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裡的兩位戰神尉遲恭和秦瓊也曾經打過一仗,誰更厲害呢

秦瓊和尉遲恭,隋末唐初名將,勇冠三軍,威震敵膽。他們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最終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隨著《隋唐演義》的出現和普及,秦瓊和尉遲恭在民間圈粉無數,百姓紛紛為他們打call,奉其為“門神”。然而最強“門神”的爭論,從未間斷。走出評書的演義和神化,在史料中兩位大唐戰神,誰才是真正的王者呢?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生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從三品),封翼國公(從一品),死後追贈徐州都督、胡國公,諡曰“壯”,陪葬昭陵。

尉遲恭(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陽人。生前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封鄂國公(從一品),死後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忠武”, 陪葬昭陵。

唐朝裡的兩位戰神尉遲恭和秦瓊也曾經打過一仗,誰更厲害呢

秦瓊(?—638年),字叔寶_圖

從兩份簡歷上看,秦瓊的官職相當於大軍區司令的職務,應該可以掛個上將的牌子。尉遲恭的官職是武散官的最高官階,相當於國防部長。表面上看,兩人爵位相同,尉遲恭的官階比秦瓊高。值得注意的是尉遲恭比秦瓊多活了20年,而武散官在唐代有官名而無職事的官稱。說到底,尉遲恭是個“光桿司令”。他的官職比秦瓊高,是不爭的事實。

秦瓊先後為隋軍、瓦崗軍、王世充等勢力作戰,最後投奔唐軍。在效力諸主的過程,秦瓊對政府軍、起義軍、割據勢力的武器裝備、戰術策略以及兵員構成了如指掌,在戰鬥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尉遲恭的經歷相對簡單。早年曾在高陽加入隋軍,討伐暴亂兵眾。大業十三年(617年),劉武周聽聞尉遲恭有“萬人敵”的威名,招募他加入到自己麾下,擔任偏將。武德三年(620年),尉遲恭獻城降唐。

唐朝裡的兩位戰神尉遲恭和秦瓊也曾經打過一仗,誰更厲害呢

唐太宗李世民_圖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在新舊唐書的記載中,李世民經常指派秦瓊,斬殺敵陣中特別能“作”的敵將,具體殺過哪些敵將,史籍沒有明文記載。尉遲恭最值得誇耀戰績,無疑是槍挑單雄信、射殺李元吉,兩次救了李世民的命,居功至偉。從單挑能力上看,尉遲恭棋高一著。

秦瓊作戰經驗豐富,膽略過人,擅長率軍衝鋒陷陣。在張須陀擊潰盧明月、李世民大敗竇建德的戰鬥中,秦瓊先後充當了“敢死隊”和“突擊隊”的角色。尉遲恭善於避槊奪槊,以單打獨鬥見長。李元吉向來驍勇,擅使長槊,與尉遲恭比試了三次,一連三次都被尉遲恭奪走手中的長槊,可見其功力深厚。這番經歷在李元吉心裡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就個人綜合能力而言,雙方各有千秋。李世民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利用兩人的優點,為大唐建立了赫赫戰功。

唐朝裡的兩位戰神尉遲恭和秦瓊也曾經打過一仗,誰更厲害呢

玄武門之變_圖

玄武門之變,對秦瓊和尉遲恭而言,同樣影響巨大。太子李建成年齡最大,秦王李世民戰功最多,雙方持續明爭暗鬥,矛盾不斷激化,最終釀成“玄武門之變”。事變爆發時,尉遲恭跟隨李世民進入玄武門。李元吉原本想殺死李世民,懾於尉遲恭的武功,轉身跑向武德殿,被尉遲恭射殺。秦瓊在玄武門外,率領李世民的私人武裝,擋住了馮立、薛萬徹和謝叔方等二千餘“太子黨”的猛攻。從玄武門事變來看,兩位“門神”分工不同,貢獻不同。

秦瓊作為《隋唐演義》、《說唐》以及戲劇《秦瓊賣馬》的男主角,其義薄雲天、武功蓋世的形象深入人心,地位崇高。尉遲恭在大唐建國戰爭中戰功卓著,在“玄武門之變”中又發揮了重要作用,表現出對李世民的忠誠。李世民甚至打算將女兒嫁給比自已大十歲的尉遲恭,可見尉遲恭深受李世民賞識。在官方記載中,尉遲恭的表現更積極、更活躍也就不奇怪了。雙方的影響力同樣難分伯仲。

唐朝裡的兩位戰神尉遲恭和秦瓊也曾經打過一仗,誰更厲害呢

尉遲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_圖

兩位戰神的技能、屬性和影響力說了一大堆,他們在歷史上交過手嗎?

