覺得幼兒園老師一個人至少要照顧好幾個孩子,肯定不如我一對一教女兒,老師也不可能比我更愛我女兒。


超級女兒奴

我個人認為即使家裡有人帶孩子,也最好不要不去幼兒園而直接去上小學,因為幼兒園的意義遠不止於只是幫你帶孩子。

第一:幼兒園是孩子與社會的第一個聯結,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在上幼兒園以前,孩子接觸的範圍很小,通常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接觸過程中也通常都有家長看護,缺少與社會的直接互動。

孩子在6歲以前是培養社會能力的關鍵時期,而在幼兒園小朋友要獨自面對老師、同學,開始學著自己處理一些同學們間的相處問題,這正是培養孩子社會能力的好機會。 如果不上幼兒園等到6歲直接上小學,會增加融入集體的難度,不利於社會能力的培養。

第二:幼兒園的同伴互動關係,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小朋友的模仿能力超強,同時自制能力很差。家長即使有再好的教育孩子水平,在單獨教導的情況下很難讓孩子每次都願意學習。

而在幼兒園就不一樣,有那個氛圍,還有老師專業的指導,不愛學習不守紀律的寶寶也會開始愛學習守紀律了。


童媽知怡學心理

據瞭解,沒有硬性規定在上小學前必須讀幼兒園。

如果家裡有人帶孩子,比如高職、高知家庭或者請育兒專家住家養教孩子,可以不去讀幼兒園,但是儘管這樣,普遍的大環境下,還是建議讓孩子先讀幼兒園,再去上小學。

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上幼兒園是為入小學作好準備

進入小學前,孩子可以在幼兒園裡,學會遵守紀律、集中注意力、尊敬老師,懂得基本的規則和禮貌。如果還學習寫字、計算、唱歌、跳舞等等,也是培養興趣愛好以及良好習慣,這些都為入學奠定了基礎。

另外,孩子入園以後,家長可以比較客觀地瞭解自己地孩子,有利於在入小學時提前適應環境。因為在學前培養一定的獨立性、良好的習慣、社交能力還是非常重要的。

2.幼適齡兒童應該接好必要的學前教育

儘管每個幼兒園的環境、設施和師資情況不盡相同,但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幼兒園的課程和活動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生理和心理發育的規律來安排的,努力使每個適齡兒童都能接受良好的學前教育。這一點是任何家庭都難以做到的,所以儘管有家人專門帶孩子,也是有必要考慮讓孩子先去幼兒園再去入小學的。

3.家人無法帶給孩子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裡有老師、有其他小朋友,孩子入園以後,可以提高他們社會化的程度,可以讓他們從以自我為中心逐漸過渡到為他人著想,在與小夥伴的相處中學會合群、體諒別人、原諒別人,同時對自己也會有更高的要求。

但是家人照顧的情況下,孩子面對的社交群體是非常狹窄的。總是在熟悉的人文環境下成長,他會害怕邁出成長的那一步,這樣狀態下很難第一時間內適應小學生活,因為小學校裡也是需要和老師、同學、其他朋友相處的社交環境。

讓孩子3歲時候像3歲,5歲的時候像5歲,他就可以在6歲的時候順利進入小學階段。


親子成長教練

我個人意見,覺得還是上幼兒園比較好。

首先人類自古就是群居動物,適合也適應身邊圍繞更多的人。其次,任何年齡段的人都需要有自己待的舒服的圈子,孩子雖然小,也是需要他的小小社交圈的。

我自己的孩子差不多是三歲半送幼兒園的,在此之前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和人接觸,我擔心他上幼兒園不適應,就和他商量著現在去上幼兒園可以嗎?他說可以,但是能不能去個他喜歡的幼兒園呢?我說可以,咱們去幾個幼兒園多看看,然後你自己選一個可以嗎?他說可以,然後我就帶他去了家附近的三四個幼兒園裡面轉了轉,他最終選擇了一個新開的,室外遊樂場地最大,也是去了以後有老師陪他玩的時間最長的一家幼兒園。即便是這樣,在最開始去的一週,他都不能夠和小朋友們一起進餐和午睡,都是被一個老師帶到園長辦公室單獨吃飯和睡覺的。也不愛和小朋友進行集體活動,這樣的現象差不多維持了兩三個月吧。他最開始十個月是在小一班,他們當時的班主任是個有孩子的母親,對待孩子的方式算是比較愛護行的,怕孩子摔著碰著不開心什麼的,經常抱著孩子哄,這段時間我家小孩變化不大,只是比以前能適應集體生活了。後來第十一個月的時候他和班上幾個小朋友一起升班了,中班的班主任是個年輕有愛心的小姑娘,她教育孩子的理念是自由平等共同成長形的,沒有對孩子過度的保護,遵循孩子的個人意願行事。在這個班半年就有很明顯的變化,從性格內向變得活潑開朗,從最開始在人前不愛講話,變得在臺上講故事滔滔不絕。有的家長不喜歡她這種放羊教學,但是我覺的至少她非常適合我家這種偏內向型的孩子,他們班有好幾個和我家小孩一樣開始不愛說話,內向孤僻的小孩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我家這個是尤為明顯。

