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到底誰大?

秦時明月導演沈樂平

許多歷史達人已經說了,二戰前日本天皇和首相的關係,這裡就不再贅述了。現在我們重點來看看,當今日本政治體制下天皇和首相之間的關係。



我們知道,在民主國家的政治體制內,國家最高統治者已經從人變成了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法治。按照這個標準,目前日本的最高統治者應該是1947年成文的《和平憲法》。那麼日本天皇在和平憲法當中是什麼地位呢?答案可能出乎意料的尷尬,那就是沒地位。雖然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就是這麼的骨感。包括瑞典、泰國在內的其他君主立憲制國家,憲法當中都會明確說明君主是國家元首。然而在日本《和平憲法》當中並沒有這條規定。和平憲法第一條說,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其地位以主權所在的全體日本國民的意志為依據。問題來了,什麼叫象徵?舉個例子來說,大熊貓也是中國的象徵,那麼天皇跟大熊貓的地位是不是相似的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根據《和平憲法》第2條至第8條的規定,目前天皇所掌握的權力僅僅是一些形式上的儀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橡皮圖章。其地位也跟大熊貓類似,稀有、珍貴,但是沒啥用。


再看首相,其實首相這個稱呼只是一個代稱,正規的稱呼應該是內閣總理大臣。和平憲法第65條規定,日本國的行政權屬於內閣。第66條第一項規定,總理大臣是內閣的首長。所以,可以說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最高行政長官

由此可見,一個是政治上的寵物和象徵,另一個是實際上的最高權力者,二者地位和作用懸殊之大,已經沒有比較的必要了。

當然,在實際政治體制下,由於戰後日本的國民思想沒有得到根本的改造,加之日本天皇千年的統治傳統,可以說在很多國民內心深處,天皇的地位還是要重於首相的。這可能也是日本這個所謂民主國家法外治理的另一種註解吧。


魚淵觀沉浮

答案是:在1945年9月2日,日本向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正式簽署全面投降書之前,天皇是日本的絕對“老大",之後美國對日本政治體制進行了改革,日本首相成了政府的“老大”,天皇成了日本國民精神方面上的“老大"。這主要是因為:


裕仁天皇(抗戰時期)

1,美國對日本沒有進行徹底的政治制度改造形成的。

在1945年8月6日、9日,美國先後對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8月15日才迫使日本裕仁天皇宣佈投降詔書。

美國全面軍事佔領日本以後,麥克阿瑟代表美國政府對日本進行全面的一系列改造。


麥克阿瑟與裕仁天皇

其中最重要的是沒有將日本天皇定為戰犯,由於當時美國在政治上等方面的需要,沒有徹底廢除天皇制度,參照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君主立憲制度政治體制,在日本也實行了君主立憲政治體制,天皇被保留下來。天皇成了國家的象徵,沒有了實際權力。日本的一切實權在首相和議會手中。

2,美國對日本天皇在日本國民心目中的位置和作用,非常瞭解並加以充分利用。


現在的日本明仁天皇


美國比誰都清楚日本天皇是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發動全面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是最大的戰爭罪犯,應該將日本天皇繩之以法,處以極刑。

但是當時由於美國佔領日本以後,日本全國上下一片混亂,日本軍人和老百姓十分忠實天皇,從內心不服美軍的佔領,抵抗美軍的情緒一觸即發。



日本簽署投降書現場

美國政府和軍隊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根本就沒有考慮撒離日本的打算,為了長期佔領和統治日本的目的,為了自己的一切私利,才沒有對日本天皇採取必要的措施,保留和充分利用了日本天皇的存在。

3,美國沒有對日本天皇定罪,才導致了日本首相、日本政府和國民至今,都不願意承認日本犯下侵略罪行的禍根。


特朗普與安倍晉三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對日本以東條英機等為首的甲級戰犯定罪並處於絞刑。對部分乙級戰犯象徵性的判刑監禁,對大部分乙級戰犯和乙級戰犯以下的戰犯,沒有徹底的清算,沒有徹底禁止從政,才導致了戰後日本立屆政府的主要官員都由戰犯及戰犯的後代掌控日本政府。


日本戰犯

美國政府和軍隊還允許日本政府和民間團體,將死去的甲級戰犯和部分乙級戰犯的牌位供奉在靖國神會中,當成日本的"民族英雄”來供奉。日本人的侵略野心和賊心至今都不死。

直到今天,日本天皇仍然在日本人的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日本的首相和大臣們也是一樣。美國人沒有給日本天皇定罪,日本的首相、大臣們和日本的國民能心甘情願承認過去的侵略歷史嗎?



