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佔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風口!南方日報首發4萬字跨國調研報告建言惠州

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风口!南方日报首发4万字跨国调研报告建言惠州

5月24日—27日,國內外350所高校雲集廣東惠州,上演中國高校科技成果最大規模的集中展示和交易活動。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背景下,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這一“國字號”盛會,與惠州這個地處大灣區東岸的產業名城再次“牽手”,尤為“吸睛”+“吸金”。

就在大批高校從全球、全國紛紛“約惠”之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中國科交會深調研團隊則從惠州出發,走向國內外。

從“工業4.0”的發源地德國,到享譽全球的硅谷所在地美國舊金山灣區……

從創新之國以色列的創新中心特拉維夫,到擁有多所世界100強大學的香港……

從北京、上海、廣州,到天津、哈爾濱……

全球調研歸來(點擊可看南方報業全媒體報道),25日,作為中國科交會的全媒體傳播戰略合作伙伴,南方日報首次發佈《國際視野下惠州建設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路徑研究暨第二屆中國科交會跨國深調研報告》。

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风口!南方日报首发4万字跨国调研报告建言惠州

這份長達4萬字的報告,是由主流媒體智庫發佈的首份關於中國科交會的大型調研報告,也是首份在全球視野下審視惠州科技創新特別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跨國深調研報告。

近年來,依託中國科交會等平臺,惠州引進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著名高校,還與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大學創新園,22所知名高校同意或簽約入駐。對此,該報告建議惠州借鑑國內外經驗,謀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和華南人才科教新高地。

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风口!南方日报首发4万字跨国调研报告建言惠州

全球調研採訪歸來

4萬字“啟示錄”聚焦產學深融

最近一年多時間裡,南方日報惠州新聞部密集開展了多場大調研,聚焦產學深度融合,問策全球創新經驗,持續追蹤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情況。

第二屆中國科交會之前,南方日報調研團隊奔赴德國科隆、曼海姆、達姆施塔特,美國舊金山灣區,香港、天津、哈爾濱、廣州、惠州等地進行深調研,走訪和回訪知名高校、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企業和專家學者,總結全球產學研合作新趨勢。

而在去年首屆中國科交會之前,南方日報調研團隊走訪了以色列以及北京、上海、香港、哈爾濱、廣州等地,調研了以色列特拉維夫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

基於這兩場跨國大調研,調研團隊最終推出了這份4萬字的“啟示錄”。

這份調研報告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中國科交會深調研全媒體報道小組、南方日報惠州新聞部出品,南方日報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室團隊加盟支持。

探尋惠州創新路徑

引4-5所高校建校區,打造大灣區科教新高地

該報告首次在全球視野和國際座標下全面系統梳理審視惠州在創新發展特別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基礎與現狀、優勢與不足、機遇與挑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背景下,探討研究惠州如何搶抓機遇、補齊短板、發揮優勢,探尋惠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的路徑。

該報告除了對國內外城市、高校、企業的相關經驗做法進行總結推介,還結合惠州實際,提出一系列的建議措施。

從美國硅谷、德國等國際經驗來看,高校和科研機構是產業創新發展的強勁支撐。從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高校調研來看,大學普遍希望主動對接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需求,通過校地、校企共建研究平臺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以滿足和引領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然而,高校、科研機構發展滯後,恰恰是惠州創新的最大短板。

報告建議,在哈工大、香港城大落戶以及建設潼湖大學創新園的基礎上,惠州應搶抓中國科交會吸引海內外350所高校參會以及潼湖生態智慧區被賦予打造“廣東硅谷”的機遇,多方接洽、精準對接,並對標廣深等周邊發達城市,出臺更高含金量的優惠政策,提高獎補資助額度標準,開闢直通車吸引更多研究型大學和領軍人才隊伍進駐,爭取集聚4-5所一流高校在惠州設校區或教學科研基地,共建“大學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和華南人才科教新高地。

報告還提出,借鑑廣州的廣交會、深圳的高交會等相關經驗,對中國科交會進行展會運營模式和科技成果孵化落地後續跟進方式進行升級,引入國際化水平的專業運營團隊,把科交會打造成立足大灣區、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高校成果轉化盛會,建設國際一流產學研合作公共服務平臺。

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风口!南方日报首发4万字跨国调研报告建言惠州

大灣區的惠州新風口

探索“飛地經濟”,建粵港澳大灣區青創基地

近年來,不少香港高校加快佈局珠三角城市。

南方日報調研團隊在調研中瞭解到,特別是接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多所高校都在探索與大灣區各城市更緊密的合作方式,推動教學、科研資源以及成果轉化在珠三角落地。

報告建議,依託空間廣、生態優、區位好、成果轉化能力強等優勢,惠州應搶佔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新風口,加快探索“飛地經濟”等模式,通過與香港等地共建科技創新園區等方式,吸引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型企業共同進駐。特別是可在潼湖等臨深區域,加快建設一批科創類特色小鎮,吸引香港、深圳等大灣區城市以及國內外的高校創業團隊、青年創客和各類人才在這裡創新創業、安居樂業,努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客基地。

調研團隊還發現,在工業大國德國,“工業4.0”背景下的應用型技術激發創新活力的同時,大科學裝置建設深入推進。以GSI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為例,元素週期表中共有6個元素是在這裡發現或合成,並推動基礎研究衍生的技術嚮應用領域轉化。

在這方面,隨著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落戶,惠州科技創新也迎來歷史機遇。報告建議,惠州應加快建設“大國重器”,加速引進一批國內外科學家,推進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打造國家大科學新中心,並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帶動生物、材料、清潔能源、裝備製造、電子、食品、醫療、健康等相關領域,形成新的千億級產業鏈。

【調研報告製作團隊】

出品: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中國科交會深調研全媒體報道小組

南方日報惠州新聞部

監製:陶然

策劃:葉石界 劉光明寶 周歡

統籌:周歡

撰寫:周歡 劉光明寶 王彪 葉石界 餘嘉敏 羅銳 廖鈺嫻 張昕

封面設計:鍾仁敏

【小貼士】

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想看報告全文?

也想開展調研智庫項目合作?

歡迎與我們互動,

南方日報、南方+等你“約起”!

郵箱:[email protected]

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风口!南方日报首发4万字跨国调研报告建言惠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