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最美 箭河最紅」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一)

「新縣最美 箭河最紅」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一)

歷史的煎熬

「新縣最美 箭河最紅」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一)

大革命時期的湖北省紅安縣紫雲區就在今天新縣箭廠河鄉一帶,在這塊物產豐富風景優美的山區,同舊中國的廠大農村一樣,由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勢力的殘酷壓迫、剝削,勞動人民忍飢挨餓,當牛做馬,掙扎在死亡線上。正如魯迅先生所寫:“整個秋風肅殺下的原野,荒涼、悽慘、飢餓飽夾著寒冷,民不聊生。”

「新縣最美 箭河最紅」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一)

封建的土地制度是階級鬥爭的根源,少數地主、富農佔有的土地高達90%以上,多數農民地無一壟,房無一間,面對地租、高利貸、苛捐雜稅,過著終年勞累、缺吃少穿的生活,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象四條毒蛇,長期束縛著勞動人民的肢體和靈魂,當時的箭廠河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個民謠:“冷天無衣裳,熱天一身光。

吃的是野菜飯,喝的是苦根湯。

麥黃望接谷,谷黃望插秧。

……

窮人頭上三把刀:租重、稅雜、利息高。

窮人面前三條路:逃荒、要飯、坐監牢。”

「新縣最美 箭河最紅」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一)

「新縣最美 箭河最紅」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一)

「新縣最美 箭河最紅」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一)

曙 光

「新縣最美 箭河最紅」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一)

烏雲終將散去,曙光總會來臨。

血淚凝匯力量,鬥爭自發主張。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革命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五四愛國運動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歷史證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早在1914年,箭河附近的塔爾、竹林一帶農民,以羅福太、熊潤生等為首共飲“雞血酒”,組成“哥老會”,提出“打富濟貧”的口號,公開鬥地主,給百姓分田分糧,初顯了農民團結的力量。

「新縣最美 箭河最紅」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一)

但是,這些鬥爭由於因沒有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沒有馬克思革命理論作指導,只能是一些自發的鬥爭,不可能形成氣候,不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他們幾個最後也慘死在地主的屠刀之下。然而通過殘酷的戰鬥洗禮,廣大勞動人民逐步認識到,只有在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下,才能打倒地主階級,消滅舊世界。

災難深重的箭廠河一帶農民,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

「新縣最美 箭河最紅」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