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是怎么死的?

爱说故事的小孩

简而言之,赵高是被秦王子婴派宦官韩谈在秦王宫室里刺杀而死。

↑有许多史料分析说明,赵高其实不是宦官↑

仔细分析起来,刺杀的背后却大有文章:赵高,这个阴谋诡计耍了一辈子的聪明小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到最后被他看不起的秦王子婴给算计了。

赵高从来都看不起秦王子婴,在他眼里,子婴只是一个任由他掌控的玩偶罢了,但是赵高却疏忽了两件事:

1、赵高在发动望夷宫之变,逼杀秦二世嬴胡亥之后,他的计划发生了变动,被动的和群臣选择了子婴为秦王(因当时六国均已复国,秦王朝领域被打回原形,不堪称帝)

为什么说赵高是被动拥立子婴呢?

因为赵高原本想自立为帝的,但他登上大殿时突然地动山摇(可能当时附近某地地震),他深感天意不可为,而且群臣恐怕也不会支持他当皇帝。

于是,赵高打算退一步,干脆把秦国给拆解了,他派人联络刚刚攻破武关的关东起义军首领刘邦,想和关东各诸侯一起瓜分秦国,赵高割据一块地域也当诸侯王,但此时的秦国完全没有谈判的资本,刘邦果断拒绝。

↑子婴,一个被低估的历史人物↑

不得已,赵高和群臣在秦王室中选择了子婴当秦王,而子婴此时已经34岁了!

这不得不说是赵高一处败笔,如果他想当权臣架空皇帝权力,那他肯定要选择年纪越小的越好,可惜嬴胡亥已经是秦始皇嬴政最小的儿子了(第十八个儿子),而嬴胡亥在位时又听从赵高之言,把自己哥哥姐姐几乎都杀干净了。

据史料,子婴极有可能是秦始皇嬴政的侄子,成蟜的儿子。但子婴能够逃过嬴胡亥的毒手,必然不是嬴胡亥的亲兄。

赵高之所以拥立子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以时间换空间,先立一个傀儡,再慢慢图谋与关东诸侯达成协议,将来裂土为王。

既然是被动拥立,那就会面对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实际上,赵高也察觉到了危机,他已经安排人手,准备在子婴来祖庙斋戒的时候痛下杀手。可惜,赵高犯下了第二个错误,也是最致命的错误。

2、赵高严重低估了子婴这个人。

经过沙丘之变,指鹿为马,杀死功勋李斯,灭掉扶苏和蒙毅蒙恬一族,接二连三的胜利,冲昏了赵高的头脑。

↑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李斯是输家↑

赵高本来不应该如此低估子婴的,实际上,子婴这个人,水平很高,只是运气太差。

当嬴胡亥滥杀皇亲和大臣的时候,子婴站了出来,力劝嬴胡亥不要这样做,而且深刻犀利的指出这样做会产生何等严重的政治后果,然而当时已经完全被赵高洗脑控制了的嬴胡亥并未听从。

从这次劝谏可以看出,子婴不但有精准的政治眼光,还有无畏的勇气。

另一件事,发生在秦二世三年,嬴胡亥准备杀死李斯,又是子婴出面,力劝嬴胡亥不可,“不可。夫变俗而易法令,诛群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使以法纵其欲,而行不义於天下臣,臣恐其有后咎。大臣外谋而百姓内怨。今将军章邯兵居外,卒士劳苦,委输不给,外毋敌而内有争臣之志,故曰危。”

话说的很明白,嬴胡亥你这样做,就是把大臣们推到反秦阵营中去啊,民心,兵心,臣心全失,这可是国家危亡之兆啊。

然而嬴胡亥又没听从。

以当时赵高对嬴胡亥的控制力度而言,子婴这些话肯定都进了赵高的耳朵,可是赵高仍没把子婴放在眼里,他太自信,以为掌控住嬴胡亥,就能万无一失,到最后掌控不了嬴胡亥了,那就干脆杀掉,赵高真是为了眼前利益,毫不顾虑长远后果的无耻政客。

如果赵高能够意识到子婴这人非常厉害,断然不会拥立子婴,给自己自找麻烦,只能说赵高得意忘形。

↑赵高最终死于子婴的算计↑

总而言之,当子婴上台后,赵高的末路就注定了。赵高察觉到了危机,但低估了子婴的应对手段,赵高以祭祀祖庙为名,要求子婴到祖庙去,可子婴坚决不去,并且子婴还算准了赵高会亲自来“请”他去,而这个时机千载难逢,正好可以除掉赵高!

