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百家姓第八位黃姓

中國新百家姓第八位黃姓
中國新百家姓第八位黃姓

主要源流1、源自嬴姓,以國名為氏。有三種說法:①遠祖可追溯到帝舜時代的東夷部落首領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其後裔中有黃氏者,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2]②遠祖可追溯到五帝時代金天氏少昊[3]。少昊金天氏後裔臺駘,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春秋時,臺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2]③遠祖可追溯到遠古掌火之官吳回(祝融)之子陸終。陸終後裔在周代時,被封於黃地,建立了黃國。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後代子孫分散到了各地,他們以國名為氏,稱黃姓。[4]“黃”漢字演變2、源自官位,以官職稱謂為氏。有兩種說法:①出自遠古伏羲下屬之官黃龍師。黃龍師,亦稱黃龍、黃師、黃中官、龍師等,是伏羲設置的官名,為中官。黃龍師之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稱黃龍氏,後簡稱為單姓黃氏、龍氏等。[5]②出自遠古黃帝下屬之官黃雲。黃雲,是黃帝設置的官名,為中官。黃雲之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稱黃雲氏,後簡稱為單姓黃氏、雲氏等。[6]3、源於改姓而來:①其他漢姓改為黃姓:上古時候,黃、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為黃姓;還有其他原因改姓黃的:如陸姓、巫姓、吳姓、金姓改黃姓等。②回族改黃姓:今回族黃氏,是少數蒲氏回族人為避元末“反色目”誅殺之禍而改為黃氏的。③滿族改黃姓:滿族吳扎拉氏,發源於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人數很多,後分衍有四支漢姓,即黃氏、紫氏、紅氏、白氏。[7]得姓始祖陸終,吳回之子。周代時,其後被封於黃地,建立了黃國。後被楚國所滅,後代以原國名為氏,並尊陸終為其得姓始祖


中國新百家姓第八位黃姓

人口分佈宋朝時期,黃姓大約有1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6%,排在第9位。黃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27.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和福建,這兩省黃姓大約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53.5%;其次分佈於浙江、四川、廣東、河南,這四省的黃姓又集中了24.5%。全國形成了以贛浙、閩粵、四川、河南為中心的四大塊黃姓聚集地。[1]明朝時期,黃姓大約有2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3%,排在第7位。江西仍為黃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23.8%。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福建兩省,這兩省黃姓大約佔黃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佈於廣東、廣西、浙江,這三省的黃姓又集中了30%。宋、元、明600年間,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黃姓人口純增長率高達83%,淨增加了100萬。黃姓人口分佈主要向東南和南方地區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閩粵桂兩大塊黃姓人口聚集地區。[1] 共2張黃姓人口分佈圖當代,黃姓人口近27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2%,排在第7位。廣東為黃姓人口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19.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四川、湖南三省,大約佔黃姓總人口的42%;其次分佈於廣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蘇,這五省又集中了28%。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分水嶺,以北少黃姓、以南多黃姓的分佈局面。長江以南,尤以珠江三角洲為黃姓高聚集區。其次,四川東南部,湖南東部和江西南部形成兩大塊次高密度的黃姓區。[9]在近600年期間,黃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有一定的回遷,向西和南部地區的回遷十分強勁,這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當代黃姓人口分佈頻率,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廣東東部、福建西部、廣東中部、湖南東部、江西南部、四川東南,每平方公里的黃姓人口達到8.7人以上,佔國土面積的5.7%,大約有567萬人;在廣西、廣東、湖南南部、臺灣、江西南部、福建南部、貴州東南、新疆喀什地區,黃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4.2%以上,在廣西的桂林和欽州地區、廣東的雷州半島的比例高達8.4%以上,總覆蓋面積佔了國土面積的11.6%;四川、雲南東部、貴州西北、湖南北部、湖北、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江蘇南部、安徽南部、陝甘寧大部,黃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4.2%,總覆蓋面積佔了國土面積的22.6%;其他北方和西北廣大地區,黃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以下,總覆蓋面積佔了國土面積的65.8%,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36%


中國新百家姓第八位黃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