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房价下跌,会有什么影响?

社会主义的未来接班人

房价下跌一半或者四分之三,是很多人的心愿,尤其是还没有房子的年轻人。

但是房价下跌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番:

1、很多高负债家庭会破产

假如一个家庭在一线城市80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其中贷款500万元。但是房价暴跌一半后,如今房子只值400万元了。但是贷款还是那么多,还了多年后还差450万元,剩余贷款都能再买套更大的房子了。

如果放弃贷款,银行就会收走房子,还会再索赔一百万的贷款。而家庭除了房子和有限的存款外,并没有更多的资产了,理论上已经破产。

至于其他城市,除了数字上会有差别,实质都是一码事。

有其是工作不稳定的时候,遭遇房价下跌更是雪上加霜。

2、出售房子的难度会加大

买涨不买跌是普遍的投资心理。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很多人会有继续涨价的预期,所以会跟进买入。而一旦商品价格下降,则都会产生降更多的预期,购买会更加保守,以免吃亏。

相应的,手里持有多套房产的炒房客变现的难度会加大。假如房产都有贷款,手里又没有足够的现金还房贷的话,那么房产就有可能被银行收走。

3、银行的坏账会急剧增加

家庭破产迫在眉睫,欠的贷款足够买套更大的房子,反正还贷也是亏本,不如背负不良信用不还了。

当无数贷款人这样选择时,银行的坏账就会大量增加。

4、银行会成为最大的房东

银行收不回贷款,就可以收回房子,每家银行少说收回几十万套房子,就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房东。

这么多房子遭遇房价下跌,显然出售不容易,降价销售只会让市场更坏,价格下跌更惨,所以只能出租。

租售同权这时候就有用武之地了,看到前瞻性没有。

5、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银行坏账规模过大,就有可能造成个别银行破产,一旦形成挤兑现象,多家银行破产都有可能发生,进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比如破产银行里的企业资金提取不出来,企业生产也会陷入困境。账款如果在该银行,收不回来也会造成亏损。存款保险制度每个账户可以保证赔偿50万元,但是假如企业账户里有一个亿呢?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房价的下降会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会有很多力量支撑和护盘。

6、土地价格下降,靠卖地赚钱行不通了

所以,要靠房产税,三年内出台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还有更多,先说这些吧。

房价是一定要降的,否则会影响消费,当出口和基建拉动经济的效果减弱时,消费拉动经济是唯一出路。钱都压在房产上,普通人工资大半都还了房贷,靠什么拉动经济?


财智成功

在讨论国内房地产走向之前我觉得我们可以先看看香港和日本。

8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一直到80年代末日元大幅升值,升值达到了5成。当日元大幅升值后.日圆的价值提升.购买力道变的很强..什麼进口货物都变的非常便宜..整个日本.似乎觉得什麼都买的起..房地产也急速高涨..整个日本社会{在80年代晚期}对经济.与工业出口信心十足.此时.很多企业和民间开始将资金投入不动产..若是资金不足就像银行贷款..甚至很多企业.为了扩大基地.向银行超额贷款..此期间日本的三菱还买下了美国的洛克菲勒大厦。大家应该都知道的!来自银行的大量贷款很快流入房地产市场,最有代表性的是银座的地价,在1987年一年中涨了40%。同一年,东京的房价也涨了53%。那些埋头上班的公司职员们生怕房价不断涨上去,忙着向银行贷款买房子。由此煽起了浩浩荡荡的全民购房之势。(此处大家是否觉得很熟悉呢?)

但是仅仅4年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银座地价暴跌六成,原先1亿日元的房子跌至4500万日元。高高兴兴搬入新家没多少日子的白领们,一夜之间变成了房奴。并且美国人也从三菱地所手中买回了洛克菲勒大楼,并让小日本净亏了近1000亿日元。此期间还发生了知名的八佰伴倒闭事件!

我们再来看香港,香港经历了5个周期,我们看第二个周期(个人觉得和现在国内有相似的地方)第二个周期是 1959 年至 1969 年,1959 年香港人口超过了 300 万,人 口的急剧增加使住房需求急增。在港府政策推动及利益驱动下,上世纪 50 年代, 大量资本涌入,香港出现了房地产建设热潮。(和前2年国内惊人相似)

到了 1958 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供 过于求,房价、地价下跌了 70%。 1959 年开始,香港经济出现转机,加上来港的外国人、国际商业机构增多,对 商业楼宇、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房地产业迅速回升。由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 度贷款及其他因素,1965 年春,香港爆发了银行信用危机,接着房地产价格暴 跌,许多地产公司倒闭,香港房地产业陷入了战后第一次大危机之中,一直延续 到 1969 年才有所好转。

简单滴看了一下日本和香港,市场发展规律大致差不多,我们再看国内,有很多相似之处,香港和内地不同的是: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原材料,工业品的出口国,而且还是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香港是内地最重要的中转港口,其关系不言而喻。其次是出口加工,香港资源贫乏,市场也不大!

