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偉峰:潁河岸畔的鐘聲|散文

連偉峰:潁河岸畔的鐘聲|散文

散文之窗:

連偉峰:潁河岸畔的鐘聲|散文

潁河是我們禹州人的母親河。

我們花石鎮位於潁河上游,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潁河水還比較大,在潁河水“嘩嘩”作響奔騰東去的西岸,有一處傳來朗朗讀書聲的地方,那就是我們花石鄉重點初級中學。每當想起母校,我時常回憶起那鐘聲激盪的歲月,那鐘聲令人無比激動,熱血沸騰,終身難忘……

花石鄉重點初中是在原來花石鄉高中停辦後,在原址上改建而來的,教室是舊瓦房,老師辦公室是一排磚砌的垌屋,但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我們學校在當時卻是一所以考上中專、中師人數最多而聞名全縣的學校。十多年來,它竟能連續位居全縣二十多所城鄉學校第一,這簡直是一個傳奇。即使今天稍有點文化的,一提起花石鄉重點初中,都要豎起大拇指讚歎不已。本鄉的學生以能考到這所學校為榮,外鄉鎮的甚至連縣城的學生都要想方設法來這裡就讀。

連偉峰:潁河岸畔的鐘聲|散文

當東方天空還孕育著晨曦的時候,“鐺鐺鐺……”,鄉重點初中的早晨預備鈴按時響起,鐘聲高亢,方圓十幾里人家可聞;那鐘聲激越,像戰鼓一樣催人奮進,使許多人家早早起身及早安排一天的農活、生意;那鐘聲悠長遠揚,久久地在空中迴響,迴響……在鐘聲的指令下,我們意氣風發地來到操場,整整齊齊列好隊,鬥志激昂地呼喊著“一二一”、“一二三四”,晨跑,早操; 在鐘聲的陪伴下,我們全體學生坐在操場、樹園,映著漫天燦爛的朝霞開始了晨讀。學校就像大花園,我們就是小蜜蜂,在知識的花海里我們貪婪而不知疲倦吮吸著花蜜。在鐘聲的陪伴下,我們開始了平凡的一天,勤奮攻讀而幸福的一天。

那時學校管理嚴格,極重視師生作息時間,上、下課敲鐘時間甚至於精確到秒。據說,學校敲鐘人的屋內有三個表:兩個鬧鐘,一塊手錶,還有一臺平常主要用來校對北京時間的收音機。憨厚、木訥的敲鐘人,最討厭外人到他室內閒玩,因為這會影響到他的工作。因此,(當)我們匆忙路過這裡時,經常看到的一幕是:敲鐘人睜大雙眼看著左手提著的兩個鬧鐘,盯著左腕上手錶,右手高舉大木錘,正對準一人多高懸掛著的鐘(廢棄的氧氣瓶),焦急而莊重地等待最後一秒……預備鈴、集合鈴、上課鈴、下課鈴,是各有不同的,敲幾下、停幾下,節奏不一,急敲、慢敲,表示的意思又不一樣。聽說,上課鈴、下課鈴要敲幾個節奏,預備鈴、集合鈴要各敲多少下,校長都給他作了嚴格規定。敲鐘人都能一次次按時一下下一秒不差一下不落地落實到位。

連偉峰:潁河岸畔的鐘聲|散文

在響亮的鐘聲中,老師們早早地來到教室,來回走動著,面帶微笑關注著每一個學生著……在這個團結奮進的教師隊伍裡,有帶頭人苗正鈞校長,有老教師李午晨、王海欣等,有中年教師楊冠珊、李煥亭等,更有著像楊鋒召、康丙欣(現任禹州市中等專科學校校長)、姚智勇(曾任禹州市體育中學校長)、王新璞(曾任母校校長)、劉清波、徐淑麗、王雲靈、杜紅巧等一大批富有青春蓬勃朝氣、熱血甘灑教育的青年教師。這些老師忠誠教育事業,心無旁騖,一心致力於教學,刻苦鑽研、勤奮上進、關愛學生,是當時學校的中堅、優秀者,是廣大學生的人生引路人。現在想來,我們在如花的季節裡承蒙他們的教育,是多麼幸運,多麼幸福。是他們,給我們夢想插上了翅膀,是他們,在我們一次次犯錯的時候及時糾正了人生航行。師恩難忘啊!在一次師生聚會宴上,面對白髮蒼蒼的老師,一位同學端著酒杯動情地說:“如果時光能倒流,我還要聽您的課……”。師恩難忘,師恩難忘,當年懵懂少年如今都已人到中年,已經是社會各行業的骨幹、中堅。在悠揚的鐘聲裡,潁河流水時緩時急,時清時濁,河岸邊的蘆葦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學校也年年在迎來新生的同時,向省內外學校輸送著一批批優秀的學子。

連偉峰:潁河岸畔的鐘聲|散文

時光在鐘聲里老去,有的老師退休了,有的老師調離了崗位,有的調走,去了更好的學校了,學校也三改其名、四易校長;不知道哪一天全鄉人聽慣的悠揚鐘聲突然消失了,換成了刺耳的電鈴……潁河也孱弱地變成了一條小溪,無聲東流。據說,母校升學人數一貫第一名的名次一去不復返,傳奇不在。真可謂世事滄桑。

儘管我們離開學校已經多年,但人人仍掛念著母校,思念著母校,關心著母校。我們知道已早不提“重點”、非重點了, 提倡的是教育均衡發展,倡導的是快樂教育、素質教育,現在普及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人們普遍關注的是十二年義務教育;現在對教育的評價體系是多元化、多樣化,然而,希望孩子們上高中考大學,成為國家與社會的棟樑之才,仍是我們作為家長的最大希望,所以我們仍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期盼著母校重現昔日輝煌。

連偉峰:潁河岸畔的鐘聲|散文

在昔日的鐘聲裡,我們人人在早晨、黃昏時,都自覺搬上凳子拿著書到操場、楊樹園讀書,一年四季,苦讀不輟。現在想來,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幅勤讀畫面。在人生最美好的花季安心讀書,真是最愜意的事情。現在,鐘聲在母校消失了,然而,它在我人生路上彷彿又時時響起,在熟睡時提醒我該醒來了,在身心疲憊時提醒我該鍛鍊了,在神思枯竭時提醒我該讀書了。你聽,那鐘聲又響起來啦,“鐺鐺鐺”……

連偉峰:潁河岸畔的鐘聲|散文

連偉峰:潁河岸畔的鐘聲|散文

連偉峰:潁河岸畔的鐘聲|散文

作家連偉峰近照

連偉峰,河南省禹州市人。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許昌市作協會員,禹州市作協秘書長。供職於河南省禹州市教師進修學校。近年來,業餘堅持文學創作,《添分》《影院門前》《焦點只有一個》《門衛的絕招》等小說,先後在《小說界》《中國文學》《檢察日報》《原野》等報刊發表。其中,小小說《縣長的麥地》《最後一條黃扎丁魚》被《小說界》發表,且前者榮獲“黔臺杯”第二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賽優秀獎;小小說《故土情厚》獲“終南杯”傳統文化徵文三等獎。小小說《局長要開車》被廣東省中山市做為高考模擬閱讀文題。

連偉峰:潁河岸畔的鐘聲|散文

本文審稿:張學文

連偉峰:潁河岸畔的鐘聲|散文

文學天空作品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