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後殺功臣,而鄔思道卻能安然無恙,這是為什麼?

小燦哥說歷史


《雍正王朝》看過很多年了,具體情節也記不清了,總之那是從雍正還是當皇子的時候講起,講他如何在眾皇子中勝出、然後治理國家的影片。其中在雍正的皇子府邸有一個人物,那就是鄔思道。如此說來,這鄔思道就相當於張良、諸葛亮、徐茂公、劉伯溫、道衍之類的人物,是個謀士。因此,一般來說謀士是與主共謀大事的人物,也是掌握秘密最多的人物。那麼縱觀歷史,無一例外功臣被殺的有武將,如韓信;有文臣,如李善長。但謀士無一例外都能善終,為何?

我們先看雍正登基,《雍正王朝》裡面演的,內有隆科多,雍正的舅舅;外有年羹堯,統兵大將;權謀有鄔思道,出謀劃策。然而,年羹堯、隆科多先後被囚 被殺,而鄔思道則提出了個“半隱”,得以善終。其實,看電視看到這裡,就明白年羹堯、隆科多為什麼會獲罪了,而鄔思道得以善終了,為什麼?

就是因為人家鄔思道聰明啊,人家不“小隱”、也不“大隱”,而是“半隱”,可謂高招。小隱隱於村、大隱隱於市,這兩種隱退都說任意為之,皇帝放任不管。想想看,鄔思道掌握雍正那麼多秘密,雍正會放心嗎?一旦放你出去,你亂說怎麼辦?為了保守秘密,還是死人比較放心。因此鄔思道也清楚的看到這一點,他為了活命,想到這兩種隱退必然會死無葬身之地,那麼只有“半隱”,將自己至於皇帝監管之下,而自己又抽身各種事務之外,還能得到不錯的生活保障,可謂高招。

其實,這就是鄔思道為什麼得以善終的秘密。關鍵人家是謀士,人家聰明,能化解危機,不然能幫助雍正謀奪帝位乎?

再來看年羹堯和隆科多怎麼死的。他們都是權臣,一文一武,可謂雍正的左右臂膀。然而因為有擁立之功,所以就驕橫跋扈,目中無人,竟然還學起了皇帝模樣。那這是“自作孽不可活,自己作死自己有什麼辦法呢?”因此,年羹堯和隆科多是自己作死的,要是自己不作死,雍正還真不會殺他們的。從《雍正王朝》電視劇來看,雍正最想殺的人是鄔思道,反而沒有理由殺;然而不想殺的年羹堯和隆科多,卻自己作死了自己,沒辦法啊!



雪峰居士

《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作為四爺身邊的第一謀士,給四爺出了很多點子,幫助雍正獲得了康熙的賞識,更重要的是他培養了康熙最喜歡的孫子弘曆。鄔思道在雍正繼位的整個工程當中都充當雍正的智囊,幫助四爺正確的分析了周遭的敵情並做出了應對之策。在雍正繼位的當晚,鄔思道還幫助雍正救出了十三王爺,成功的奪取了兵權,從而確保了雍正的皇位。

雍正成功繼位之後,放下一切國家大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看望”幫助他登上皇位的第一謀士鄔思道。這期間他們的每一句對話都包含了多層含義,雍正首先問了鄔思道以後的想法,鄔思道知道雍正話裡有話暗藏殺機,首先就放棄了當官的想法,並說明自己不適合當官的種種原因,再陳述了自己和雍正之間多年的主僕之情,希望雍正看在舊情放自己一條生路。

雍正問鄔思道是選擇小隱還是大隱,鄔思道知道這是雍正的陷阱,自己無論選擇小隱還是大隱都是死路一條,所以就選擇了第三條路——“半隱”,就是選擇離開雍正,但是又在雍正的眼皮下面,雍正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鄔思道最後選擇在雍正的重臣田文鏡手下當師爺,田文鏡要定期向雍正彙報鄔思道的近況。