安倍晉三與天皇夫婦

總之,現在的日本天皇雖然沒有實權,天皇仍然是日本人心目中的精神領袖,日本首相實權再大也是日本天皇的子民。

美國才是日本天皇和首相的太上皇。


難得糊塗DAvid

據說日本這個名字是武則天為他取的,天皇這種稱呼也是師從唐朝,當年武則天把皇帝改稱天皇,她的皇后改稱天后,這是為了抬高她的地位,以便參政,日本人也把自己的皇上稱為天皇,並一直叫到今天,今天的日本,很象當年的唐朝,從建築到服式,從禮節到飲食都還保留唐朝的傳統,所以在二戰以前的日本,天皇就是日本的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威,所有日本人,從軍人到百姓,從男人到女人,從官吏到大臣,必須無條件服從天皇,也就是為天皇而生,為天皇而死。

二戰以後,日本戰敗,但拒絕無條件投降,只提了一個條件,保留天皇,包括兩條,一,保住裕仁天皇的命,二,保住天皇制,從了這兩條,馬上投降,不然要頑抗到底,在本土組建了五百個師團,為天皇而戰,美國人同意了,如果不答應,原子彈也不頂用,說明天皇並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一個皇帝的問題,別國的皇帝,殺一個,立一個,古之常理,日本的天皇,決不能動,那是日本人精神力量所在,沒有了天皇,人還為什麼活著?也就是說日本人都為天皇活著,如果為人失敗,就自殺以謝天皇,所以二戰日本並不是無條件投降,

美國滿足了日本的要求後,日本也必須滿足美國的要求,美國人最看重美國模式,希望世界上一切國家都效法美國的兩黨總統制,但答應了人家保留天皇,就不能實行美國模式了,正在作難,一邊英國人建議實行英國模式,麥克阿瑟認為也可以,英國那個叫君主立憲,正合適日本的情形,美國人決定徹底改造日本,從憲法開始,親自主持為日本製訂了和平憲法,日本從此成了一個不許打仗的國家,既然不許打仗,也就不能有軍隊,所以日本至今沒有軍隊,允許他建立一個類似於民兵的自衛隊,由於處在美國的監督管理下,他也沒有安全方面的問題,在其他方面,照英國的樣子,天皇沒有任何實權,只是個牌位,國家的事,交給首相為首的內閣辦理,也設立議會,多黨制,首相由民選決定,然後首相組閣,四年選一次,總之和英國一樣就是了,所以拿天皇比首相,論權力,全在首相,論號召力,又全在天皇,首相四年一換,天皇是世襲。


縹緲孤鴻影45


自由奔跑

如果是實際權利,當然是日本首相大了。從地位上看,日本天皇具有極高的尊崇,但沒有真正的權利。日本首相是日本的權利掌控者,負責具體的政務工作。日本首相是由國民選舉產生的,然後由日本天皇任命。那麼,日本天皇可以拒絕任命嗎?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日本天皇任命日本首相,只是一個形式,他無權拒絕任命由選舉產生的日本首相。日本首相就是內閣總理大臣,他被日本天皇任命後,就要宣傳內閣成員的名單。這個名單裡面的人,表面上是和日本天皇協商的,就是日本首相先上報一個內閣名單,說這個人那個人,請你批准,然後日本天皇表示同意。其實,日本天皇是不能反對某個人進內閣的,所謂的協商只是一個過程而已。讓某一個人進內閣,都是日本天皇說了算,日本天皇不好說什麼。說了也沒有用,日本天皇是無權干涉國傢俱體政策的。所以,任命某一個人進內閣,完全是日本首相一個人說了算,日本天皇只負責蓋章。說是協商,那是給你天皇面子,你就是反對還能怎麼樣?日本首相是需要尊重日本天皇的,至少是表面上的尊重。這個是公開場合的演戲。我一個日本的朋友,他告訴我,其實很多日本首相是私下底看不起日本天皇,只不過照顧到一些國民的情緒,需要在公開場合表演一下,讓大家以為日本首相很尊敬日本天皇。這位日本朋友說,20世紀70年代就有一個日本首相根本不鳥日本天皇,有一次還罵了天皇,原因是天皇很不給他面子。當然,公開場合戲要做足,要大家感覺天皇如何如何被萬民敬仰。總而言之,日本早就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也是一個民主國家,日本天皇僅僅是象徵意義,並沒有行政權,地位看起來高貴,其實早就一落千丈了。


