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唐代以胖为美,那只要是胖胖的女孩,穿越回唐朝就一定受欢迎吗?

苹果知名达人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从我上学的时候,便会听到女生之间相互打趣说“晚生了,早生去唐朝,绝对是倾国倾城”。当然,我其实觉得往往说这种话的女生并不是胖到如泰山压顶,反而是身材正好。或者稍微丰满一点。

比如上图的女生。

而在唐代,到底“胖”到什么程度才是美呢?

我想可以通过文物或者一些书籍资料稍微做点了解。

比如下图。

照片来自《哈佛中国史》唐朝册。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得出来,起舞的女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胖。或许是她的职业吧?这大概说明舞蹈演员一直要保持苗条的身材,哪怕是以胖为美的唐代。

例如,再看上图这个姑娘。是不是就符合我们想象的“胖胖女孩儿”的形象呢?

所以啊!姑娘们,如果穿越去唐代,首先要看职业的呀!才决定胖胖的自己是不是受欢迎。

PS如果穿越去了名门望族,不管是什么样子的,都是备受追捧。


小黑豆

胖胖的不行,肥胖的更不行,脸好看的才受欢迎。

现在的胖子都想穿越到大唐,觉得那个时代才是胖子的天堂,其实你们都想多了。

唐代受欢迎的胖和现在人胡吃海喝不运动造成胖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好吧,人家那是美,我们的胖是病。

我以为,从古到今,同一民族对人的审美变化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在唐代大家以为的美,放到现在来说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说,唐代的以胖为美绝对不是我们广义上认为的肥胖的美,所以胖胖的女孩穿越到唐朝也不一定会受欢迎。

大家一直以来的直观证据是很多的唐代画像,以及代表人物杨玉环燕瘦环肥的说法。

先反驳一下,绘画这个东西是艺术创造,不是拿照相机拍照(相机还会拉伸比例呢),所以画出来的东西也并非真实人物的写照。盛唐是我国非常繁荣的时代,所谓有盛唐气象,因此在绘画表现上,把人物塑造的丰满一点,也是符合国家形象的。

另外,拿代表画家周昉来说,首先他是一个受佛教艺术影响的画家,所以人物表现丰满也是一种呈现形式,另外他绘画的对象很多都是贵族妇女。你知道的,贵族妇女生活比较奢侈,缺乏锻炼,所以长得胖一点也很自然,现在的很多富太太也是这个样。

燕瘦环肥的说法是苏东坡提出来的,用来表示各有各的好看,以苏东坡这么挑剔的文学家来说,也不可能去选一个特别胖的人做典型。并且,杨贵妃还得给皇帝跳舞,伺候皇帝,如果太胖了,估计也得不了宠,顶天了也得是个灵活的胖子。

所以,唐代的以胖为美,我大概可以理解为丰满,也就是长得好看肉肉的女生。所以光是胖胖的女生穿越过去估计也不会受欢迎,关键是要脸好看才行。


大胆的包青天

我是热爱文学的护肤达人小九,关注我的头条,护肤变美有妙招!

所谓“穿衣显瘦,脱掉有肉”应该是美的最高境界。在我看来以胖为美,胖要有个界限,要有度,确切的说胖的和谐,胖的匀称,丰满的胖才是真美。而不是说胖的肉都散落一身了,穿衣都买不到尺寸,寸步难行,坐飞机恨不得占两个座位,那是负担的肥,不是美。
唐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以肥为美,世人公认。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

唐朝第一美人杨贵妃身材就很丰腴。

据野史考证称: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也有说杨贵妃身高1.55米,体重120斤的。不管哪种说法,贵妃的体重比例是合格的,现代来说也就是微胖,按照唐朝的画像雕塑上来看,杨贵妃是匀称的,丰腴的。

而大家也可以从一些史书或者博物馆里看的雕塑,唐三彩等文物中发现,唐代奔放,穿衣打扮热烈开放,一些女子的服饰都是半露胸部,范冰冰主演的热剧《武媚娘传奇》很具有代表性,胸部高挺,体态丰盈的女演员。这也代表了以胖为美的时代,但是无论是谁,微胖,匀称才是美。


