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古韻茶香——鎮江博物館藏曆代精品茶具展”在河北省邯鄲市博物館展出,展覽持續至6月25日。展覽共精選出歷代具有代表性和不同品種、不同質地的茶具130件,人們可以免費近距離領略中國古代茶具的精美並感悟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5月10日,“古韻茶香——鎮江博物館藏曆代精品茶具展”在河北省邯鄲市博物館展出,展覽持續至6月25日。展覽共精選出歷代具有代表性和不同品種、不同質地的茶具130件,人們可以免費近距離領略中國古代茶具的精美並感悟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國飲茶最早可追溯到神農氏時期,大約公元前5000——4000年,那時是作為藥用而受到關注。當時沒有專用的茶具,一器多用。例如這個“新石器寬把帶流黑陶蓋杯”,它是日常生活常用的一種飲水器,也用於飲茶。此杯大約是4200——5300年前。

東晉時期,飲茶已成時尚,茶具除金屬、漆等製品外,瓷質茶具佔有相當的比例。這個“東晉青釉瓷托盤、盞”,托盤當為襯墊茶盞的茶托,目的是避免“盞熱燙指”,以防止熱茶燙手而設計的一種新器型。

三國吳時期,崇茶之風進一步發展,開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並出現“以茶當酒”的習俗,如吳帝孫皓每次舉行酒宴,對不能飲酒的韋曜“密賜茶,以當酒”。兩晉、南北朝,茶葉從原來珍貴的奢侈品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唐代盛行煎茶或煮茶,餅茶需碾成茶末煮飲,無論餅茶或茶末都需要用容器存放。這個“唐鎏金雙鳳紋帶蓋大銀盒”容量大,用來貯藏餅茶或茶末是比較合適的。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宋代飲茶之盛,茶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突出表現在城市中茶肆、茶館、茶坊林立,茶湯品種繁多。宋代飲茶內容豐富於前朝,“點茶”廣為流行,“鬥茶”時尚興起。圖為宋朝的茶具。

宋代鬥茶都採用白茶,以黑盞最為適宜觀色。飲用前先把膏餅碾成細末放在茶碗內,再沏以初沸的開水,水面浮起一層白色的沫,看盞的內沿與湯花相接處有無水的痕跡,依據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圖為南宋建窯黑釉茶盞。

元代飲茶沿襲宋俗。內蒙古赤峰元寶山元墓壁畫上的進茶圖描繪了桌上的研茶器、點茶的蓋盂、湯瓶、茶托盞等,展現了自晚唐至元流行的烹、點茶的飲茶內涵。

明代飲茶之風更盛。紫砂器由宋代嚮明代早起緩慢發展,有一個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由厚到薄、由簡單到複雜的漸變過程。這個“明宜興窯紫砂壺”具有宋代製作工藝的遺風,壺底有煙燻痕跡,應是用來煮茶,而不是用來沏茶泡茶的。

明代紫砂圓壺。

清朝歷代皇帝嗜茶,宮廷內務府專門設有“御茶房”。乾隆皇帝尤其酷愛飲茶,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每年新正必舉行茶宴。茶宴有一套規範的禮儀程序,先是由皇帝出題定韻,接下來是品茗、品茶點,茶宴上準備的茶美其名“三清茶”,由梅花、佛手、松實沃雪烹茶。圖為清乾隆款青花御製三清茶詩瓷碗。

三清茶是清代皇室定製的茶具,一般在茶具外壁寫上乾隆皇帝御製詩,在茶宴上乾隆皇帝會把三清茶具賞給一些在賦詩聯句中表現突出的大臣,作為對他們的嘉獎。不禁讓人們想問:乾隆皇帝長壽,會不會和他常年喝茶有關呢?圖為清乾隆款白地礬紅釉御製三清茶是瓷碗。


帶託蓋碗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蓋碗的作用一是可防止灰塵落入碗內,起防塵作用;二是可避免手被燙傷,並可保溫、保色、保潔淨,待客敬茶,猶顯清雅。

帶託蓋碗分青花和冬青釉兩類。青花蓋捉手內有“大清道光年制”款;冬青釉碗底內有“大清嘉慶年制”款。

清朝時期的各種茶具。

左邊是清桃形瑪瑙杯,右邊是清蓮花紋獅紐蓋方玉壺。

清朝翡翠帶託蓋碗。

左邊是清康熙款黃釉暗龍紋圓託瓷盤,右邊是清康熙款黃釉海水龍紋方瓷托盤。

左邊是宋紅陶茶碾,右邊是南宋陶研。

唐朝的銀執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