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如何想到把狗尾巴草培育成小麥的呢?

ataman

這個說法第一次聽說!

狗尾巴草能變小麥?

在大約250萬年前小麥屬從近緣的山羊草屬分離。大約100萬年前,這個種才分化成兩個彼此出現了生殖隔離的種:一粒小麥(T. monococcum)和烏拉爾圖小麥(T. urartu)。最早在大約50萬前,烏拉爾圖小麥和山羊草屬植物擬山羊草(Aegilops speltoides)發生天然雜交,幸運地克服了生殖隔離,形成了野生的二粒小麥(T. turgidum)。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烏拉爾圖小麥還和另一種尚未確定的山羊草屬植物(有學者認為也是擬山羊草)發生天然雜交,形成了野生的提莫非維小麥(T. timopheevii)。這樣到1.4萬年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時候,野生原麥分佈在中亞地區。由於亞洲大陸的西海岸中緯度地區,在海陸位置和大氣環流的作用下形成了全球少見的地中海氣候。這種氣候的最大特點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卻炎熱乾燥,而且極為漫長。為了熬過漫漫夏季,野生小麥演化成了一年生植物,種子在冬季到來之前萌發,以幼苗的形式越冬,再在春季迅速拔高、開花結實;等酷夏到來之時,全株早已死亡,只剩下土壤中休眠的種子靜靜蟄伏著,等待下一個冬天的到來。正是因為每一代小麥都只有不到一年性命,把營養過多用在自己身上毫無益處,於是它們就把大量精力花在培養下一代之上,把種子“喂”得又大又飽滿——有了充足的營養,這些後代在自己死後順利長大的機率可以高一些。 正巧,這些碩大的穀粒也非常適合人類採集食用。在人類文明史上有個重要的地理概念叫“新月沃地”(Fertile Crescent),它西起尼羅河下游河谷,經地中海東岸(今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約旦西部和敘利亞)到安納托利亞高原南部,再沿兩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平原轉向東南,止於波斯灣,整個地域的形狀略呈新月形。最早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古人類過的是狩獵–採集生活,野生小麥很早就成了採集者青睞的對象。 一粒小麥的成熟麥穗當時並不大。到了1.45萬年前,新月沃地的降水量明顯增加。然而到了1.28萬年前,整個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場地質學上叫做“新仙女木事件”的氣候劇變,新月沃地重新變得乾冷,野生動植物資源都大為減少,已經無法滿足膨脹的人口的需求了。絕望中的西亞先民們被迫學著種植植物,主動給自己生產糧食——人類最早的農業就這樣起源了。 早就被西亞先民們所利用的小麥,這時候自然也就成為人類首批馴化的農作物之一。第一種馴化的野生小麥是一粒小麥,至遲到1.06 萬年前已經在今土耳其東南部山區馴化。緊隨其後的是二粒小麥。而到大約8000年前,在外高加索到伊朗北部的裡海沿岸,栽培二粒小麥偶然與又一種野生山羊草屬植物節節麥(Aegilops tauschii,也叫粗山羊草)發生天然雜交,最終形成了普通小麥——也就是小麥屬的第5個種。由於普通小麥對環境有更強的忍耐性(特別是更耐寒),它很快就取代了早先栽培的一粒小麥和二粒小麥,成為今天栽培最廣、我們最熟悉的小麥。後來,野生提莫非維小麥也得到了馴化,但今天僅在格魯吉亞西部有少量栽培。1960年,蘇聯植物學家在那裡的麥田中意外地發現了又一種小麥——由提莫非維小麥和野生一粒小麥天然雜交形成的茹氏小麥(T. zhukovskyi)。這樣一來,小麥屬現在便有了6個種。


小麥最早的野生雜交太過幸運,因為大部分雜技倍體可能不育,這是一種偶然現象。

只是,動植物和人的關係遠非想象的那麼簡單,有些就是一種共生:小麥犧牲部分給人類提供能量,同時在人類幫助抵禦雜草,獨享水肥,種群幾乎碾壓同類物種!

聰明啊~word麥!




林根數學

下面是小麥和狗尾巴草的對比圖↓

這個是狗尾巴草

這個圖是小麥

它們這麼一看,確實長的還有點像,都是一串一串的果實,葉子形狀也差不多。

所以小麥真的是由狗尾巴草培育而來的嗎?

