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扶風青龍廟會

扶風縣,位於西安和寶雞兩大城市的黃金分割點上,以“輔助京師、以行風化”而得名,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民族風情濃郁。

在位於本縣段家鎮東北7公里處,有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山峰,因山下韋河水環繞山峰,蜿蜒而過,形景極像一條青龍,故起名為青龍山。青龍山似山非山,山頂上建有一座古廟,廟因山而得名,稱為“青龍廟”。青龍廟懸山峰頂端,四面古柏環抱,鬱鬱蔥蔥,勢如星辰倒映,俯視西崖,似如身臨華山西峰之壯觀,故有“湋水古柏繞鷲嶺,三面臨壑懸青龍”的詩句。

雖說青龍山並不起眼,青龍廟也不出眾,但卻因其獨具神秘的色彩和神奇的傳說,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四川廣元、甘肅隴西、寧夏固原、河南靈寶等地及本省武功、周至、興平、眉縣及扶風五縣群眾的信仰和朝拜。每年農曆三月十五廟會登山朝拜的人群,摩肩接踵,首尾蟻行,高峰期每天可達上萬人之多。

相傳在唐貞觀年間,本地有一民女——索姑,修煉成仙後,受唐王李世民賜封“全貞娘娘”,靈應顯赫。據周至、扶風兩縣縣誌記載:唐王朝建都長安後的某年7月15日,索姑降生於扶風青龍村一索姓人家,幼年喪母,其父長年貿易隴西,索姑隨兄嫂一起生活。其嫂為人奸詐愛財,索姑幼年頭患禿瘡,嫂百般虐待。當索姑到了出嫁的年齡,兄嫂給其找的女婿品貌不佳,索姑心中不悅,後兄嫂逼嫁,索姑拒婚避嫁,不墜紅塵,乘馬直奔周至縣青山車峪,坐功練氣,修仙悟道。

大唐武德年間,一日,被高祖李淵賜位秦王的李世民心感鬱悶,循黃河遊獵車峪山,乘馬奔馳,行至山道岔口時,隨地拴馬徒步閒遊,感覺口渴身困,即在路旁一塊芳草坪臺上歇息,正當渴急思茶之際,急聞一股茶香,睜眼一看,有一俊俏姑娘手捧一碗燙手煎茶,跪供面前,秦王渴不釋手,接過就飲。飲後渴解體爽,便問索姑何方人氏?索姑答道:“民女姓索名姑,老家住在青龍山,車峪山中把身安,逃避人間不平事,清浩無為到終身。”話畢即逝,眨眼化作一道紅光而去,李世民驚歎不已“原來是娘娘大仙救駕,待我回京後,當還杯水之報。”只見空中傳來“謝恩”。打這以後,索娘娘的美名就傳開了。

此後,每年古歷三月十五、七月十五青龍山附近群眾自發組織舉行廟會。每年三月廟會除舉行祭祀、設壇齋醮等法事、道場活動,為群眾申疏文表、祭祀聖母,祈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社會和諧之外。最為隆重的當屬“迎轎子”活動,從三月初八開始,廟會總會長召集青龍廟村南、北、西16個自然村八社理事會,組織恭請仙姑的隊伍,抬著轎子專程前去周至青山迎請索姑娘娘“回家”。沿途各鎮、各村數座廟宇均設有接待站,舉行隆重的迎送儀式。一路上,不但有上百人的鑼鼓隊、彩旗方陣護送,更有旱船、嗩吶、社火等民間藝術表演,直至三月初十索娘娘誕生這天,將索娘娘迎請到青龍村索姑祠廟歇息。三月十四當天正式迎轎上山,期間場面宏大,遊人如織,轎子所到之處信男善女或虔誠膜拜、伏地恭迎,或打圍助抬、鳴炮助陣,熱鬧非凡,把人們對索娘娘除病驅邪、消災賜福的崇敬、感恩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相傳索娘娘每年回家時,天上總要降祥雨,而且索娘娘一直雙目緊閉、低頭沉思,經過幾天曲折的迎接儀式,上山進廟之後,索娘娘才睜開雙眼,此景顯示出索姑的神奇和迎轎子活動的神秘色彩。

青龍廟會主要有焚香祭告、祛病除災、祈福保佑等禮儀, 莊雅隆重,場面宏大,是佛、道教文化的彙集交融 。方圓百里的百姓,乃至西北五省的群眾聚集於此,登山朝拜,祈求索娘娘賜福,香菸繚繞。期間也有文化活動,秦腔歌舞,百藝彙集、名人登場 ;雜耍娛樂, 鑼鼓、嗩吶、旱船、雲朵、雜技等曲藝表演在這裡也輪番展示,花樣繁多。廟會更是吸引來自本縣及周邊縣區的商販雲集,進行日常用品、土特產品及禽畜交易等商貿活動,為即將到來的春耕生產做準備,助推廟會氣氛,人數少則幾千,多則上萬,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這種以感恩集會伴隨農耕產品交易的傳統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成為每年春天的標誌性節日廟會。

聽老人們講,同治十二年間青龍廟遭遇了一場天火大災,據說此前廟裡曾有一口能容納兩人相對而坐的“萬人鍋”,廟前的一顆大柏樹,樹徑達2米,廟內戲樓、大殿、側殿、廂房一應俱全。那場大火把大廟燒成了灰燼,百姓大嘆惋惜。經過了文革,青龍廟殘存無幾,只剩下了一座大殿危立。解放初,青龍廟因圍牆堅固,地處比較偏僻,歷來都是農民起義和我黨地下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一九八五年,青龍廟被扶風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附近農民才開始在廟址上重新建起索姑殿、戲樓等。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今的農村已成為留守老人和小孩的天地,年輕的一代人對傳統的民間製作技藝不感興趣,導致許多記憶中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交易品種和廟會氛圍,已經逐漸淡出青龍廟會。近年來,隨著法門寺文化旅遊業的逐步興起,扶風縣被列為全國旅遊強縣,青龍廟正以它獨有的壯觀、神秘、獨特、融匯的廟會特點,以及其極高的歷史保護和人文價值,已逐漸發展為民俗旅遊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