再让我们看一下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不撵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不难发现,画中的宫女、仕女,根本说不上肥胖。

《步辇图》中的九个宫女,簇拥着李世民缓缓而行,有抬辇子的,有打伞盖的,有举扇子的。看起来都有一把子力气,决非弱不禁风的病态美女。但是,看她们的身材,实在都是相当纤瘦的。
《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大约是身份较为高贵、年龄稍大一些的缘故,身形略显丰满,但站立姿态无不娉婷袅娜,轻盈如春风拂柳。毫无疑问,她们的身材,完全可以用“苗条”一词加以形容。



所以以胖为美,这里的胖一定是匀称丰腴柔软的。题主说的“胖胖”的女孩,如果是微胖,匀称丰腴的身材那肯定是没有问题,一定受欢迎。而如果胖的严重,比如164的个子,220斤,你再怎么均匀看起来也不去匀称协调,肯定就不受欢迎。

对于以胖为美,你是怎么看的呢?


小九素颜

首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自信的国家,当时在全球,唐朝是社会最开放,经济和文化空前开放的时代。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对妇女的束缚就比较少,整体上比较宽容。对女性的审美观念也相应发生了极大改变,丰腴的体态为美,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

在唐代,对外开放程度相当高,伴随着大量的农作物引进中国,粮食的产量也空前提高,加上没有大的战乱。当时人们的生活还算是比较富足的,吃的自然也比较好,这就容易身强体胖、健康丰满。

李渊的母亲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的女儿,并且李家一直是北魏柱国之一的关陇集团成员,多年来一直和北魏鲜卑联姻,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是比较自然的现象了。

唐代人的审美和西欧人比较接近,喜欢力量型的的艺术和审美。不管唐代人最爱的植物牡丹,还是骏马形象,都以丰满圆润为主调。甚至唐代的书法也显得肥硕、庄严而浑厚。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唐代人和现代人审美差不多,热爱的是丰满的女子,而不是胖的女子。全世界喜欢胖女人好像只有非洲黑人。

因此千万不要以为胖胖的女孩,穿越回唐朝就一定受欢迎,哪只是一个笑话,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新知传习阁

唐代以胖为美,并不是以肥胖为美,注意,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这里面有本质区别。

唐代的胖,实际上是指的丰腴或者丰满,有人考证说这种丰腴的体态,体脂率大概在25%至30%之间。通俗的说,就是该有肉的地方要有肉,该凹的地方要凹,这和肥胖根本就是两码事,以为自己是个肥胖的女孩,回到唐代就能受欢迎,简直是痴人说梦。

我们看唐代的各种仕女图,其中的侍女可以说比较健硕,但绝对没有肥胖的,哪怕是杨贵妃,也不是个胖子。为什么呢?因为杨贵妃是个很会跳舞的文艺女子,跳舞跳得好的人,都没有肥胖的,但身上一定有些肌肉,看起来是饱满丰腴的,这自然不会是身轻如燕,但也绝不是胖胖的。

李白曾写诗称赞杨贵妃,说她:“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我们常说“环肥燕瘦”,但见过杨贵妃的李白却把她比作赵飞燕,可见杨贵妃也不肥,顶多是丰腴罢了。

其实,唐代人也是喜欢苗条的,这也有证据。比如唐玄宗曾让高力士挑选美女赐给太子李肃,要求就是:“细长洁白”,翻译过来就是身材高挑苗条,皮肤洁白,俗称“个高肤白”,可见,连唐玄宗都喜欢苗条的女子,而非大胖子,并且“个高肤白”的女子,能引起男子愉悦。

所以,光凭长得胖就想在唐代受欢迎,这个设想根本不成立。再说了,胖只是外在,任何时代,想要受人欢迎,那必须多才多艺才行,比如会跳舞、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知书达理,内外兼修,才可能受人欢迎。

仅仅凭一个胖就想受欢迎,怕不是饭吃多了,脑子糊涂了!


