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了?中國戊戌變法失敗了?

樂遊山水

因為日本從上到下都意識到了自己相對於西方的不足,決定從經濟、政治、法律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學習西方,這在日本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依靠這種共識,天皇和明治元老才得以推動明治維新,讓日本富國強兵。而中國,依然有很多人保持中體西用,中國只是器不如人的幻想,並不積極尋求變革。在這種缺乏支持的大背景下,變法就極為講求策略,但很可惜,光緒和康有為恰恰是缺乏政治手腕的空想家。

相對於日本,中國則依然沉浸在過去的榮光之中,甲午戰敗,雖然激起了一些人的憂患意識,但是相當多的人,尤其是統治階級,依然認為中國只是器不如人,而制度遠勝於西方。就算是相對開明的洋務派李鴻章、張之洞這些人依然堅持中體西用,不同意戊戌變法的主張。

在這種大背景下,變法就要講求主次和政治手腕,但只可惜,光緒和康梁只會空談理想,而不會實踐。康梁一連新頒佈的政令極大損害了清朝保守派的利益,這些人既包括剛毅、榮祿這樣的滿洲貴族,也包括翁同龢這樣極度保守不開明的漢族保守派。這些人認為變法是壞祖宗之法,斷不可行,紛紛跑到慈禧太后那請願,要求停止變法。

面對如此大的改革阻力,光緒更應該重視政治上的技巧,一是在政令上予以刪減,暫時不要過多刺激保守派,增加反對力量。二是應該拉攏軍隊,先掌握槍桿子。但只可惜,光緒都沒做到。

就拿袁世凱來說,他手握清朝最精銳的新軍,一旦拉攏了他,就算滿清貴族都反對也沒用,但是光緒一直瞧不上袁世凱,認為他首鼠兩端,直到慈禧決定干政,光緒才派人去說服袁世凱。平常對人沒有好臉色,這時才臨時抱佛腳,袁世凱怎會支持?袁世凱倒戈已成定局。

袁世凱的倒戈讓慈禧手握槍桿子,從容鎮壓了維新派,譚嗣同被斬首,康有為梁啟超遠逃海外,戊戌變法徹底失敗。

總體而言,光緒等人低估了變法的難度,低估了中國保守派的根基與力量,最終丟掉了改良的唯一機會。

相比於戊戌變法,明治維新要容易的多,天皇重掌權力幾乎就是各地軍閥送上來的,整個日本,上到大名,下到百姓,都意識到了變革的重要性,這種良好的大環境,就算沒有政治手腕,變法也會水到渠成。只可惜,相對日本,中國實在是船大難掉頭,基於國情的不同,中國變法的難度必然要高於日本數十倍。


埃爾文的理想鄉

這個問題很大,牽涉的方面很多,但就其根本,就是思想上的問題。

這不是一個皇帝和幾個大臣的問題,是全體國民的問題。最最主要的是我們是一個“因循守舊”的民族,船大難調頭,積重難返。看看我們宿敵日本是如何評價我們的,日本著名歷史學家井上清說:“中國在幾千年的長時間內,就東方和東方人所知道的範圍來說,實際上是文化的源泉和中心。所以中國人當然會以'中華'自豪,對於近代西洋與其文化,不容易虛心學習。與此相反,日本自古以來,就曾吸取朝鮮、中國和印度的文化,來培養自己的文化,所以在瞭解外國文化與認識其價值方面,不受中國人那樣的歷史的限制”。這基本上把中日兩國對外來文化吸收上的態度說的很清楚了。我們何止是不虛心,我們甚至很瞧不起先進的外來文化。

中日幾乎同時被西方列強敲開大門,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早於日本的“黑船事件”,我們與日本幾乎同時派使團去西方學習。我們使團由美國前駐華大使帶隊,學了兩年;日本也派使團去學習,還不到兩年。我們學習是走馬觀花,甚至總是想證明西方不如東方,可以說學的並不認真。日本是真學真受觸動。日本使團過程中寫道:“目睹彼邦數百年來收穫蓄積之文明成果,粲然奪目,始驚、次醉、終狂”。後來明治內閣重要成員巖倉具視:“我今日之文明非真正之文明,我今日之開化非真正之開化。”看看西方給日本的觸動有多大!?

