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两银子,究竟相当于现在人民币多少钱呢?

用户64315238905

国际白银现价为16.435美元每盎司,换算下大约为3.7元每克,古代一两白银大约为40克,折合成人民币约为148元。



其实,古代的银子远不止这个价,1600年前金银的比价为1:8,20世纪中期和末期为1:10,18世纪末则为1:20,21世纪的今天为1:60。可见越古老银子越值钱,那么一两银子到底多值钱呢?


不要觉得我们现在有多厉害,宋朝比我们惬意多了,喝酒吃肉潇洒生活,文艺典雅也没社会压力。西门庆给朋友在县城买个“前后四间房”花了35两银子,这四间房是什么概念,我们粗鲁的认为是三室一厅毛坯光板房,面积怎么也有80平吧。以我老家为例,国家级贫困县,县城周边底价房差不多800元一平,这样算下来一两银子差不多1800元。

说完了西门庆,我们再来聊一聊潘金莲。年轻的潘金莲是个才女,不仅手工活做的好,还会唱歌跳舞,关键还能断文识字,买来只用了30两银子。同样是买,想买个是女的的越南新娘至少也要两三万,像潘金莲这样的不少于10万还要碰运气,这样算一两银子差不多3000元。


在明代,一个农民一年的生活费只要1两半银子,这是个什么概念,拿我父母来说,也是农民,种自己的地,吃自己的粮,有个小菜园,四季蔬菜多少都有供应,省一点,苦一点,一年开支可以降到4000,也就是人均2000,这样来看,一两银子大约等价于1300元人民币。

按理说清朝银子要便宜,但是清娃子不争气,白银大量外流,银子反而不那么便宜了。辛丑条约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每人赔一两,4.5亿两,10年政府财政收入,折合到现在怎么也要以万亿计了,一两银子2000人民币,妥妥的没毛病。

曾国藩在任南京中山书院山长(校长)的时候,年薪是900多两,曾国藩这个是有才,也有权,拿今天来比必须要拿国务院津贴,比肩一个A++类大学校长绰绰有余。我胆子小,读书少,包含补贴福利一个顶级高校校长年薪猜个50万吧,如果不小心猜多了,大家口下留情。这样算来一两银子差不多550元人民币。

民国银子慢慢就退出货币舞台了,总的来说一两银子折合到今天,比较靠谱的估值范围应该是500~1000元人民币。


徐徐成翔

银子自唐朝以来就作为大额生意的货币流通,从盛唐时期到现在一千多年以来,银子一直以货币、首饰、物件等形式存在。那么一千多年前的银子价值几何?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多少钱呢?

唐开元盛世,唐朝鼎盛时期,物质丰富,百姓富足,一斗米只卖5文钱,而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钱),也就是说可以买200斗米。

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朝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

4130块钱相当于我们四线小城市,一个普通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了,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拼死拼活上一个月班,到唐朝才赚一两银子工钱。而唐朝一个普通的七品芝麻官,每月的俸禄都要二两银子,相当于8000多块钱人民币,白领啊!真想分分钟穿越时空去唐朝打工。

虽然到了唐朝末期也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状况,米价从5文涨到10文钱一斗,那一两银子也等于今天的2065元人民币。通过电视剧我们了解到唐朝人民生活富足,出手阔绰,放在今天,原来唐朝人很多都是百万富翁啊。

到了北宋时期,随着四川成都的“交子”纸币的出现,白银的存量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子的价值又开始缩水。宋朝“钱法”混乱,一两银子等于多少贯钱不等,从480文到700文,根据地域不同算法不一。

同样以米价来计算,一两银子可以买4~8石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苏轼文集里曾提到他被贬官黄州,一家数十口(按20人计算)一月开支只有4500钱还能有余,按当时的银价计算只有2—4千元人民币,能养活那么多口人,看来宋朝的物价和今天也没法比。

明朝时期,国库最充盈的时候就是万历年间了,那时候整个国库也只有200万两银子而已。民以食为天,史料记载,在明朝一两银子可买大米二石,一石约为九十五公斤,所以明朝的一两银子等于600元人民币左右,购买力较宋朝又缩减很多。