果不其然,赵高先后多次派人要求子婴离开宫殿,赶赴祖庙,可子婴说自己病重,无法动身,情急之下的赵高,赶到了秦王宫,他压根想不到自己会一去无回。

见到子婴后,赵高还装模作样准备发挥自己的口才,威逼利诱子婴顺从他,可是子婴根本不给他滔滔不绝的机会,身旁的宦官韩谈直接出手,刺杀了赵高,然后夷灭赵高三族,尸体放到咸阳街头示众。

杀死赵高,难吗?难!蒙恬,扶苏,李斯,嬴胡亥都没做到。

杀死赵高,难吗?也不难,比他更狠,更狡猾就可以了。子婴完成了这个历史任务,他不但精准判断出赵高的用心,还将计就计反杀了赵高,可惜这样的人才,登错了舞台,四十一天后,子婴把全家老小自缚,亲自到刘邦军前投降,秦朝灭亡。

又过了一个多月,项羽军队进入咸阳,子婴和妻儿老小全部被杀。


我见青史多妩媚

赵高的死是他自已太作了,俗话说不作死不会死。他作为大秦的权臣,为保住权位,干尽了坏事,助纣为虐,最后死在子婴的手里且被灭三簇,也算罪有应得。

赵高是赵国邯郸人,在母国灭立之后被掳至秦国,赢政看他身强力壮,留在身边做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舆。赵高能言善辩,逢迎拍马很得始皇信任,又被聘为胡亥的老师。始皇帝还在世时,这家伙小心翼翼伪装起来,静待时机到来大干一翻事业。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回途中染病,在沙丘平台已奄奄一息,他写下遗诏要长子扶苏前来为他办理后事并继任帝位,可惜信未发出就死掉了。当时在他身旁边有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宦官赵高。李斯的建议就按始皇的遗诏办,让长子扶苏回咸阳继位。可赵高却另有想法,他想让他的学生胡亥接班,于是他和胡亥谈,胡亥表面上犹豫,心底一百个愿意,皇帝谁不想当呀!而后赵高又和李斯谈,他分析:若长子扶苏继位,他们二人的前途命运必然会很不妙,不可能得到扶苏的重用。所以若想保住权位,就应该更改遗诏,让胡亥继位,并赐抉苏自尽,守边大将蒙恬自杀。李斯开始也犹疑不定,但在赵高的攻心之术迷感下,也投降了,于是一场事关大秦帝国的未来走向就被赵高轻而易举的改变了,这就是赵高策划导演的沙丘之变,胡亥、李斯成了从犯,这是赵高干的第一件恶事。

沙丘之变成功了,胡亥登上帝位,本有希望开创一代伟业的扶苏不明不白的死掉了。面对新的局面,倘若胡亥能积极治国,解决大秦帝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帝国延续上百年也不是大问题。关键是胡亥不是一个杀伐决断心怀天下的人,吃喝玩乐残杀无辜是他的强项,再加上身边有一个心术不正随时准备夺权的赵高,大秦帝国的未来堪忧。

胡亥继位本就名不正言不顺,为了铲除反抗势力,巩固自己的君位,在赵高策划鼓动下,杀了一大批前朝权臣。令人费解的是胡亥居然灭了自己的家族,把自己二十多位兄弟姐妹全部杀掉,其残暴荒唐可谓历史之未见,他也不想想自已的手足都没了,若一时有难谁会帮忙,胡亥被赵高迷惑,赵高高兴坏了,这可作为其干的第二恶事。