中國在第二次鴉片後,當時的總理大臣奕訢想辦個學習外語的同文館,這當然需要聘請外國人當教師,當時的頑固派代表、大學士倭仁卻說:“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途,在人心不在技藝。今求之一藝之末,而又奉夷人為師,~上虧國本,下失人心”。好個上虧國本,下失人心!我們後來甲午戰爭是又虧國本,還失了兩億兩銀子。

差距是一點一點擴大的,被打痛了才被動改變,小痛小改,大痛大改!別以為自己處在當時的時代就一定比古人強,中國人骨子裡東西最難改。歷史的教訓太大了,如果我們不認真汲取失敗教訓,那麼我們付出高昂學費就算白交!現在不是剛剛取得點成績就驕傲自滿,什麼美國沒落,印度阿三,小小日本之類不絕於耳。實際上我們今天確實是百年中最好的發展時期,但距離第一強國還有很大距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旦忘乎所以,悲劇還會重演,這是歷史給我們最好的啟迪!


至良知zlz

無論是維新還是變法,歸根結底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他最終成功與否的標準,就是看資產階級與地主的力量的對比,這是最關鍵最核心的因素。

我們先來分析我們的戊戌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很多人把戊戌變法的失敗歸結為,光緒沒有實權,得不到慈禧的支持,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引入另一個例子。

葉卡特琳娜二世,在葉卡特琳娜二世當權時,俄國是一個農奴制國家,彼得的改革隨著彼得的逝世而被終止,葉卡特琳娜是德國的公主,她深切的接觸到了西方資產階級的那一套理論,深知道發展資本主義對俄國的好處,而且很多法國思想啟蒙運動的大佬都是葉卡特琳娜二世資助的。葉卡捷琳娜深得俄國百姓擁護,擁有絕對的權利,在她剛上臺的初期,大力宣傳思想啟蒙運動,創辦大學,恢復農奴公民身份,制定全國憲法,然並卵,怎麼搞不下去,遭到俄國貴族的強烈抵制,再一意孤行下去,就會被俄國的貴族們推翻,最後不得已,帶領俄國的貴族走向瘋狂擴張的道路,靠掠奪發展資本主義

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有兩個因素非常重要,一、資產階級的力量強大,有錢,有人,有槍,二、資產階級思想的廣泛傳播,大眾得到啟迪,擁護。

我們來看一下我們,此時的清還處於士農工商的環境中,在當時起決定作用的是士以及由此產生的地主階層,他們對現行的體制很滿意,商人處於社會的最底層,遭到這個社會嚴重擠壓的一個階層,由於禁止科考,商人被排擠在權力之外,他們形成不了自己的力量,更沒有發展資本主義這個思想覺悟,他們的目標就是追求胡雪巖,等錢多了捐個官當一檔,或追求權勢。廣大的農民由於貧困,沒有受教育的權力,渾渾噩噩,麻木不仁。

當時的危機源於鴉片戰爭,被打醒的知識分子,只是認為,西方的槍炮,機器挺好,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掀起了學習西方辦工廠的洋務運動,資本主義優越的本質是通過對生產關係的改善,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最根本的,而洋務運動那種把頭式的封建管理,只不過是把農民從田裡挪到車間裡而已,他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後來認識到必須從根本上改革政治制度,康梁掀起維新變法,維新變法是什麼概念,是要改變生產關係,這是什麼概念,就是在 一個社會體系裡進行權力與財富的重新分配,由於列強的通商,我們的資產階級紛紛破產,全國上下,都沒有看到一點資本主義的好處的時候,你去削弱地主階級的權力與控制,他們會答應嗎?不要談光緒,慈禧,她們起不了決定作用。

戊戌變法的失敗,是清落後統治下的民智未開,資本主義嚴重被壓制削弱,不能挑起資產階級革命的擔子。

日本為什麼行

資產階級的興起:此時的日本與春秋戰國時期很像,天皇是周天子,大名是諸侯,幕府是

春秋五霸,天皇是名義上的,幕府掌握實權,大名門相互廝殺,大名們才不管你是封建主義,還是資本主義,他只喜歡徵稅,買槍買炮,爭奪更大的地盤,客觀上保護了資本主義,下級武士紛紛破產,為了生計紛紛與商人聯姻,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做法,資產階級通過這種聯姻,滲透到權利階層,武士階層變成了資產階級的同情者,下層武士與資產階級成為了倒幕的主力。

