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美國用的槍都能連發,為什麼有些日本人用的槍卻只能打一槍拉一下槍栓?

難得糊塗79760

因為二戰時美國用的是半自動步槍,而日本則堅持用拉栓式手動步槍

二戰時期的各國主力步槍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歐美各國在戰爭中後期普遍配備的半自動步槍,如美軍的M1式加蘭德步槍,德軍的1943式半自動步槍。

(M1式加蘭德步槍,被軍迷譽為二戰時最好的半自動步槍)

這種半自動步槍是一種子彈自動裝填上膛的步槍,也稱為自動裝彈步槍,無需像手動步槍那樣每一槍都需要手動退彈殼。

其優勢就是可連續擊發,保持火力輸出。

在二戰的歐洲戰場,在戰爭中後期,軸心國和同盟國都已經為前線部隊換裝了半自動步槍,以求取得更大的火力支持。

但是在世界的另一端,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卻堅持使用只能單發射擊的全手動步槍。

其所使用的三八式步槍,每次射擊完後,必須手動拉槍栓退彈殼,就是打一槍退一次彈殼。這樣三八式步槍是無法進行連續射擊的,射速也十分緩慢。

(日本的三八式步槍,其射程遠,精度高的射擊理念,反映出二戰時日本落後的軍事思想)

之所以日本如此固執的使用這種落後的步槍,倒不是因為日本造不出半自動步槍。

主要還是因為日本資源匱乏,無法承擔過多的彈藥消耗,軍隊十分重視士兵射擊精度的訓練,要求一顆子彈就能解決敵人的情況下,絕不使用第二顆。

所以半自動步槍在日軍眼裡簡直就是在浪費子彈。

直到到了戰爭大後期時,在太平洋上的日軍被美軍強大地火力打得找不到北。日本政府才開始考慮研發自己的半自動步槍。

只是這個正確的決策來的太晚了。

(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因為步槍火力不足,在與美軍的激戰中十分吃虧)


千佛山車神

很多人總是把日軍在二戰步兵火力不足缺乏自動武器歸結於日本是島國,資源不足,捨不得多打子彈,這其實是誤解,只是膚淺的靠地圖來區分國家是否強大!日本國土小,難道就意味著日本國力弱?那非洲很多國家比好幾個日本還大呢,可如今還在吃聯合國救濟糧,也沒看比日本強大!

資源根本不是日本陸軍缺乏自動武器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於落後陳舊的戰略戰術思維上!

在二戰,日本陸軍戰術思維基本上還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水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不光日本,世界各國對步兵武器追求的都是打的遠打的準打的狠,而不是火力!所以那個時代的步兵武器,口徑都很大,槍管都很長,甚至槍都比人還高!口徑越大威力越大,槍管越長,打的越遠越準!目標是在遠距離就能對敵一槍斃命!

可經歷過曠日持久傷亡慘重的戰壕對峙戰的一戰後,歐美各國都在反思一戰經驗教訓,不斷的改革戰略戰術,開始重視裝甲部隊和突擊部隊火力,因為一戰由於沒有坦克,進攻衝鋒步兵又缺乏足夠火力,衝鋒簡直成了自殺進攻,往往傷亡數萬還是寸步難行無法突破對方密集鐵絲網和大縱深立體化戰壕陣地,其實在一戰後期參戰各國就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要不世界最早的衝鋒槍就是誕生於一戰後期,突擊中的步兵必須要有足夠的火力才有可能突破對方陣地,而不是自己是對方槍靶子!世界上第一款衝鋒槍是意大利發明的在一戰後期投入使用,當時還沒有衝鋒槍名稱,只叫手提輕機槍!