懷疑探索者

從清和天皇開始,日本天皇就進入了“擺設”狀態,大權旁落,這個地位其實反過來也保護了他們,使得他們作為“萬世一系”的神道教領袖,沒有拐入中國常見的朝代更替局面中。

明治天皇開始發狠,通過維新,“文明開化”、“富國強兵”,把國家帶入君主立憲時代,但他的君主立憲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沒經歷過本國資產階級的鬥爭制約,屬於“二元制君主立憲國家”,天皇還保有軍隊統帥權和實際的最高行政權。也可以說那是一種不徹底的落後版的君主立憲制度,現在的泰國也依然帶有這種性質。

沉寂了一千年的天皇,在1868年到1945年這幾十年裡,作為掌舵者,大膽惹事、風頭出盡,差點把“日本丸”帶到海溝裡。

二戰後,佔領軍沒有趕盡殺絕,條件當然是天皇重新縮回到1868年前的陰影裡,甚至還不如以前,以前那一千年至少沒把自己當人,但1946年,裕仁天皇發佈的《人間宣言》裡,終於承認自己是人而不是神。同年公佈的《昭和憲法》(也稱和平憲法)有兩個重點,一是永遠放棄戰爭權利,二是徹底大政奉還,還給內閣和國會,只剩下精神象徵。

作為精神象徵,以後只需要接見外國元首、根據國會提名任命內閣首相、根據內閣提名任命最高法院院長、根據內閣的建議與承認公佈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認證官吏任免等,看起來辣麼多,其實只要記住三個字就可以——“純過場”,也可以換三個字“打醬油”,要不然換成“跑龍套”也完全可以。

再來說說首相,日本首相的正式稱呼應該是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根據《昭和憲法》,內閣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對國會負責,內閣總理大臣則是日本最高行政首腦。日本首相不是總統制那樣由全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而是採用政黨提名、國會眾參兩院議員投票選舉產生。所以首相一職都是由國會中多數黨領袖擔任的。

在各大國中,日本的首相既是更換的最頻繁的,也幾乎是最沒有實權的首相。

天皇也沒權,首相也沒權,權力到底在哪兒?

國民。

誰能最大限度影響國民?

媒體。

誰能同時影響天皇、首相、政府、媒體、國民?

美國。


歷來現實

不能簡單的說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到底誰大?而應該看在哪個時期,不同的時期天皇的權利是不一樣的。

日本明治維新剛結束時,天皇的權力並不大,內閣大臣的權力也不大。重大的決策由天皇和內閣共同商議,在執行層面由內閣負責組織實施。

明治天皇和內閣的權力分工和制衡基本達成均勢,整體日本政治局勢呈現上升級態勢,並且在中日海戰中擊敗中國,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俄國。

明治天皇死後,大正天皇不滿足當時的政治格局,總想奪回內閣手中的權力。

這對當時的內閣來說,是根本無法接受的,也是日本憲法不能容忍的。但對於年輕的大正來說,他在恢復的天皇千年的榮耀和輝煌。

時而天皇和內閣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於是內閣就造謠大正是個不幸的大正,他上位以來,日本天災頻發。內閣還故意散佈天皇身體不好,品行不端,說大正在一次重要的演講中,把講演稿捲成圓筒當忘遠鏡,讓天皇的形象和日本國的形象被大大破壞。最終於1921年由太子裕仁攝政,大正從此退出。

但大正在位時,扶植起了另一股勢力,那就是軍部勢力。日本軍部強勢崛起,成為日本政界的重要力量,並最終為後來的軍政府打下了基礎。但在大正執政期間,他雖有意讓軍部來牽制內閣,但軍部尚沒有擴大對日本政治的影響。

1931年,日本關東軍年輕軍官私下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關東軍司令部默認了這一事實。這一事件標誌著日本軍部力量的崛起。

