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变得渊博还是闭塞?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变得渊博还是闭塞?

2018.05.22

古时候,邮驿传递、飞雁传书、烽火告急,传递信息的时间漫长。如今,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共享,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大部分人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查看是否有新的信息;吃饭时,浏览着手机中推送的热点;一个短暂轻微的震动,便会不由自主地看向手机;夜晚临睡前不断地刷着信息……可即便一天下来接收到如此多的信息,回顾下来,让人印象深刻的却寥寥无几。信息爆炸时代,为何让人铭记的信息反而变少了?海量信息让人更渊博还是更闭塞?

垃圾信息过多是现代酷刑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变得渊博还是闭塞?

据统计,2017年中国人均看手机时间为每天3小时,在这碎片化阅读的体验中,大约每日得看20篇以上各种网文、帖子,10个左右段视频。看似丰富,但看得越多,越觉得痛苦,一种吃垃圾食品过多后的头脑反胃。

在物质不充裕的旧日,人类生存和变强的核心是尽可能多占据信息和物质资料。而对于现在这个卡路里过剩、垃圾碎片遍天飞的时代。最重要的事情是做减法,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少吸收一些过剩的垃圾资料。遗憾的是大家都意识到吃垃圾食品对身体的损害,却没有想想看垃圾信息过多后的损害。

在互联网刚诞生时,大家一片乐观。在古代,信息和知识的垄断权牢牢掌握在贵族阶层手里,互联网会打破信息和知识壁垒。假设所有人类能够获取无限且公开的一切信息时,会发生什么局面?会诞生一个个自学成才的博士、学者?答案是遗憾的,面对无限的信息选择,大多数人满足的是本能选择:看点哈哈一乐的、看点快速让大脑兴奋的。即便学习一些所谓的“知识”也是很功利很实际的。因为我们缺乏学习的耐性,传递二手过滤信息甚至成为一门生意。

今天,我们很容易感到无聊,已经习惯了高强度的信息获取,导致我们将平静的思考和安静的休憩当作了无聊,必须用无用而热闹的信息将自己的视觉和听觉给塞满。我们需要不断地刷新微博、朋友圈新出现的红点、看知乎热门回答、逛淘宝,根本停不下来。我们像一个不断受刺激不停奔跑的小白鼠,不停点击新信息。

然而,这么多海量信息淤积在大脑里之后,留下了什么?海量不加甄别的信息摄入使人懒惰,我们在其中越来越丧失信息处理的能力——选择、分类、归纳、总结和反思。因此会出现这个现象——互联网记忆只有三秒。你能记得这三年的流行词都是什么吗?

肯定有人反驳,这是我的休闲方式,你管得着吗?自由选择当然没问题,就像人也可以选择吃薯片过一辈子,当然了,选择后果要自己承担。

在信息爆炸时代,意志力薄弱和自控力差的人,都会陷入信息地狱无法自拔,他们在信息中吸收不了养分,而只是让自己的那些可怜的精力不断被吸干。

我们只是蜷缩在信息孤岛上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变得渊博还是闭塞?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陈力丹曾这样评价:“现在是新闻最多的时代,也是新闻最差的时代。我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追究真相更难。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民新闻时代了,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但事实的真相反而难以辨别了。”

你如果今天点开了一篇军事文,可能它明天给你推送的大部分信息都与军事有关;你哪天不小心点击了一篇关于韩剧的评析,第二天它就给你推送了不少关于欧巴的新闻。

当专业的信息把关人被冷落,我们获取的信息很可能大多是无价值的信息。比如,我们翻开一本杂志,它有时政栏目、思想栏目,也有文化栏目,一位读者可能因为杂志的时政栏目而订阅了杂志,但思想、文化等栏目的客观存在,可能会促使读者阅读这方面的信息,不知不觉间它就拓宽了读者的视域。算法则不然,你喜欢娱乐新闻,那么它为你推荐的都是娱乐新闻,杨洋吴亦凡鹿晗郑爽的新闻里,不会突然弹出一条关于费孝通或西南联大的新闻;并且,算法所谓的“中立”也意味着它不避低俗、无需底线,它只管推送你感兴趣的。

如此一来,表面上看我们是置身在信息海洋中,实际上我们只是蜷缩在一个信息孤岛上。信息越多,反而可能愈发闭塞和狭隘,固守一己之见,完全不接纳世界的丰富经验。

这不仅仅是造成个体判断力的丧失,以及对现实环境的错误认知,还可能造成观点的极化以及网络群体的极化。怎么办?多倾听,多交流,多读书读报读杂志,面对不同意见时不要忙不迭反对,不妨驻足片刻自我反思。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不要将自己困在封闭的孤岛上,去自由遨游吧。

信息多了,要学会选择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变得渊博还是闭塞?

有学者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约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约为10年左右,到70年代缩短为5年,80年代以来几乎到了3年翻一番。

互联网让世界扁平,伴随着电子媒介逐渐兴起,人们可以便捷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网上阅读,一些之前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也开始在智能手机上读文章。在娱乐类的APP上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让许多等待的垃圾时间不再难熬。互联网会打破信息和知识壁垒,对于好学上进的人,信息获取变得异常便捷,不必千里迢迢求学,网络上有一些名校的公开课程和电子书资源,只要有网线,在山沟里也可以看到哈佛、耶鲁的公开课。比起过去一些好学的孩子看见有字的东西就要捡起来读,现在积极向上的孩子求知要容易得多。诱惑自然也有,同样的资源下,总有人沉溺,也有人抓住机会进取,堕落的锅不该让信息时代背。

罗振宇说:“过去你是看‘莺歌燕舞’,我只能看我们家猪圈里老母猪的双眼皮;而现在呢,大不了你看75寸的电视,我看40寸的,区别也不那么大。”很多人说现在太嘈杂,各种各样的喧嚣话语,但过去只有高级知识分子、达官贵人可以发言,现在普通人都有了发言的机会,这正是这个世界美好的原因。你可以选择不看不听,但人人有表达的权利。

如今面对信息繁杂的世界,我们多了一门课——要学会甄别和选择。首先,多看一些经典。因为经典是最聪明、心灵最敏感宽广的人类智慧的结晶,能量密度高。其次,系统化学一些知识,有了一块磁铁,你自然吸引和整理那些有用的碎片。最后,多做减法,学会思考。这有助于你观察事物的真相,更了解心灵和世界,获得专注的能力。媒介素养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网上寻觅智慧就像流沙中淘金,智慧变成秘传,你得学会自己摸索。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变得渊博还是闭塞?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变得渊博还是闭塞?

审核:韩丽晴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变得渊博还是闭塞?

莫愁大观园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深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