德國由於一戰戰敗,也花了十多年來總結吸取一戰失敗經驗教訓,所以在二戰重視建立裝甲部隊,重視空軍給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雖然MP40衝鋒槍產量不足,但擔任突擊任務精英部隊清一色衝鋒槍,以增強突擊力量,閃擊戰的精髓就在於集中坦克和精英部隊於漫長戰線一點,讓局部戰場具有壓倒性的裝甲力量和火力,更容易在一點突破敵軍防線,突破後,德軍大部隊從這個缺口潮水一般湧入敵軍大後方展開鉗型攻勢,兩翼包剿合圍敵軍重兵集團尋求全殲,給敵人毀滅性打擊!基普會戰蘇軍六十萬重兵被合圍全殲就是德軍閃擊戰經典戰例!戰線上只要有一點被突破,敵軍整個防線就會崩塌!法國戰役,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一個多月就全國被佔領,二百多萬法軍被俘,德軍閃擊戰,繞過重兵把守的馬奇諾防線,從阿登地區突破,上百萬德軍從阿登四十公里的缺口潮水一般湧入法國大後方,抄了馬奇諾防線二百多萬英法聯軍後路,導致英法全線崩潰,三十萬英國遠征軍敦刻爾克大撤退倉皇逃回英國,二百多萬法軍無路可去只能投降!

所以,德國在二戰極力避免一戰那種曠日持久的陣地戰消耗戰,而是尋求猛烈快速突擊來儘快結束戰鬥,避免陷入消耗戰!所以進攻必須要以暴風雪式狂掃一切的力量突破敵軍防線,在某一點集中壓倒性優勢的裝甲部隊和火力,突破更容易成功!

就像世界第一款突擊步槍德國STG-44,希特勒親自給命名暴風雪突擊步槍,就是寄以厚望,他能像暴風雪一般掃蕩摧毀一切!

德國雖然二戰步兵主力武器是毛瑟98非自動步槍,尤其德國工業限制,衝鋒槍產能不夠無法完全替代傳統步槍,但毛瑟98還是做了改良,縮減了槍管長度,這樣更方便攜帶,戰鬥中更方便靈活!

可以說,二戰是建立在一戰基礎上的,各國都在拼命研究吸取一戰經驗教訓!

可有個國家例外,那就是日本,日本雖然也參加了一戰並且還是戰勝國,可他主戰場在亞洲,壓根沒參加過歐洲戰場,對於歐洲戰場根本就沒經驗,自然也就無法通過歐戰來吸取經驗教訓,一戰後參加過歐戰的歐美各國都在反思一戰,只有日本還停留在一戰思維上!所以日本步槍還停留在一戰思維,三八式步槍很長,在加上刺刀簡直就是當長矛用了,適合拼刺刀肉搏戰,口徑大,槍管長,打的準打的遠,要不小日本還非常重視單發射擊精度!

由於日本戰爭初期主要對手是中國軍隊,日本一戰戰術還是沒什麼壓力的,畢竟中國軍隊不管武器裝備還是訓練都太差了!小日本根本沒經歷過歐洲戰場工業強國之間的戰爭,鋼鐵的較量,火力上的猛烈!

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開始面對美軍,才被打蒙了,美軍強大的火力和士兵訓練素質,簡直成了屠殺!

小日本才開始重視步兵火力要求,以傳統火力就是被美軍屠殺呢,想都別想能靠血肉之軀突破全套自動火力強大的美軍防線,就是自殺進攻!曾有過戰鬥一整個日軍師團兩萬多人一個晚上就全被美軍打死,連美軍陣地前的鐵絲網都沒衝到,一名美軍機槍手一晚上就打光兩萬五千發子彈!美軍步兵還得到坦克和後方炮火和海上戰列艦艦炮還有空中轟炸機提供火力支援,小日本光靠士兵血肉之軀和勇敢萬歲衝鋒,再怎麼努力也只能被成群打死,到了天明,絕望的日軍師團長親手焚燒了軍旗避免被美軍繳獲切腹自殺了!根據日軍傳統,軍旗被敵人繳獲是恥辱,這個師團番號會被永遠取消!

