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導讀:

全球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滲透,已經由傳統的機房產業向數據中心產業發生深刻變革。企業對於數據中心的認識、構建和規劃也正在發生轉變,數據中心的新一輪快速發展已經開始。

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數據中心展示圖

一、數據中心定義

數據中心是全球協作的特定設備網絡,用來在internet網絡基礎設施上傳遞、加速、展示、計算、存儲數據信息。

根據維基百科給出數據中心定義:數據中心是一整套複雜的設施。它不僅僅包括計算機系統和其它與之配套的設備(例如通信和存儲系統),還包含冗餘的數據通信連接、環境控制設備、監控設備以及各種安全裝置”。

谷歌在其發佈的《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一書中,也給數據中心作出定義:數據中心是多功能的建築物,能容納多個服務器以及通信設備。這些設備被放置在一起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對環境的要求以及物理安全上的需求,並且這樣放置便於維護”,而“並不僅僅是一些服務器的集合。

二、數據中心和IDC的關係

1)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是指在互聯網上提供的各項增值服務,具體包括申請域名、租用虛擬主機空間、主機託管等業務。數據中心是一整套複雜的設施,不僅僅包括計算機系統和其它與之配套的設備(例如通信和存儲系統),還包含冗餘的數據通信連接、環境控制設備、監控設備以及各種安全裝置。

2IDC

IDC為互聯網內容提供商(ICP)、企業、媒體和各類網站提供大規模、高質量、安全可靠的專業化服務器託管、空間租用、網絡批發帶寬以及ASP、EC等業務。IDC是對入駐(Hosting)企業、商戶或網站服務器群託管的場所;是各種模式電子商務賴以安全運作的基礎設施,也是支持企業及其商業聯盟(其分銷商、供應商、客戶等)實施價值鏈管理的平臺。

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數據中心展示圖

(3)到底什麼是IDC呢?

那麼,到底什麼是IDC呢?有人認為IDC就是把自己機房中的機器放在別人那裡,讓別人代管。還有人認為IDC就是網絡房地產商,它提供了一所大房子給大家的機器安了一個家。這些說法你可以說它對,也可以說它不對。IDC更為行業化的說法是專門提供網絡資源外包以及專業網絡服務的企業模式,是互聯網業內分工更加細化的一個必然結果。隨著我國IDC的逐漸發展成熟,IDC開始突破了傳統意義中機房的概念,轉向網絡和服務這兩個基本的內容。

IDC的主要服務包括整機租用、服務器託管、機櫃租用、機房租用、專線接入和網絡管理服務等。廣義上的IDC業務,實際上就是數據中心所提供的一切服務。客戶租用數據中心的服務器和帶寬,並利用數據中心的技術力量,來實現自己對軟、硬件的要求,搭建自己的互聯網平臺,享用數據中心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務。

在綜合了IDC市場情況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將IDC的服務分為三個階段,即:①服務理念、②服務實施體系、③服務品質的保證。

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4)數據中心和IDC之間的關係

數據中心不僅是一個網絡概念,還是一個服務概念,它構成了網絡基礎資源的一部分,提供了一種高端的數據傳輸服務和高速接入服務。數據中心提供給用戶綜合全面的解決方案,為政府上網、企業上網、企業IT管理提供專業服務,使得企業和個人能夠迅速藉助網絡開展業務,把精力集中在其核心業務策劃和網站建設上,而減少IT方面的後顧之憂。IDC改變了以往互聯網的運作和經營模式,使得參加互聯網的每一方都能專注其特長。

互聯網數據中心必須具備大規模的場地及機房設施,高速可靠的內外部網絡環境,系統化的監控支持手段等一系列條件的主機存放環境。基於這一環境,IDC對外提供依託於internet的一系列由主機託管到應用外包等不同層次的服務。數據中心不僅要提供快速安全的網絡,還提供對服務器監管、流量監控等網絡管理方面的服務,而且要有高度可靠的、安全的機房網絡環境。

三、我國數據中心現狀

1、從IDC圈樣本來看:

根據IDC圈的300個樣本,我們發現數據中心主要分佈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外,還主要集中分佈在一些沿海發達城市。

(1)在這300個樣本中,53個數據中心屬於北京,佔總數的18%.廣東有50個數據中心,佔總數的17%.上海有31個數據中心,佔總數的10%.