雍正登基前三大功臣,年羹堯不知天高地厚被雍正殺掉,李衛選擇百分之百效忠雍正,而鄔思道老謀深算,選擇“半隱”最終讓自己得到安然無恙的結局。


川東袍哥

鄔思道在雍正登基後,能夠全身而退,最重要的是他懂收斂,知進退,甚至裝糊塗。

提出“半隱”

雍正登基後,鄔思道提出“三不用”,說自己已經是殘廢的人,屬於“藥渣”了,無法再給雍正效力,再說自己會的都是些陰謀之術,對於雍正已經不適合,他主動提出要去李衛家裡做幕僚,就是乖乖的讓雍正監督,免得見不到他,雍正要起疑心。

貪財好色,主動暴露人性需求

控制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滿足他人性的需求,而鄔思道就將計就計,對於雍正送給他的丫鬟,鄔思道欣然接受,一點也不推辭,一副好色的模樣。

鄔思道作為李衛幕僚,幕酬很高,後來李衛不堪重負,使個點子,把鄔思道八千兩銀子轉賣給了田文鏡,這下鄔思道為了八千兩銀子,天天向田文鏡討要,為什麼那麼急著要錢呢?那就是表現自己貪財啊,有了錢買房置地,讓雍正看看自己只想做富家翁,無別的想法。

通過這兩個辦法,讓雍正能隨時知道鄔思道的情況,又能讓雍正感受到他只想貪圖享樂,安穩的度完餘生。

對於這樣一個沒有威脅的人,雍正就沒有必要加害於他,免得殺了鄔思道,名聲也不好聽,後來鄔思道藉口田文鏡沒有給足幕酬,離開了,最後安享晚年。


小燦哥說歷史

首先雍正登基後所殺的功臣不外乎念羹萬和隆科多二人,這二人不是功高震主被雍正皇帝殺的,而是他們犯了不赦之罪,沒有株連九族,已經很不錯了!



先看看年羹堯:

貪西北軍功為他一人所有,在朝堂上公然藐視皇帝的權威,說出自己的兵只知道軍令,不知道皇上的命令!再有寫錯奏摺犯了大不敬之罪,還有吃飯叫傳善,睡覺翻牌子,勾結各地官員搞“年選”,這樣的臣子,雍正不殺他何以平定民憤?



而隆科多呢?

勾結八阿哥和皇三子弘時搞政變,要把雍正趕下臺,推舉弘時當皇帝,這就是造反,在古代是要滅族得!雍正殺他有錯嗎?



至於鄔先生為何沒有事?



因為鄔先生急流勇退,提出半隱來穩定皇帝,再有就是當李衛處當師爺,時刻生活在雍正的監視下,鄔先生為人低調,在田文鏡身邊當師爺多年,都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所以,年羹堯和隆科多是在作死,自己在找死怨不得別人!而鄔先生為人低調,不惹事,所以能安然無恙。


看歷史說古今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鄔思道是雍正在潛邸時的謀士,是個諸葛孔明般的人物,雍正之所以能在“九子奪嫡”中最後勝出登上皇位,與他的謀劃和輔佐是分不開的。

雍正繼承皇位後,同為輔佐雍正登上皇位的主要人物的年羹堯、隆科多,鄔思道最終的結局卻是大相徑庭,年羹堯被賜自盡、隆科多圈禁至死,唯有鄔思道得以善終,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說說年羹堯



年羹堯可以說是大清的一代名將,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僅30歲就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總督各軍,駐西寧坐鎮指揮平叛。年羹堯也是不負雍正厚望,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穩固雍正的皇位的同時使得雍正對他恩寵有加。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堯入京覲見,獲封一等公、賜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及金幣等非常之物,雍正稱年羹堯為“恩人”,一度要與他做“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樣人物”。受如此恩寵,可謂是位極人臣,可是年羹堯卻不懂得身為人臣功高震主的道理,不知道低調做人,明哲保身,反而是自恃功高,專制跋扈,結黨營私,極盡奢侈,多行越制之事,回京要王公大臣跪迎、發給總督、將軍的平行文書擅稱“令諭”,吃飯叫“用膳”,睡女人都要“翻牌子”,全然一個皇帝的做派,最終不容於雍正也是他咎由自取。雍正四年(1726年)年,年羹堯被列92條罪狀賜自盡。