到了後期嚴重缺乏裝甲部隊和自動武器的日軍也開始反思開始重視,要不然戰爭後期日本的三式四式五式坦克還有百式衝鋒槍為啥研發生產出來?三式坦克屬於中型坦克,各項指標比美軍謝爾曼坦克還要優秀,火力更猛裝甲防護更好,日本生產了幾千輛作為本土決戰用,下一代四式坦克生產了幾百輛,五式只生產了兩輛實驗驗證車,五式甚至是世界第一款裝備自動裝彈機的坦克,領先當時全世界,具備了現代主戰坦克雛形!戰爭後,美國武器專家研究繳獲的三式坦克得出結論,如果這個坦克提前兩年面世會改寫太平洋戰爭!

百式衝鋒槍出來也太晚,沒生產多少日本就投降了,主要裝備日本海軍陸戰隊!

日本根本不缺資源,缺資源的話,幾十艘航母幾百艘戰列艦都能生產出來,太平洋戰爭初期聯合艦隊號稱世界第一海軍打的美軍都全線防守,大和號和武藏號是世界排水量最大戰列艦,排水量七萬噸,比兩艘航母排水量加起來還大!日本製造了當時世界唯一的遠洋潛艇,一次加油能繞著地球跑一圈,在沒有核動力時代是世界續航最遠潛艇,號稱水下航母,潛艇還能攜帶兩架飛機,浮出水面彈射飛機起飛!哪怕戰爭最後一年,日本年產飛機仍然幾萬架!

連航母戰列艦等都毫不吝嗇製造,卻告訴我捨不得造小小的子彈,這是多麼的可笑滑稽!

歸根結底,不是日本造不起裝甲部隊和自動武器,關鍵還是日本人思維相對於歐美現代化軍事思維差距太大!要不美軍評價日軍,拿著現代化武器的中世紀武士!在二戰,日軍處於中世紀野蠻和現代文明夾縫中間地帶,還沒有建立起來一套完整現代化軍事制度!


齊天小聖143432292


這是電影《風語者》的劇照,在圖片當中可以看見“凱奇”飾演的主人公使用“湯姆森”衝鋒槍、邊上那個“納瓦霍人報務員”使用M1卡賓槍、其他戰士有用M1919自動步槍(當機槍用)、M1半自動步槍、還有一位戰士揹負M2–2火焰噴射器。
而這張《血戰鋼鋸嶺》


的劇照裡軍士長使用M3衝鋒槍,邊上為M1919A3機槍。

這兩部電影都是以太平洋戰爭為背景的!二戰人類首次“全面機械化”戰爭,武器裝備的生產量和彈藥的消耗量 8–12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盟國與軸心國的交戰“拼”的就是:工業生產能力和經濟水平,雙方都以自己在國內資源保有量和海外資源獲取量進行軍工生產!

美國本土由於遠離戰場,並且工業設備沒有受到破壞,更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同時北部同樣遼闊的加拿大也可以為美國軍工生產提供人力、物力,也就是說美國工業生產基本上享有了一個大洲的總資源量!這還未包括墨西哥與拉美。所以,美國二戰期間的武器裝備生產量和彈藥生產量是全世界最高的,超過了“德日”法西斯軍工生產量的數倍之多!舉一個小例子:美國1942年“珍珠港事件”以後,軍工產能被釋放,從1942年–1945年德國投降這段時間,一共生產了各種口徑的子彈110億發!不但自己用,還提供給了歐洲盟國(根據歐洲國家槍械型號生產)和亞洲戰場的我軍。所以,美軍有條件大量使用:半自動和自動武器,就是用密集的子彈壓制對方!
同樣是《風語者》


