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細談潮州魚丸要訣,選料,上勁,攪拌等,看似簡單都有玄機

烹製魚丸要訣

不論東江魚丸、潮州魚丸、福州魚丸、鯪魚丸、墨魚丸等,都以色澤雪白、幼滑而爽口、味鮮美而著名。

對於魚丸的烹製,五花八門,各師各法,著名的魚丸,有其獨家配方、秘竅。筆者從廚30多年的實踐,談談魚丸製作的要訣。

一、魚的選擇

海鰻為首選,此魚少刺多肉,潔白細嫩,吃水量大,味道鮮美,是烹製魚丸的理想原料。

其次可用鯊魚、鱸魚、鱖魚(桂花魚)、石斑魚、青衣、鯰魚、鯪魚、鯇魚、鰱魚、(魚甘)魚、鯽魚、帶魚、墨魚、魷魚、(魚章)魚等。

大師細談潮州魚丸要訣,選料,上勁,攪拌等,看似簡單都有玄機

1.不宜用活魚與凍魚。

如用即宰活魚即制魚丸,則會產生魚肉不易吃水,難以上勁的現象。因為剛宰殺魚,肌肉僵直,肌纖維硬化之故。

不宜用冷藏魚,因魚體經凍結後,有冰晶會使肌肉組織受到損傷,魚體變幹縮,在制魚膠時,難以吸水,很難打上勁,不易起膠。

2.只取“魚青”,不要魚紅肉。

魚體中不是全部的魚肉都可採用,一般只取魚背部位的肉。而且刮肉時,只刮取白色部分的魚肉,不要取魚的細骨和近魚皮的紅肉。因含肌紅蛋白的魚肉,會影響魚丸的色澤。

二、魚的處理

1.魚肉不宜漂洗。

魚不宜放在清水中漂洗。經過漂洗的魚,會變得比較僵硬,不易斬制,也不利於吃水,攪拌時難以起膠。

2.魚肉要斬細。

將魚肉顆粒斬得越細膩,與水、味料結合就越好,魚膠的吃水量也越全面,烹製出來的魚丸也就越嫩滑了。

可採用絞肉機先絞後再斬。

大師細談潮州魚丸要訣,選料,上勁,攪拌等,看似簡單都有玄機

三、魚膠加鹽上勁

所謂“上勁”,廚業將魚膠加鹽充分攪拌後,黏稠度愈來愈大,吃進去的水也愈來愈多,稱為上勁。

鹽,是一種電解質,加鹽後能將水分吸收。鹽在外力作用下,和水、魚肉蛋白質充分結合而形成黏性的溶膠,使空氣進入溶膠,而致魚丸鬆軟細嫩。

四、魚丸中要加入澱粉

魚膠攪拌時,除了加鹽、水、蛋清、味粉等調料外,還需加入適量澱粉(薯粉或生粉)。因澱粉在魚茸、水、鹽、味之間起著乳膠劑的作用,經糊化後變成具有一定黏稠性的膠體,從而增加魚膠的黏稠。

大師細談潮州魚丸要訣,選料,上勁,攪拌等,看似簡單都有玄機

五、魚膠可以加入蛋清

在製作魚丸時,可以加入適量蛋清,因為蛋清具有膠凝性、膨脹性,色白滑嫩。

魚膠加入蛋清攪拌後,會和不同的原料黏結起來,烹製出來的魚丸更加滑嫩細膩、色白如雪、易於漂浮、富有彈性。

六、攪拌時要順著一個方向

攪拌,是烹製魚丸的最重要步驟,魚丸成功與失敗,就在於攪拌技術如何。

順著一個方面攪拌,可把魚肉纖維組織內蛋白質分子逐漸地相互結合在一起,並且按照一定的方向排列起來,從而形成了比較緊密的結構形式;再進一步順向地不斷攪拌,就會越攪越緊,勁力也就越來越增大。

如果採用順、逆並舉的手法攪拌,那麼已經順向排列起來的蛋白質分子,就會隨著逆向攪動而被打散,造成魚膠黏性不足。

大師細談潮州魚丸要訣,選料,上勁,攪拌等,看似簡單都有玄機

攪拌時要注意3點:

1.加鹽攪拌時,速度應由慢到快,用力由輕到重,讓魚茸逐步上勁。隨著鹽量的增加,魚膠的黏稠度也跟著增加。

2.攪拌魚茸,開始摻水時,應慢而少,再分次加入,逐步增加。加水量按實際操作時靈活掌握。

3.魚茸攪拌過程中,摻水、入味、加鹽是有順序的,應先加入水、粉、味調成漿,然後加鹽。按此規律,是烹製魚丸成功的秘訣。

東江魚丸

東江,乃河流之名,是珠江支流,其源東出尋烏水,西自九曲河,南流至東莞石龍以下,出虎門入海,因在粵東,故稱東江。東江一帶,包括惠州市、梅縣、興寧、大埔、惠陽等縣市,客家人最集中,此範圍的客家菜,也稱為東江菜。

所謂客家,是古代從中原遷徙南來的漢人,據《客家人》記載:“客家祖先原濟晉人,至秦時被迫而遷豫皖。”晉以後,又大批來至粵東山區被稱為“客家”。他們的飲食習俗仍保持古代中原之特點,自成一系。

用料:魚青5 kg,清水2.1 kg,生油500 g,味粉50 g,幼鹽75 g。

大師細談潮州魚丸要訣,選料,上勁,攪拌等,看似簡單都有玄機

製法:

①將魚青輕輕地用水抹去血汙,入攪拌機拌成膠,然後放在機盆中,逐次加入水,朝著一個方向攪拌,再加入幼鹽、味粉攪拌至起膠時,逐入生油攪勻,再撻拌起膠。

②將魚膠漿邊捏邊擠成一個個魚丸放入大半鍋水中,用中火煮至微沸,待魚丸全部浮起時,便可撈起,即成東江魚丸。

大師細談潮州魚丸要訣,選料,上勁,攪拌等,看似簡單都有玄機

潮州魚丸

大師細談潮州魚丸要訣,選料,上勁,攪拌等,看似簡單都有玄機

潮州魚丸乃潮州菜,以色澤雪白、幼滑而爽口、鮮脆、味美而著名,深得食者稱讚。

潮州菜,以潮州為代表。潮州位於韓江下游,地處閩、粵、 贛邊界,東臨大海。其包括汕頭、潮陽、普寧、惠來、揭陽、饒平等地,凡講潮州話的地區,都在此範圍。

古代,秦朝以前,潮屬閩地,隸屬廣東以後,雖受廣州菜的影響,但始終保持其本色,故語言和飲食習俗,有別於廣州,自成一派。

用料;海鰻魚肉5 kg,雞蛋白20個,清水900 g,幼鹽80 g,味粉50 g。

製法:

①將海鰻魚肉用刀刮取魚青(不要近魚皮的紅肉滲入),然後,放在清水盆內,用手輕輕洗去血腥。

②把魚肉用絞拌機絞茸後,再用木棍捶成泥,放在大盆內加入幼鹽30 g、味粉拌勻;另在清水中放入幼鹽50 g調成鹽水。

③將鹽水分4~5次加入,逐次攪拌至起膠,然後逐個入蛋白拌勻成一體,最後猛力撻拌起黏性,放在水裡能浮起來,即成魚膠。

④把魚漿用手擠成魚丸排落在竹盤上(每粒約12.5 g),入蒸籠蒸約5~6分鐘取出便成。

大師細談潮州魚丸要訣,選料,上勁,攪拌等,看似簡單都有玄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