還有就是有些家長不注意的地方,老師都會教給孩子。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兩件事是:一件事是他自己會說小屁股和小雞雞不能給別人看,然後告訴我說是果果老師教他們的。這件事我開始都沒想起來教他。還有一件事就是老師告訴他們,要對自己不喜歡和不想做的事情說:不,我拒絕。

上了幼兒園之後,孩子的生活變的規律了,還交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學習了知識和常識。有次他們老師和我說,最喜歡週一看這些小孩早上一來,圍著好朋友和喜歡的老師說週末自己都做了什麼什麼事,去了什麼什麼地方,孩子們一起分享、交流週末的開心事。

最近出了三原色幼兒園事件,不過我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這種事件還是極個別現象,不要因為這件事把幼兒園都想成洪水猛獸,好的幼兒園和老師還是佔大多數的,希望我們祖國的小花朵都可以生長在可以給他們溫暖和養分的土壤裡。


小女人小心事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幼兒園教師,我想從我的角度出發,談談我的認識。

雖然你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粗淺的知識和技能,讓孩子在以後小學中成績無憂,但幼兒教師的專業性與幼兒園生活的獨特性是你不能給予的,更是家庭無法代替的。

幼兒園的課程分為語言、社會、健康、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全部以遊戲為主,孩子們在玩玩、做做、說說中學到知識。比如“認識數字5”,讓孩子拿出5個物品,拍手、跺腳等完成5的認識,玩遊戲“小司機”,請5個小朋友坐車,鞏固對5的認識。這些專業性、互動性是家中無法完成的。講故事、彈琴、跳舞、繪畫、剪紙、泥工製作這些技能家長不可能全具備。




幼兒園定期會開展一些活動,比如六一大型團體操表演,孩子會感受到節日的氣氛,練習並表演節目,增加孩子的儀式感、歡樂感。安全演練,比如消防、地震演練,提高孩子們的安全意識與逃生技能。親子運動會,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競爭意織,促進親子感情。



學前教育不是教給孩子多少知識,而是培養各種能力與興趣。幼兒園的區角活動對培養孩子的能力與興趣功不可真。幼兒園的區角有:圖書區、建構書、美工區、表演區等,還有植物角、動物角等。圖書角提供大量適合孩子的繪本,培養孩子們看書的習慣,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美工區提供大量的美術用品,孩子學習剪紙、捏泥丶摺紙、畫畫,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表演區孩子們戴上各種頭飾,飾演不同的角色,培養孩子們的表演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作為家長,你可能某方面專長,但不如幼兒教師專業。你的家庭可能溫暖,但不如幼兒園全面。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到幼兒園過孩子應有的生活,和老師經常溝通,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讓孩子健康快樂地發展。

希望你有所啟發,祝快樂!


小巧手美術

這個問題要看從哪個方面考慮:

從現在教育觀念來說:孩子一定要送去上幼兒園,3-6歲是孩子獨立意識形成的時期,這個時候是她離開生命中最重要的他人,融入到集體生活的時期,在幼兒園可以建立孩子思維能力、社交能力、語言表達、防範意識等各方面的能力,並且可以活躍孩子思維,發現孩子閃光點(特長)時期。幼兒園可以讓孩子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而另外一方面,中國應試教育的模式,讓很多有能力的家長另闢它路,不僅是幼兒園、連小學也沒有上,直接父母在家全能教育,然後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培養素質方面的能力,包括興趣愛好、擴展閱歷,人際交往等方面,讓孩子不再拘泥於應試教育的漩渦內,跳出框架。


這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方法,這跟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原生態家庭的氛圍有著密切的關係,水哥王昱珩也曾說:“我覺得學校能學到的東西有限,學校能教的我都能教。而女孩的見識特別重要,一個女孩如果沒有見識是挺可怕的事情。世界很大很豐富,見識多了她才會寵辱不驚“但是能做到他這樣的,少之又少。

所以平常人家,如果家裡人沒有太優秀的才能和更好的條件,除非孩子非常嚴重的抗拒幼兒園,建議還是讓孩子融入到幼兒園的大集體為好。


嘉嘉育兒

我在這裡鄭重的告訴家長們。不上幼兒園直接上小學不可以。沒有幼兒園的介紹信,通知書類似這樣敲門磚你是不能上小學的。更何況幼兒園是育兒的好地方,為什麼不讓寶寶上那?


有關部門是沒有明確說明,但是事實就是如此。父母為了上小學提前兩天去門口排隊新生報名,那種景象不是我們希望能看到的。就因為孩子有人帶就不上幼兒園嗎?

