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到底算不算屈辱?還得從燕雲十六州鑄定的南北大格局說起

五代時期,中原地區每有叛亂,常引契丹為援。936 年,河東節度使

石敬瑭與後唐末帝李從珂對抗時,向契丹主耶律德光(後稱遼太宗)乞援,請求對方支持他奪取帝位。作為條件,石敬瑭答應將燕雲十六州之地割讓給契丹,稱耶律德光為父,每年還進奉絹帛三十萬匹。

澶淵之盟到底算不算屈辱?還得從燕雲十六州鑄定的南北大格局說起

這十六州包括今天河北的北部和北京、內蒙古的一部以及山西雁門關以北。後代歷史學家都認為石敬瑭出賣燕雲十六州,使得華北平原無險可守河東也僅存雁門關一處險要,從此北方少數民族(契丹、女真、蒙古)可以長驅南下,威脅和攻掠中原,使華夏文明之邦在長達四百多年的時間裡蒙受羞辱,其流毒至深且廣。

獲取燕雲十六州,在遼朝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片南方新疆域不但為遼朝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量財富和成熟精細的農耕技術手工業技術,而且成為契丹社會向封建制過渡的更具活力的推動因素。

儘管它還不足以使整個帝國形成統一的經濟基礎,也沒有與傳統的草原牧區融為一體,但它帶動了草原社會和契丹民族的進步

。由於這一地區的加入,遼朝的國力空前提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別於以往遊牧政權的具有多元社會經濟形態的新型帝國

遼朝對中原事務的干涉以 947 年遼太宗率軍入大梁、滅後晉而達到頂點。但此次行動也導致漢族百姓的激烈反抗,使遼太宗不得不倉皇北撤,打消了久據中原的念頭。這件事也表明遼朝尚無能力完全征服或統治整個中原地區,預示著南北雙方長期對峙的局面即將到來

澶淵之盟到底算不算屈辱?還得從燕雲十六州鑄定的南北大格局說起

宋太祖(960年-976年在位)即位之初,其全部精力均用於整頓內部和平定南方割據政權上,宋、遼雙方基本處於相安無事的狀態。對於被遼朝佔據的燕雲地區,宋太祖曾設想過用經濟方式和平贖買,如不成功,再以武力解決

976 年,宋太祖發動了一次大規模征討北漢的行動,只是因為他當年突然死亡,這次行動才告終止。979 年,宋太宗最終攻滅北漢。宋、遼雙方遂在漫長的邊界線上直接對峙

宋太宗在滅掉北漢後隨即就向遼朝大舉進攻。事實證明,宋太宗這一決定是非常輕率的。當時宋軍已持續對北漢作戰數月,將士疲憊不堪。大戰之餘,人人都想休整待賞,此時攻遼,正所謂強弩之末

在攻打幽州的關鍵性戰役中,太宗又在軍事部署上犯了嚴重錯誤,使宋軍主力均雲集堅城之下沒有做出可以相互應援的機動配置,對遼軍可能大舉來援完全缺乏準備。

等到耶律休哥援軍抵達,宋太宗又急調攻城部隊迎戰,使幽州城圍頓解。在遼方援軍和守軍的猛烈夾擊下,宋軍在幽州城西的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慘遭敗績。太宗在激戰中也受了箭傷狼狽南逃宋軍群龍無首,一片混亂。遼兵乘勢追擊,大獲全勝。

澶淵之盟到底算不算屈辱?還得從燕雲十六州鑄定的南北大格局說起

心高氣傲的宋太宗中箭只能坐驢車逃跑

高梁河之戰以後,遼軍經常進犯北宋的鎮州、雄州、雁門關等邊境地區。在這些邊境局部戰爭當中,雙方互有勝負。

太平興國七年(982 年)九月,遼景宗去世,立十二歲的兒子耶律隆緒為皇帝(即遼聖宗),由隆緒之母蕭太后臨朝執政。當時宋太宗一度想弭兵議和,卻被遼方拒絕。而邊將賀懷浦父子又趁機上言,說是“契丹主少,母后專政,寵幸用事”,此時正是攻取燕、薊的好機會。

宋太宗信以為然,決定再度起兵,結果又大敗而歸,名將楊業孤軍奮戰,受傷被擒,絕食而死。

楊業素以驍勇著稱,號為“楊無敵”,就連遼兵也畏其威名。他的死對宋軍無疑是極沉重的打擊,守衛雲、朔等地的宋軍將領紛紛棄城潰逃。

澶淵之盟到底算不算屈辱?還得從燕雲十六州鑄定的南北大格局說起

此次雍熙北征慘敗,使得宋軍元氣大傷,太宗本人也銳氣盡失,再也不談收復燕雲之事

。而遼朝卻乘勝利之威,屢屢興兵南犯,搶掠州縣,重新掌握了戰略的主動權

至道三年(997 年),宋太宗去世,其子趙恆即位,是為宋真宗。真宗即位之初,曾通過邊境官員向遼朝表達了願意和好的意向,卻受到遼朝的冷淡。因為當時宋朝不僅在遼朝面前失去了優勢,而且正深受西北党項人的困擾遼朝統治者看透了宋朝的軟弱和所處的困境,因而決定加強攻勢。

