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座小山寸草不生,考古隊連夜趕到:快駐軍包圍,是座大墓!

1991年,河北省鹿泉市文物部門接到了村民的電話,說是在當地的一座小山上發現了大量的青銅器和陶器。

知道這個消息後,文物部隊立刻組織考古隊連夜來到了現場,結果卻發現了在這座小山上爆發了大規模的哄搶事件,幾乎每個村民的手上都有一兩件珍貴的青銅器。

針對這1現象,考古專家立刻申請駐軍包圍,以保護現場。

河北1座小山寸草不生,考古隊連夜趕到:快駐軍包圍,是座大墓!

根據當地村民所說,這座小山已經在這裡矗立兩千年了,奇怪的是,在這座山上寸草不生,就算是有村民去種些什麼東西,第二天也肯定枯死了。

在瞭解了這座小山後,考古專家立即動手展開搶救性發掘,雖然這座古墓已經被瘋狂的村民們毀壞的差不多了,但考古專家還是從墓中挖掘出了700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有不少被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河北1座小山寸草不生,考古隊連夜趕到:快駐軍包圍,是座大墓!

並且從墓中出土的墓誌銘表示,這座墓的主人應該是西漢時期常山王劉舜。說起這個劉舜,來頭就大了,他是漢景帝的十四個兒子,因為相貌酷似漢景帝,所以平日裡頗受寵愛。

劉舜仗著有父親的撐腰,在長安城中橫行霸道,根本無人敢管。公元前145年,劉舜年紀到了,便被漢景帝封為常山王,前往封地就任。

河北1座小山寸草不生,考古隊連夜趕到:快駐軍包圍,是座大墓!

根據史書記載,劉舜足足當了二十多年常山王,自然有時間和財力為自己修建規模龐大的陵墓。最後,考古專家從百姓的手中收回了所有的文物,然後將這些文物都安全的送到了博物館。

至於為何此山寸草不生,考古專家也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因為在修建陵墓的時候,用的是燒過泥土,所以此地自然生長不出植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