清朝时期,在康乾盛世,在当时一两银子能买150斤优质大米,相当于现在450元人民币。清朝末期,受国外货币的冲击,白银价格继续贬值,一两银子只能折合人民币200元左右。

从唐朝至今已过去一千多年,很多东西已经成为历史,银子,从曾经的货币到如今的各类装饰品,也已流传千年,只是在这一千多年里它的角色由重到轻,到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装饰品,它自身的价值也缩减了一百多倍。

现在的一两白银价值大约在一百五六十元左右,已不能作为货币流通,根据国际行情可以作为贵金属进行投资买卖。

白银历经千年,身价持续下跌,更不知道若干年后银价又能几何?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对比古代一两银子值现在多少钱,我们有两种换算方式,一种是以现在国际市场上的金银价格来衡量,再一种是以米价折算一两白银的购买力。

按第一种算法,2017年12月13日国际市场的黄金报价是1242.40美元/盎司(折合265.45元人民币/克),白银报价是15.68美元/盎司(折合3.36元人民币/克),古代标准一斤(500克)为16两,那么一两就是31.25克。一两白银只相当于人民币105元。由于现在很多国家的货币是金本位制,但美元已基本上与黄金脱钩,所以近年黄金价格一直在跌;而白银早已退出货币地位,加之实行工业化开采,成本很低,且主要用于工业和装饰,价格更低,所以这个价格显然不能代表白银在当时的购买力。

第二种算法,是找一种通用的生活必需品来衡量,看看古今的购买力。我们以《金瓶梅》为例,它的写作时代是明代隆庆朝和万历朝为准,以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的记载,隆庆朝的米价是每公石价0.591两银子,万历朝是每公石价0.638两银子。不考虑丰收和歉收时米价涨跌的因素(二者相差很大),而取其米价的平均数,按一公石米用银0.6两计算。现在的米价按2017年12月份的行情,每公斤3.50~4.20元,取中间数每公斤3.8元。而一公石以156市斤计,一两白银能购买260市斤大米,则折合人民币494元。也就是说,在隆庆、万历年间,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500元人民币左右。

因为大米从明代到现代都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虽然时代不同、技术不同、产量不同,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没有改变,最能反映每一时代的物价指数,而米价的变动也最能影响其他产品的价格。

了解这个比率,我们就能了解当时的物价水平和银子的购买力了。比如,西门庆的生药铺聘请的傅伙计,每月才二两银子,相当于1000块钱;而聘请温秀才当秘书,每月给的工资是三两银子,值1500块钱。西门庆为王六儿买了使唤丫头,只花了四两银子,折合2000块钱;平时他赏赐往来小厮都是二钱银子,相当于100块钱,手笔不小啊。

潘金莲、武大郎的住宅:上下两层四间,两个小小院落,典金十数两。典是典当,是在一定期限内有使用权,不具备产权,只相当于5000多元。

常峙节购买的住宅:两间两层,一间门面,一间客坐,一间床房,一间厨灶,要35两银子,折合现在1.75万元,说明那时的房价很便宜了。


迷楼

有很多人在折算古代银子的购买力时经常用粮食结算,估算得出每个朝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清朝一两相当于几百块,明朝不到一千块之类的。这里面有个误区,就是古代粮食一直是硬通货,粮食本身价值就高,而现代粮食价格很低,拿粮食去衡量古今货币购买力是不恰当的。就像清朝北京一个四合院价值几百两,现在别说北京的四合院了,位置差点的一套百十平的普通住宅也得上千万,那这样折算,清朝一两得相当于现在好几万的人民币。这样拿房价折算不合适,同样拿粮食折算也不合适。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了,该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呢,我觉得用人力成本还比较合适。《金瓶梅》中记载西门庆的秀才师爷是一个月3两工资,虽然书写的内容在宋朝,但是写作于明朝,反映的是明朝的市井生活,所以可以说明朝大老板聘用的高级管理人才一个月工资是3两左右。明朝海瑞在江南做官时,雇佣民工兴修水利,努力往高里发工资,每人每天也不过0.02两银子,月薪只有0.6两;万历时北京地区工价高一些,“每日每人工食银五分”,日薪0.05两,月薪是1.5两。明朝高级管理人才月工资是3两左右,体力活的民工一个月差不多是1两左右。现在民工工资得看民工的技术水平和干活的种类,普通民工大概应该在3000至6000之间,而现在的高级管理人才工资就更不好说了,大公司里中层月入过万都算低的。这样一对比,明一两银子少说也得相当于现在的三四千块钱那里。