胡亥不想这些,皇帝就要玩乐,对于李斯的劝谏也视而不见,甚至见了李斯就烦。赵高从中看到了机会,他要除掉曾经的同伙李斯,于是在胡亥面前告李斯谋反,而胡亥把这个案子交由赵高来审判,你看这个胡亥多荒唐!真是可怜,李斯都七十多岁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一落到赵高手里,李斯必死无疑,因为他是挡在身前的一块绊脚石,于是给李斯网罗一堆罪名,最后被腰斩于咸阳街头。李斯这位大秦的丞相,政坛上横行几十年的政治家惨死在赵高手里。这是赵高所干的第三件恶事,此后大秦的朝堂之上,赵高成了主人,胡亥对他言听计从,大秦一步步走向深渊。

当赵高在大秦朝堂之上,胡作非为之时,帝都咸阳城外的一场反秦烈火正愈来愈旺,刘邦、项羽的义军正向咸阳奔来。赵高此时无计可施,统兵打仗之人都被他杀尽,没有人来拯救大秦。胡亥知道后,催促赵高发兵平叛。恰好刘邦派人和赵高联系,要里应外合拿下咸阳,赵高怕了,怕胡亥知道自已会性命不保,索性杀心顿起,就命令他的手下到胡亥的寝宫刺杀,胡亥求饶无果,只能拔剑自尽。胡亥完了,当初沙丘之变三人,就剩下他赵高一人了。

经过一翻努力,朝堂之上的绊脚石都搬开,他赵高现在说一不二,想到这些他不由得欣喜若狂。从胡亥身上搜出玉玺,佩带身上,准备自己登基称王,让他没想到的是大臣不认他,这时他发慌了,寻思着如何应对。也许是慌张到了极点,也许始皇的儿子都杀光了,最后才找到了扶苏的长子子婴,来他来继任胡亥的君位。

想想看,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当初你篡改遗诏赐他爹自尽,他正愁没有机会报仇呢!可见人一慌张失去理智时,再阴险的权谋高手也会有会犯错之时,赵高也不例外,当然这也许是天意,一报还一报。

子婴虽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新手,论资历和老谋深算的赵高无法相比。但他对自己末来的处境还是有清醒的认识,他深知赵高自始皇帝去世以来,干了许多坏事,几乎把自已家族给灭了,把许多大臣都给害死,整个国家搞得民怨沸腾,支离破碎。若是登上君位也只能是被人操纵的木偶,为了不重现胡亥的悲剧,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除掉万恶滔天 的赵高。说实话,子婴这样做也是最好的计策了,那边赵高还蒙在鼓里,以为子婴和那个胡亥一样,随便怎么使唤都行,他失算了,失算的后果是很要命的。

于是子婴和他的随从叫韩谈的人商量了除奸计划,便利用登基之前的斋戒五日期间来实施。

正式登基的那天来了,赵高派人来请子婴授王印。可是子婴却推脱说身体有病,迟迟不肯前往。赵高也被搞得郁闷,无奈之下,只能亲身前往。刚进门,子婴的随从韩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刀砍向赵高,可恨的赵高还未明白怎么一回事,就一命呜呼了。

赵高这个改变大秦帝国命运的权臣巨恶就以一种他自已都未曾想到的方式结束了自已的一生。他这一生坏事干尽,好像生为灭秦而生,死因灭秦而亡,可悲可叹可恨,难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吗?


任凭风沙吹

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看历史小说,看到赵高都有一种非常不好的感觉,赵高和李斯、胡亥合谋害死公子扶苏,残害忠良,杀死李斯和二世胡亥,指鹿为马等等。


直到赵高被扶苏的儿子秦王子婴杀死,心中长舒一口气,弄国权臣宦官赵高终于死了,我大汉朝要来了。

赵高的死是必然的,只是这个结果来的太晚。

早期的赵高因为有胡亥撑腰,胡亥被赵高糊弄,整日寻欢作乐,和其父一样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不理政事。而到最后时,胡亥醒了,却摆脱不了赵高的控制了。