再來看看隆科多



隆科多,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國維之子,正牌的皇親國戚,也是輔佐雍正登上皇位的主要人物之一。

在雍正繼位之初,就加封隆科多為一等公、總理事務大臣、吏部尚書、太子太保,雍正更是不直呼其名,而稱隆科多為“舅舅”,縱觀大清王朝260多年的歷史,能獲此殊榮,被皇帝稱為舅舅的,唯隆科多一人。一時間隆科多“銓選官吏,不經奏請,任意為之,號為佟選”。而隆科多也和年羹堯一般,不懂得“飛鳥經,良弓藏”的道理,不懂得韜光養晦,反而是恃寵而驕,結黨營私,肆意妄為,竟然還勾結三阿哥弘時妄圖謀害皇儲弘曆,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結果落得個幽禁至死的下場也是情理之中。

最後我們說說鄔思道



鄔思道僅是一介布衣,為雍正所賞識而追隨雍正,有別於年羹堯和隆科多,至始至終他都是布衣之身,他之所以輔佐雍正,只是想依平生所學一展抱負,不是為貪圖榮華富貴而來。

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應該記得,鄔思道在雍正毒死板兒的當晚,就清醒的認識道雍正是個“多疑寡恩”之人,只可與患難不可同富貴。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鄔思道就已經在考慮自己的退身之路了。

雍正得繼大位的當晚,他回府的目的原本是要殺鄔思道滅口的,可是被早有準備的鄔思道巧妙化解了。當雍正眼裡充滿殺機的問及該如何安排鄔思道的去處時,聰明的鄔思道說出了“半隱”二字,即不要高官厚祿,也不需榮華富貴,同時把自己時刻置於雍正的監控之下,既讓雍正避免揹負“鳥盡弓藏”的罵名,又使得自己能全身而退,可謂高明至極。

所以,相較年羹堯、隆科多,唯鄔思道最後能得以善終,是因為他淡泊名利、做事做人低調,更是因為他深諳為臣之道,明白進退之理,知道如何做能讓皇帝對自己放心,知道如何做才能不對雍正構成威脅,從而能夠讓他保全自己的性命,全身而退。


認真學歷史

首先,雍正殺了很多功臣,可以反應出雍正多忌猜疑的性格,這種性格在掌權初期,權力尚不穩固的時候十分危險,因為掌權初期的時候正是雍正所處環境變化的時候,還沒有完全適應,而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對朝廷和軍隊的掌控還存在滯礙,稍有不慎就是個底朝天的滿盤皆輸。

然後,鄔思道本身形象不好,是個瘸子,在古代顏值不高的人是上不了檯面的。而且鄔思道是個落榜的士子,沒有官身,只是個幕僚,說白了,這個人縱然能力再好,也是個沒錢沒勢沒人的白身,對雍正來說威脅不大,擺在雍正面前的當務之急是老八一黨。等到雍正權力穩固之後就更不用在乎鄔思道了,雖然可以殺,但是殺了弊端更多,濫殺的名聲可是洗不掉的。



最後,鄔思道本身眼光不錯。看出雍正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可共富貴,所以早點隱退是最好的。可是也不能激流勇退,這樣威脅還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慢慢在雍正的眼皮子底下消失。用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頻繁在多個人手下當幕僚,逐漸消滅自己的影響。雍正國事繁忙,慢慢就會不在意了。


