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守护皇帝陵778年,却始终不知道陵墓位置,下葬前用一奇法子

士兵守护皇帝陵778年,却始终不知道陵墓位置,下葬前用一奇法子

成吉思汗剧照

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病逝在征讨西夏的半路上,在他弥留之际,随行部将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习俗,拿白骆驼的一绺绒毛放在成吉思汗的嘴边,吸收了他的最后一口气,意为大汗的灵魂就寄托在这绺绒毛上。其后,这绺绒毛同成吉思汗的画像、生前遗物一起被安置在白色宫帐内接受供奉,史称“八白宫”。

士兵守护皇帝陵778年,却始终不知道陵墓位置,下葬前用一奇法子

成吉思汗陵墓——八白宫

而从成吉思汗归天之时起,他最信任的警卫部队自动承担起守护八白宫的职责,这些人不必承担任何兵役、赋税,专门负责成吉思汗陵墓的守护和祭祀,并以此作为神圣的世代职责,他们就是达尔扈特人。建国后,当地政府成立了成吉思汗管理局,达尔扈特人有了编制,专司陵寝的供奉与祭祀。

士兵守护皇帝陵778年,却始终不知道陵墓位置,下葬前用一奇法子

达尔扈特人

但是世人只知道“八白宫”的位置,却并不知成吉思汗下葬的确切位置,据说当年成吉思汗下葬后,蒙古人鞭打马群在草原上纵横驰骋直到踏平墓地,第二年春风拂来,墓地和草原融为一体,再也无法找到墓地的确切的位置。为了防止盗墓贼光顾,大汗还留下密旨要求部将不起墓庐、不立墓碑。

士兵守护皇帝陵778年,却始终不知道陵墓位置,下葬前用一奇法子

成吉思汗雕像

据称成吉思汗下葬后,众人前来一匹带崽子的母骆驼,并当面杀死幼驼,淋血于墓地前。母骆驼记得崽子的气味,每每路过此地便会哀鸣不止,但骆驼的寿命毕竟有限,母骆驼一死,墓地的位置就再也无法找到了,就连达尔扈特人也不能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