司徒伯雷

话不能这么说。

唐朝是以胖为美,这个从各种唐朝仕女图、考古出土的各种陶俑都可以看出来,唐朝妹子脸蛋圆圆的,都有婴儿肥。

但是,审美这个事儿是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的,唐一朝国祚300年,审美也不会一层不变。

并且,有些胖是健康,有些胖是纯粹的肥胖,你看下面这张图。

胖不胖?胖!

美不美?还是美。

不会给人肥胖臃肿的感觉。

我们如果按照不同时期的唐朝来分析,就可以看出一些不同了。

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我们就从这四个时期不同的画来看吧。

都是一些宫廷图,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这些宫廷图非常能代表整个时代的审美。


初唐--《步辇图》

你看,图中的妹子们各个都是瓜子脸,细胳膊细腿的,非常苗条,都不知道她们哪儿来的力气抬着个人。

这时的审美和今天几乎一样一样的。

盛唐--《虢国夫人游春图》

图中妹子就开始有点富态渐显了。

身材方面不怎么看得出来,但是脸蛋明显比初唐圆了一些,但是整体看起来还是非常舒服。

放现代来大概就是个微胖偏多一点的身材。

传说中杨贵妃就是个小胖妞,成语不是说环肥燕瘦么?

以胖为美,大概是从盛唐开始的。

要知道,盛唐几乎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开放、最富裕的时期,大家生活好了,胖一点显得富贵,倒也说得过去。

中唐--《簪花仕女图》

这里就有点胖的突破想象了。

5个妹子,各个大脸盘子,这大概就是诗里说的白玉盘?

这肩宽,这小粗臂,都可以说是非常胖了。

这一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朝廷虽然稳定下来了,但是盛况大不如前。但是以胖为美的标准还没降下来,盛唐实在太短暂,还没来得及胖到巅峰呢,所以中唐继承了盛唐的意志。

晚唐--《阆苑女仙图》

准确地说是五代十国,都挨着的,还是有一些代表性。

你看这张图里的妹子,明显比中唐要瘦,基本跟盛唐持平。

这说明审美已经从微胖-胖-微胖这样走了一圈,又回去了。

所以你看,审美是会发生改变的。

题主妹子如果要穿越,最好还是选择盛唐,生活好、有保障。

即使特别胖,我也建议你减减肥,然后去盛唐,因为你要穿到中唐,那肯定为了胖暴吃暴饮没有节制,容易生病的。

晚唐虽然也是微胖,但是那个动荡的时代,何必给自己找罪受呢。

还是那句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上面当权的人,喜爱环肥,下面的人为了受宠,就跟着让自己胖起来。

上面的人如果喜欢瘦呢?

那就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也可自话

唐朝的“胖”与现在的“胖”有点不一样,当时的“胖”更接近于现在“健美”的意思。如果现代一个满身肥肉的女孩穿越到唐代,除了口味重的人之外,一般的唐朝人不见得喜欢。

唐朝胖妹子的境界是“粉胸半掩凝晴雪”“雪胸鸾镜里”的美感,绝不是油里油气、松松垮垮的胖。简单的举个例子,现代的胖妹子没几个是能够运动的,而唐朝的胖妹子是运动狂人。

她们不像宋朝以后的女人整天要锁在深闺,而是可以随时出来游玩的,骑马可以打马球,下马可以去交由,绝不是娇滴滴的。

为什么唐朝的女子会是这样的“胖美人”?

