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顾命大臣,不敌一个寡妇,慈禧的辛酉政变何以取胜?

1

肃顺的父亲是郑亲王乌尔恭阿,祖上乃是赫赫有名的“铁帽子王”济尔哈朗,但肃顺只是汉族小妾所出的庶子,因此这顶铁帽子无论如何也落不到他的头上。

肃顺不甘心只做个闲散宗室子弟,成日养狗遛鸟终此一生。肃顺虽然读书有限,但却很有能力,又善于笼络人心,因此颇受推崇。

咸丰见到宗室子弟中居然有此等人才,自然大喜过望,着意提拔,几年之内肃顺就从一个散秩大臣升到了户部尚书,管理藩院事的高位。

2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犯大沽口,咸丰帝慌做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此时朝中大臣的意见分歧。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文祥、桂良等人,主张与洋人议和;而肃顺等人却坚持与洋人开战。

咸丰本与奕訢不甚相得,又宠信肃顺,自然听从后者之言。不料清军连战连败,肃顺所献扣押巴夏礼使英军退兵的计策也弄巧成拙。眼看英法联军兵临城下,大臣们又吵开了。

八位顾命大臣,不敌一个寡妇,慈禧的辛酉政变何以取胜?

奕訢等人请求咸丰留在北京亲自主持与洋人议和,而肃顺则力劝咸丰离开北京这个是非之地,逃往热河行宫。

3

咸丰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儿,总是觉得接见“外夷”有失身份,因此自然唯肃顺之言是听。带着妃嫔宫女和亲信大臣一股脑地落荒而逃,把北京留给了恭亲王奕訢等一干主和派大臣。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一日,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咸丰在热河一病不起,留下了幼子载淳和两位皇后,撒手西去。

临死之前的咸丰,脑筋居然开窍了许多。他深知自己不在北京,又留下孀妻弱子,必然会造成政局的动荡。

4

为了顺利扶保载淳成人,咸丰一方面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封为为参赞政务王大臣。

另一方面赐予皇后钮祜禄氏一颗“御赏”图章,赐予懿贵妃一颗“同道堂”图章,要求新君的所有诏书都由八大臣拟定,但要加盖两颗图章才能生效。这样,在内宫与外廷之间达成了一种制约关系。

八位顾命大臣,不敌一个寡妇,慈禧的辛酉政变何以取胜?

咸丰的设想虽然看似周到,但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失误。咸丰“北狩”时被留在北京的大臣中不乏朝廷重臣,以及一大批才学卓异之士,实心任事之材。

5

例如军机大臣文祥、直隶总督桂良、此外还有宝鋆、翁心存、祁隽藻、彭蕴章、贾桢等人,这些人的共同之处,在于对洋人的态度比较客观,主张议和。

然而正是如此,遭到了肃顺等人的排挤和咸丰帝的弃用。共同的政治取向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比较有影响的政治集团。不仅如此,这个集团中还包括了恭亲王奕訢。

奕訢有真才实学,思想也比较开明,但此时仅是个空有爵位的闲散王爷。和奕訢境遇相同的,还有五阿哥惇亲王奕誴、七阿哥醇郡王奕譞、八阿哥钟郡王奕詥、九阿哥孚郡王奕譓等人。

6

咸丰平日并未给这些兄弟们安排任何职务,出奔热河之时却把他们留在京城汛地挺身犯险,这自然让他们大为不满。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以奕訢为首,留守北京的大臣和诸皇子们逐渐勾搭连环,直接处理许多军国要务,成为了一股绝不逊于顾命八大臣的强大政治势力。

八位顾命大臣,不敌一个寡妇,慈禧的辛酉政变何以取胜?

八月初一日,闻听噩耗的奕訢要求到承德奔丧,但是被八大臣拒绝了,他们要求恭亲王留在北京。奕訢哪肯罢休,又以手足情深为理由屡次申请,八大臣考虑到人之常情,就允许了。

7

奕訢到了避暑山庄,先在咸丰灵前一番痛哭,那种悲痛真是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哀悼完了,他就要求见两宫太后,八大臣想以叔嫂见面不便为由拒绝。

奕訢就说八大臣可以一块见,这是他的一个策略,他就知道八大臣不会与他一起见两宫太后。最后,八大臣没有与他一起见。

他自己见了两宫太后,密谈了两个多小时,政变的计划就敲定了。然后,奕訢又在承德待了两天,遂回北京做具体部署。

8

九月二十三日,大行皇帝梓宫起驾还朝。两宫太后声称孤儿寡母,一路之上多有不便,要求从小道先行赶回北京,肃顺并不放心,派出其余七大臣一路跟随。

然而让肃顺始料未及的是,两宫太后特别是慈禧此时的魄力和勇气远非常人能比。这一行人日夜兼程,仅用六天就回到了北京,而此时由于秋雨连绵,道路泥泞,梓宫还在路上。这就为政变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两宫太后回到北京以后,立刻召见奕訢等人,并以小皇帝之名拟旨,将顾命八大臣全部革职,交部议处。

八位顾命大臣,不敌一个寡妇,慈禧的辛酉政变何以取胜?

第二天,一面逮捕在京中的载垣、端华等人,一面派醇郡王逮捕尚在途中的肃顺。一场震惊中外的宫廷政变就这样发生了,史称“辛酉之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