劇照,鬼子使用的是99式步槍和99式輕機槍。

反觀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到1945年“八一五投降”一共只生產了22億發子彈…這樣巨大的生產差距,限制了日本自動武器的生產與使用,事情可以追溯到戰前,日本人自己認為:本國資源貧乏,不適合大量列裝自動武器,一分鐘幾百發的射速,不到20分鐘就把攜帶的彈藥打完了,槍沒有子彈就是“燒火棍”,並且不瞄準敵人就射擊,顯然是浪費!這些與日本的國情不符合,與其將大量子彈“潑向敵人”,不如苦練精準射擊,一槍斃敵!並且在亞洲日本是唯一的工業化國家,武器裝備質量與產能領先亞洲就可以了!所以,基於“節省”和領先亞洲這樣的指導思想,從38大蓋到99步槍,都是“一槍一拉栓”的栓動步槍!
資源貧乏的日本,根本沒有資格發動世界大戰!一隻再強壯的螞蟻怎麼可能打敗大象?。並且還是好幾只大象,大象睡著的時候,螞蟻也許會咬一下,但是!大象醒來時……!


皇家橡樹1972

因為美軍裝備的主要是半自動步槍,以及很多自動步槍、衝鋒槍、機槍等自動武器,而日軍方面則只有少量的自動武器可用,大部分還是栓動步槍,因此就給人以日軍武器火力不足的印象。

二戰之前,美軍就已經開始計劃換裝新式裝備了,這其中就有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等很多在二戰中叱詫風雲的武器。不過其實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軍很多部隊依然沒有完成換裝,比如在菲律賓戰敗的美軍,裝備的依然是M1903步槍。而像美海軍陸戰隊,更是在陸軍換裝M1半自動步槍之後才得到了這款好槍。

不過戰爭中美軍的主力依然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還有就是M1卡賓槍,也是半自動步槍,火力適中,而且後坐力較小容易使用。除此之外就是很多自動武器了,湯姆遜衝鋒槍、M3衝鋒槍、M1918勃朗寧輕機槍(不過使用中常作為自動步槍),以及M1917、M1919、M2等機槍,因此美軍的火力優勢是很強大的,日軍完全處於下風。

日軍方面的裝備就很簡陋了,由於資源稀少,出於節約資源的目的,日軍絕大多數士兵裝備的依然是栓動步槍。不過並不全是三八大蓋步槍,日軍認為三八式步槍威力不夠,有所欠缺,所有又開發了九九式步槍,使用更大的7.7毫米彈藥,威力更強。在太平洋戰場的日軍主要裝備的就是這款步槍,而不是三八式步槍。不過這些都是栓動步槍,相對美軍的M1半自動步槍不佔優勢。

日軍的自動武器十分稀少,主要就是各種機槍了。首先是92式重機槍,只能用於防禦作戰,機動不便,而且使用彈板供彈火力持續性不強。而大正十一年式機槍、99/96式機槍的裝備數量實在不多,因此日軍基層自動火力很是貧乏,完全無法和美軍相比。


僱傭兵

二戰時,日美陸軍步兵裝備的槍械存在代差,日軍步兵手中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槍,彈倉容量5發,屬於栓動式步槍。

所謂栓動式步槍,即每扣扳機,只能發射一發子彈,且退彈殼和將子彈推進膛,需要手工拉槍栓來完成,每扣扳機發射後,都需要拉動槍栓,因此射擊速度慢,又因為彈倉容量低,火力持續能力差。

(圖中左二士官手中的M1卡賓槍)

而反觀美國大兵,除了個別狙擊兵手中是M1903春田栓動式步槍外,基本上都上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以及M1卡賓槍,另外還有M1式湯姆森衝鋒槍和M3式衝鋒槍,都是半自動和全自動射擊的槍械,其火力持續性能,都要遠超日軍單發的栓動步槍。

其中,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8發漏夾供彈,具有火力猛、射程遠、射速快、射擊精度高等特點,被譽為二戰中最可靠的一把步槍。

(美女兵手中的M1式衝鋒槍)

