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如此纖細為何能夠在戰場上保持鋒利?

武士刀傳奇

日本刀不管纖細不纖細,都不能保證在戰場上保持鋒利。今人之所以會對日本刀抱有“無往而不(鋒)利”的幻想,那是太多誇張的影視劇和不負責任的以訛傳訛混淆了藝術與現實,影響了我們對真實歷史的理解。今天,就憑手中這本《刀の日本史》來講講日本古戰場的真實,破解國人對武士刀的迷思。

在我們一般印象中,武士通常配有“太刀”和“肋差”一長一短兩把刀,但這是江戶時代時代以後才有的光景。在過去日本的合戰中,武士往往要帶上好幾把刀。原因就是容易損毀。

日本刀做工精良,簡約不簡單,加上上等的鍛造技術,確實是把殺人利器。據說當年倭寇憑藉此刀能輕易斬毀明軍的刀槍,讓明軍吃了不少苦頭(姑且當這個說法是真的)。然而!在日本本土的合戰中,武將都會穿著厚重的鎧甲,拼盡全力一刀砍下去刀身和外裝都會損壞,不能達到“斬”的目的。更何況大家都用著硬度差不多的武器,彼此拎刀互砍,沒有個不捲刃的。所以,當時的武術技法都是教如何從鎧甲的縫隙切入並斬殺的。

不過除非受過相當的訓練,否則在亂戰之中是很難保證刀刀都砍中要害的。戰鬥中往往會有手中刀刃被毀的情況,當然,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修復。所以在真實的戰場上,一人帶上好幾把刀是一個常識。帶兩把刀的,是天下太平的江戶時代的武士。而在此前的戰場上,光大刀每個武士就要帶上兩三把,不是別在腰間,就是背在身後。此外,還要帶上用來切下敵人首級的“鎧通し”,也叫“右手指”。這個“右手指”,就是當和敵人的刀碰在一起相互角力時,從右腰間拔出短刀,出其不意。這就是為什麼在古代流派中,存在著“三刀流”。

合戰記錄中,也有刃長6尺的“野太刀”、“斬馬刀”,特意讓隨從在戰場搬運的描寫。這些是我們在追求美感的影視劇中難以看到的。

那麼,戰場上當刀刃真的毀壞之後要怎麼辦呢?此時只有對著敵人的鎧甲從上到下劈砍,將敵人打倒,然後一直毆打刀對方氣絕身亡。這……相當考驗體力。


東瀛遊俠

在熱兵器時代,日本還大量裝備戰刀,本質上日本社會還沒有徹底進化為工業社會,日本人的思想還停留在農耕社會的水平。西方經歷了文藝復興、資產階級啟蒙運動、大革命,人們的思想意識極大提升,與工業快速發展的腳步保持一致。日本明治維新後,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但文化思想界卻沒那麼大進步,人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傳統社會的水平。日本軍官作戰時還喜歡拿戰刀,好像不拿一把刀就不會打仗一樣 ,日本士兵也對拼刺刀格外的青睞有加。

現代戰爭中,我國軍人一般不配刀,因為匕首或軍刺用處更大。

日本戰刀起源自我國的唐刀,不像我國有十八般兵器,日本人對戰刀十分鐘愛,幾乎所有日本武士都用日本刀。就這樣經過日本匠人年復一年不斷的改進,日本刀成為一種十分優秀的戰刀,份量輕,有弧度,刀身堅韌,實用性強。至於說不能保持鋒利,日本古代戰爭很少像我國那樣的大規模長時間的戰鬥,日本戰爭規模小,時間短,通常刀還沒用壞,戰爭就結束了。日本刀十分優秀,所以好多中國人也喜歡日本刀。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日本人偏愛戰刀,武器過於單一,也容易讓人找到剋制方法,據說戚繼光抗倭時,就針對倭刀的特點,發明了好種剋制日本刀的武器和陣法,成功地擊潰了倭寇的侵擾。大家若有興趣,可以自行搜索查看