鹹平二年(999 年)十月,遼軍大舉侵入河北。鹹平四年(1001 年)十月,遼軍再次入侵,宋將王顯在遂城擊敗遼軍,遼軍進至滿城後即行撤退。鹹平六年(1003 年)四月,遼將耶律奴瓜蕭撻凜又率軍進攻定州望都。宋將

王超桑贊臨陣畏縮而退,王繼忠力戰不支,被俘投降。這兩次季節性的攻勢,都是遼朝更大規模進攻之前的試探性行動

到景德元年(1004 年)八月,遼軍在遼聖宗和蕭太后的親自指揮下,以收復“關南之地”(指後周世宗北伐時奪得的瀛州、莫州以及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一線以南的地區)為名,再次大舉南侵。此次遼軍來勢極猛,一路攻佔遂城、望都、冀州等城,並越過宋軍堅守的許多州縣,迅速深入北宋腹地,於十一月間進逼黃河北岸的重鎮澶州(今河南濮陽)。

澶淵之盟到底算不算屈辱?還得從燕雲十六州鑄定的南北大格局說起

澶州又稱澶淵距離北宋首都開封不過一百公裡。當時形勢極為嚴峻,前方急報一夕數至,宋廷上下一片震恐。朝中大臣在如何對付遼朝進攻的問題上,產生了遷都逃跑和堅決抵抗兩種截然對立的意見。經過一番激烈爭論,主戰的意見終於佔了上風宋真宗決定北上親征

宋真宗從開封出發,一路上顧望不前,行動遲緩,只是在宰相寇準和殿前都指揮使高瓊的一再敦促下,才由韋城繼續向澶州進發。當時,澶州橫跨黃河,分為南、北二城,中間以船排列組成浮橋,作為兩城之間的通道。十一月二十六日,宋真宗終於到達澶州南城

十一月二十四日,遼軍對澶州北城展開三面圍攻。遼軍主帥蕭撻凜身先士卒,向宋軍發起進攻,卻被宋軍的強弩射中額角,於當晚死去

這一意外,使遼軍士氣大挫。而宋朝君臣對這個情況一無所知,仍在為真宗要不要渡河進入北城而爭論不休。許多人認為遼軍勢盛,真宗不能渡河。這次又是寇準和高瓊力排眾議,堅持要求真宗過河以鼓舞士氣、激勵人心

澶淵之盟到底算不算屈辱?還得從燕雲十六州鑄定的南北大格局說起

高瓊(935年―1006年),字寶臣,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高瓊少時兇猛無賴,淪為強盜。後周時期,於王審琦部下為將。後入晉王趙光義(宋太宗)藩邸。他屢立戰功,不識字而曉達軍政。澶州之戰時,與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為“澶淵之盟”的訂立立下大功。累贈至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衛王,諡號“烈武”。

高瓊甚至用馬鞭抽打給真宗抬轎的衛士,促令前進。於是,宋真宗登上北城城樓,打起龍旗,張開黃傘,澶州內外的宋軍官兵頓時高呼萬歲,士氣大振。相形之下,遼軍士氣則更加低落。

蕭撻凜一死,遼軍已經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宋真宗登臨澶州北城,更是讓遼軍騎虎難下。兩軍對峙之下,遼朝統治者感到要在澶州擊敗宋軍已不可能,而遼軍南下又系冒險深入,沿途州縣大多仍控制在宋軍手裡,隨時可能被截斷退路。因此,雙方在澶州相持的時間越長,對遼軍越不利

。於是,遼朝統治者決定儘快同宋朝議和,以擺脫危險尷尬的境地。

事實上,在這次入侵的進軍過程中,宋、遼雙方已經開始了試探性的和平接觸。遼方的關鍵性人物,是一年前剛被遼軍俘獲的王繼忠。王繼忠是宋真宗的藩邸舊人,深得真宗信任。入遼後又受到蕭太后的賞識,被任命為戶部使,曾向遼聖宗和蕭太后建議南北和好。當時蕭太后未置可否,但親征時即令王繼忠隨軍行動,可見遼方已有兩手準備

就在南進途中,王繼忠在蕭太后的同意下,通過宋朝的莫州官員向宋真宗遞交了一份國書,宣稱遼方希望恢復友好關係。宋真宗起先將信將疑,但還是回覆說願意議和,並委派鄜延路走馬承受公事曹利用

為議和使者,出使遼營。

澶淵之盟到底算不算屈辱?還得從燕雲十六州鑄定的南北大格局說起

澶淵城下之盟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趙冬梅

宋真宗想要談判是有道理的。雖然宋軍在當時戰場上略佔優勢,但是以宋朝的國力,第一,徹底消滅契丹,沒這個力量;第二,拿回幽雲十六州,恐怕也費勁;第三,退一步說,拿回長城防線也困難。

宋真宗不算勇敢,但也不能算太怯懦,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所以他會採納比較現實的議和策略。

臨行前,宋真宗已經確定了只可給錢、不許割地的談判底線。據說寇準曾經把曹利用叫過去,對他說:“儘管皇上已答應議和,但如果你許諾的錢財超過三十萬,我一定殺你的頭 !”