M1卡賓槍,重量很輕,15發彈匣供彈,後期改進型有30發供彈具可選擇,火力持續能力也完爆日軍步兵手中單發的三八大蓋。

M1式湯姆森衝鋒槍和M3式衝鋒槍,儘管發射手槍彈,彈丸殺傷力不如步槍彈,但有20發和30發直彈匣,所以火力猛,適合衝鋒和陣地戰,其火力也完勝日軍步兵的單發步槍。

(二戰日軍三八栓動步槍)

其實,在二戰時,依日本的科技,完全可以製造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但日本是個島國,資源相當有限,當初引進德國毛瑟步槍時,就將其彈丸由7.92毫米,改成了6.5毫米。

此改變步槍口徑,有兩個原因,一是毛瑟步槍7.92毫米彈丸威力過剩,表現在後座力極大,不適合身材矮小的日本兵;二最主要的是,將步槍口徑由7.92毫米,改成6.5毫米,可以節省大量保貴的銅材,當時子彈和炮彈的彈頭和彈殼,都是用黃銅製造的,戰時耗費量極大。

(美軍手中的M1加藍得步槍)

此外,日軍方對士兵灌輸宣揚的是武士道精神,十分重視士兵的槍法,要求一發一中,也強調刺刀見紅,重視士兵的拼刺,所以二戰時,日軍步兵槍法精準,拼刺技術高超,這些都是歷史事實。

再則,日軍方認為衝鋒槍百發一中,太浪費子彈,所以一再阻擾衝鋒槍的開發,甚至在殘酷的太平洋奪島戰役中,日軍守島部隊和海軍陸戰隊,在與美軍逐島爭奪戰中,被美軍步兵火力徹底壓制死傷慘重,生產百式衝鋒槍時還要求裝上兩隻腳,能當機槍用,又要裝上刺刀,能拼刺用,軍部的目光短淺,使百式衝鋒槍產量尚不足萬餘支,還未裝備日軍守島部隊,戰爭已經結束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因為這是兩種步槍,美國人大量裝備的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而日本人大量裝備的是三八式栓動步槍。

美國人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利火藥氣體和槍機後坐力完成拋殼、子彈裝填、上膛等一系列動作,相當於用火藥爆炸的化學能代替士兵的上膛動作。射手要做的就是不斷扣動扳機,直到彈夾發射完畢。(上圖並非M1半自動步槍,但是原理類似)

而日本人普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打完一發之後,需要人力拉動槍栓退殼,然後前推裝彈上膛並閉鎖,然後才能射擊。

兩種武器的不同原理導致射擊動作大相徑庭。一邊連射,另一邊只能拉一下槍栓打一發子彈。半自動步槍的好處是火力密度遠高於栓動步槍,在太平洋叢林中一個使用M1加蘭德的美軍士兵就能壓制一個班的日軍步兵。只因為栓動步槍射速實在太慢。

半自動步槍火力雖然強大,但二戰期間日本人自始至終都捨不得給步兵配備半自動步槍,

首先是因為對於日本人脆弱的工業生產能力來說,半自動火器對於子彈的消耗量相當巨大,日本人擔心供應不足。

另外一個原因是日本人獨特的島國思維,揪住一個思路不肯放手。戰前日軍所有的訓練模式都是圍繞遠距離精確射擊進行的。到了跟美國人對陣的時候,發現這個套路在猛烈的火力面前幾乎失靈。一般明智的軍隊會根據戰場情況改進火力配置,如前蘇聯大量裝備波波沙衝鋒槍以加強近戰火力。

日本人可不這麼想,仍然一如既往的抱著三八式跟美軍對剛,美其名曰武士道精神。其實就是島國人缺乏變通的僵化思維。從華北平原到東南亞雨林,萬年不變的三角隊形再一次印證了這一點。