首先,唐朝统治者的特殊气质。唐朝这个王朝,有着汉族传统文化中健康成熟的成分,也有北方游牧民族天真刚劲的一面。原因在于唐朝皇帝具有鲜卑的血统,比如唐太祖李渊的生母是鲜卑人,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也是鲜卑人、唐高宗李治的生母也是鲜卑人。换句话说,在唐朝的统治阶层有比较多的鲜卑等少数民族血统,在习惯和风俗上还带有浓厚的“胡风”。因此,他们喜欢

剽悍、健硕的体魄,对女性的审美也是丰肥健硕的。

其次,唐朝经济繁荣、各项活动发达。在那个物质资源缺乏的时代,瘦子多、胖子少,富贵的标准会偏向丰裕。而唐朝是中国最昌盛的朝代,正如杜甫在诗中写道“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人们丰衣足食就让妹子们不至于饿了。

再次,唐朝被外国人称为“天可汗的世界”。长安的大街上,既有来自万邦的货物,也行走着各种肤色的异邦人。唐朝妹子的形象就很符合各国人民对天朝仕女的想象,自信、雄健而开放。从某种意义上也在影响到妹子们的审美流行。


子屠龙

是啊。

贾玲如果穿越回去,肯定会被捧为绝世美女的,闹不好杨贵妃都要羞涩的退避三舍呢。范冰冰穿越回去会被嫌弃的,会被大唐人民说:这女人姿色平平。如果鲁豫穿越回去,简直没法在大唐混下去,大唐人民会说:这女人太丑了,怎么好意思出来见人呢。如果在唐朝大人领着孩子出来玩,碰到鲁豫,大人会捂住孩子的眼睛说:别看,别看。。

哈哈,编故事挺好玩,但是唐朝人真的这样么?

也许种地的农民家喜欢娶胖姑娘,毕竟农家要体力劳动,健硕点的姑娘能帮上更多的忙。

而且,农家不止唐朝,一直以来都是以健硕与否作为挑选媳妇的第一标准,所谓腚大腰圆好生养。而像林妹妹那样娇弱的体质,在广大劳动人民哪里,是不太受欢迎的。

但是,皇家却不一定。

有人说杨贵妃是三百斤的大胖子,那是安禄山好吗。

白乐天诗曰: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如果杨贵妃真的三百多斤,那就不是侍儿扶起娇无力了,而是侍儿扶不起了,需要壮汉来扶了。

而且,三百多斤,夏天像暖壶冬天像褥子,唐明皇没有褥子盖吗?

别说三百斤就是二百多斤的杨贵妃如何缓歌谩舞跳一曲霓裳羽衣呢?

看唐朝的仕女图,虽然画的不太写实,鬼斧神工的,其实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唐朝所谓的胖,不过是丰腴而已,尤其脸上要有点肉。

我觉得像许晴这样的,但是唐朝美女肯定不能出镜的,因为脸大,荧屏上要那些小脸女人,拍出来才好看。但是唐朝美女都如薛宝钗一样脸似银盆,现实中很耐看,拍出来差强人意。

其实唐朝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我相信人的审美其实变化不大,乾隆皇帝的后妃图,今天看依旧觉得很美,隆裕太后不但光绪觉得丑,我们今天看亦然。

所以胖胖的姑娘不要觉得自己到了唐朝就是万人空巷的美人了,该减肥还得减,


薛白袍

唐代并不是以胖为美,或者说不是越胖越美

微胖才是极品,看下这个美女:\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756c000176cbf19f9563\

社会大维

唐代的以肥为美,其实不是说是觉得女人胖就好看,这里的肥或者胖,指的是丰满。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国内还是国外,人类的审美观虽然偶有差异,但是总体相同。

在唐代,人们只是并不很提倡人要非常瘦才好看,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审美观。

事实上,人们觉得女孩子瘦一点比较好看,很可能是由于基因的作用。

根据研究人员的调研报告,学者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最完美的腰臀比为0.7:1。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调研报告指出:生育能力最强的女人的腰臀比,恰好也是0.7:1.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人类的审美观,是受基因指导的,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分支——进化心理学。

所以说,唐朝人的审美观,虽然和现在有一千年的差距,但也不会差很多。由此可见,唐朝的以肥为美,并不是越胖越好,也是有一个上限的。而这个上限,和现代人相差也并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