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神秘莫测的“定身法”,竟然来自古代一位才女?

孙悟空神秘莫测的“定身法”,竟然来自古代一位才女?

“定身法”是孙悟空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一旦施展,被恶搞的人就会像武侠小说中被点了穴道一般,动弹不得,过几个时辰才会自动解开。毫无疑问,各位武侠大师都是从神话中借鉴来的。关于定身法的来历,向来都有好几种说法,有人说是来自佛教典籍《巴协》;有人说是来自晋代修仙老司机葛洪的《抱朴子》,最神奇的一种说法是来自于北齐时代的一位才女。

《抱朴子》中有大量的内容在《西游记》中似曾相识

各位都懂,取经路上打怪升级这个梗最吸引人的不是人物形象有多饱满,性格有多鲜明,也不是价值观有多正能量,有多励志。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反而是各种各样神乎其技的法术和神通。神仙的乏味大体相同,妖怪却各有各的个性

孙悟空神秘莫测的“定身法”,竟然来自古代一位才女?

《西游记》第五回:“孙大圣捻着口诀,念动咒语,对众位仙子说声:‘住,住,住’只见那七衣仙女,一个个吹鼻子瞪眼,大眼睛乱翻却说不出话来,也不能动,都站在桃树之下,像是泥人一般。”无独有偶,在《抱朴子内篇》里,就有一种“行炁”的法术,善于“行炁”之人对着虎狼吹一口气,虎狼就伏地不起;对着虫蛇嘘一声,它们立时不能动不能去。

孙悟空神秘莫测的“定身法”,竟然来自古代一位才女?

还有鹿仙虎妖树怪山精这样的形象也比比皆是。比如《登涉卷第十七》中说,有自称虞吏的,其实是一个虎精;说自己是当路均者,是一头野狼;号称令长的是山中的老狐狸。又说河伯是鱼精,仙人是老树山精。这和寅将军、木仙庵的众仙是不是很像?《抱朴子》成书于晋代,在前,《西游记》是明人所作,在后,后者借鉴其中的内容也很正常。

西藏佛家经典《巴协》中也有类似的段子

《巴协》是藏地佛教的一部史籍,是中国佛教最早的史学著作。相传为赤松德赞的名臣巴·赛囊所作,其中很多有关莲花生大师的描述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相吻合。

孙悟空神秘莫测的“定身法”,竟然来自古代一位才女?

比如在《巴协》里,莲花生大师曾经在一个山谷的隘口遇到一群盗匪,他们拉公的拉弓,拔刀的拔刀,准备分分钟把这个大和尚给剁了。大师不慌不忙,结起了手印,众位刺客立刻就老实了,不能说话,也不能动腿脚,兵器拿在手中也不能使,十八个人就像是十八罗汉的泥塑一样。

《西游记》中有比丘国国王要用一千个小儿的心尖做药引的故事,《巴协》中则记载了明代嘉靖皇帝炼丹要用童女八至十四岁者三百人、十岁以下一百六十人供炼药之用的荒唐事实

定身法与北朝才女

虽说《西游记》与以上两本书有诸多相同的地方,但并不能说明其中的元素就一定来自于前两者。因为对照来看,“定身法”的元素就与南北朝时期北齐一位才女的事迹就十分相似。

孙悟空神秘莫测的“定身法”,竟然来自古代一位才女?

根据道教史上唯一一部记载女仙的著作《墉城集仙录》记载,北齐时代有一位徐仙姑,她是仆射徐之才的女儿,平生最牛逼的技能就是念“禁咒”。她经常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为了省钱和就近常常在树林和山洞中过夜,有时候还会在寺庙中借宿。有一次碰到了十几个淫僧,欲要对她非礼。这群渣货先是一番言语挑逗,仙姑没有搭理,和尚们以为她好欺负,就等她吹灯躺下了准备前来骚扰。

孙悟空神秘莫测的“定身法”,竟然来自古代一位才女?

谁知道阴谋没有得逞反而被涮了。他们在寺中整整枯坐了一夜,第二天仙姑离开的时候一个个还像是被五花大绑了一般动都不能动。嘴巴不能说话,手脚不听使唤,僵立尸坐如同死人。自此才知道这个妹纸不好惹,原来人家练过

俗话说,千古文章一大抄,但看你抄得妙不妙;俗话又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之哪怕是再神奇瑰丽的想象,必定都有它的来处,并非空穴之风。像《西游记》这样的集大成者,必然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难免要借鉴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作品和史料。

参考文献

[1]袁珂,编著.中国神话传说辞典[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

[2]杜光庭.墉城集仙录[M]唐代.

[3]葛洪.抱朴子[M]晋代.

[4]巴·赛囊.巴协[M]唐代.

[5]吴承恩,李卓吾点评.西游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