裕仁天皇正式上位後,和他的父親一樣,利用軍部來制衡內閣。軍部的力量日益強大,並連續發動政變推翻日本內閣,建立起軍人內閣,只聽命於天皇。

也就是說,當時的日本天皇裕仁天皇才是真正的侵華主謀,而軍部和日本軍人只是他的工具和打手。到這一時期日本天皇的權力和名望達到了頂峰,可以一手控制日本的政治和軍事局勢,裕仁天皇完成了大正天皇沒有完成的使命。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美國人一度考慮廢除日本天皇,採取共和體制。

1946年元旦,裕仁發佈《人間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聖地位,承認自己與平民百姓一樣也是人,而不是神。

但普通日本民眾根本無法接受這一事實,有不少人為天皇去自殺。美國為了維持日本的穩定,決定做出妥協和讓步。

最後決定日本天皇僅作為名義上的皇帝,不再參與政治。由日本首相進行組閣對日本實行管理,同時開放結黨自由。1947年通過新的日本國憲法,確定天皇為國家的象徵,提出最高統治權歸人民所有,真正實行立憲民主。

在這時天皇的權力開始讓步於日本首相。


新知傳習閣

周所周知,日本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作為國家元首的日本天皇只是象徵性的,他的職責多數是禮節性的,日本實質上由政府(內閣)掌握行政權力,其最高領導人是首相,政府由議會產生並對議會負責。

二戰結束,天皇失權

放眼日本歷史,從神武天皇算起,2800多年間日本共產生了125位天皇,但日本天皇並不是一直作為象徵存在的。

要知道,在二戰結束(1945年)之前,日本天皇是擁有最高權力的。明治維新之後明治天皇實施的是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政體——天皇為國家元首,擁有實權,由天皇任命內閣成員,政府對天皇負責,議會行使立法權,但天皇有否決權。

在這種政體形式下,國家雖然也制定了憲法,設立了議會,但君主仍然單獨掌握著國家權力,是權力中心和最高的實際統治者。

但是二戰結束之後,1947年,在美國的干預下,日本通過新的《日本國憲法》,確定天皇為國家的象徵,提出最高統治權歸人民所有,真正實行立憲民主。天皇至高無上的權力至此告終,天皇變得跟英國女王一樣,不再掌握實權,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

現任天皇職責

現任的日本天皇明仁,已經84歲,於1989年即位,雖然只具有象徵地位,但依據日本憲法,天皇還是很忙很忙的。

天皇要承擔的重大國事包括:

根據國會提名,任命內閣總理大臣(俗稱“首相”);

根據內閣提名,任命最高法院院長;

根據內閣的建議與承認,公佈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認證官吏任免等;

接受外國大使及公使,出訪外國,接見外國政要等等。

日本首相

日本首相作為日本內閣的最高首長,也是日本實際的政府首腦,領導各行政機關運作。現任內閣總理大臣是自由自民黨現任黨首安倍晉三,自2012年12月26日起就職。

日本首相是日本最高行政首腦,又稱內閣總理大臣,有時簡稱總理,雅稱宰相。內閣其餘各國務大臣均由總理大臣任命,日本首相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經由執政黨推選,國會投票選舉產生,並經天皇任命。

可以看出,日本首相是掌握著行政權的,從權力來說,日本首相是大於日本天皇的。

雖然從日本憲法來看沒有明定日本天皇國家元首的地位,但卻不可否認現在的天皇是作為日本的國家象徵,多數日本人也認為天皇是國家元首,代表著“國家”。


金十數據

日本天皇1945年以後,承諾不過問政治。日本首相正式名稱為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政府的最高行政首腦。日本議會泛稱國會,是日本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唯一的立法機關,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組成。

日本首相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執政黨推選,國會投票選舉產生。需經日本天皇無權拒絕的任命的任命,和蓋天皇印章生效。還是有點皇帝冊封的意思。



日本天皇夫婦。

有朋友們說是對天皇的一種尊重形式。其實不僅是一種形式。更大的內涵應該是日本人對天皇的忠心,形成的日本民族靈魂的精神依託和精神支柱。這是現在還有許多日本人在天皇墓前刨腹自殺的精神依託的解脫。