那個時代的日本軍隊,看起來張牙舞爪不可一世,我們也曾被他們的外表所矇蔽。然而回望過去,不得不說,堅硬卓絕的外表之下是一顆脆弱可憐而又自卑的心。


更多精彩軍事知識,點擊“關注”吧。


武器裝備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的步槍是半自動的導氣式步槍M1伽蘭德(八發子彈)和M1卡賓槍(10發子彈),只要拉一次槍栓就能把子彈發射出去;同時期日軍步兵的主力步槍是手動式的三八大蓋,拉一下槍栓打一發子彈,緊急情況下射速慢太慢。


從綜合國力來說,日本的綜合國力遠遠落後於美國,日本只是帝國主義列強中的後起之秀,武器精而規模小,很多尖端武器並未實現大規模生產,日本的鋼鐵石油銅等戰略資源嚴重匱乏。英美等老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實力雄厚,海外殖民地眾多,鋼鐵石油等戰略資源豐富。所以日本奉行的策略就是節約。
儘管衝鋒槍的火力猛烈,但是日軍高層認為百發百中的單發步槍,要比百發一中的半自動步槍性價比高的多,因此衝鋒槍被日軍長期否定。三八式步槍儘管射速慢,子彈口徑小,但是精準度很高,穿透力強。日軍高層認為三八式步槍、歪把子機槍、擲彈筒等步兵武器組合很先進,不需要發展自動步槍,因此日本對於發展衝鋒槍並不熱心。

日軍曾經制造出百式衝鋒槍,但因為沒有新的衝壓工藝,導致是生產成本過高,彈藥消耗過大,生產規模很小,因作戰思想落後,並沒有大規模採用。日本的作戰思想也存在問題,日軍高層認為軍人的武士道精神可以克服很多戰爭難題。

經過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等一系列戰爭,日軍高層過於狂妄自大,並未重視歐美很成熟的自動武器工藝。日軍高層一貫任認為日本靠海洋立國,重點發展海軍和空軍,三八式步槍停留在日俄戰爭時期,忽視了陸軍武器的發展,二戰時期日軍陸軍武器已經嚴重落後於歐美。


軍事戰爭史

日軍使用的三八大蓋一次只能射擊一顆子彈,然後要拉動槍栓退出彈殼,壓進第二顆子彈,然後再次射擊。日軍不是不能設計並生產出自動步槍,而是它自身資源匱乏,子彈製造浪費資源,因此日軍設計步槍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精確度,儘量做到一個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另外日本武士道精神廣泛存在,骨子裡還是喜愛冷兵器作戰,因此槍與刺刀是步兵的標配!

美國是一個爆發戶,國土資源多,幹事情也是財大氣粗,因此槍械設計理念是快速連發!美軍的步槍整體上比日軍高一個檔次,打仗時美軍也不重視節約子彈,總是瘋狂掃射,以壓制敵人!日軍則是精確點射,有效殺傷敵人,然後混到一起白刃刺殺,在氣勢上壓倒敵人,摧跨敵軍的抵抗意志!

不得不說,日軍雖然殘暴如禽獸,但是軍事素養和戰鬥意志是遠遠強於美軍和國軍的!日軍不怕死,不珍惜士兵生命;美軍怕死,很在意士兵傷亡情況;日美兩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充分展現了各自的傳統!



大秦鐵鷹劍士

根據題主所提出的問題來看,這裡應該是指的美日兩國軍隊所裝備的步槍的區別,這主要是因為兩國陸軍所裝備制式步槍的差異造成的。

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裝備的制式步槍是M1加蘭德步槍,這是一款1937年投產並列裝部隊的半自動步槍,。美軍採用這款步槍作為制式裝備的原因是因為美軍歷來重視單兵步槍的火力。