答案是肯定的。唐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和宋金剛聯合突厥, 先後佔領了汾州(今山西隰縣)、晉州(今河北石家莊)和幷州(今山西太原)等地,對新生的唐朝構成了嚴重威脅。正當李淵打算放棄河東之地,李世民痛陳利害,力排眾議,主張收復河東。同年十一月,他親自帶領三萬唐軍,從龍門跨過冰封的黃河,在柏壁與宋金剛對峙。

唐軍深溝高壘,堅守不出,唐軍的意圖很明顯,要與宋金剛打消耗戰。宋金剛雖有七萬人馬,但軍中缺糧,如果不能迅速擊敗河東的唐軍,宋金剛將不戰而敗。於是,他命尉遲恭和尋相率領八千餘人,進攻位於夏縣(今山西運城市東南)的另一支唐軍。此戰唐軍大敗,李孝基、獨孤懷恩、於筠、唐儉及劉世讓等宗室將領被俘。打了勝仗的尉遲恭,得意洋洋地押著戰俘和戰利品,從夏縣返回澮州(今河南固始縣東北)。

唐朝裡的兩位戰神尉遲恭和秦瓊也曾經打過一仗,誰更厲害呢

秦瓊題跋像_圖

消息傳來,河東地區形勢對唐軍十分嚴峻。李世民的唐軍孤懸河東,如今當務之急是要重振唐軍士氣。李世民將目光瞄準了得勝返回的尉遲恭。他命令秦瓊和殷開山帶領三千人馬,擇機營救被俘將領。

秦瓊率領唐軍,是著名的“玄甲軍”。顧名思義,這支軍隊因身披黑色鎧甲,故稱為“玄甲軍”。唐朝明光鎧防護性好,衝擊力強,具備了甲騎具裝的特點。士兵接受嚴格的訓練,包括正面衝鋒、伏擊、傾翼突擊等戰術訓練,以及馬術、刀具、箭術等綜合訓練。這支騎兵裝備精良,每名士兵裝備一支漆槍(即長槊)、一把短柄長刀和一個胡祿(即箭壺)。胡祿可以裝30只箭。有的士兵還裝備有馬弩,可以連發,能射200步,射速快、威力強、命中率高。唐軍騎兵的馬匹,配備的是焉耆馬和威爾勒馬,這兩種馬高大健壯,步伐流暢,是當時最主要的戰馬。

玄甲軍在作戰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與突厥作戰時,玄甲軍通常人馬御下重鎧,成為輕騎兵,以其高機動性與突厥周旋。與隋軍以及起義軍作戰時,玄甲軍以甲裝具騎形式出現,成為攻擊力和防禦力兼顧的重騎兵。

唐朝裡的兩位戰神尉遲恭和秦瓊也曾經打過一仗,誰更厲害呢

尉遲恭降唐_圖

秦瓊選擇在美良川伏擊尉遲恭。美良川位於山西省聞喜縣,是尉遲恭回澮州的必經之路,此處地勢險要,山高坡陡,道路狹窄,能發揮玄甲軍的威力。此外,當時正值隆冬,滴水成冰,呵氣成霧,積雪過膝,適合打伏擊戰。美良川因其地利天時,在兩位戰神的終極對抗中留名史冊。

唐軍埋伏在雪堆裡,靜靜地等待著戰機的出現。尉遲恭率領軍隊緩緩地來到美良川,黑色的人影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醒目。突然,天空中射來一陣密集的箭雨。很多士兵中箭倒地,鮮血滴落在雪地,變成一朵朵紅色的血花。呼喊聲、哀號聲、馬嘶聲響徹山谷。由於地勢狹小,軍隊無法列陣,形成有效的防禦。士兵們無心戀戰,四處逃散。尉遲恭持槊喝斥,鼓舞士氣,組織陣型,隨時準備應對第二輪打擊。

唐朝裡的兩位戰神尉遲恭和秦瓊也曾經打過一仗,誰更厲害呢

門神 秦瓊和尉遲恭_圖

美良川山坡上的雪堆開始移動,埋伏已久的玄甲軍出現了。兩軍短兵相接,尉遲恭的軍隊被玄甲軍攔腰截斷,首尾不能相顧,士兵一觸即潰,紛紛逃命。尉遲恭見回天乏術,僥倖逃生。秦瓊出色的完成了李世民交給的任務,為唐軍贏得柏壁之戰打下了良好的契機。兩位戰神的交手戰績看,秦瓊略勝一籌。

經過一番比較, 可以看出:秦瓊經驗豐富,身手不凡,是十分“接地氣”的作戰高手。尉遲恭武藝高強,忠心不二,明末學者黃道周評價他:“唐將英雄,將軍為冠。”說到這裡,兩位“門神”到底哪個厲害?大家想必有自己的答案了。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