資本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歐洲的文藝復興催生了第一批資本主義,最先的霸主不是英國,不是西班牙葡萄牙,而是海上馬車伕荷蘭,荷蘭通過與日本各個大名的通商,把資本主義思想傳入日本,日本本來就虛心,不像我們,別的國家都帶野獸的偏旁,日本的知識分子就學習荷蘭的資本主義並廣泛傳播,前三傑:吉田松陰、坂本龍馬、高杉晉作 後三傑: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西鄉隆盛,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當時“蘭學”成為日本顯學。

倒幕運動:就是一場藉助還政天皇為口號的,資產階級暴力革命,資產階級藉助武士,還有一些大名的支持,幹掉幕府將軍,由於大名武士在其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所以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具有濃厚的封建軍事性,所以富強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那些封建地主搖身一變成了資產階級


百悅軒

姑且算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了(雖然我不認為明治維新成功),那麼明治維新成功原因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已經儲備了足夠多的維新人才,也完成了“洋務運動”

和傳統認識不一樣,日本雖然在德川幕府時代“閉關鎖國”,但是日本對西方文明並不排斥,在明治維新之前,“蘭學”在日本是顯血。(因為這些知識大多是荷蘭商人傳到日本,所以稱為蘭學。)

早在清朝雍正年間,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宗吉已經下令大量翻譯荷蘭語著作,而這也造成了日本蘭學的興盛;到了1795年,日本蘭學家們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新年茶話會,從目前可以查到的記錄看,有多名藩主和武士參加“蘭學圈”的新年茶話會。

如果換在清朝,就等於是乾隆朝,西學派在北京開茶話會,不少親王、貝勒和朝廷官員參加。

到明治維新之前,根據日本學者統計,當時日本有名有姓的蘭學者大概有9000人,甚至就連日本歷史教科書裡幕府末年保守派首領井伊直弼的弟弟和好友都是蘭學家,還是換成清朝,這就等於恭親王奕的弟弟和好朋友都是西學派。

另一方面,隨著幕府末年,日本各藩經濟原因,很多藩早在1860年之前就開始在藩內搞起了“洋務運動”了,比如薩摩藩、佐賀藩在1860年以前就仿造西式武器非常成功,甚至造出了一艘真正可以實用,而且完全“國產”蒸汽船“凌風丸”。這個時候是1865年,順便說一句,佐賀藩還不如我們普通一個縣大。

甚至就連保守落後象徵的幕府也在1855年建立了長崎海軍傳習所,也就是海軍軍校,總計170名學生,那個沒有中國一個縣大的佐賀藩就派出了40多名學生,超過了幕府的39名。

所以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絕不是運氣好,也不是僥倖,而是差不多100年的積累,日本已經擁有了大量學習過西方文明,對西方有一定了解的精英人士,而各藩鎮搞的“洋務運動”也為日本明治維新提供了大量技術人才。

可以這麼說,中國一直到1900年的時候,無論是人才儲備、近代工業技術人才都還不如1868年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也就是輿論上可以和明治維新前夜的日本打個平手。

換句話說,中國戊戌變法從技術層面至少落後明治維新前夜的日本50年。

據說這是明治維新前蘭學會的聚會照片,大家可以看看這些人都是誰。

第二,明治維新根本上是維新派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瓜分德川幕府的“浮財”,收買其他封建領主

日本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在於,明治維新事實上更接近辛亥革命,一大幫體制外精英打著天皇的旗號瓜分德川家的“浮財”,並且用德川家三百年的積蓄對日本其他封建領主進行權力贖買。

這個過程中,德川幕府的利益被稀釋殆盡,除了德川慶喜公還保留了公爵頭銜以外,幕府被徹底瓜分了,而維新派也利用輿論,利用“尊王攘夷”的大義名分脅迫其他日本封建領主同意用特權交換領地。

這本質上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但是清朝的戊戌變法不是這樣的,這更像是一個人拿刀割自己的肉,這和明治維新有本質區別的。

綜上所述,日本明治維新可以稱之為“水到渠成”,也可以稱之為“厚積薄發”;而清朝的戊戌變法既沒有天時,也丟掉了地利,更沒有人和,整個一個三無產品,如果戊戌變法能成功,那才真是奇蹟。


蘭臺

戊戌變法失敗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重重。

當時的清朝是滿族當家,得不到漢人支持。

由於滿人是蠻族統治中原,滿人佔極少數,漢人佔多數。雖說滿人漢化了,骨子仍然忌憚漢人,生怕漢人造反。寧贈友邦,不予家奴是滿人國策。滿人被外國打敗不是奮發圖強,改革變法。而是埋頭進沙子的鴕鳥,頑固不化。滿人沒有自己的文化,它已經全盤漢化。如果再全盤西化,滿人就徹底是孤家寡人了。不僅漢人反對,西方人也反對。滿人怎樣招架得住?