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2)在選取的300個樣本中,三大運營商佔據了主流機房的69%,第三方IDC運營商佔據主流機房的31%.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3)在176個項目樣本中,3000-10000萬元投資額的項目在主流項目中佔比最高,投資額小於3000萬元的項目佔比24%,投資額大於10000萬元的項目佔比31%.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4)在172個主流項目樣本中,約68%的機架數在100-1000之間。機架數小於100的佔19%,機架數大於1000的佔了13%.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2、從市場規模來看

2011年達到頂峰值,之後隨著IDC市場的逐步完善和成熟,整體數值漸趨平穩。

(1)

2016年全球IDC市場規模達到451.9億美元

2016年全球IDC整體市場規模達到451.9億美元,增速為17.5%。相比2015年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移動互聯網領域快速發展和雲計算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數據存儲規模、計算能力以及網絡流量的大幅增加,是保持IDC市場增速提升的主要原因。

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2)2016年國內IDC市場規模達71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8%。

2016年中國IDC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市場總規模為71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8%.電信運營商近年來加大了對帶寬的投資力度,電信網、廣電網和互聯網的融合進一步加速,"互聯網+"推動傳統行業信息化發展,由此帶動IDC機房需求和網絡需求持續增長。移動互聯網和視頻行業呈現爆發增長,遊戲等行業增速穩定,這些領域客戶需求的增長拉動了IDC市場整體規模。

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四、我國數據中心發展趨勢

(1)雲計算模式

雲計算,英文名:cloud computing,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雲計算

過去往往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抽象的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所以現在“雲計算”中的“雲”是指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

當然,現在對雲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對於到底什麼是雲計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種解釋。現階段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大規模雲計算數據中心時代拼的將是規模與運營、產品與服務,傳統IDC只能屬於新興行業的舊模式而最終被淘汰。相比雲計算模式,傳統IDC企業在服務可用性、數據持久性、運維成本和彈性、資源效率等方面都將落於下風。

(2)IDC產業發展路徑

大規模、綠色化、虛擬化、自動化及安全性成為新一代數據中心的代表特徵,整個IDC產業發展方式也正從外延式向內涵式、從賣資源到賣服務轉型。

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IDC產業發展路徑

IDC行業景氣度與互聯網相關行業高度相關,未來三年中國IDC市場規模預計還將保持較快增長,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視頻、網絡遊戲、直播等垂直行業客戶數量及客戶業務規模仍在持續擴大,傳統行業信息化的滲透率仍有提升空間,這些都將是短期內驅動IDC市場規模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3)三大趨勢

同時,目前數據中心還呈現以下三個趨勢:

趨勢一:政府進一步推動數據中心規範化運營

政府通過政策引導,進一步推動IDC行業的規範化,加大監管力度,監管制度也將逐漸完善。2016年下半年,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分別開展了IDC違規業務專項整治行動,整治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互聯網專線、IDC帶寬及BGP業務自查和整改;二是IDC外拉光纖及電路整改;三是歷史工單、疑似違規IP地址檢查。 中國電信根據每月黑名單通報及日常監測情況,對於流量模型異常的IDC企業,要求其提供書面業務說明,對IDC現行帶寬上下行流量異常進行解釋。

趨勢二:傳統重資產企業跨界進入IDC市場

2016年轉型進入IDC領域的傳統企業數量進一步增長。首先,“三去一降一補”政策明確要求傳統重資產型企業開拓新思路、尋找新方向、打造新產品,實現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新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其次,房地產業、紡織業、材料製造與加工業、機械製造業等傳統重資產企業在基礎設施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廠房、水電)。 傳統企業跨界進入對IDC市場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大量收購推動了傳統企業與IDC產業的跨界融合。

趨勢三:新建數據中心呈現規模化趨勢

IDC服務商新建數據中心多為大型、高等級數據中心,機櫃數普遍在1000個以上。主要因為建設大規模數據中心,各項採購成本和平均運營成本可大幅降低。 IDC服務商通常選擇通過分期建設、分步投入、提前預售的方式降低風險。分期建設不必在建設初期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和設施。而是投產後,隨著客戶需求的增長分階段擴容數據中心規模。不但降低一次性建設大型數據中心的銷售和管理難度,也能充分提高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分期建設有利於滿足客戶定製化需求。

42019年中國IDC市場規模將超1900億元

未來三年,中國IDC市場規模持續上升,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900億元。移動互聯網、視頻、網絡遊戲等垂直行業客戶需求穩定增長,是拉動IDC市場規模的核心驅動力。

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新一代數據中心的IT架構也將向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延展性快速變化和發展,IT設備使用效率的提升會在一定程度上抵償新建數據中心對IT設備的資本投入,長期來看雲計算將同時降低數據中心對IT設備的CAPEX和OPEX。

五、數據中心行業價值鏈

價值鏈概念是由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1985年在《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一書中提出的。他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 也是指一個企業的價值鏈或內部價值鏈。

1、如何建立數據中心行業價值鏈?