国内和日本的区别:日本是个小岛国,人口不多,资源贫瘠,经济上比较依赖中国

比较下来,国内经济发展规律和现状有很多和日本和香港相似的地方,所以房地产市场还是有一定风险的,但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现在的中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已经有相当深厚的基础,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进入中国,包括现在已经开始的一带一路,这些是第一无二的,几点总和考虑,国内房地产市场短期内相对稳定,不可能出现崩盘!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指出

关注我一起探讨


名老中医汇

一旦房价下跌,下幅度的震荡是正常的表现。如果出现大幅度的下跌,那么有房的没贷款的可能还是最后的赢家,更没有买不起房的能买起房这么一说,最惨的还是刚刚背负贷款的人们。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就曾经经历过。自信的日本人认为土地是有限的,所以有限的资源必然不会出现价格下跌一说。所以,日本人疯狂贷款买房,当时日本的银行政策也很宽松,低首付低利息,房价在下跌的前一年上涨了100%,很多人因为买房成为了亿万富翁,要知道当时的日本人和今天的中国人一样,到哪里都是买买买。

可是好景不长,第二年房价惨跌70%,银行坏账激增倒闭,企业倒闭,亿万富翁变成亿万负翁。企业裁员、降薪。很多人过上了食不果腹的生活,买了房的好在还有房子在,没买房的连房租都付不起。同时股市暴跌,日元贬值,资产缩水,物价上涨,生活成本激增,根本不够还贷,所以,日本人开始疯狂加班赚钱,这就是今天的日企从当时继承的东西。总之特别惨,最后还是实业也就是工业和汽车制造业救了日本。到今天,日本人已经变得不再买买买了,二手货对他们更受欢迎。



理性面对

所以,一旦房价暴跌,不是像各位想象的,人人买得起房子,而是民不聊生了。所以请理性看待房价,同时理性看待调控,当年日本就是没有调控造成了最后的崩盘,现在我国努力调控就是为了制造良好的地产环境,也请各位多些理解,多些包容,多看,多听,多了解有自己准确的判断。


房产老J

先说一下房价下跌对我们中国有利的一面:房价下跌对中国有啥好处呢?

1、中国社会的风气要比房价高的时候要好多了,如果房价回归居住属性,丈母娘就不会那么强烈要求女婿一定要有房产才能结婚;夫妻假离婚的事情也杜绝了;在分割遗产时兄弟姐妹也不会大打出手;更没有人会在地铁里整天高谈阔论自己有几套房,而不去努力工作了。还有就是社会贫富差距缩小了,人与人相处更加和睦友爱了。

2、中国制造业更有生命力了,房价下跌,回归理性,大量资金流向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中国人何愁开发不出好的芯片呢?现在大家都炒房,知识产权缺少保护,制造业也人没人愿意投资,因为风险太大,收益不高,好象中国经济始终无法摆脱房地产业的束缚。

3、房价下跌,使得购房者不用将每个月赚来的钱都还房贷,而可以轻轻松松的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届时中国的中产阶级就会浮出水面,他们可以用还房贷的钱,去消费商品,去享受服务。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也水到渠成。事实上,一个社会应该是橄揽型社会,而非少数人拥有大量财富和房源,那么这个社会经济稳定,各阶层相处更加和谐。

当然如果房价下跌,并且跌幅过大,那么很可能造成投机炒房者逃离楼市,届时,房地产金融危机就会发生。所以,现在我们的政府开始通过限购、限售来遏制房地产成交过快增长,再通过对开发商的限价,对投机炒房者的限售令,来阻止房价泡沫的上涨。后续房地产可能逐步每年以小幅下跌的方式,来完成软着陆。

此外,保障房、租赁房、共有产权房等进入市场,可以给民众提供不同的居住方式。所以,大家今后也不必一定非要通过买房这唯一途径来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都在致力于通过多途径保障,多渠道提供来让我们每一个人居者有其屋。



不执著财经

房价持续攀升,有时候会抑制许多年轻人的热情,导致他们晚婚,不婚,不生子,晚生子,少生子。人口迅速老龄化,将持续影响房地产的后续发展的动力。房价稍微下降,大家买房的压力就小一些,但是如果大幅下降,并非是个好事。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从两方面分析