當年滿人征戰天下,是因為武力強大,弓馬嫻熟。清末,滿人不僅不會騎馬,連弓箭都射不了。吃飯的手藝荒廢了,滿人的江山坐不穩啊。

西方的一套,滿人根本看不懂,也學不會,滿人智商要充值。都是漢人,比如康有為在旁邊指點迷津。可是康有為是個妄人,空談誤國,得罪了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光緒帝,楞頭青,只剩下一腔熱血,根本不是慈禧太后的對手。慈禧談笑間光緒強櫓灰飛煙滅了。

後來慈禧發昏,與世界開戰,慘敗而歸,痛定思痛,改革變法,已經喪失民心了,漢人根本不相信慈禧改革的那一套。

慈禧一死,大清頂樑柱斷了,大廈垮了,樹倒猢猻散。

日本的明治維新能夠成功。

最主要是日本萬眾一心。日本是單一民族,沒有外族,不存在民族矛盾。這樣變法就沒有隔閡,變法起來容易多了。


醉劍書

有一個非常貼切的模板,可以反映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的必然成功和必然失敗。

模板就是中國足球和日本足球。

有點經歷的老球迷知道,一直到八十年代早中期,日本足球比中國足球低一二個層次,古廣明柳海光賈秀全秦國榮他們最大痛苦是3:0了,不能再進球,能不能讓他們進我們一個,但不能做得明顯,要裝得是他們有這個本事踢進去的。因為那時中日是蜜月期,日本連續大量低息無息貸款給中國。

那時中國也知道亞洲足球很爛,也知道要學習歐洲南美,於是上海大眾出錢,施拉普納來了。健力寶出錢,全國選拔了30個少年去巴西訓練三年,有李金羽李鐵還有一個名字卡住,鼻子踢歪了,國家隊長。

那時日本就盯住巴西,但是不是選拔30個50個,是自己想去就去,自己付錢。結果去了幾萬少年!日本第一個世界級球星就是這一批裡的(現在娛樂圈混)。

除了幾萬人,源源不斷,有人回來又有新的過去,至今都沒有停過。日本足協也開始了學習,去巴西學習教練培養球探培養,聯賽組織培養,足球文化足球經濟學習,反正把自己當白痴,什麼都學。

現在請找一找日本足球國家隊和國內足球聯賽,有什麼他們幹不好的?包括國家隊教練,包括裁判。

中國呢,表面在學,實際毫無計劃性和長遠性。我們學過巴西學過西班牙學過德國學過英格蘭,下一步只能學外星人了。

有沒有感覺,內心其實並不想學,但是實在技不如人,於是看著哪裡不如就學哪裡,修修補補型,中國模式改革開放。

一旦下決心學,先把自己原來的罈罈罐罐放一邊,把自己當成白紙,從頭到尾學。這就是日本的改革開放。


知未病


我們以公元1830年到公元1953年,為目標時間,地域為東方!來探究中日發展路徑的歷史選擇的必然性!

以黃金分割率1,618的平方為比例!可以映射出

等價的世界封建時代為公元960年到公元1280年,地域為西方!

再次映射,可以得到等價的世界奴隸制時代的公元前1330年到公元前483年,地域為東方

近代的中國和日本的進化地位,等價於中世紀海洋國家,意大利尼德蘭西班牙英格蘭與法國的進化地位關係

也等價於上古中國的邊緣地區的諸侯和諸侯國晉國的進化地位關係!

因為有一點不能輕視!近代以來日本經濟規模曾經超越整個中國!近代以來的日本的進化地理位置非常顯赫!具有似是而非的中心地位,中國之於近代以來的日本,具有似是而非的邊緣進化地理地位!

在後進追趕先進的序列中!日本是走上充分發展的後進國家,中國是延續著始終不能充分發展的狀態!

這種情況,在上古時也有表現,夏商周春秋戰國!中國地域裡,奴隸制生產關係充分發展的情況很少,一直保留著量的前文明形態的特徵!這為進入隔代的封建時代是非常有力的條件!

這種情況在中世紀的歐洲也表現的非常突出!歐洲的海洋型國家!前封建時代的特徵非常明顯!這為他們在時機成熟是轉向資本主義時代創造了條件!