那麼數據中心的行業價值鏈,顯然數據顯得尤為重要。建設一個數據中心過程複雜,成本極高。首先建設數據中心的企業需要通過招標的方式來尋找數據中心的設計方以及承建方,然後承建方再尋找設備供應商提供基礎設備等。建成的數據中心一部分是企業自用,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是IDC運營商為用戶提供租賃等服務的。(現在也有一部分的企業直接通過線上或者線下的方式直接聯繫數據中心運營商)

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IDC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圖表)

建設數據中心步驟圖

對企業而言,產品/消費者的數據對價值創造和獲取競爭優勢甚至可以上升到企業命脈的高度。但收集數據需要傳感器,那麼增設傳感器又會增加成本,同時還要收集、分析、儲存、利用這些數據。這一系列獲取數據的前提是,要擁有獲取這些數據的權限,如此一來,又增添了數據的複雜性和使用成本。為了確定哪些數據類型可提供相對於成本的足夠價值,企業必須考慮這些問題:每種數據是如何為產品功能貢獻真正價值,如何實現企業最大價值化(暫且不說最大利益化),數據價值鏈中效益優先 數據能否幫企業理解並提升更廣泛的產品系統是如何隨時間運行的 數據多久需要收集一次來優化其性能,需要保留多久。

企業還必須考慮產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或者每種數據類型的私人風險和相關成本。企業收集的數據的敏感度越低,在傳播中受損害或被摧毀的可行性就越小。所以,對於安全要求很高的產品,企業需要有保護數據和限制傳播風險的能力,而方法就是將數據貯存在產品自身中。

2、數據中心行業價值鏈的形成有哪些好處呢?

集群效應

集群效應產業鏈的分解導致了不同產業間的關聯性加強,原來看似沒有聯繫的不同產業價值鏈之間變得越來越相關聯,並出現一系列的重疊、替代、交叉和趨同等變化。也容易形成“集群效應”。

集群效應是指在以一個主導產業為核心的領域中,關聯度較高的眾多企業及其相關支撐機構在地理空間上就產生了企業在某一產業價值鏈上集聚的現象。

這種產業價值鏈上企業的集聚向上延伸到原材料和零部件及配套服務的供應商;向下延伸到產品的營銷網絡和顧客;橫向擴張到互補產品的生產商及通過技能、技術或由共同投人品聯繫起來的相關企業,同時集群內還包括政府和多功能公共機構的參與。

由於集群內企業間是通過長期形成的非契約“信任與合作”維繫的,而數據中心的行業價值鏈剛好可以糅合並整合這些信息,因此在面對外來競爭時,使其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1)有利於降低企業成本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生產越來越強,產業鏈條被越拉越長。產業鏈條延伸是一種資源,它體現產業集聚的規模效應。“未來只存在兩種企業,一種是規模超大的企業,另一種就是專業化非常強的中小企業”。任何一個企業在當前條件下都不可能在產業鏈條的任何一個鏈條環節上都是最優的,只能是在某一個或者幾個環節上具有優勢。產業關聯性越強,產業鏈條越緊密,資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通過產業價值鏈的整合不但可以將不同優勢環節的企業相聯繫,實現產業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都達到最優,進而實現企業產業價值鏈整體最優,而且基於產業價值鏈的資源整合通過諸如實施標準化生產、對內部管理費用進行嚴格控制等,可以有效降低產品在產業價值增值環節上的包裝、流通、庫存、銷售與內部部門間協調等成本,獲得成本領先優勢。

(2)有利於催生新的企業

新企業易於在既有的集群內部而不是在孤立的地區成長起來。集群內的企業由於相互交流機會的增加,不僅能夠及時發現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而且還會獲得更多有關發展機會的信息。最早採用數據中心模式的廠商積極尋求創造專業化生產要素的方法,並通過吸引新人才進入來加強所屬行業的知識和技術深度開發。且由於當地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熟悉集群內的產業特性,使集群容易獲得所必須的資產、技能和開發團隊以及高素質的勞動力,因而降低了新企業進入的門檻並降低了風險。集群內企業的重組障礙較低,更有利於催生新企業的誕生。

(3)有利於形成創新的企業氛圍

產業鏈延伸也是一種環境。有產業鏈的地方,企業不僅可以降低投資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時還有利於信息資源的交流、彙集,促進技術、產品的聯動創新。集群式產業鏈是培育企業學習與創新能力的溫床。企業彼此接近,會感受到競爭的隱形壓力,形成良性競爭,迫使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組織管理創新。

(4)有利於區域經濟的發展

在產業一體化、產業全球化的趨勢勢不可擋的形勢下,產業的發展及其競爭力的提升已成為一個地區能否在競爭中獲得優勢的關鍵。而產業價值鏈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紐帶,是區域經濟發展中可充分挖掘的有利因素。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形成更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在全球(以及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無論是對於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能否利用全球(或者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歷史機遇,建造自己的產業 / 企業價值鏈,或者成功地成為全球產業價值鏈的重要一環,直接關係著未來的前途,否則就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

注:文中數據只做參考,數據真實性請以實際市場情況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