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辣椒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

北方地区辣椒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

1 推广辣椒栽培技术的意义

辣椒的原产地是中南美洲,在明朝末年传入我国。辣椒在生物学中归类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科植物,果实常见形态为长圆形或圆锥形,性味辛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磷、钙、胡萝卜素、辣椒素、辣椒红素和挥发油,其中辣椒素是辣椒特有的1种微量元素。是食用价值、经济价值及医学价值较高的有限多年生或一年生的草木植物。辣椒所含的辣椒碱对生物体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人们食用辣椒可以增强食欲,提高胃肠的消化功能。除食用外,辣椒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以预防胆结石的发生,有降血糖,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抗辐射,美容美体等功效。辣椒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决定了其市场份额,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辣椒的种植面积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完善推广科学的辣椒栽培技术是提高辣椒产量,促进种植户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2 辣椒栽培技术

2.1 选地及种子选择

辣椒喜水,但遇涝则死秧,所以在选择种植地块时,最好选择保水好的沙壤土,土质层以肥沃深厚为宜。应避免选择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从而减少辣椒根部病害的发生几率。选种时,根据市场需求或环境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丰产、耐寒耐高温、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辣椒苗的种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期的产量,在选种时应注意挑出不健康,品相差的种子。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有利于提高辣椒的发芽率。

2.2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先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可将种子置于阳光中进行晒种,晒种时间为2~3d。晒种结束后,将种子浸入的水中3~4h,后用5%的硫酸三钠在浸种20min,捞出后将种子进行漂洗。

2.3 适时早播

结合辣椒喜热的特征,适当早播可以增加坐果期周期,达到丰产的目的。辣椒的种子相较于其他种子膨胀速度略慢,早播也利于种子发芽。播种前对地块进行充分灌水,播种的深度为2~3cm,在播种时要注意保墒,条件允许可加盖覆膜,提高土壤温度,增加湿度,缩短辣椒出苗时间。

2.4 辣椒生长期的水肥管理

辣椒是喜水作物,幼苗期,对水量要求不高。所以可在播种前灌足水,及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如没有叶片萎蔫现象的发生,可不灌水。但在现蕾期或开花初期,在缺水情况下,会出现植株矮小,光合作用缓慢,甚至会影响作果,所以在这个时期应注意灌水量的增加。在盛果期,则应适量,水分供给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辣椒的产量。

辣椒同样是喜肥作物,同对水分需求一样,辣椒苗期需肥量不大。进入盛果期后,辣椒植株长势加快,此时在需要大量的养分肥料以促使辣椒开花,坐果。由于辣椒的门椒采收前后,整株进入生长旺盛期,也是最肥的关键期。当门椒长到3cm左右时结合浇水进行第一次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施用化肥,实行平衡施肥,也可每667m2追施量为每次尿素10kg,生物钾肥10kg,或磷酸二氢钾5kg,或硫酸钾5~10kg。

2.5 查苗补苗、适时定苗

当辣椒3~4片真叶时,要一次定好苗,选择中等壮苗,避免大小不齐,留苗5000~6000株/667m2左右。吉山花瑶

3 病虫害防治

3.1 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原菌靠水传播,发病速度快,茎枝分杈处出现黑色至黑色斑点,细枝缢缩,病斑开始时呈暗褐色水渍状、圆形,干燥后呈白色至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软腐易脱落。是辣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

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初期喷施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3.2 日灼病

生理性病害,果肉腐烂,向阳面褪色变硬,失水变薄,淡黄色或灰白色。用硫酸铜溶液1000倍液喷雾。40℃温水50kg加四硼酸钠0.1kg喷雾。

3.3 灰霉病

该病辣椒的秧苗、枝、茎、叶、花均可感染。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喷施。

3.4 辣椒的害虫主要有蚜虫、棉铃虫、烟青虫

蚜虫用40%乐果乳剂(加酯)1000倍液喷雾,15d左右防治1次。棉铃虫和烟青虫用2.5%敌杀死乳油或50%锌硫磷乳油2000~4000倍液喷治。

北方地区辣椒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