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 司马炎是怎样由成功转为衰败的 为什么?

公元280年,司马炎出兵伐吴。经过四个多月的征战,吴国投降,三国鼎立的局面彻底结束。司马炎终结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

此不世之功,非一日可成。司马炎265年接盘,266年称帝,随后十几年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休养生息、促进生产,他自己更是节俭克己、勤勉有加......这一切努力,都让晋国实力蒸蒸日上,让统一大业的梦想成为可能。

晋武帝 司马炎是怎样由成功转为衰败的 为什么?

少年司马炎

司马炎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要知道三国争锋多年的前提下,全国经济根本没有进入过休养期,三国都因为战争而推行屯田制,一切经济发展都是为了军事而服务,司马炎的天下是真的为了经济而进行生产。他被称为武帝是因为平定了东吴,古人也认为武功高于文治,不过邹湛把司马炎比作汉文帝,这是因为司马炎的文治水平更高。

三国末期可统计人口有一千六百万,常年战争并没有让三国人口高速恢复。蜀汉忙碌于征讨不能有效收拢大量黑户,人口增长缓慢。刘备得益州时人口已是九十万,蜀汉灭亡时可统计人口仍旧九十多万,即便按照一户五口计算,蜀汉人口也不过一百四十万,数十年间都没恢复人口水平,想一想都觉得可怕。

司马炎统一全国时是一千六百万,泰康三年时可计算人口为二千四百多万,一方面三国时期散落的黑户大多重新登记,另一方是生产稳定恢复的结果,两年之间人口增加八百万,已说明政令推行效果很好,在司马炎执政期间全国人口俨然恢复到四千万以上,泰康盛世可不是乱讲。

晋武帝 司马炎是怎样由成功转为衰败的 为什么?

晋武帝

司马炎与士族的关系名为君臣,实为合伙人。他对贾充、荀勖等人一再退让,对下臣往往能给予宽容,换做是乱世出身的曹操、刘备、孙权早就把反对者往死里整。治乱当用非常手段,曹操和刘备都提倡禁酒,两人非常反感腐败。孙权与各大家族合作显得有些无奈,后期他利用酷吏打击江东豪族又斗到精英尽丧,可知反腐之艰难,司马炎更没可能解决那样牢固的现状。

司马炎把屯田制改成占田制,给予士族发展庄园经济更多优惠,同时百姓也在屯田制压迫下得到缓解,尽管赋税更高,农民好歹有了自己田地,这大大鼓励了百姓进行生产,是司马炎时代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司马炎的登上帝位,预示着达到了顶峰,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司马炎登上皇位,欣喜不已,每天勤于朝政,也算是圣明,在咸宁五年,派兵伐吴,于次年灭吴,至此统一了全国,然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激励经济、农业等,使西晋也达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史称“泰康之治”。

晋武帝 司马炎是怎样由成功转为衰败的 为什么?

晋朝开国皇帝

司马炎征服东吴之后,对国家大事心生厌倦,将注意力转向了后宫。

281年,四十六岁的司马炎下诏,挑选孙皓(东吴亡国之君)后宫的美女五千人,充盈自己的后宫。一时之间,司马炎的后宫妃嫔,竟有近万之多。

280年之前的他被称为“不世之贤君”,280年之后则被视为与桓、灵同列。如此转变,不得不令人咋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