最終日本走向發達國家,中國走向社會發展中國家,都是後進者的優勢,一個短期致富,一個決定未來!

清朝的攤丁入畝和推廣高產糧食作物,既增加了人口,又適當的解放了農民受到的巨大的束縛,使中國擁有了四萬萬人口的體量,為新時代獲得巨大成就準備了條件!

百年征戰準格爾,這保證了國家的外部大一統

文字獄保證了任何其它勢力的不坐大,保證了國家內部大一統!

這兩個大一統正是宋朝和元朝在國家建設上的成就,清朝在努力中保持住了,這才有了一百五十年的安定!

改土歸流進行了有些激烈,但也平衡了地區發展,加強了統一管理!

在屈辱和罵聲中,迎接了西方工業文明的挑戰走向了近代化七十餘年!元朝全國統一和沒有戰亂的時間也不過七十餘年,隋朝減半,秦朝又減半,這些時間點都是千年變局的時間!沒有這些節點,中國的歷史是沒辦法解釋清楚的,而在這關鍵的時代清朝保持了國家沒有解梯,保持了一個強有力的國家!

清朝延續了南宋以來封建社會衰落的過程,一步步將東西方人均產值的差距拉大到五倍以上,這是歷史的必然,也內在的宣佈了2400多年的封建時代的終結和一千年峰建時代中後期的結束!否極泰來的歷史過程總要有人擔當,清朝就充當了這個角色,從此以後的時代,就可以以後進者的身份,在軍事上成為積極進取者,我們看到了近代化的軍閥混戰和人民革命運動,看到了持久頑強的抗日戰爭並取得勝利,我們看到了建國初期的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在政治上成為不斷提高者,直至達到超越時代的水平!我們看到了一浪高過一浪的變革和革命!辛亥革明,北伐戰爭,土地革,全民抗,放戰爭,抗援!改革開放!

在經濟和科技上,中國有了近代化的城市和工業,同時學習西方科技成為全民共識!有了計劃時代的完整工業體系的建立,有了改革開放後變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成就!

文化思想藝術上,觀念深入人心,白話文的興起和新文化運動持續開展,主義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的脊樑!

每一樁每一件都是一個豐碑一個奇蹟!這就是後進者的優勢,這也就是清朝完成的在辯證法上最積極進取的歷史任務後帶來的必然結果!

歷史的發展是精確的,中國從來沒有停止演化的過程,和放慢演化的過程,這才有了兩千四百年的封建史,才會內含領先世界一千二百年,才有了六百年的衰落!才有了兩百年的完整崛起過程!看似往復循環的歷史朝代更替像似原地踏步,實際和任何形態的文明的演化全程完全對應,絲毫沒有掉價!中國公元1213年開始的衰落,真的像有些人說的那樣一千年也沒戲!我告訴你歷史沒有假設存在的就是合理的,1840年到1949年,起點和終點,原起和結果,是中國整個歷史發展的必然,不會為任何外部的內部的偶然因素而快一秒,者不會慢一秒!1213年開始的衰落和沉默,到1840年時正好到頭了,歷史就是這樣的,有時候一天等於三十年,有時候三十年等於一天!

在這漫長的六百年裡歷史在等待什麼呢?

等待公元1928年的到來!這個西方的時點嚴格的對應東方的公元1213年!這種等待註定會走出一條和西方不同的道路!這是所有時代級領先必走的道路!而不是什麼萌芽的小家子氣的臆想圖景!

在等待唐宋元時代產生的內部和外部尖銳矛盾和差異的徹底消融,使整個中華體系和諧共存,從而作為一個同質的整體,以邊緣後進者的身份,迎接人類其它部分實現的中期層次的生產力和中期層次的危機中產生的否定自身的力量的崛起!從而實現跨時代的發展,完成自身的否定之否定的過程,最大程度的保留漫長曆史留下的豐厚形式上的成就!化腐朽為神奇!從而成為未來整個時代和整個人類的領航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世界發展等比周期律

論變法日本是清朝的老師!大清當權者自斷活路,摒棄變法,自毀前程!

首先兩個變法的共同之處都是在國家危難之際被迫的救國運動!而造成不一樣結果的原因很簡單!

首先說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衝擊下所進行的,自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盤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注意了啊!明治維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天皇在明白自己落後,首先主動進行的變法運動!雖然最終跑偏了進入軍國主義道路,但也有成功之處!