夜月下鳴蟬

歷代君王登基殺功臣的不乏之多,所謂能共患難,不能共享福。

歷史上確實有鄔思道這個人,可以說,是雍正皇帝能夠順利登基的第一大功臣。他飽讀詩書,深諳帝王之術,料事如神,是四阿哥胤禛王府的第一大謀士。在九子奪嫡之戰中,可以說鄔思道的全程策劃佈局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但鄔思道除了懂得帝王之術,也是非常熟諳帝王之心的。他太瞭解歷代君王成功之後,誅殺功臣的慘案了,古有越王勾踐殺文仲,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又何況他們的皇帝雍正是一個冷酷性子的人,剛上位尚且不穩,自己又是全程謀劃輔佐雍正奪得皇位的人,知道的太多,留下自己,必有隱患,終歸是顆雷 ,當會即刻剷除。

我們的鄔思道大人真是聰明絕頂了的人,所以才會出現了雍正皇帝當晚繼承皇位,鄔思道就提出了三不可用急於退隱的談話。鄔思道是這樣說的,我一個殘疾瘸子,登不了大雅之堂,皇上給我官職吧,有損皇帝的形象,不給過意不去,我不如從此浪跡江湖,為我皇帝宣傳我朝新氣象”。

那雍正想啊:你雖然跟誰我多年,但畢竟全程看到我是怎樣奪位的,還給我盡出一些陰謀詭計,放你這樣的人在我身邊,我怎麼能安心呢,你若要走,萬一出去亂嚼舌根,豈不禍害?

那我們還是得再次佩服下鄔大人的智慧聰明,他除了把自己的三不可用說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外,還提出了自己想去李衛那裡謀個差事(李衛可謂雍正的心腹),這樣自己還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方便他監視,自己又安全了。至於後面鄔思道能夠順利隱退江湖,也是靠的自己的聰明才智。



浮雲小琥珀

這裡所說的功臣,是幫雍正幹秘密見不得光事情的家奴,像坎兒等,那幫著雍正策劃這些事知道更全面的鄔思道,為什麼能全身而退呢?

首先鄔思道比一般家奴睿智,讓雍正較放心他不會因為利益或其它而出賣自己,另外雍正可能也怕鄔思道留了一手,把他的秘密彙編成冊交到別人手裡,等鄔思道一死這些秘密也就隨之公開。

再者就是鄔思道搶先說出的話,讓雍正很放心,鄔思道雖然不在雍正身邊,卻願意仍在他的監視中,打消了雍正很多顧慮,還有鄔思道是位大才,說不定哪天會用到他的地方。

雍正是有道明君,相信骨子裡他是不願多開殺戒,何況鄔思道和其他家奴卻是不可同日而語。


曹操的速度

鄔思道輔助雍正多年,深知主子的心思和性格,也深知歷來帝王薄恩,艱難時相處易,享福時相處難的道理。在雍正未登基前,和雍正提出官不當錢不要,只求平穩過渡殘年,隱於民間,若有事可隨事見皇上,朝政皇上英明決斷,用不著我,可替皇上了解下層。把雍正說服了,何況雍正當處多事之秋,也還用得著他,所以得以善終,主要原因是鄔思道,能慎思度勢,知進退知機會,適時隱居,從而保全了生命,保全了君臣友誼,雍正何樂而不為呢?


島礁夫

首先,在歷史上,好像並沒有鄔思道這一個人。鄔思道是《雍正王朝》中杜撰的一個人物。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先後殺了年羹堯和隆科多。在電視劇中,剷除這兩個人是由原因的,年羹堯是因為居功自傲,藐視皇威。同時擅權專政,讓雍正很多國策,如火耗歸公等難以實行。

隆科多則是因為勾結八爺黨,試圖脅迫雍正退位。但被十三爺事先及時知曉,化解了危機。

鄔思道,作為謀士。最高的追求就是能夠輔佐聖主,讓才華盡顯。同時,對雍正的脾氣和內心想法十分清楚。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鄔思道十分清楚,雍正登基後的顧慮。因為鄔思道知道雍正太多的東西,所以鄔思道,並沒有邀功請賞。而是,提出半隱,一方面讓雍正知道自己並沒有朝堂官場的野心,同時,讓雍正知道自己的行蹤,讓雍正放心。

所以,鄔思道是個明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