無論日本首相的權力有多大,在天皇面前還是內閣總理大臣。既然稱臣,那精神依託就是天皇。誰大誰小?雖然天皇不管日本的具體國事。但天皇的權威在日本人民和日本首相的心裡是至尊至高無上的。

這是日本天皇在二戰結束後狡猾奸詐的將一切罪惡責任推卸給日本政府來承擔。自己逃脫頭號戰犯的罪惡的聰明之舉。

日本天皇難逃頭號戰犯的罪惡靈魂的懲罰。日本軍稱皇軍,日本軍人秉承著為天皇效忠的精神力量,兇猛的殺害著手無寸鐵的中國婦乳老百姓。如果日軍只是為侵華而侵華,不是為天皇效忠義,為日本民族危機而依託天皇國家靈魂做為精神支柱。日軍有那麼瘋狂傲橫一世嗎?

日本天皇順服蘇美的要求,將原屬於歷朝歷代為中國皇帝納貢冊封王候的獨立的琉球國(沖繩島)和其它島租給美國做軍事基地。租金由日本政府付出。將北方四島歸蘇聯使用。日本不養軍隊和武裝力量,日本的安全由美國負責。

蘇美得到了實有的地盤,就放棄了日本天皇頭號戰犯的絞刑的懲罰。

無論日本政府首相與眾議院和參議院如何有立法權,在精神上還是為天皇而效命,這是日本政府無法擺脫的精神枷鎖。也是日本國家凝聚為天皇效忠的精神力量,靈魂支柱。

日本人如果放棄了為天皇效忠的思想,就是一盤無力的散沙。如果看日本天皇只是擺設,尊重的一種形式,這種認識太浮淺,而且是危險的錯誤。


張大河創意富有源泉

日本天皇

日本是如今唯一一個擁有皇帝(Emperor)頭銜的國家。日本天皇是日本皇帝的稱號,根據日本神話,天皇是天照大神後裔,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日本的民族象徵。有趣的是,在1946年裕仁天皇的詔書中提到“天皇是人,而不是神”,這也徹底推翻了千年來天皇被奉為神的傳統。日本皇帝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君主國,明治維新將“萬世一系”入憲。也就是日本人從古至今沒有改變傳統,皇室一直存在。從傳說中的第1代神武天皇到現在的125代天皇明仁,歷史可考據的也有上千年了。

日本首相

日本首相是日本最高行政長官。日本的首相也被稱為內閣總理、內閣總理大臣。日本首相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而是由執政黨推選,並由議會投票,最後天皇象徵性地任命產生的。首相是日本內閣的首腦,是日本政府的實際領導,領導行政當局的運作。如今的日本首相是自民黨的總裁安倍晉三,他在2012年12月26日第二度上任首相至今。

第一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誰的權力大?

如今當然是首相的權力大了。日本天皇如今只是身份的象徵,但根據日本憲法,天皇仍然忙得不可開交。他將處理這些重大的事情:

根據議會提名,任命內閣總理(俗稱“首相”);

根據內閣提名,任命最高法院;

根據承認和內閣意見,頒佈法律、法令和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官員的任命和撤銷等;

接受外國使節和使節訪問外國,會見外國政要;

.......

美國總統特普朗夫婦與明仁天皇夫婦

明仁天皇即將退位

明仁天皇已經年過八十了,對於一個老人來說,要應付如此繁忙的國事活動,確實有些力不從心。在2016年的公開講話中,他表明自己因身體原因有退位的想法,是兩百年來首位生前退位的天皇。在2017年,明仁天皇的退位日期終於敲定了,他將在2019年4月30日正式退位,這意味著日本的平成時代要結束了。

多項民調顯示,日本人雖然最初對明仁皇帝退位的想法十分驚訝,但也表示同情和支持他。根據日本媒體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日本人依然支持皇室制度。

明仁天皇講話

小知識

1. 日本皇室只有名,沒有姓氏。

2. 日本皇室成員如今有19位,一旦裡面的女性嫁給了平民,那麼她將脫離皇室。

3. 現任明仁天皇是一位生物學博士,蝦虎魚研究的權威,有一種蝦虎魚甚至就是他本人發現的,八十多歲的他仍然在做學術研究。

4. 自從平安時代,日本皇室中的男性成員中名字必帶“仁”字。

5. 下一任天皇為明仁天皇的長子德仁親王,在牛津大學畢業的他會給日本帶來什麼新氣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