這款步槍的供彈方式十分具有特色,採用雙排8發子彈(口徑為7.62毫米,即30英寸)的鋼製漏彈夾供彈。使用時士兵先將彈夾壓入彈倉,然後扣動扳機可連續射擊8次。當最後一發子彈發射完畢後,漏彈夾會被退夾器自動彈出彈倉併發出清脆的聲響,以提醒美國大兵們重新裝彈。所以我們在多部二戰題材的影片裡能夠很直觀的看到這款槍的射擊和上彈的全過程。

M1加蘭德步槍在太平洋島嶼、東南亞叢林、非洲沙漠、歐洲戰場大顯身手,被公認為是一款可靠性高、射擊精度高、易於分解和清潔,且耐用的槍支。

M1加蘭德步槍

而日本由於是一個貧窮帝國主義國家,資源優先發展海軍,給到陸軍的配額就會少很多,無法大量裝備半自動武器,再加上這一舉措的推行導致日本陸軍在戰術上迷信拼刺刀和精準射擊,因此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陸軍仍然採用的是栓動式步槍——三八式步槍。

這是一款日本陸軍在日俄戰爭之後於1907年正式採用的制式武器,其彈倉備彈5發,但每射擊1發子彈後,需要通過手動拉動栓機退出彈殼並將新子彈推入射擊孔,實現下一發子彈的射擊動作。

三八大蓋

因此相比較而言,美軍制式步槍在火力輸出上要遠遠凌駕於日本的制式步槍。


彼得堡的肥天鵝

風水輪流轉,小日本也有落後的時候。

看表面,這是武器的差別,可真正的核心,是國家的戰爭思想。

先扯遠一點,在甲午海戰前,清朝北洋水師裝備的是早期大口徑重炮,而日本海軍的主力裝備是口徑稍小的速射炮。兩國開戰之前,清政府在朝堂上辯論時,李鴻章提出北洋水師的裝備落後,而小日本的裝備先進。當時就有人反駁,說北洋水師的大炮厲害,一炮就可以把別人幹趴下,小日本火炮威力小,中方捱上幾炮也不打緊。似乎雙方都有自己的道理。在隨後的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定遠和鎮遠兩艦,確實扛住了小日本的火炮打擊,可大部分中方的軍艦扛不住啊。

此後,就輪到小日本著魔了。小日本的海軍表面上重視航空母艦,骨子裡還在迷戀大炮鉅艦,而陸軍則表面上重視武器的精確射擊,其實是在迷信自己的戰鬥精神,相信自己在刺刀見紅的肉搏戰中,擁有了世界最強的戰力。這裡固然有國力大小的考慮,但更重要的,是小日本對自己軍隊高強度訓練結果的迷信。在戰爭的初期,小日本的陸海軍中,軍人的戰鬥素質很高,很多士兵用“三八大蓋在行進間射擊,都可以準確擊中200米外的敵軍人員,炮兵也有很高的首發命中率,飛行員看錶現得更優異,據一位美軍飛行員回憶,在戰爭初期,連小日本的轟炸機都敢於和美軍戰鬥機嘗試切線(一個飛機佔據射擊優勢位置的動作)戰鬥。

小日本步兵的主力裝備“三八大蓋”


但是,這些寶貴的戰鬥人員,經不起消耗。從二線補充上來的士兵,就沒有這麼高的戰鬥素質了。

其實美國也只給陸軍裝備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以及部分的卡賓槍,海軍陸戰隊的主力,還是用一拉一響的栓動式步槍。二戰中的美軍和蘇軍,都知道自己的士兵素質一般,尤其和德軍存在差距,要彌補這個差距,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給自己人配發火力更強的武器,紅軍選擇了波波沙衝鋒槍,美軍是連發的加蘭德步槍。


到了二戰後,美軍開始走精兵之路,其制式武器設計水平、技術含量和準確性能都有很大提高。而紅軍則認為戰爭就是消耗,像AK47這種威力大、易上手還簡單可靠的武器,才符合未來戰爭的需要。

武器是士兵的戰力延伸,卻由遠離戰場的將軍和大臣,選擇了用什麼樣的延伸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