幼兒園我們的孩子可以學到什麼?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育兒慢慢讓我們所熟知,上幼兒園我們的寶寶學到了很多技能,幼兒園是寶寶第一次獨立生活的地方,哪裡有諸多的人生第一次,所以幼兒園是必須要去的。



幼兒園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

還有一點必須說明一下,目前幼兒園教學內容有很大的差距,有的甚至已經學習一年級的課程,這樣就讓寶寶再一年級的時候就已經不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擠破腦門子也要進那些學知識的幼兒園。



幼兒園過早的學習一年級知識對孩子有害還是有利?

其實對錯都是相對的,但是我個人不建議學習更多的知識。寶寶過早的接觸一年級的知識,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不能集中,無形的壓力壓在寶寶身上,話又說回來,目前的教育就是分分分,根本不注重能力培養。



那我們怎麼辦那?


舉一反三

建議還是上幼兒園比較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增加同齡交流,培養性格

如果只是在家帶孩子,與同齡孩子的交流,與外界的接觸肯定遠不如在幼兒園,小孩子的性格養成除了和父母有一定的關係之外,與環境也是非常息息相關的。有些孩子內向不願與人接觸,怕生,也有部分與外界接觸太少的緣故。

2、提前適應集體生活,為小學做準備

幼兒園的存在,並不是為了解決父母工作孩子無人帶的情況。二十給低齡段的孩子一個過度的過程。從原來在家裡,所有人為他一個人服務,變成在學校,幾個老師面對的是整個班的學生。他需要學會和別人相處,需要學會一定的基礎獨立性,需要懂得什麼是一個集體,這都是以後他在小學中所要面對的。

如果孩子沒有上幼兒園,那麼當小學時他直接進入一個集體,一定會有諸多的不適應,而小學已經開始了正式的課程學習,更多的是要適應學習習慣,而非集體生活了。

3、打好基礎的學習,培養興趣

現在幼兒園一般都會設置一些銜接或者興趣課,既是為小學的學習做一個鋪墊,例如有的幼兒園會教一些簡單的英語字母,數字,很簡單的加法等。

另一方面,幼兒園會有很多活動的課程,有益身心的,需要與人合作的等等,都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培養。而這些都是在家裡,家人給不了孩子的。因為在家中舒適習慣的環境,孩子習慣於大家圍繞著他,而合作能力交際能力等得不到鍛鍊。

4、培養習慣,懂得紀律

幼兒園,也是一個學習的環境。即使在家裡有人看著,有人教孩子應該怎麼做,教孩子一些簡單的知識。這種效果一定是不如校園的。在校園中,孩子可以更為直觀的感受到為什麼應該這麼做或者什麼不能做,因為他在一個真實的環境情景下,他能看到別人的行為,而非在家裡一種說教性的行為。

另外,幼兒園也是培養習慣,養成紀律性的好場合,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有了集體意識,明白了一些紀律性的東西,老師會幫忙培養一些基礎的學習習慣,這段以後小學等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5、增強孩子語言能力

在幼兒園,孩子需要和同齡人,和老師進行交流,而且是在沒有家長的幫助之下的。在幼兒園後,家長多陪伴孩子,聽聽孩子講幼兒園發生的故事,也是鍛鍊孩子對事務表達的一種方法。

因此,就算有人能一直帶孩子,還是應該去幼兒園比較好。可以在其餘時間多陪伴孩子,陪他玩耍,陪他進行一些簡單的閱讀,讓他既有了幼兒園集體生活,也有家庭的陪伴,全方位的成長。


婕婕385

在全國各地“幼升小”的報名中,沒有看到過硬性規定孩子必須上幼兒園,但是就算是家裡都是教師、或者都是教育行業工作者、都是高知的環境,我們也建議孩子去幼兒園。

1.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獨立面對這個世界。面對新老師、新朋友、新環境,這是他們獨立的第一步,他們在幼兒園不僅僅學到的是知識,更多的是社會交往、社會適應、和新朋友相處(分享、處理問題和矛盾、一起遊戲、一起解決問題),這些孩子單獨在家裡是學不會的,或者說即使學到也很有限。

2.孩子在幼兒園最主要學會的是交朋友。每個人都需要朋友,即使我們的孩子再依賴我們,他們依然需要朋友,幼兒園內的吵吵鬧鬧,幼兒園內的好朋友對孩子真的很重要,他們學會了與人打招呼、與人交往、處理各類矛盾和糾紛,和好朋友一起開心的遊戲、分享自己的秘密……

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孩子學到什麼不重要,在幼兒園玩的開心更重要。雖然大家都習慣性的焦慮、習慣性的想要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但是在這個階段他們需要的是接觸這個世界,更多的接觸這個世界,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實踐,更多的有趣的事情,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的輸入。

除了在幼兒園學會社交,孩子在幼兒園其實也感受到競爭,這種競爭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好處的,而在家庭環境中,孩子的這些社會性很難得到有效的訓練和實踐,在家裡吃的再好、吃的再安全、照顧的再仔細,也不如把他們放到幼兒園和孩子們一起遊戲和玩耍來的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