不是。它們同屬於禾本科,但是亞科開始就不同了。小麥是早熟禾亞科,而狗尾巴草是黍亞科。同屬於禾本科的植物可能長的有些接近,但是親緣關係還比較遠呢。

那現在吃的小麥是怎麼來的 ?

我們現在吃的的小麥,一直都叫小麥,起源於亞洲西部。經過人們一代代培育,將麥粒漸漸變大,口感變好,才變成了我們現在吃的小麥。

那狗尾巴草呢?它有什麼親戚嗎?

有的。我們現在吃的金黃色的小米就是狗尾草的親戚。它們同屬禾本科狗尾草屬。小米的起源可能是狗尾草馴化而來。


雲種養

狗尾草跟小麥的親緣關係比較遠,雖然狗尾草和小麥同屬禾本科,但是兩種生物屬於不同的屬,狗尾草屬於“狗尾草屬”,而小麥屬於“小麥屬”,之間的差距跟人和大猩猩差不多,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生物。

↑小麥是這個樣子的↑

↑狗尾草是這個樣子的↑

↑小麥的祖先,“一粒小麥”↑

所以小麥根本就不是從狗尾草培育出來的,而是由一種叫做“一粒小麥”(T. monococcum)和二粒小麥(T. turgidum)的野生植物發展而成,這其中不完全是人類的馴化作用,還包括大自然自身的鬼斧神工。

↑小麥是如何進化的↑

小麥從最原始的一粒小麥,逐漸變成現代農業中廣泛種植的小麥,經過了很多的雜交,其中諸如二粒小麥小麥的出現,就是自然雜交的結果,而普通小麥的出現,則是人工偶爾栽培過程中偶然出現的結果。

而且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常識,就是野生小麥是可以吃,只是野生小麥的產量低,所以是經過人類的長期的栽培、馴化之後,形成了現在我們在農業中廣泛種植的小麥。而人類是怎麼把野生小麥變成了現代的小麥,這個應該就是農業技術問題了,實際上人類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養成了把最好的糧食留下來作為來年的種子——而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人工培育,會把產量低的小麥品種逐漸培育成產量高的小麥品種。

↑野生小麥↑

當然,狗尾草是不是跟我們的食物有關?答案是有關,因為“小米”——也就是“粟”,就是由狗尾草培育而成。可以對比一下小米的樣子還有狗尾草的樣子,就會發現,這兩種植物才是非常相像的,甚至於直到現在,小米和狗尾草還是可以雜交的。

↑小米↑

↑不對,這個才是小米↑

而小米的出現,大概是原始人發現這種東西可以吃——雖然不怎麼好吃,產量低但是生存力強,耐旱,所以開始決定要馴化。同樣是採用了那種留下最好的小米作為種子來年再種的方法,逐漸發展出了現代的小米的。


SilentTurbine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以前的確看到過這種說法,說小麥是狗尾巴草進化來的,更誇張的還有說法是,如果種上小麥幾代不照應,小麥就會退化成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小麥:我們不一樣!

雖然狗尾巴草和小麥乍看上去有點像,都是一根杆上長出穗,但仔細看看兩者區別還是挺大的。

小麥有著尖尖長長的麥芒,而狗尾巴草長滿了柔軟的絨毛。小麥麥粒也明顯比狗尾巴草上的小穗個頭大得多。

↑小麥

↑狗尾巴草

從植物學分類來看,狗尾巴草和小麥的親緣關係還是有點遠的。兩者同科卻不同屬,狗尾草屬於禾本科狗尾草屬,小麥則是禾本科小麥屬。界、門、綱、目、科、屬、種,不同屬的植物差別已經挺大了。


如果算起親緣關係,狗尾巴草和小麥的關係還不如狗尾巴草和小米的關係近。

小米(粟)和狗尾巴草同屬,也是禾本科狗尾草屬,比起小麥,粟的樣子似乎更像狗尾巴草一點。

↑粟

其實小麥的歷史長著呢。

野生小麥自古就有,人類對它的栽培歷史已經長達1萬年以上。起源於亞洲西部的野生小麥在公元前就傳入了歐洲、非洲、亞洲,並且得到了廣泛種植。15-17世紀,歐洲的殖民者又把小麥帶到美洲,18世紀進入大洋洲。

有研究說現在的普通小麥是野生小麥和粗山羊草自然雜交的結果。


不吃腸的大腸

這樣就有些瓜皮了!人家都說了:人類如何想到把狗尾巴草培育成小麥。這自然而然就是讓我們想到利用現在發達的科技實現其中的培育,這怎麼又扯到小麥的起源了,不明覺厲!!


