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腕錶冷知識,瞭解一下~

即使手機普及,也沒有讓腕錶退出歷史舞臺,它仍然以自己獨有的魅力,成為很多人的腕上寵兒。腕錶的歷史說長不長,因為它和人類的歷史相比只是滄海一粟;但說短也不短,因為它足以比最長壽的人的年齡還要長得多。今天就介紹9個腕錶冷知識,大家瞭解一下。

9個腕錶冷知識,瞭解一下~

卡羅素

比起眾所周知的陀飛輪,也許只有資深玩家才對卡羅素有所瞭解,畢竟卡羅素確實較為冷門且小眾。其實,卡羅素不僅長的和陀飛輪很像,兩者關係也非常密切。1795年,寶璣大師發明了陀飛輪,但是由於陀飛輪製作困難,價格昂貴,問世近兩個世紀也僅做出了幾百枚而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892年製表師Bahne Bonniksen簡化了陀飛輪的旋轉擒縱裝置併為此取得專利,同時把這種裝置命名為卡羅素—Karrusel,即英文carrousel“旋轉”的意思。遺憾的是,卡羅素比陀飛輪製作更簡單,價格更便宜的目的並沒有實現,因此卡羅素一度銷聲匿跡。前幾年,寶珀重拾這項工藝,推出了多款卡羅素腕錶,雖然吸引了一些注意,但卡羅素並沒有“火”起來。

9個腕錶冷知識,瞭解一下~

芝麻鏈

和非常冷門的卡羅素相比,芝麻鏈的命運要稍微好一些,今天寶璣、朗格、真力時等的一些高端作品我們還能看到芝麻鏈的應用。但因為芝麻鏈的製作非常複雜,是一項非常華麗的裝置,因此價格高昂高昂,產量也較少,是真正只有少數玩家才能把玩的功能。例如寶璣一款配備芝麻鏈的腕錶7047公價約138萬人民幣,而幾乎同樣一款沒有配備芝麻鏈的表7027公價也就約20萬人民幣。那麼什麼是芝麻鏈呢?它有什麼用呢?芝麻鏈的原理和自行車鏈是一樣的,看起來就是縮小版的自行車鏈,它看起來就像一粒一粒芝麻串在一起,因此被形象的稱為芝麻鏈。芝麻鏈是為解決發條輸出力矩存在差異引發鐘錶走時不準這個問題而發明的一種類似芝麻串在一起的系統、結構或裝置。不過以今天的眼光看,現在的芝麻鏈更多是錦上添花,彰顯實力,與實用關係不大。

9個腕錶冷知識,瞭解一下~

珍珠陀

腕錶的零件中有很多極美的名字,珍珠陀是其中一個,它以小巧玲瓏,猶如珍珠般的扇形姿態在腕錶的機芯中存在。雖然它也稱Microtor或mini-rotor,但我認為珍珠陀無疑是和它最相稱的名稱。珍珠陀解決了傳統自動陀過於厚重和遮擋機芯面積過大的問題,讓腕錶變的更加纖薄,也將機芯更完美的呈現在世人眼前。但由於珍珠陀的體積較細,受手部擺動或地心吸力的影響也自然較小,運轉能力會相對遜色,因此現在採用珍珠陀的腕錶品牌並不多,蕭邦、伯爵、百達翡麗則屬於比較鍾愛珍珠陀的。此外,因為大表盤流行,長動力大受歡迎,厚重機芯再次回潮,珍珠陀反變成了小眾。

9個腕錶冷知識,瞭解一下~

德國銀

9個腕錶冷知識,瞭解一下~

鋼表的“鋼”

