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月過渡期,1200家企業生死大戰,30家企業爭電摩,誰能嬴?

2019年4月15日新國標正式實施

這意味著

還有11個月的過渡期

新國標將上線

超標車將徹底淘汰

電動車行業將迎來新一輪

洗牌大戰

11個月過渡期,1200家企業生死大戰,30家企業爭電摩,誰能嬴?

按照新國標規定

最高時速不得超過25千米,

整車質量(含電池)

不得超過55千克,

須有腳踏騎行能力,

電機功率不超過400瓦,

蓄電池標稱電壓不超過48伏,

……

性能

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

舊國標

最高車速

25km/h

20km/h

整車質量

≤55kg

≤40kg

電機額定功率

≤400W

≤240W

腳踏騎行能力

l30min的腳踏騎行距離大於或等於5km

l兩曲柄外側面最大距離小於或等300mm

l鞍座前端在水平方向位置不得超過中軸中心線

30min的腳踏行駛距離應不小於7km

結構尺寸

l整車高度≦1100mm

l車體寬度≦450mm

l前後輪中心距≦1250mm

l鞍座高度≥635mm;鞍座長度≦350mm

l後輪上方的衣架平坦部分最大寬度≦175mm

防火性能

l電動自行車的電池組盒、保護裝置、儀表、燈具應當能承受 GB/T 5169.11 規定 550 ℃的溫度下的灼熱絲試驗

l電源線纜及單芯導線通過最大的額定電流大於1.0A 的接插件的絕緣材料部件,應能承受 GB/T 5169.11 規定750 ℃的溫度下的灼熱絲試驗

阻燃性能

電動自行車固體非金屬材料應當能承受GB/T 5169.16的試驗,材料的燃燒類別如下

l主迴路、主迴路連接的電氣部件,燃燒類別為V-0

l次迴路、次迴路連接電氣部件,燃燒類別為V-1

l與電池直接接觸的非金屬材料或充電迴路,燃燒類別為V-1

l充電器的非金屬材料,燃燒類別為V-1

充電器

l在非正常工作情況下,充電器應具有保護功能,輸出接線反接或短接後,應當無損壞

l充電器應具有防觸電保護功能,結構和外殼對易觸及的帶電部件有足夠防護

淋水涉水性能

按規定的淋水涉水試驗後,電動自行車應當可以正常騎行,各電器部件功能正常,絕緣電阻值應當大於或等於1MΩ

車速提示音

l當行駛車速達到15km/h 時發出提示音

l提示音聲壓級滿足 55 dB(A)~62 dB(A)

防篡改設計

電動自行車的軟硬件均應具有防止擅自改裝或改動最高車速、功率、電壓、腳踏騎行的設計

蓄電池標稱電壓

≤48V

≤48V

11個月過渡期,1200家企業生死大戰,30家企業爭電摩,誰能嬴?

11個月的過渡期,電動車企業該如何應對?

1、企業儘快調整產品線,按照新標準進行生產製造,在2019年4月14日前完成產品改造

2、企業儘快消化庫存產品,減少損失

3、經銷商應清點庫存產品,銷售符合新國標的產品,為新一輪的國標車搶佔市場

4、消費者購買符合國標的產品,且必須上牌

11個月過渡期,1200家企業生死大戰,30家企業爭電摩,誰能嬴?

那麼對於已購買的超標車消費者,到底該怎麼處理?

根據新標規定,新標準正式實施後,對於消費者已經購買的不符合新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出妥善的解決辦法,通過自然報廢、以舊換新、折價回購、發放報廢補貼、納入機動車管理等方式,在幾年內逐步化解。

電摩之爭,摩企將與電動車企業進行市場搶位戰

據瞭解《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已基本修訂完成,最快將於新國標同步實施,屆時,如何該標準的產品將以電摩標準執行。至於是否納入機動車管理,是否要考駕照,請以具體標準為準。

11個月過渡期,1200家企業生死大戰,30家企業爭電摩,誰能嬴?

目前電動車廠家共1200家左右,但擁有電摩資質的僅約30來家。這意味著在電動摩托車的市場規模從10萬臺躍升到500多萬臺(規模甚至更高)的同時生產廠家從1200家減少到30來家,競爭格局將與今天大不相同。

鋰電池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針對“整車質量(含電池)不超過55kg”的規定,一位電動自行車行業專家表示,有些企業為了滿足重量上限的要求就有可能會採用鋰電池,然而鋰電池的安全狀態卻不樂觀。但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鋰電電動自行車生產還不具備充分的生產經驗。

11個月過渡期,1200家企業生死大戰,30家企業爭電摩,誰能嬴?

“由於鋰電池質量較輕,基本只有鋰電電動自行車才可以滿足新國標的要求。”據這名專家介紹,雖然鋰電池具有重量輕的優點,但由於技術原因,鋰電池故障率還是比較高,也不能負荷大電流,受到衝擊很容易發生爆炸。

11個月過渡期,1200家企業生死大戰,30家企業爭電摩,誰能嬴?

國標車將引發電動車行業集體漲價?

與原來的老國標相比,歷經多次修改討論的新標準是一次全面提升,由原來的部分條款強制改為全文強制要求,尤其對安全性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安全要求的提升將帶動產品品質升級,未來電動兩輪車製造的成本也將大幅提高,可能會大幅拉高整車的成本。

因此,對於兩輪車產業而言,原本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必將被逐步淘汰,迎合消費升級需求,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才是電動兩輪車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