是,你說要追本溯源也是對的,可也沒必要追的那麼深呀,要是迷路了怎麼辦,雖然現在好多人都喜歡深入發展,可是其中也是有弊端的。

那麼我們就看看為什麼會有這種猜想。

首先一個在於狗尾巴草的生長習性,它的適應性強,不管酸性還是鹼性土地都可以生長,而且特別耐旱,在特別貧瘠的土壤都能生長,生命力極其頑強。

而小麥的生長條件要求就比較高了,需要土壤肥沃,而且生長期雨水要充足,受溫度溼度等外部影響較大,所以如果在高海拔或者貧瘠的土地,不施加化肥的話根本沒辦法生長。


所以我們就能想到了“為什麼要思考狗尾巴草是否可以培育為小麥 ”。正因為狗尾巴草那種頑強的生命力,所以如果可以將狗尾巴草培育成小麥,那麼先不說產量怎麼樣,首先就是貧瘠的地方也可以種了,而且不用擔心自然災害,蟲害也會相應的減少。


五年向涼


一一輕舟

先糾正一下,小麥並不是由狗尾巴草培育而來的。小麥和狗尾巴草是不同的兩個屬,小麥不是狗尾巴培育來的。現代小麥是由野小麥培育而來的。真要把狗尾巴草和現代農作物扯上關係,那麼這個現代農作物就是小米了。不管狗尾巴草培育成了什麼,又或者小麥是不是由小麥培育而來的,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人類是怎麼想到把這些看似毫不相關野生的植物培育成現代作物的。

這其中有偶然的原因,也是必然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在遠古時期人類的生產水平是相當底下的。為了能生存下去,就要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資源,這其中就有野小麥。人來在眾多植物中得到野生小麥這是偶然的原因。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類開始定居生活,開始發展種植畜牧業。人類最早開始種植的農作物中就有小麥,這時的小麥還是原始的野生小麥,野生小麥成熟後,完整的穗會分裂為小穗、而且顆粒少、麥粒小。麥粒成熟時自然脫落,因而無法收割。小麥馴化的早期必要步驟就是選擇那些不容易破碎的植株進行培育,保證不破碎的基因遺傳下去,產生易於收割產量大的品種。人類通過代代篩選,每次收穫後都留下穗大的、不易破碎和脫落的作為種子,慢慢的培育成了現代小麥。這不是人類想把小麥培育成現在這個樣子,而是為了提高小麥產量使之更利於人類而產生的必然結果。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西瓜和玉米便是兩個非常典型的列子。


剪刀雨

狗尾巴草,別名狗尾草,同小麥一樣屬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為須狀,高大植株具支持根。一般10/100釐米高,請看下圖



小麥可能由青狐尾草馴化而來。青狐尾草分部於東亞、西伯利亞、歐洲等地,染色體數與小麥相同,兩者可以雜交。小麥與狗尾草之間親緣關係較遠,不存在小麥是狗尾草培育出來的。



情歌龍揚

淨扯淡,狗尾巴草是中國粟的來源,跟小麥有個屁關係。


小麥是250萬年前分離出來獨立成種,100萬年前分出了一粒小麥和烏拉爾圖小麥,50萬年前,烏拉爾圖小麥和擬山羊草發生雜交產生了二粒小麥。一萬年前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高原的人開始栽培一粒小麥,後來又開始栽培二粒小麥。在裡海沿岸,二粒小麥和粗山羊草發生雜交,產生了今天普遍種植的小麥。

你是不是把山羊草當成了狗尾巴草?


尋常味

小麥和狗尾草沒啥關係。

小麥起源於西亞的肥沃新月地帶,這個地帶大體包括現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約旦、敘利亞、伊拉克東北部和土耳其東南部。最初被馴化的栽培小麥有兩個品種,即一粒小麥和二粒小麥。大約在距今8000年前後,二粒小麥向東傳播到伊朗高原北部與裡海東南部之間的河谷地區,又與當地自然生長的粗山羊草發生了雜交,形成了一個新的栽培品種。這就是今天廣泛種植和食用的六倍體小麥,也被稱為普通小麥或麵包小麥。這只是一種說法,二說中國小麥本土起源。但佔主流的是西亞起源說。相關資料可以參考社科院考古所趙志軍先生的相關論文。這是植物考古學和植物學的重大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