對大多數人來說,鋼表不僅結實而且價格也更加便宜,是很多人買表的首選。那麼鋼表中的“鋼”到底是什麼呢?有人可能回答“不鏽鋼”,有人可能回答“精鋼”。但其實準確來說,這裡的鋼一般指的是316L鋼。有人說,這有什麼冷門的,我當然知道,我還知道勞力士用的是904L鋼呢?那麼你知道這兩種鋼有什麼好處嗎,為什麼316L鋼更加普及呢?316L鋼屬於普通的奧氏體不鏽鋼,耐腐蝕性非常強,質感非常好,不會對人體皮膚造成不好影響。而904L鋼是一種超耐熱的不鏽鋼合金,含有鉻、鎳等,它的耐腐蝕性幾乎可以與貴金屬材料相媲美,製造成本遠遠高於316L鋼,因此只有勞力士全面使用。

9個腕錶冷知識,瞭解一下~

藍寶石水晶表鏡

在各種表鏡材質中,現代最吃香的當然是“藍寶石水晶(Sapphire Crystal) ”鏡面,這個名字其實很怪,但常接觸表的人都已經習慣。很多人都知道這裡的藍寶石其實是人工合成的藍寶石玻璃,也知道它比價格比尋常玻璃貴出不少,但很多人可能並不值得為什麼藍寶石表鏡貴在哪裡?它的貴,原因不在原料,而在製程。早期跟玻璃一樣用高溫燒製,較新制作方式是讓它用生長的方式長出來,稱為“長晶”,長出來的藍寶石晶棒再經過切割、研磨,就會變成手錶上的鏡面。另外你可能不知道是,鐘錶是“藍寶石水晶”最生活化的應用,其他產品很少使用。因為它的硬度高,加工當然成本大幅提高,要磨製出特殊形狀或是加上燻膜,如果生產量不大,所有成本一路加上去,當然就貴了。

9個腕錶冷知識,瞭解一下~

早期女性才是腕錶主顧

就現在而言,腕錶多為男人的玩物,就拿我們的讀者來說,男女比例也是4:1,明顯是男多於女。很多腕錶品牌往往花在男表上的精力明顯更多一些。但實際上,歷史上偶爾出現能戴在手腕上的表,這其實沒有男人的事,女性才是腕錶顧客。腕錶的誕生可追溯到寶璣於19世紀初為那不勒斯王后卡洛琳·繆拉打造的一枚橢圓形手鐲表,以及1868年百達翡麗為匈牙利伯爵夫人Koscowicz製造的方形腕錶。可以這麼說,女性的需求促使了腕錶這一品類的出現。因此,不少製表廠最初開始推出腕錶產品,主要針對的還是女性市場,手錶製作往往也是為精緻的裝飾品而沒有被當做精準的結實的實用品。對於男性來說,直到二戰後期腕錶才算真正被廣泛接受,而在那之前,男性佩戴的主流時計一直都是懷錶。

9個腕錶冷知識,瞭解一下~

大多廣告中手錶顯示的時間都是10:10

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大部分廣告中手錶顯示的時間都是10:10(計時不是這個時間也非常接近),而我們還能發現腕錶的官方圖片上,時間的顯示基本也是如此。關於為什麼會這樣,有多種猜測,主要有兩種說法:理由一是10:10 是一個正“V”字型,在西方來看是勝利的象徵,能更好的獲得他人認同(據說“V”形手勢是丘吉爾發明的哦)。理由二是兩個指針向上揚起,又像是兩個翅膀,給人一種積極、良好、向上的感覺,而且其符合對稱的美學,令人感到愉悅。但不管什麼原因,這已經是行內默認的潛規則,我們拍表時,有的品牌還會對此進行特別要求。

9個腕錶冷知識,瞭解一下~

大多表盤上的羅馬數字四用IIII而不是IV

喜歡羅馬數字時標的朋友不知有沒有注意到:大多數腕錶錶盤上四點鐘位置刻度以“IIII”而非“IV”標示。關於這種做法的原因至今依然未有統一明確的解釋,不過有幾個靠譜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IV和VI在錶盤上容易混淆,IIII更容易辨識,以前識字的人少;用IIII更加傳統,IV取代IIII來代表4遠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早期用IIII是更加適當的,工匠們也就沿用下來了;IIII和VIII看起來是對稱的,更有美感。

一入“表”門深似海,表海無涯,學無止境,讓我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