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别只顾着吃,从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习俗要做!

辛苦工作了一整年,终于迎来了春节,终于可以吃个够、睡个够了!

但是,过年可不是这么简单的。在吃喝玩乐之余,咱们还有很多过节习俗和传统礼节要做。从初一到初七,这些事习俗都做好了,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春节!

大年初一

开门炮仗--大年初一到,祈求开门大吉,人们都会放爆竹,这就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响,满地嫣红,寓意“满堂红”的喜庆。

过年别只顾着吃,从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习俗要做!

吃年糕--年糕是春节的特色食品。其式样有多种多样,有方的,有圆的;有黄的、也有白的,象征着金和银,有新年发财、大吉大利之意。

聚财--民间相传,大年初一是扫帚生日。因此,这一天不能用扫帚,否则就会把“扫帚星”引来,招来霉运!

压岁钱--这就是小时候我们最期盼的事,压岁钱这项中国的传统民俗,饱含了长辈们对后辈们的祈福和祝愿。

拜年--就是到亲朋好友那祝贺新春,是人们增加亲情、乡情的美好传统。

大年初二

迎婿日--在这天,外嫁女儿就会带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女,回娘家去拜年。外嫁女儿回娘家,还要带上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们。这里头还有个习惯,就是礼物必须是双数!因为,传统认为单数是不吉利的。

祭财神--在正月初二当天,无论是商铺,还是普通家庭,都会举行祭财神活动。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祈求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大年初三

烧门神纸--大年初三,把过节时用的松柏枝、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旧年已经过完,昭示新年的开始。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过年别只顾着吃,从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习俗要做!

大年初四

扔穷--人们在屋内掸尘,扫地,收拾,并垃圾都堆到院中,就是“扔穷”。

折罗--这一天全家一起吃来折罗!折罗,其实就是把前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做成的大杂烩。

迎神接神--大年初四,相传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的日子。因此,民间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过年别只顾着吃,从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习俗要做!

大年初五

祭财神--正月初五祭财神,这是流行于南方的春节传统。传说财神即是五路神,指东西南北中,寓意出门有五路,处处得财富。

赶五穷--所谓的“五穷”,就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在大年初五,人们会一早起来,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要从里往外放,而且是边放,边往门外走,寓意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

开市--春节期间,各大商铺从大年初一起就关门,要到正月初五才重新开市。

过年别只顾着吃,从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习俗要做!

大年初六

送穷--正月初六俗称“马日”,在这一天人们要”送穷”,这是民间一种独具特色的岁时风俗。尽管各地的“送穷”形式都不尽相同,但其寓意都一样,就在于送走穷鬼。这项习俗反映了人民普遍期盼辞旧迎新,送走旧日的贫穷和疾苦,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美好祝愿。

大年初七

人日--亦称“人齐日”,民间有上土地庙送灯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将一盏油灯放置在土地神像前。家中有几口人,人们就点上几个灯捻儿。

关于“人日”的习俗很多,比如人们将彩纸剪成花或人的形状,或是戴在头上或贴在屏风、大门之上,祈求新年人丁兴旺!

过年别只顾着吃,从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习俗要做!

七菜粥--人们在初七有用种蔬菜熬“七菜粥”的习俗,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

吃面条--另有吃面条的习俗,并讲究面条越长越好,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