第一,对于开发商影响——如果房价大幅下降,开发商手里的存货就会卖不动,这其实跟我们金融市场上讲的流动性危机非常常像, 存货卖不动以后就需要低价出售,有时候大家都有一种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越低价还越卖不出去,这个时候开发商的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

而且由于开发商也是杠杆操作的,他们买地的资金经常是借来的,如果房价大幅下跌,房子销售不出去,他们的资金链就会断裂,还不起贷款也是有风险的。在你杠杆炒房致富的美梦背后,一些开发商也会随时跑路的。

第二,对于购房者的影响——如果房价下跌得特别厉害,你作为抵押的房子,价值没有当初那么值钱了,剩下抵押不足的差额还是得要补齐的。

一旦购房者的资金出了问题,购房人开始出现违约了,不支付银行贷款了。但是因为贷款时,房子是银行的抵押品,银行就会把房子收回去拿去拍卖。这个时候购房人失去了房子,银行损失了稳定的利息收入,也损失了房子价值下跌的部分。


旅策机构

房价一旦下跌,会有什么影响?俗话说,以史为镜,我们直接看一个相近的事件吧!


  • 日本房价暴跌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就曾经经历过,自信的日本人认为土地是有限的,所以有限的资源必然不会出现价格下跌一说。


所以,日本人疯狂贷款买房,当时日本的银行政策也很宽松,低首付低利息,房价在下跌的前一年上涨了100%,很多人因为买房成为了亿万富翁。


可是好景不长,第二年房价惨跌70%。


  • 日本房价暴跌对日本的影响


一夜间,购买房产的千万富翁变成了千万负翁,企业裁员、降薪,很多人过上了食不果腹的生活,自杀、破产集中爆发。


上图为日本著名的自杀森林,90年代初这里自杀达到高峰,人数超过2000人。


除此之外,股市暴跌,日元贬值,资产缩水,物价上涨,生活成本激增,根本不够还贷。


日本就业压力空前,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几乎成为日本顽疾,于是啃老族率先在日本流行,总之特别惨,最后还是实业也就是工业和汽车制造业救了日本。时隔20年之后,日本经济开始温和复苏,但日本地价和房价远远未回到当初的水平。


  • 房价下跌的影响


根据上面日本的例子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房价跌时爽,跌完”葬火场”。


虽然说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一样,但是如果真的发生的话,想必结果也会大致相同吧,如今一直倡导“房住不炒”的概念,只希望最终能够达成!!!


金投网

一旦房子下跌,高杠杆买房子的人就倒霉了。当年香港的负翁就是这么产生的。

我给中学生讲金融课的时候,就是拿这个例子讲资产负债表的。

例如,张三,有现金100万,负债为零。这时候,他的资产是100万,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100万。

如果张三买借了200万贷款,买了300万的房子。这时候,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就变了。张三的资产是300万,都是房子的价值了,没有现金。负债呢,是200万,张三个人所有的权益呢?是100万,用300万的资产,减去200万的负债。

问题来了,如果房子涨价到1000万呢?

张三的资产就是1000万了,负债还是200万,两者相减,张三的所有者权益就是800万了。张三真的很有钱了。

如果房子不是从300万涨到1000万呢?而是从300万跌到150万呢?

这时候,张三的总资产是150万,就是房子的价值。张三的负债是200万。那么,张三所拥有的权益,就是负的50万了。这就是负翁。

在2015年以前买房的人,成为负翁的可能性比较小,毕竟那时候房价不高。但2017年买房的人,如果遇到房价下跌,就有可能成为负翁了。

房价下跌有什么影响?就是在房价高位的时候主要靠贷款买房的人,有可能成为负翁了。

如果他们成为负翁,对其生活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时候,银行也会担心他们的坏账风险。不过,也不用太担心,毕竟,在价格最高峰的时候,房贷的政策是非常严格的,贷款比例受到了限制。但如果一个人连首付都是借来的呢?那就难以承受房价下跌的冲击了。

房价下跌,谁都不愿意看到,但确实来了。我在2016年2季度之后,就坚定坚决地劝大家不要炒房子了。就是看到了价格暴涨之后就会下跌。尽管2016年都是涨的,但房子毕竟变现慢啊,还有持有的费用,不如其他投资赚钱。

现在能买房吗?不能,再等两年。


孙建波

问:一旦房价下跌,会有什么影响?

