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佗中醫解讀:體形肥胖或因“痰溼”?分享痰溼由來及應對方法

一個“痰溼”,兩種概念

中醫理論中,痰溼包括兩個方面的概念——即痰溼體質痰溼證,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金華佗中醫解讀:體形肥胖或因“痰溼”?分享痰溼由來及應對方法

痰溼指的是一種常見的中醫體質類型。中醫認為體質的形成與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均相關。痰溼體質的先天因素是痰溼的病理因素積累——這與遺傳、地域、性別等有關,例如少數民族出現痰溼體質比漢族多(我國西部、華北和中部人群痰溼體質所佔比例較其他地區高)。後天因素主要包括不控制飲食和生活作息不規律,如喜歡吃油膩食物,平時運動量少,熬夜或嗜睡等。

痰溼也可指種病理證型,主體是“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痰溼體質因為體內潛在有“痰溼”的病理基礎,對痰溼證具有易感性或者有患上某些痰溼證相關疾病(如肥胖、高脂血症等)的傾向性,主體是“人”

“痰溼”從何而來?

而痰溼體質和痰溼證的共同病理因素都是痰溼,那痰溼是怎麼產生的呢?

1. 感受外邪:若受風寒,肺則不能通調水道,水液停聚而成痰溼;若受溼邪,傷及脾,脾不能運化水溼,或熱邪使津液凝結,都能導致痰溼內生。

2. 飲食不節:吃東西不控制或喜歡吃油膩、甜食或嗜酒,都可損傷脾胃功能,導致水溼不化,變生痰溼。

3. 情志內傷:愛生氣、性情急躁的人肝氣旺盛,身體氣機紊亂,或肝氣過盛傷及脾,都能化生痰溼。

4. 勞逸過度:勞倦太過或久病體虛損傷脾腎陽氣,脾陽虛則不能運化輸送水液;過度安逸,如久坐、久臥等,人體氣血運行不暢,脾胃運化功能也呆滯,都能導致痰溼。

痰溼的產生,不外乎感受外邪、飲食勞倦、情志內傷等因素,導致脾、肺、腎和三焦等臟腑功能失調,水液代謝障礙而致

“痰溼”有何表現?

《丹溪治法心要》記載“肥白人多痰溼”,即肥胖的人體內痰溼較多。痰溼體質或痰溼證在臨床表現上有什麼特徵呢?

金華佗中醫解讀:體形肥胖或因“痰溼”?分享痰溼由來及應對方法

① 體形肥胖,腹部贅肉多而鬆軟;

② 油光滿面,特別喜歡吃油膩或甜食,總感覺口中黏膩或有甜味,容易出汗且皮膚粘糊,易疲勞,覺得身體沉重不舒服,大便正常或偏稀,小便不多或稍渾濁;

③ 舌體胖大,舌苔白膩,脈滑。

中醫如何祛除“痰溼”?

正確認識痰溼體質和痰溼證,且干預或改善痰溼體質,防止痰溼證的發生,是中醫“治未病”的方法。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介紹那麼中醫如何祛除痰溼:

① 茯苓、澤瀉、白朮、半夏等藥組成的苓桂術甘湯、澤瀉湯、半夏加茯苓湯、五苓散等健脾利水、化痰除溼,為治痰溼證及調治痰溼體質的基本方。

② 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山藥、扁豆、薏苡仁、砂仁、蓮子肉、白芥子、萊菔子、蘇子等組成的如參苓白朮散、三子養親湯

等健脾利溼、化痰瀉濁,為調治痰溼體質代表方。

③ 蒼朮、茯苓、薏苡仁為痰溼體質調理的要藥,如化痰祛溼方(由白朮、蒼朮、黃芪、防己、澤瀉、荷葉、橘紅、生蒲黃、生大黃、雞內金組成)。

金華佗中醫解讀:體形肥胖或因“痰溼”?分享痰溼由來及應對方法

取穴以豐隆、陰陵泉、中脘、脾俞、三陰交為代表

3. 飲食調理

應以清淡為原則,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膩的食物,少吃酸的、寒涼 的、生澀的食物及火鍋、烹炸、燒烤等辛溫助熱食物;不要吃太飽、太快;切記多吃水果並不適合痰溼體質的調理,故而應適量食用。

平時食物中可以多吃點大棗、扁豆、紅小豆、蠶豆、紫菜、海蜇、枇杷、白果等,或薏苡仁粥、山楂茯苓餅、萊菔粥、海帶決明湯等可作為藥膳辨證施用。


金華佗中醫解讀:體形肥胖或因“痰溼”?分享痰溼由來及應對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