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抵御西夏的战术使毛主席深受启发,陈毅更是赞不绝口!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范仲淹,不仅立功立德立言于当时,其功其德其言之影响还远远波及于后世。范仲淹一生不仅会办文事政事,还很懂得善于经营武事。正所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吓破胆。

范仲淹抵御西夏的战术使毛主席深受启发,陈毅更是赞不绝口!

公元1040年正月,李元昊大举进犯延州(今延安),三川口之役宋军惨败,折兵万余,朝野震惊。三月,范仲淹由韩琦将军以合族身家性命荐举力保,被朝廷重新起用。范仲淹在延安作抗战论事名篇《论西事札子》中,明确指出“为今之计,严守边城,使持久可守,实关内,使无虚可乘”,“三二年间,彼自困弱,待其众心离叛,则行天讨”。范公在另一篇军事论著中则又强调当时任务在于“安我生民,勤我稼穑,选将练士,使国富民强”。

范仲淹抵御西夏的战术使毛主席深受启发,陈毅更是赞不绝口!

由于范仲淹的深谋远虑,作了持久战的战略准备,西夏终因国力亏弱,士兵厌战,民怨四起,尤其后来朝廷确立“范韩”统领全线,元昊再也无法进一步深入。庆历四年(1044年)五月,西夏李元昊休兵请和,大宋与西夏几度往返谈判,两个民族重新构建再度盟好之约。销偃兵器,铸剑为犁,宋夏战争终于在范公“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下,前后持续了五年之后以告胜利结束。

范仲淹抵御西夏的战术使毛主席深受启发,陈毅更是赞不绝口!

范仲淹在保卫延州、保卫西北的战斗中总结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战术方法,“锐则避之,困则扰之,夜则警之,去则蹑之”。然而九百年后,毛泽东军事路线制定的游击战“十六字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一古一今的“十六字”要诀如出一辙,具体到战术方式又是惊人的相似和一致。陈毅元帅是位擅于游击战的高手,他对范仲淹的军事策略是深有领悟和赞不绝口。他在祝贺刘伯承元帅的寿联中用了两个典故,“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这“范韩”即指抗夏统帅范仲淹和韩琦。

范仲淹抵御西夏的战术使毛主席深受启发,陈毅更是赞不绝口!

历史总有那么多巧合,九百年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完成了他的抗战名篇《论持久战》。毛泽东在中日战争中理性地批判了当时的“速胜论”,“亡国论”两种极端论调,分析了情势,提出了“不能速胜”,“必须进行持久战”和“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必胜”等理论基础。后来事实发展也正是如此。不得不说,范仲淹的战略战术方法使毛主席深受启发,后来毛主席也曾称范仲淹——中国历史上罕有的集诸葛孔孟而兼办事(建功立业)传教(思想品行影响后世)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