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職場普遍現象:

老闆:工資 每個月都會給,每年都會漲,可是員工做的產值和價值卻未增加;

員工:幹多幹少錢都一樣,幹嘛多幹?xxx他每天那麼拼命,不還是和我拿一樣工資?

相信很多企業都維持著這種尷尬的現狀:老闆交代工作,員工去完成,不過僅限於完成,更別提員工能積極主動的去做自己分外的工作了。

對此,老闆覺得,我每年都在給你加工資,那你的付出要對得起你的薪水。員工卻認為,同樣的崗位拿同樣的薪水,憑什麼我要多做?我多做了也沒有更多的回報。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這就是固定工資的弊端!

當然,為了達到目標,一些企業制定了考核,做不到就罰,不管制定是的目標是否科學,客觀,最終都會打擊員工積極性!

我們認為,做企業不應該給員工發固定工資:

績效變革比任何變革都難,但是,不變革可能會更難。

而很多企業注重 考核 ,嚴抓過程,往往流於形式或者半途中止,忽視了結果。

如何讓員工做到數據說話,結果導向?看圖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現在我們從總工資裡面拿出60%-80%作為彈性工資,分攤到各個K指標上(崗位價值)——薪酬分塊

A.將工資細分模塊,根據目標完成度,發放相應工資,充分激勵能者多勞,減少企業閒耗。

B.根據不同職位,設置不同比重的薪酬架構,最大程度激勵員工積極性。

C.每個職位的績效考核,必須有明確的數據指標作為標準,以結果為導向,員工的激勵與壓力並行。

績效改革不僅僅體現在基層,更多的要應用於管理層,實現從上到下的改變,讓有能力的的人得到回報。“一視同仁”只會傷了那些優秀的人的心。

建議從企業管理機制方面突破,首先要建立好企業薪酬績效激勵機制,讓員工主動自發的工作!

而薪酬設計要先從思維上進行突破

1、公司要敢於給員工發高薪酬,因為這樣企業才有未來!

工資是死的,人的創造力就死了;工資是彈性的,人的潛能就被髮掘了。

高工資養人,低工資趕人,死工資害人,高激勵助人。

敢給員工發高薪酬的企業,成本其實是最低的;固定員工薪酬的企業,人力成本反而是最高的。

高激勵、高績效應該是融合的關係,做到利益共同、平衡共贏,薪酬增長才可健康持續。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薪酬與績效必須融合,要掌握的10個真理:

  • 能力不等於價值、考勤不能取代考核。

  • 要想讓員工比過去更努力,不是發錢,而是要懂得分錢。

  • 固定工資養懶人、搞死人、埋沒人。

  • 企業可以給員工安定,但一定不要助長他的安逸。

  • 激勵到位,幹活不累;浪費人效,人手很貴。

  • 固定加薪,只會增加企業固定性成本。

  • 員工固定薪資水平越高,創造力就會降到越低。

  • 一切不以加工資為導向的績效考核都是失敗的。

  • 薪酬要實現短期化與中長期化的組合。

  • 員工增收、企業添利,利益趨同、思維統一。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公司進行薪酬績效變革五大導向:

1、大彈性、寬幅

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帶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

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

3、利益趨同

在傳統模式之下,員工與老闆的利益通常是矛盾的。

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

而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所以,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4、激勵短期化

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

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

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KSF認為,管理者關心自己的收入卻在為別人幹,經營者關心績效和結果但為自己幹,企業應該讓更多的管理者轉變成為經營者,貢獻更高的價值就能獲得更多的分享。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PPV、積分式管理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上萬名老闆、導師推薦,內含數十行業案例。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贈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推薦KSF寬帶薪酬模式,從薪酬模式的轉變,實現員工工資越高,企業效益越好!

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獎勵,未達到就少發。

KSF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舉個例子:

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理,工資怎麼發?按照傳統的薪酬模式,可能就是固定5000元,他只要保證不出什麼問題就行了。至於費用率,成本,員工流失率,利潤率,和他沒關係,他也不會在意。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

  1.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2.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3.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4.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5.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6. ..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企業的效益越高,人效越高、成本越低、生產經理工資越高。反之,如果企業效益不好,員工薪酬也會受到影響。真正讓員工和企業坐在了同一條船上。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KSF講求薪酬激勵,文化激勵上我們可以應用——積分式管理模式

顧名思義,積分式管理就是通過分值來量化員工日常的工作,但是這裡要講到的積分式管理又區別於導讀中所提到的“扣分扣錢”,扣得多了,員工不接受,扣得少了,不疼不癢,無法引起足夠的重視。

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高工資、晉升機會的同時開始注重精神層面、團隊文化上是否能夠得到重視。

積分式管理——抓過程

積分反映和考核人的綜合表現,然後再把各種福利及物資待遇與積分掛鉤,積分高的員工可以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甚至解決將來的歸屬,從而達到激勵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

如何利用這套制度去實現檢查執行力到位與否?

1、日清表:崗位A分

所謂日清,目的就是讓員工每天做的過程能夠得到監視,60分為及格線,過程做得好,結果才會更好。

我們以某一銷售崗位日清為例: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如何用這套模式去激勵員工持續獲得自發的積極性?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他們通過獎扣分的方式,給員工發出行為引導信號,獎分的事件說明是值得去做的,扣分事件說明是企業中反對的價值觀,是要抵制這種行為的。

這種積分考核不會用直接扣錢的方式去懲罰員工,用扣分的方式,技能讓員工引起注意轉變行為,內心也不會形成極大的抱怨負能量。

當然了,企業要明白,最終要留人,你這錢是不能不花的。

但是我們強調“花錢要值!”,可以看到,經過一個週期的記錄,你會看到積分高的人,為企業確實做出了很多貢獻,把獎勵福利發放給這些人,企業是願意的,雙方實現效益產出和共贏獲利,也能留住企業人才。

反思:“一視同仁”只會讓員工離你而去,留人還得用這種薪酬模式

積分寶

分值多的人,可兌換的獎券就會越多,注:獎券在快樂大會上可參與抽獎,也可以去 福利商城兌換禮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