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浩”事件,不是校長的錯?

原題:《“鴻浩”事件,令人浮想聯翩》

“鴻浩”事件,不是校長的錯?

5月4日,北大校長林建華“紀念北大120週年”的致辭,使這位中國“最大的校長”成網紅:致辭中的“青年人要有鴻鵠之志”,竟被讀成“鴻浩”之志。這件事傳遍網絡,可以說天下皆知了,雖已事過多日,仍議論聲不斷。

事後,雖然林校長已及時向北大和社會公開道歉,但人們心裡總是感覺有些疙疙瘩瘩的,總覺有一種“文化”的不爽:堂堂的北大校長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這校長也太……,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可以想象,事情發生後,林校長比我們任何人都尷尬和難堪,說不定暗中已掌摑自己多次嘴巴了:“我怎麼會這樣,我怎麼這麼蠢……”。

生活中的人們,路走錯了能回來,但話說錯了沒法改。現在,事已至此,潑水難收,再責備林校長,也抹不掉那發過的聲音了。

笑話過後,冷靜下來,難道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不該從林校長的尷尬中吸取點什麼教訓嗎?

“鴻浩”事件,不是校長的錯?

(1)“細心沒有過火的”。

世上的事,啥事都怕認真細心,只要認真細心,幾乎沒有什麼事是辦不好的,失誤和錯誤都會因此大大降低或杜絕發生。

關雲長因為“大意”失了“荊州”;馬謖自恃自己“熟讀兵書”,不重視面對現實,結果失守“街亭”,此二人都是因為“大意”“輕敵”導致了個人和“國家”利益受損。林校長事前如能自己認真細讀幾遍“致辭”或打破思想定勢找“秘書”把“致辭”讀給自己聽聽,也許“鴻浩”的笑話就不會出現。

粗心大意,自以為是,沒有足夠的重視對待事件本身,也許就是林校長這次“致辭”出醜的原因。校長後悔,我們當從中吸取教訓。

(2)人的思想要不斷打破固有模式,時刻處於解放和創新狀態。

可以肯定地講,年過半百的林校長人生絕對不是第一次才讀“鴻鵠”,先前的讀書工作過程中,到現在為止,不會沒遇到過“鴻鵠”,只不過以上都是把它當“鴻浩”讀沒“露餡”罷了。現在看來,不如以前其它場合早“露餡”了,那樣的話,事不得發展到今天,“丟大人”。

所以,生活中,人思想上的“固有模式”是很害人的,一旦形成,就容易定勢下來,根深蒂固,成為人體內的一顆精神毒瘤,時刻腐蝕著人的健康。

生活中,要想不出現林校長“鴻浩”的笑話,打破思想固有模式,思想解放非常重要。

“鴻浩”事件,不是校長的錯?

現在,林校長製造的“鴻浩”笑話,人們還在議論中。雖然這件事不耽誤林校長繼續當校長,但暗淡他自己和“北大”的光輝形象,並且使人們對他的學識產生“懷疑”是肯定難免的了。

這總是一件讓人不舒服的“文化瑕疵”的事情。(曹永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