答:1、如果房价下跌幅度在20%以内,对已购房者而言影响不是太大;

对于刚需客购房客而言是大利好;

对于开发商而言有风险但尚可控,一般而言房地产开发行业都是负债率较高的行业,房价下跌必然对开发商而言造成较大冲击,同时会减缓开发进度,增加土地财务成本,伺机等待市场复苏;

对于银行而言,风险尚可控。


2、如果房价下跌20%以上的时候,对于首套房客户而言,意味着按照房地产信贷合同约定,需要追加抵押物才可以可以避免银行收房。

对刚需购房客而言,在买房时需要提高安全意识,避免购买到烂尾楼风险,选择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开发的物业,不要贪图便宜买入忽然开盘价暴跌的楼盘。

对于开发商而言,就有很大的风险了,一方面开发企业普遍存在高杠杆现象,另一方面开发商贷款大都二年期贷款,一旦下跌,开发商会陷入资金周转困境。同时房价下跌过多会影响土地评估价,银行必然会要求开发商追加抵押物。同时市场销售也会以观望为主,大幅增加开发商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

对银行而言会增加很大风险,如果房价下跌过多开发商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银行即使强制执行,开发商倒闭后,银行也会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到时候就产生了烂尾楼,需要经过很多年的时间来消化协调处理这些烂尾楼的问题。

如果房地产真的下跌过多,必然造成房地产销量大幅萎缩,社会经济也会衰退,房地产相关行业也会出现低迷趋势,社会失业率会提高。

所以对于国家社会而言,房价过快上涨和过快下跌都不是好事,最好是房价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吴爸爸网络历险记

如果你说的房价下跌是断崖式、崩盘式的下跌的话,那绝对是一场人!间!惨!剧!

现在中国的中流砥柱中产阶级家庭财产中,房产基本上占比在一半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八九十。如果房价断崖式下跌,大量中产阶级家庭缩水严重,而房贷是要继续还滴,导致生活压力骤增。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再加上财产减半,工资降低,养老无望,那么中产阶级面临的困境可想而知。


你以为房价下跌对无房者是好事嘛?没买房的就可以置身事外幸灾乐祸,甚至趁机捞便宜了嘛?不存在的!房地产崩盘必然导致经济倒退,大量公司倒闭,大批人员失业。就算没有失业的你的工资也别指望涨了,很有可能会减半,你不干,外面一群人排着队抢你的职位。

而现在的无房者往往在工作竞争中并不占优势,换句话说,现在没房的人很有可能到时候不但无房还很有可能无业。大批下岗人员找工作,必然有很多会与外来务工人员抢饭吃。堵塞了农村务工人员的出路,导致社会阶层流动不畅。


而塔尖富豪人群很有可能断尾求生,抛售房产导致市场更加惨淡。而他们可以拿着存量资产去国外继续逍遥自在。

房产崩盘必然导致大量房贷断供,导致大量坏账。到时候你想从银行贷款出来创业?门都没有。简而言之,房地产崩盘会使得整个社会将失去活力变得暮气沉沉。人们生活失去希望,年轻人丧失斗志,国家各行各业都是惨淡经营,只能靠时间慢慢消化……


日本,香港房地产泡沫破裂,崩盘的噩梦历历在目。千万富翁变千万“负”翁,破产、自杀集中爆发,整个社会几十年走不出阴霾。希望我们能够凭借智慧和政府调控有效控制房价,避免惨剧再现世间。


夜半聊闲

就在几天前,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发言:买不起房你就多买两套!不然以后你更加买不起。借钱也得买啊。这话突兀的摘出来可能有点荒谬,联系整个言论来看,就是一种未来投资的理念和对房价上涨的预测。话本身是个死局,买不起是原罪。


但是管院长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并不像当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尤其是大城市的房地产,虽然受到政策影响,价格受到了抑制,明面上统计的数据是房价的下降,但实际的购买价根本不是一回事,统计出来大城市的房价平均价格下降,看看就好,反正你买的时候,问价永远是平均价以上的。

从个人角度来看,不要说房价下跌,只要房价涨幅很小,在10%以内,个人的投资者就可能处于亏损状态了,这是各种税费所导致的。200W买的房子,卖的时候卖220W,税费可能就要你10W左右了,再加上金钱的时间价值,应该是亏本的。房价下跌的话,那么很多投资者的资产将会大幅度的缩水,房子还在那里,变现的价值即货币价值已经打折。杠杆买房的则是把自己的人生给一起杠进去了。而对于广大买房居住人士倒是没有什么变化,房子价值缩水,但总归是用来住的,就是心理可能有点崩溃。毕竟之前花了这么多钱。


从局势来看,房价下跌引起的可能就是整个社会的动荡,房子这里牵扯的太多,开发商动用贷款,个人买房动用贷款,地方政府储备用地也牵扯到了。房价崩盘,首当其冲的就是银行的周转问题,以及就是相关从业人员失业,与房子相关的家具装修行业受到冲击。到那个时候,由于贷款而导致的超前消费会给整个社会的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如同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后的经济萧条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