再說說我大清的戊戌變法,是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但當時以慈禧所代表的頑固派掌握實權實力強大。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於弱小,即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最終導致失敗!可以說戊戌變法是一個自下而上的變法,影響到了慈禧老婆子的利益,她會讓你搞下去?即便知道對國家未來有利,但對自己造成了不利影響!


要是把慈禧放到日本去,把明治天皇放到中國。日本的結局也會是亡國的命運!懂了嗎?

(謝謝關注)


新世界觀

說明治維新成功是片面論史,形而上學的錯誤論斷。明治維新從長時期歷史說是失敗的,其結果是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而且挨兩顆原子彈。之後至今國家主權不完整,被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無奈地嘆息日本是殖民地國家,他在發表戰後70週年講話時,痛心疾首的提到“世界應該徹底告別殖民統治”。弦外之音是在遣責戰後美國軍事佔領日本、對日本實行了長達7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之所以失敗怕是太急功近利,自身變革不深刻,文化沒根基,一學到點技能就張狂,學西方帝國主義殖民侵略。而且,回顧歷史,日本在大化改新後,也曾一度企圖侵略,結果大唐在白江口之役給打了回去。然後才老老實實學習大唐。日本人的徳性是不是稍有一點技能就顯擺張狂的小人脾性?

中國清末以後不是一個洋務運動,也不是一個戊戌變法,而是之後有民主革命、二次革命、國民革命、抗戰勝利成為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並在人民革命中徹底擺脫半殖民地狀態,直至建立人民共和國。經過建設,外交打破封鎖,重返聯合國,成為聯合國五大國之一,發展至今已經是可望世界頭號大國項背的大國。所以,中國變革時間長,歷程艱難,波瀾壯闊,可歌可泣,有如史詩,而且,怕史詩也沒有足夠想象力寫的如真實革命歷史那麼曲折,那麼大潮奔湧。而中國波浪式革命的結果是成功的。且中華必將不負史詩般的革命歷程與建設變革成果,終將成為唯一大國,人類文明主導。

日本不是原生文明,只能當學生,而且一直學不到世界文明主導者。學中華時日本沒學成一流,學西方時還是學不成,始終不是主導國家,不是文明代表者。

中國是原生文明,而且每個時代都有發展創造。近現代學西方也不能只當學生,必須融合東西方創造新文明階段,所以,必須保有特色保有文化根基,融合生新。就算日本也一直在保有特色,有人不是一方面吹唐朝在日本嗎?又一方面有人吹日本學西方當學生當得多麼好,自相矛盾啊,就是變著法想貶低中國唄,想讓中國在愚蒙中當西方學生唄。妄想了。中華文化根基和久遠的歷史讓中國人保有學習中創造自身新文明的尊嚴!中華有深邃精美自成大系的文化,使中華在漢代以後學習消化融合外圈文化時都保有自身文化涵攝能力與自我主體,這在變革與發展中至關重要,一個沒有根基的文明中途改道學別人能走多遠呢?歷史上其他大國為何都是興起幾百年就滅了?而中華可以不斷地螺旋上升?只有從中華有深厚文明根基論才能說明這一歷史現象。所以,我們今天消化西方文化一樣要在自我主體融合生新中創造中華新文明,而絕不是學成西方文明。


玄谷真人

論維新變法日本是大清的老師,腐朽的清朝自斷活路神仙難救。

日本明治維新的發起者,不是別人,正是日本最高統治者天皇。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維新運動,在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影響下,日本最高統治者主動開展的明治維新在日本進展得非常順利。作為一個學習能力極強的東亞國家,日本在面對中西方文化的抉擇時,毅然決然地站到了西方一邊,並全力西化。



為了能夠拯救陷入危難之中的國家,日本天皇厲兵秣馬,走上了強軍之路。下到民間改革人們的生活習性,學習西方的生活方式,得到人們的積極配合。


反觀清朝的戊戌變法,是一場自下而上的變革。僅僅是以光緒為首的幾個有志青年。他們履歷尚淺,幾乎沒什麼經驗,只憑著一腔熱血便進行變法,完全沒考慮到變法已經觸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

其實慈禧一直都是支持變法的,她也想讓大清強起來。直到圍園殺後的風聲傳到她的耳中,為了自保慈禧才下令捕殺變法志士。

中國這個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跟日本比不了,他們是誰強就學習誰,然而中國不行有歷史的淵源在,政府的腐敗也是變法最大的絆腳石

(謝謝關注荒野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