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二戰期間,日軍在丹皮爾海峽的失敗事件?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題主所說的日軍在丹皮爾海峽的失敗事件是指1943年3月初,日軍在新幾內亞前線實施的81號作戰,這是一次日軍運輸護航隊與美澳盟軍岸基航空兵的較量,盟軍方面稱此次海戰為俾斯麥海海戰。

1943年2月,日軍在從瓜島撤軍後,為了加強新幾內亞東部萊城方向的防禦,決定將陸軍第51師團主力由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海運萊城,但當時以美國陸航第5航空隊和澳大利亞空軍為主的盟軍航空兵已經掌握了新不列顛島和新幾內亞之間的制空權,如果船隊直航萊城,將進入盟軍航空兵的打擊範圍,勢必遭受猛烈打擊,日本海軍建議陸軍部隊先在盟軍飛機攻擊半徑之外的馬丹登陸,然後由陸路增援萊城,但陸軍以軍情緊急為由,堅持直接登陸萊城,並要求海軍增派戰鬥機提供掩護。最後陸海軍達成協議,由8艘運輸船運載第51師團主力6900餘人及海軍部隊400餘人,各類物資2500噸,在8艘驅逐艦(其中包括著名的祥瑞艦“雪風”號)的掩護下由拉包爾直航萊城,同時,陸海軍拼湊出100餘架戰鬥機為船隊提供空中掩護,此次行動命名為81號作戰,船隊於1943年3月1日凌晨起航。

俾斯麥海海戰作戰形勢圖


在盟軍方面,第5航空隊司令喬治·肯尼中將通過情報偵察探知日軍將實施大規模運輸行動,於是在新幾內亞前線集結了各型飛機585架,準備以空襲將日軍增援部隊消滅在航渡途中。在之前的作戰中,盟軍航空兵多采取小機群多波次連續攻擊的戰術,轟炸機多以中高空水平投彈為主,容易被日軍護航戰鬥機攔截,且投彈命中率不高。美澳航空兵總結戰鬥經驗,決定改變戰術,採取大機群集中突擊的方式發起攻擊,同時充分發揮各種機型的性能特點,從不同的高度實施多重攻擊,令日軍護航戰鬥機顧此失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盟軍的B-25、A-20將首次採用精心研究的“跳彈”戰術,從低空進入攻擊航線,以機首強大的火力壓制目標的防空炮火,並在低空水平投彈,利用高速飛行的炸彈在水面產生的彈跳效果(類似打水漂),命中敵艦船的水線部位,達到致命的效果,這種戰術也被稱為“平桅轟炸”,顧名思義,投彈高度與艦船桅杆齊平。

盟軍轟炸機在與日軍運輸船桅杆齊平的高度逼近目標。


1943年3月1日,日軍船隊出航不久即被盟軍遠程偵察機發現,並被持續跟蹤。同時,在莫爾茲比附近基地群的盟軍飛機也進入戒備狀態,編入突擊編隊的飛機有重型轟炸機39架、中型轟炸機41架,輕型轟炸機34架,戰鬥機54架,共計168架飛機。在3月2日,盟軍首先出動B-17進行遠程轟炸,擊沉一艘日軍運輸船,而其他飛機按兵不動。3月3日,在日軍運輸船隊駛入丹皮爾海峽,完全進入盟軍航空火力圈後,100餘架盟軍飛機傾巢出動,向目標展開精心策劃的聯合攻擊:首先由澳軍“英俊戰士”進行掃射和俯衝投彈,然後,B-17從高空投彈,部分B-25從中空投彈,另一部B-25從低空進行“跳彈”攻擊。還有B-25和A-20實施後續補充攻擊,數十架P-38在戰場上空提供掩護。當時在船隊上空的日軍護航戰鬥機有26架,後來增至41架,遠遠不及盟軍的飛機數量,而且日軍戰鬥機被B-17吸引到高空,沒有料到美軍主力從低空進攻,難以實施攔截,盟軍的計劃取得了完全成功,獲得了極佳的攻擊效果,尤其是低空跳彈攻擊收到奇效,據統計在低空投擲的37枚炸彈中有17枚擊中,在中午之前,盟軍機群投擲炸彈200餘枚,擊沉了7艘運輸船和1艘驅逐艦,大獲勝利。在當天下午,盟軍飛機又對實施救援的日軍驅逐艦展開攻擊,擴大戰果。到3月4日,日軍的運輸行動已經歸於徹底失敗。

美軍B-25轟炸機對日軍運輸船實施低空跳彈攻擊。


在此次作戰中,日軍運輸船隊的8艘運輸船全部被擊沉,護航的驅逐艦中也有4艘沉沒,損失20架戰鬥機,運載的部隊中有3600餘人喪生,2700餘人折返拉包爾,僅有800餘人抵達萊城,但是所有重武器和大量物資全部沉入海底。盟軍方面僅損失2架轟炸機、4架戰鬥機,13名飛行員犧牲。俾斯麥海海戰是二戰時期一次經典的海空破襲戰鬥,充分展示了盟軍航空兵的威力。此戰對於日軍來說是一次慘痛的失敗,其根源在於明知航空兵力處於劣勢,無法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仍冒險展開行動,心存僥倖,同時對盟軍改變戰術應對遲鈍,護航戰鬥組織失調。盟軍方面的成功首先在於充分發揮了情報優勢和兵力優勢,其次是精心策劃行動、合理安排編組,並採用新的戰術出奇制勝。此次作戰嚴重挫敗了日軍的增兵計劃,加強了盟軍在新幾內亞戰場的優勢。

俾斯麥海海戰中遭遇低空空襲的日軍運輸船,由這張照片可知當時盟軍轟炸機飛行高度之低。

原創不易,感謝支持,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軍事公眾號:崎峻戰史。


崎峻戰史


日軍在丹皮爾海峽的失敗事件應該是指1943年3月日軍一運輸船隊在丹皮爾海峽遭到盟軍空軍猛烈攻擊而近乎全軍覆滅的作戰,在日軍方面,該行動稱為81號作戰計劃。



當時的結果是美軍120架左右的飛機攻擊了這支擁有8艘運輸船和8艘驅逐艦還有26架護航戰鬥機的艦隊,僅用1個小時,日軍便沉沒了8艘運輸船,3艘驅逐艦,總計6900名陸軍官兵死亡3664人,所有的武器裝備都沉入了海底,最終只有800人徒手抵達目的地,運輸計劃也徹底失敗而告終。


首先在日軍戰鬥機的部署上便出現了重大的失誤,日軍原以為盟軍轟炸機會實行超高度的轟炸,所以日軍的戰鬥機都在高空待命。而事實是盟軍轟炸機採取了“低高度反跳轟炸”的新戰術,即將炸彈從低高度投到海面,利用水面的反跳力直接炸中艦船的側舷,使之沉沒。所以盟軍一開始的突襲便取得了成功,日軍的高空的戰鬥機已經來不及阻攔盟軍的轟炸機群。

除了由於盟軍的奇襲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外,日軍此次行動的慘敗的主要原因便是過於自信和輕敵,明知道盟軍在這裡有大量的空軍力量(是日軍的2倍還要多),仍舊選擇執行該計劃。而且對於要連續不斷的對艦隊提供空中掩護,必然讓戰鬥機部隊分為數個編隊輪流執行,所以實際在艦隊上空執行掩護的飛機更加數量不足。而對於航速只有7節的運輸船來說,太容易被盟軍轟炸機所擊沉了,所以一開始該計劃在可行性上便有重大的疑問,只不過由於戰況的緊急,日軍已無其他選擇,只有孤注一擲的賭一把了,結果日軍賭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