到了清朝,八品的县丞是一年俸银40两,1792年(清乾隆时期),英国使臣乔治·马戛尔尼曾出使中国,他记录下一个北京普通四口之家当年的家庭年收入是32两银子,支出是35两银子。现在北京普通的四口之家就算只计算穿衣吃喝,一年也得好几万吧,所以用粮食算得清朝一两仅有小几百块,太不靠谱了。


流水无言1

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因为这个没办法直接换算,我们只能找一个参照物,最直观的目前社会还可以对比的,那就是大米了。

因为历朝历代的,物价不一样,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没办法一一查询,且早期朝代的书籍也较难查询得到,故而我们以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为例,进行对比,

米价的话按现在大米价格为2.5元/斤来计算。

一、大唐

唐朝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唐玄宗时一石米(唐朝一石约为现在的159斤)均价在100文钱左右,1两白银=1000文铜钱,那么算一下,一两银子大致相当于现在:159*10*2.5=3975元。

PS:因为每个朝代末年,军阀混战,物价极其高,因此我们均取中期;

二、大宋

宋󰀇朝一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6石大米,以宋朝1石约等于现在152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6*152*2.5=2280元;

三、大元

元朝畜牧业发达,虽然粮食产量受到影响,但受统治阶层肉食的影响,反而大米的价格有所下降,一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8石大米,以元朝1石约等于现在152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8*152*2.5=3040元;

四、大明

明朝万历年间:由于人口的增加,米价一路上涨,史载一两银子大约可以买大米二石(一石约141.6斤),大概算下来一两银子=2*141.6*2.5=708元

五、大清

清󰀇朝:由于贸易顺差,大量外国银两涌入中国,使得银子的价格一降再降,一两银子只能购买1石左右的大米,大概算下来一两银子=141.6*2.5=354元。

最后附赠一图历朝历代一石大米与现在大米的重量的参照图


鲤行者

关于银子到底价值几何,今人大多毫无概念,经常犯错误。很多电视剧尤其可笑,描写古人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现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银票这些荒唐的情节,显示了创作人无知以及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甚至包括金庸这样的大师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这些错误荒唐严重到什么程度,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

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主要为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相当的高。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就是件大事情,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

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甚至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差异。但唐宋之后却也相差不大。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



爱吃汉堡包的杨航

说说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清代一两银子值现在一千

邓世昌是中军副将衔,记名总兵资格。邓世昌年薪约4000两银子,清末一两银子约合当下人民币1000元,所以合年薪400万。

致远舰上待遇最低的是夫役,月俸6两,折合人民币600—900元。一等水手月俸10两,折合人民币1000—1500元。……………………这是多么荒唐,应该是夫役月薪6000,水手月薪1万人民币,才比较合理。

北洋水师工资最高的是提督丁汝昌,年薪800万,还不如马明哲高,还不到杨元庆的十分之一。

按金属价格算,白银现在是3.808元1克

(写于本月初)

一两白银是141元

按米价算,缺陷是古代人恩格尔系数高,又没有苹果,王者荣耀,维密等花钱的项目,所以吃的贵。

按金属价格算,那就会出现宋代白银和清代一个价格的情况,这显然很荒唐。

水浒虽然写于元明,但大致能反映当时的白银购买力。

生辰纲十万贯,相当于多少钱来着 ?!

