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文王叫姬昌,二儿子叫姬发,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为什么周文王叫姬昌,二儿子叫姬发,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有人可能会说了,封神榜一个虚构的故事,叫个怪名字有啥奇怪的。说到虚构,老三姬伯安确实是虚构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真正的老三叫管叔鲜,当然,他也是姓姬的,叫姬鲜,再往后老四更加有名,周公旦,也就是我们常调侃的姬旦,可是我们回过头来发现,历史上老大还是叫伯邑考,难道他的名字叫姬伯邑考?

为什么周文王叫姬昌,二儿子叫姬发,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封神演义里倒是把伯邑考称为姬伯邑考的,虽然常用伯邑考这个名字,但也有“姬讳伯邑考”这样的写法,不过,封神演义毕竟是个小说,还是明朝时的创作,并不能拿来当做证据。那伯邑考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呢?

为什么周文王叫姬昌,二儿子叫姬发,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其实,只要对古代称呼有所了解,应该会对“伯”这个字有一定的理解,古代有“伯仲叔季”的称呼,伯就是老大,仲是老二,除了老幺是季之外,其它全是叔。而这里,伯邑考就是老大,所以伯邑考的“伯”是指老大的意思,几乎可以实锤了。与之相应的,姬发应该有仲发的叫法,不过记载中没有出现,但是文王的十儿子 “聃季载”是有的,而中间的众多儿子都带有“叔”这个字,比如前面说的管叔鲜。

为什么周文王叫姬昌,二儿子叫姬发,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为什么周文王叫姬昌,二儿子叫姬发,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为什么周文王叫姬昌,二儿子叫姬发,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翻开《逸周书•世俘》: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曰:“古朕闻文考,修商人典,以斩纣身……惟予冲子,绥文考,……”,这里的文考指的就是文王,邑考与太王,太伯,王季,文王例在一起,并称为“烈祖”所以是尊称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武王姬发继位的时候,哥哥伯邑考已经死了,武王抬高他的地位与众祖同等,而敬其为考自然是非常正常的事。

为什么周文王叫姬昌,二儿子叫姬发,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综上所述,伯邑考的名字应该就是叫姬邑!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说法,一说伯邑考的名字是封地加名而来,这在周时十分常见,但是伯邑考没有封地,所以这一说法可能性较小。还有说古代有“杀首子”的习惯,伯邑考就是周文王自己杀掉的,因为还没有名字,所以就用了邑,读为冤,是冤死的意思,同样是证据有些偏少。

小伙伴们是怎么认为的呢,在下面写下你们的想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