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里木盟历史沿革之(五)蒙古族传奇英雄-------嘎达梅林往事

《嘎达梅林》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呦。

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呦。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据说,这是嘎达梅林的爱人牡丹请当地民间艺人桑杰胡尔奇(拉着四线胡说唱的人)编创的纪念用生命保卫家园的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的长篇叙事民歌,由于全诗较长,后经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后变为现在的四段词。

这首民歌用口头演唱的形式,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长达2000余行,全部唱完需要花费4个小时。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申报的“嘎达梅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546。

哲里木盟历史沿革之(五)蒙古族传奇英雄-------嘎达梅林往事

嘎达梅林(1892年—1931年4月5日),蒙古族传奇英雄

嘎达梅林,蒙古科尔沁部人,姓莫勒特图,汉译姓孟,名那达木德,汉名孟业喜,又名孟青山。

哲里木盟历史沿革之(五)蒙古族传奇英雄-------嘎达梅林往事

1893年(癸巳,清光绪十九年)出生。嘎达梅林家族是科左中旗温都尔亲王的属民,祖籍是温都尔亲王的领地采哈新甸地方(今吉林省双辽市茂林镇东新甸),后因采哈新甸荒出放,蒙古人迁出,才搬到满达日哈屯的。

嘎达梅林的父亲伊德阿斯楞,原为牧主,家道富有。他有五个子女,老大是女儿,下面四个都是男孩,嘎达梅林排行最小,按当地习俗称作“老嘎达”。据嘎达梅林他姐姐的孙子包乌力图先生(原呼伦贝尔《林海日报》离休干部)讲,嘎达梅林姐弟五人都读过书,姐姐和大哥文化都很高,嘎达梅林本人蒙文和满文都不错,只是不会汉文。

嘎达梅林的父亲因吸食鸦片,曾一度使家道中落,但也没沦落到平民的地步。到1925年嘎达梅林当上军务梅林时,他的家业空前振兴,他本人已经是一个地位显赫的官僚了。嘎达梅林经常穿一件墨绿色袍子,黑大绒马褂,戴一顶狐狸皮的瓜皮帽,一米七零以上的身材,说话文质彬彬的,骑枣红马,挎盒子枪。

由于嘎达梅林读过几年私塾,通晓蒙汉文字,得到了尔罕王爷的赏识:历任旗卫队章京、昆都、扎兰、梅林等职。“梅林”是其官职,即札萨克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的总兵。相当于今天的武装部长。“梅林”,蒙语中的意义为“英雄”。

1908年,在达尔罕旗旗卫队当兵服役,5年后被提升为旗卫队章京。1916年被任命为旗卫队的扎兰(参领),1925年被提升为旗军务梅林(统领)。后因拒绝达尔罕王福晋要把旗卫队收租的土地交给王府支配而被撤职。

哲里木盟历史沿革之(五)蒙古族传奇英雄-------嘎达梅林往事

起义背景:

1 为抵御外患沙皇俄国,中央政府逐渐在蒙旗开垦土地。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为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和缓解财政危机,决定在全国广开财源,增加财政收入。这时,一些官员提出放垦内蒙古的土地,征收押荒银和地租。清廷于是决定大规模地官垦蒙地,并于1902年任命兵部左侍郎贻谷为督办蒙旗垦务大臣。清王朝决定官垦蒙地并解除了蒙地的垦禁,这是它彻底转变对蒙政策的开始。

清末的官垦蒙地,共放垦土地约为10万余顷加330余万垧,并征收了约700多万两押荒银。清末掠夺性的大规模滥垦,排斥当地传统的畜牧业,并使其生态环境开始走上日益恶化的道路。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拉笼内蒙古地区的王公上层,基本上停止了官垦蒙地。

1914年2月,民国政府内务、农商、财政等部及蒙藏事务局联合制定《禁止私放蒙荒通则》和《垦辟蒙荒奖励办法》,准备大兴蒙垦。依照这些规定,政府要严惩私垦者,而对积极报垦和领垦者予以奖励。从此开始的蒙垦,其规模超过了清末的官放蒙地。当地王公和汉族地商相互勾结,竭力肥私,广大民众深受其害。一些军阀在抢占地盘的过程中把蒙垦作为其发横财的途径。张作霖以武力强迫东蒙王公放垦,1924年,他还拟定了《内蒙开垦大纲》从1916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开始大量放垦。

张作霖与常住奉天(沈阳)的那木济勒色楞王爷(和硕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的第十代孙、第十二世和硕达尔罕亲王)商定开垦该旗的大片草原为农耕地,到1928年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垦,牧场缩小,牧民被迫背井离乡,引起当地牧民的不满。

2 蒙旗王公入不敷出,把私垦草原作为生财之道。

清政府和北洋车阀政府对内蒙古王公清政府和北洋车阀政府对内蒙古王公贵族实行怀柔政策。不少蒙古王公过着奢糜的生活。他们入不敷出,靠借债过活,从而把私垦蒙地作为生财之道。达尔罕王旗在光绪年间共放了8.6万多响牧场。收押荒银万两29.13万两白银。多数银两被卓里克图亲王偿还了债务。民国元年为还债又放出9万垧,收押荒银40万两。1929年年初, 东北军阀统治下的辽宁省政府与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萨克亲王那木济勒勾结,设立荒务局,着手开垦“西夹荒”即郑家屯到白城子铁路以西荒地。以东的称东夹荒。所谓荒地实际是优良的牧场。