東風送暖入屠蘇

保持不了鋒利

  1. 日本人用這種刀是因為矮小,拿不動大刀;
  2. 雖說上戰場也用,但是主要因為平時用慣了,日常砍人自己和對方也不會穿鎧甲,而且戰場上除了將領有錢買鎧甲,其它雜兵都是穿個鎧甲肚兜湊合湊合就上了;
  3. 日本刀都長,劈砍不行還能捅....反正湊合也能用....;
  4. 日本國內戰爭在我們看來,規模就是幾個村子打架的規模....用戶體驗不夠,反饋不夠,所以改進的也有限....;
  5. 保持不了鋒利.....這東西就屬於消耗品,沒斷磨磨就還能用.....保持鋒利純屬意淫......

話糙理不糙,都是大實話。

就這破刀......別當一回事兒,把全日本最好的武士刀拿出來也就是那麼細那麼薄,中國隨便拿把刀都能把它砸斷.....也就能砍手無寸鐵的人,根本沒辦法和別的武器剛正面的對砍.....


傑利傑利21169617

經常在影視作品裡看到的“日本武士刀”刀身比例確實是比較細長的(相對於中國多數傳統刀)。但是很多人認識裡還是對日本刀有一些誤區:

首先,日本刀不是一種戰場武器,而是個人自衛武器。古代日本人打仗主要用弓箭、火槍、長槍和薙刀(長杆大刀),戰場腰裡別把刀是為了以防萬一,主武器損壞或丟失之類的,不打仗的時候佩刀主要是為了彰顯身份。冷兵器時代大多數人的隨身刀劍都是這個。

其次,日本刀雖然看著十分細長,但並不像看起來那般脆弱。因為日本刀刃部硬度很高,激烈劈砍發生崩口是肯定的,但也不是那麼容易斷。不會有人傻到拿一把硬而脆的武器上戰場。這裡又分為兩種情況,經濟條件好的高級武士帶的是名匠精心打造的好刀。剛柔並濟鋒利堅韌的好刀也是有的,刀身側面彎曲九十度而不發生斷裂和永久形變的刀很多,這種刀一般來說任意大力揮砍也不會容易斷(崩口難免)。同時期歐洲的細劍看著更脆弱,其實也很難砍斷。再說拿得起高級名刀的人基本上也不用拿刀和人對砍。

另一方面,衝鋒陷陣下級武士和足輕的刀只能是大路貨,為了不容易斷只能採取降低硬度增加厚度等措施。質量差的刀遇到高級刀被砍斷也是有可能的。至於崩口捲刃什麼的,打完了在敲敲打打磨一下就行了。


whoimixmu

我瞭解的日本武士刀確實是比較纖細(你說的)。據說是學習了唐代刀劍工藝經過不斷的更新才有了今天的結果。中國之所以沒有這種東西留下來是因為朝代的更替使得每個朝代的重心不同,經濟實力來決定的。日本歷來是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在古戰場上日本士兵都沒有穿鎧甲,所以使得日本武士刀流傳至今。再來說說鋒利,唐代是中國古代刀劍工藝的巔峰,在那個時候都不能保持鋒利,更別說以火器為主的現代了,在唐代一把唐刀的壽命也就2場左右的戰役就會卷忍,主要是士兵穿有鎧甲,沒有穿鎧甲的日本也不會超過5場。即使日本現在工業發達的也不能保持長久的鋒利。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建議你去搜索《古代兵器大揭秘》中的唐橫刀看看。


johann_schweidee

不可能的。

《水滸傳》中武松一節就有連砍幾人刀切不入的形象描寫。日劇中死戰場面如《七武士》裡有把刀悉數拿到戰場以備刀缺刀斷,還有一部電影是數十人攻擊一座府邸:把備用刀具武器遍插後方,甚至還有提供飯糰和飲水的後勤保障。從倭人的電影細緻描寫就知道倭寇難纏不是空穴來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