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製或布制傘,亦傳至亞洲各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隨著大陸客家人遷移至臺灣定居,也令中式油紙傘在臺灣生根發展。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宗教慶典中,也常看到將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此是取其圓滿的意思,作為人們遮日避雨、驅惡避邪的象徵。現時日常所用的傘多是洋傘,油紙傘多作為藝術品和遊客紀念品售賣。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起源

油紙傘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日用雨傘,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製成,全部取材於天然,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客家方言中,“油紙”與“有子”諧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時,女方通常會以兩把紙傘為嫁妝,含“早生貴子”的意思;“傘”的正體字“傘”字裡有五個人字,象徵著多子多孫,傘面張開後形成圓形,為祝福新人生活美滿圓滿的意思。男子16歲成年禮時,父母會贈予一把油紙傘,希冀支撐門戶之意。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道教慶典中,也常看到將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是因為油紙傘有趨吉避穢的功效。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製作過程

傳統的油紙傘的製作過程非常繁瑣,全部依賴手工完成。民間有諺語:工序七十二道半。大致來講,分成如下幾步: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1.號竹:即選竹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2.做骨架:削傘骨,並進行水浸、日光晾曬等必要的技術處理,然後鑽孔、拼架、穿線、串聯傘柄傘頭製成骨架。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3.上傘面:把裁好的紙粘上骨架,修邊、定型,曝曬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4.繪花:於傘面繪上圖案 ,曬乾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上油:最後在傘面刷上熟桐油,待完全乾後就可以使用了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目前中國內傳承較好的油紙傘作坊,如秦風漢月油紙傘、若水堂油紙傘等,仍然以傳統古法制造油紙傘,86道工序全手工操作,從削竹到繪製圖案都是全手工,沒有使用機器。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比如傘託,必須是從大山裡砍伐下來的通木。製作工具也歷史悠久,品質控制嚴格,要求“四溝”平整不露接頭、“牙子”不露口,“胚子”、“托子”不露“豬鼻孔”,塗桐油也要求均勻。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傘面繪製也很講究,由專業畫師完成,主要取材於傳統國畫題材。也有各種民間題材,切合不同喜慶場合,比如婚聘的油紙傘。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中國的手工油紙傘圖案以傳統國畫常見題材為主,如花鳥、山水、仕女等為題材,傘柄和傘骨均保留素材原來的顏色,帶有古樸的韻味。主要用於收藏紀念、文化禮品、裝飾裝修、傘舞道具等方面。手工油紙傘因其歷史悠久,古典懷舊,內涵豐富,寓意吉祥,深受人們的熱愛。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

油紙傘已經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把手工油紙傘集合了瀕臨失傳的手工藝、文人墨客之書畫和富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典雅造型,古樸懷舊,精緻唯美,是一件高雅的藝術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