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別隻顧著吃,從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習俗要做!

辛苦工作了一整年,終於迎來了春節,終於可以吃個夠、睡個夠了!

但是,過年可不是這麼簡單的。在吃喝玩樂之餘,咱們還有很多過節習俗和傳統禮節要做。從初一到初七,這些事習俗都做好了,才算是一個完整的春節!

大年初一

開門炮仗--大年初一到,祈求開門大吉,人們都會放爆竹,這就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響,滿地嫣紅,寓意“滿堂紅”的喜慶。

過年別隻顧著吃,從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習俗要做!

吃年糕--年糕是春節的特色食品。其式樣有多種多樣,有方的,有圓的;有黃的、也有白的,象徵著金和銀,有新年發財、大吉大利之意。

聚財--民間相傳,大年初一是掃帚生日。因此,這一天不能用掃帚,否則就會把“掃帚星”引來,招來黴運!

壓歲錢--這就是小時候我們最期盼的事,壓歲錢這項中國的傳統民俗,飽含了長輩們對後輩們的祈福和祝願。

拜年--就是到親朋好友那祝賀新春,是人們增加親情、鄉情的美好傳統。

大年初二

迎婿日--在這天,外嫁女兒就會帶著自己的丈夫和兒女,回孃家去拜年。外嫁女兒回孃家,還要帶上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們。這裡頭還有個習慣,就是禮物必須是雙數!因為,傳統認為單數是不吉利的。

祭財神--在正月初二當天,無論是商鋪,還是普通家庭,都會舉行祭財神活動。在這一天,各家各戶都會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祈求新的一年財源滾滾!

大年初三

燒門神紙--大年初三,把過節時用的松柏枝、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舊年已經過完,昭示新年的開始。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過年別隻顧著吃,從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習俗要做!

大年初四

扔窮--人們在屋內撣塵,掃地,收拾,並垃圾都堆到院中,就是“扔窮”。

折羅--這一天全家一起吃來折羅!折羅,其實就是把前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做成的大雜燴。

迎神接神--大年初四,相傳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的日子。因此,民間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

過年別隻顧著吃,從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習俗要做!

大年初五

祭財神--正月初五祭財神,這是流行於南方的春節傳統。傳說財神即是五路神,指東西南北中,寓意出門有五路,處處得財富。

趕五窮--所謂的“五窮”,就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在大年初五,人們會一早起來,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要從裡往外放,而且是邊放,邊往門外走,寓意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出去。

開市--春節期間,各大商鋪從大年初一起就關門,要到正月初五才重新開市。

過年別隻顧著吃,從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習俗要做!

大年初六

送窮--正月初六俗稱“馬日”,在這一天人們要”送窮”,這是民間一種獨具特色的歲時風俗。儘管各地的“送窮”形式都不盡相同,但其寓意都一樣,就在於送走窮鬼。這項習俗反映了人民普遍期盼辭舊迎新,送走舊日的貧窮和疾苦,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美好祝願。

大年初七

人日--亦稱“人齊日”,民間有上土地廟送燈的習俗。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將一盞油燈放置在土地神像前。家中有幾口人,人們就點上幾個燈捻兒。

關於“人日”的習俗很多,比如人們將彩紙剪成花或人的形狀,或是戴在頭上或貼在屏風、大門之上,祈求新年人丁興旺!

過年別隻顧著吃,從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習俗要做!

七菜粥--人們在初七有用種蔬菜熬“七菜粥”的習俗,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

吃麵條--另有吃麵條的習俗,並講究麵條越長越好,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