談判過程中,遼方希望宋朝割讓關南之地以換取和平。曹利用堅決拒絕了遼方的所有領土要求,提出以每年交納絹銀作為交換條件,並警告說,如果遼朝堅持要求割讓土地,那麼雙方只能繼續打下去。經過討價還價,雙方最終簽訂和約並互相交換盟書。這個盟約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的具體內容有:

1. 宋朝每年給遼朝絹二十萬匹和銀十萬兩,以為“助軍旅之資”。

2. 雙方沿邊州縣各守境界,嚴格制止對對方邊界的非法侵入。

3. 雙方均不得接受對方逃亡人員,對逃入對方境內的人必須遣返。

4. 雙方交界處的城池和邊防設施可依舊保存 葺,但不得增

針對對方的軍事設施。

5. 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澶淵之盟到底算不算屈辱?還得從燕雲十六州鑄定的南北大格局說起

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

此外,雙方還就外交禮儀和彼此名分地位作了約定:雙方約為“兄弟之國”,遼聖宗稱宋真宗為兄,宋真宗稱遼主為弟,並稱蕭太后為叔母。彼此以“南朝”和“北朝”稱呼對方。這種虛構的親屬關係實際體現了雙方的平等地位

和議達成後,兩軍班師。宋真宗如釋重負,不勝欣喜,便賦詩一首,以志其事:

我為憂民切,戎車暫省方。

旌旗明夏日,利器瑩秋霜。

銳旅懷忠節,群兇竄北荒。

堅冰消巨浪,輕吹集嘉祥。

繼好安邊境,和同樂小康。

上天垂助順,回旆躍龍驤。

並將這首詩鐫刻於石,命名為“迴鑾碑”,又稱“契丹出境碑”,立在宋真宗用過的御井旁。

澶淵之盟到底算不算屈辱?還得從燕雲十六州鑄定的南北大格局說起

契丹出境碑

澶淵之盟宋、遼雙方力量相對均衡條件下互相妥協的產物

遼朝來說,雖常以進取的姿態介入中原事務,每每以武力威脅南方,但似乎並未認真打算過要徹底地征服和統治整個中原地區。其期望值最多也止於索取失於後周世宗的關南之地,同時保有自遼太宗以來業已從中原攫取的好處。其武力南下的行動雖能漁利,但同樣也會招致南方的打擊報復。兵連禍結的後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反視北宋王朝,雖自宋太宗北征屢敗以來,“畏遼”心理日益瀰漫,戰略上漸居守勢,且在地理形勢、後勤補給、軍事戰術諸方面常陷於被動,但其強大的經濟力量和龐大的軍備仍令對方忌憚。具體到這次盟約的簽訂,如果不是宋軍主力業已集結,並且在戰爭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戰鬥力和打擊力,那麼僅憑宋朝單方面的退讓求和,也是難以實現的

儘管澶淵之盟常給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內容還是平等的北宋並沒有丟太大的面子。從經濟角度來看,每年三十萬匹兩的“歲幣”對北宋並不構成沉重負擔,且和平實現以後,北宋還能從雙方貿易中獲得大量盈餘,遼朝亦可藉此獲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對雙方都是划算的。

澶淵之盟到底算不算屈辱?還得從燕雲十六州鑄定的南北大格局說起

祺州遼塔 契丹風姿

澶淵之盟也是宋遼雙方務實態度的一大成果:宋朝以有限的代價獲得了持久的和平;遼朝也獲得了穩定的額外收入來源,且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其南方邊境的防衛負擔。

雙方在此後一百二十年的時間裡基本保持了和平往來、密 切 交 流 的 狀 態, 史載,“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干戈”。這種新型的地緣政治平衡中國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澶淵之盟雖換來了遼宋一百多年的和平,但也帶來了消極影響。它使宋朝君臣從此忘戰去兵,羞言武備,奢談太平,對外常常屈己講和。後來在與金國議和時,甚至不惜喪失民族尊嚴,這是後人必須警惕的。

澶淵之盟到底算不算屈辱?還得從燕雲十六州鑄定的南北大格局說起

卜憲群 總撰稿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撰稿

華夏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