起义过程

达尔罕王旗的开垦由来已久,自清乾隆三十七年到民国十五年,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大兴蒙垦,经过8次大规模地开垦蒙古族牧民赖以生存的水草丰美的草原仅剩四分之一。 他们大多数赶着牲畜,背井离乡,被迫迁到山陵、荒滩等不毛之地。牛马羊群无处放牧,生计受到严重威胁。几百年来蒙古族牧民世世代代在这里放牧,哪有荒地可言。这样肆无忌惮地放垦使全旗少得可怜的牧场更加缩小。 数万名牧民的牲畜将无处放牧。必然会激起全旗农牧民的强烈反对。1928年,军阀张作霖加紧霸占蒙旗土地。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垦,牧场缩小,牧民被迫背井离乡。嘎达梅林多次到荒务局反对出荒,又被免职。

1929年,达尔罕旗群众推选以嘎达、张舍冷尼玛、赵舍旺、韩生格升日布等为首的60名代表赴奉天请愿。王爷先是拒不接见,接着又利诱威胁。请愿团递上“独贵龙”联名请愿书 ,坚决反对放垦。达尔罕王与奉天军阀密谋,由省警察厅将请愿团为首的嘎达等4人逮捕,然后转送达尔罕王府关押。王爷要将嘎达秘密处死。嘎达的妻子串连亲朋好友劫狱将嘎达救出。

独贵龙(蒙古语Duguilang,环形、圆圈之意)亦译“多归轮”。它是19世纪中期以后,蒙古族人民反封建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种具有民主性的斗争形式。参加这一组织者经常坐成圆圈,共同讨论研究各项问题;在斗争中通过决议和上报政府的呈文签名,亦呈圆圈形。

这样做既表示人人平等,又不易暴露运动的领袖。

出狱后,嘎达与亲友商定武装起义抗垦。大家拥戴嘎达为头领,义军的口号是“打倒测量局,不许抢夺民财”。

1930年秋,起义队伍发展到1200多人。经过数次征战,打击了垦务官吏和王公势力。达尔罕王请求东三省军阀部队前来围剿。后又调来驻开鲁的十七旅李守信团、洮南的张大麻子部、辽宁的张海鹏部及通辽驻军和旗卫队4000余人对起义军围追堵截。历经大小20余次战斗,起义军骨干大部阵亡。到1931年初,起义军只剩200余人。在吐列毛都突围后,嘎达梅林的部下仅剩80多人,弹尽粮绝,处境十分艰难。

哲里木盟历史沿革之(五)蒙古族传奇英雄-------嘎达梅林往事

李守信

嘎达派人给鲁北高县长下通牒,令他在两天之内送来一万发子弹,不然就进驻鲁北。高县长表面应承,却暗地向围剿部队通风报信。张学良命张海鹏部一个骑兵团和汤玉麟属下东北骑兵第17旅李守信(后为任伪蒙古军总司令)团出兵围剿。1931年4月5日,抗垦队伍在今通辽北舍伯勒图附近新开河(今乌力吉木仁河)畔的红格尔敖包屯渡口,嘎达梅林在强渡漂浮冰排的乌力木仁河时,被李守信用步枪射死在河内,李守信割下了嘎达梅林的头,回开鲁送给崔兴武旅长,崔兴武用木匣包装送汤玉麟。汤玉麟又交给了达尔罕亲王,并在旗内悬挂示众。后来在乌力吉木伦河边民众修建了梅林庙。

起义的影响:

五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入关内,牧垦草原的计划没有得以继续实施。

嘎达梅林的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张学良的牧垦草原的计划被延迟。

哲里木盟历史沿革之(五)蒙古族传奇英雄-------嘎达梅林往事

科左中旗历史上的七次放荒

科左中旗原面积33510平方公里,现有的3.4倍,据《蒙古游牧记》记载:

“科尔沁部在喜峰口东北七十里至京师千二百八十里,东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一百里,东至扎赍特界,西至扎鲁特南至盛京边墙界率至索伦界”。

科左中旗地域为:“当吉林赫尔苏边门外昌图厅界;跨东西两辽河,东至鄂拉达千百三十里接郭尔罗斯界,南至小陀果勒吉尔山三百里接左翼界;东南至柳条边墙五百五十里与吉林为界;西南至乌达图三百里接左翼前旗界;东北至章古台太池三百里接右翼前旗。扎萨克驻西辽河之北,伊克唐噶里克城。”在这幅员辽阔的大草原上有相望而不相连的七座山,达尔罕人称为北斗七星:大哈拉巴山、小哈拉巴山、博格特尔山、玻璃山、蒙根套力盖山、大土尔吉山、小土尔吉山。专家说,这些山是新生代第三纪后期喷发的玄武岩火山锥。

达尔罕人民在这块富绕美丽的地方,繁衍生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利用武力和怀柔政策,统一了各部落近二百多年,采取封王进爵,至清末年时,王公、台吉、贝勒、贝子二千多人,他们在京城修建豪宅府邸,生活奢侈,俸银远不够开支,债务累累,为了还债就利用放荒还债。

历史上曾有七次放荒:

一、郑家屯、白市荒,2811平方公里,1851年放。

二、采哈新甸荒,温都尔王领地,1910年放。

三、洮辽站荒。

四、巴林爱新荒,卓哩克图领地。

五、河南、河北荒,800平方公里。

六、东夹荒,温都尔王领地。

七、西夹荒(架马吐)和辽北荒(舍伯吐)。

七次总面积达12870平方公里,比现在科左中旗总面积(9811平方公里)还多3069平方公里,由于一次次的大面积放荒,大批牧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卖儿卖女,投河上吊,加剧了蒙古牧民与王人公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