北宋末年大概一年总计财政收入约16000万贯。

严格的说是1亿6000万两,贯,匹等。

总之,梁中书送了年财政收入的1600分之一给蔡太师

2016年我国财政收入是16万亿,1600分之一是100亿。

也就是说晁盖在黄泥岗劫了杨志100亿🤑

多吗?其实也不多,宝能老板姚振华今年在万科股票上就盈利532亿,可见梁中书搜刮不狠🤗

不过,这样算下来,有一个问题

就是北宋一贯要合现在十万人民币,这显然是贵了

北宋一贯合多少呢?抛开生辰纲看几个数据。南宋初年临安工薪阶层的工资在2-15贯之间。北宋官员中工资最高的使相工资在400贯一个月

以一贯合一万计,临安工薪阶层工资在2--15万一个月,和今天北上广情况差不多 。你不服气,就换成欧元!!

宋朝房价多少呢?开封豪宅9800贯,一般住房200,300贯,绍兴的别墅2200贯,阳谷县的一般房子几十贯,把贯换成万,也很符合今天的房价。

所以古代家财万贯,才算富人。要是以千贯为标准,大概全学院老师都是富人。明代有个戏剧叫《十五贯》,为了15贯能闹出认命来。15万比较靠谱,要是为了1万5未免不像话。《十五贯》中的15贯,能买什么呢?买一个丫头。PS要是现在丫头这个价钱,我买一打

今天说这个为什么呢?我们在计算白银价格时,得到了一系列数据,最低是金属价格约141,最高是生辰纲价格约10万。

总之,计算出北宋一两白银在今天的感受价格,仍然用的是“整体观察,反复比较”的八字真言。


吴林宝1

我认为现代人用大米比价古代的银子价值是不对的。古代一两银子绝不可能折现在的250元左右。我估计要起码要高五倍左右的购买力,也就是一两银子要有1000块左右才合理。

《红楼梦》中出现最多的就是银子。贾母,王夫人等月钱二十两,王熙凤是五两,宝玉黛玉等二两,鸳鸯袭人等贾母的大丫头一两,晴雯等大丫头就一吊钱,一吊钱约等于一两银子,购买力却要少很多。

像贾家这样的大家族,如果给贵夫人一个月了5000块钱的零花是不够的。以现在的消费计算,也许一套名牌衣服都不够。但如果两万块,就恰好。所以我在当时说王夫人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时王夫人嘱托刘姥姥买几亩好地或者做个小生意时就认为一百两起码有十万块左右才可能达到买地或者做小生意的意愿,否则不够。


当然,不同时期的计算绝对不同。罗贯中在《三遂平妖传》中对于清河县的炊饼有过记载,一个炊饼大的5文,小的3文。一两银子,买200/300个馒头,确实和现在差不多。可古代通货膨胀严重,粮食反倒是硬通货。我也说了用粮食来比价根本不科学。

如果晴雯他们的工资只有一个月250不到的话,小丫头更只有一半,吃穿用度都管,也有点太低了。反倒是再涨五倍左右才可能。毕竟伺候人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贾琏包养尤二姐做二奶。尤二姐带着妹妹和老母亲,一家三口,每个月给银子十五两做日常供给。如果只有三千块的话太不像话。一万五才是正常的数字。

所以,我认为,至少《红楼梦》那个时代一两银子起码要折合现在一千块的样子。用粮食来比价是不合适的。毕竟古代粮食贵,而现在粮食便宜好多。再有三千块钱包养一家三口吃住也不合适。不说五万,起码一万五才行!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那拿什么做参照物来换算呢?我认为应用古代各朝的普通公务员工资水平來换算,一两银子到底合多少人民币。也许这种换算也不合理,古代公务员的工资只有清代是以银子为支付形式。其他朝代都是以大米或小米为实物支付形式。那么到底以何种东西为换算依据呢?


还是以古代具体的年代米价水平,和现在的米价进行换算得出的结果比较合理吧!


坐看雨收云散

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清朝中晚期 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 600—800元;北宋朝中期 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 2000—40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