从赵高弄权开始,到宦官崇信刺赵失败,再到子婴刺死赵高,赵高的权势大到人人敢怒不敢言,更是不敢对其下手。

章邯是有机会的,其当时只要领兵回咸阳清君侧,诛杀赵高,历史有可能改写。只是章邯愚忠,他选择只为秦打仗,而不管是谁人掌管的秦。

朝中大臣是有机会的,赵高虽把持朝政,然大臣只要有正义之心,大殿之上一拥而上,杀掉赵高,秦的历史也能改变,但大臣们都吓怕了。

始皇帝死后三年,赵高弄权杀二世而亡大秦,立子婴为秦王。

刘邦当时已逼近崤关,威胁咸阳,赵高想以秦王子婴为筹码,向刘邦博取好感,并非真心拥立。

子婴看透这一点,决定杀掉赵高。于是在称在即位前的斋戒中生病,赵高前去探望。等到赵高移步入内,便有人一刀将其砍死。

子婴随后召群臣进攻,并诛其三族。


梁上非君子

赵高此人在历史上存在很多争议,不仅是他的所作所为,并且还有他的身份。

熟悉那段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赵高是秦始皇时期的宦官出身,但是那个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后来的太监那种净身入宫的哟!虽说后世一般都称赵高为太监,但历史上存在不同说法,说他是宦官不错,但并非净过身的太监。



他由于熟悉秦律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深的得始皇的宠信,并一度选为少子胡亥的老师,他本是投机钻营之辈,不仅没教会胡亥律典之类的知识,相反吃喝玩乐方面胡亥倒学会了不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东巡回城的路上,作为中车府令的赵高正好负责把始皇的遗诏下发给远在北方上郡的扶苏,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私自拆开遗诏,果不其然,正是他担心的事,遗诏上嘱咐扶苏回咸阳主持始皇的葬礼,不言而喻扶苏将是始皇的接班人。



扶苏继位,和扶苏一直在上郡守边御贼的蒙恬很可能将上位丞相一职,这样哪还有他赵高什么事!赵高于是破裤先抻腿,以自己对事态的分析来拉随驾的丞相李斯下水,李斯为己私利竟然违背了刚刚去世的始皇遗言,按照赵高的意图,篡改旨意,改立胡亥为帝,并颁假诏赐死了公子扶苏。

李斯最终也没落着好,还是被赵高谋害致死。赵高又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指鹿为马”的闹剧,扫清了一个个障碍,终于爬到了丞相的位置上,架空了秦二世胡亥,在起义大军围困的情急之下,又逼死了二世胡亥。在自己称帝未果的情形下,不得不拥立秦室成员子婴继位,并要求废去帝号,改称秦王。

子婴知道赵高篡位称帝的野心一直都在,便利用登位大典的机会,故意装病在家,待赵高前来相催的机会,早已埋伏好的宦官韩谈和子婴的两个儿子一齐动手,刺杀了毫无准备的赵高,并昭示群臣,历数赵高多年来的罪行,灭了赵高的三族。



这就是对赵高死因一段简述,欲知全貌,可以关注本号“趣味观历史”了解详情!


趣味观历史

作为太监的榜样,赵高可以说,已经做到了顶峰。这是旁人眼里的赵高。

成功?我才刚上路诶!


赵高本是赵国的疏远宗室子弟,家族流亡至秦国。 后来入宫 。


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公元前210年10月,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病逝。他拟定诏书,让扶苏回咸阳支持葬礼,变相的承认了扶苏的继承人身份。

赵高头皮发麻,他与扶苏不合,扶苏登上帝位,倒霉的第一个是他,胡亥年幼,好控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他扣押旨意,与李斯密谋,篡改旨意,逼迫扶苏自杀。

立胡亥为帝,他被封为郎中令,后来又干掉了李斯,成为了大秦丞相。

后来大家都知道,农民造反,胡亥开始怀疑赵高,于是赵高派人入宫,杀了胡亥,把所有罪名推给胡亥,帝位空虚,

赵高欲自立为帝,他知道,群臣已经不敢反抗他,他摘下胡亥的玉佩,凭借自己的嬴姓血脉,想走向龙坐。

群臣低头不语,无声抗争,赵高感觉自己是个小丑,没办法,就传给了子婴。

子婴想杀这个人渣很久了,于是他与亲信密谋,由于秦朝疆域大幅减少,子婴即秦王位,非帝位。

在即位之前,子婴要斋戒几日,到登基那一天,子婴称病不去,赵高派去的太监请不动他,无奈,赵高亲自去请,刚进门,就被砍下了头。

赵高,就被结束了生命。他没能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这样一个人渣,大概也曾经想过,报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