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有给同行"留饭吃"的传统吗?

人生一世图个乐

这东西,分两方面看,以前,的确有这么个不成文的规定,倒不是说“留口饭”,还是“不留饭”的事情。

因为那时候,基本都是落地摆摊,卖的就是手艺活儿,我站在这一圈里,你今天来,看着新鲜,明天看一样的,保准再也不来了,我都看过了,为嘛还给你扔铜板儿呢?



于是,每一个说相声的,都要留点后手,比如,这一段说了前半截,返场个小曲调,明天,我再把后半截补上,返场来个西河鼓。

这是当时旧社会条件限制的,如今,可不一样了,你列位,有去过德云社小剧场的没?不说外地的,就说北京城里的,各位一天去一次?不是吧?

现在,人们生活节奏都快,好容易挤出点时间,买张票,听听相声,或许明天就得出差半月,要不兴许,就得倒班三天两宿。



老郭明白,在台上说都是老朋友,他清楚,台下今天的,和昨天的都不是一帮人了,我给你足点,回去,你也不至于觉得听的刺挠,不过瘾。

你下回也许,半年,甚至几年才来一次,我老郭明白,不怨你,这是时代变了的原因。但,艺德我得要有,给你足分量,对得起你的票,也对得起祖师爷。



另一方面,的确有的不好,不好在哪?因为,你都把底亮这么多,你让同行咋办?就算知道的也不少,可兜里属实没多少干货,今天拿出来,明天怎么活啊?

玩笑话,别当真,当真的话,还请,多当真一点。

文人草堂,平民闲话,篇篇精选。


文人草堂

相声界没有给同行“留口饭”的传统。

同行才是赤果果到底仇恨,每个人都恨不得弄死对方,还给同行留口饭,没必要。

再说郭德纲返场次数多遭到同行指责的事情。

郭德纲说的就一定是真的么,听风就是雨,他说受到指责就真的受到了么?他还说于谦家里琥珀里有长颈鹿呢。

相声传统是返一返二再返三,一般不会超过三次,因为好的返场节目都是短小精悍拿手的,肯定能把观众逗乐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返场势必会对接下来的演员登场有影响。曲艺界不止一次出现过前边演员返场过于火爆后边演员压不住让观众喝倒好的,所以好的演员返场时候会把握节奏,给后边演员垫好底。

当然老郭德云社是自己家开的就另当别论了,而且老郭也明白这个道理,一般返场多次时候都是压轴最后一个节目,返场唱个《大实话》结束表演,不至于让后边演员张不开嘴。

同行觉得郭德纲返场没意思是老郭返场越来越不像返场。

场是什么,观众没听够,不断鼓掌,或者台地下有人捧,临时起意回身来一段。回后台再上来叫“台下返”,走到台边让拦回来就“台上返”

老郭的返场是有私心的,你说观众花个大几千来看相声,自己不卖点力气怎么对得起票钱,多返几次唱,多走几趟,返到半夜的唱,不是显得自己给的多更卖力气了么,观众看着心里也舒坦,觉得老郭够意思没白来。

不管是老郭演技还是主持人安排,老郭返场还是为了讨好观众,古时候师傅教徒弟,观众比作一条狗,谁有能耐谁牵走。老郭这是奔着把这条狗喂饱撑死的路子表演的。

至于给同行留不留饭,他们饿不饿死,老郭可真没操心过,至于受到同行指责怎么办,谁看不顺眼活该,死切。


四斤

虽没听过,要给同行留饭吃这个传统。但,早年间,说相声算是跑江湖的。江湖里,总有给人留一线的传统。

所以相声界,也应该会有些照顾同行的行为。

郭德纲曾说过,相声界有“借腕养腕”的传统。一个相声演员,由于自身条件等,怎么捧都捧不红,这时候就可以借腕养腕了。

可以找当红的演员捧他,也可以去骂当红的演员,这样舆论有了,慢慢的名气也就有了。

红演员肯捧你其实也就是给你饭吃了,算是留了点饭给你。


现在,市场经济,全靠本事,但做的一家独大也是有风险的。所以为自身考虑,也会为同行留些饭吃的。

至于返场,一般来说,不超过三次,但返场是观众热情的反应,也是演员的诚意。

当观众热情高涨,演员也愿意演时,返场就水到渠成了。

郭德纲的演出,火爆异常。返场22次时很多,最高到了25场,这在相声界算创了记录了。

一些人反对他,一是拿老传统,返场不过三说事儿,二是,看郭德纲演出这么成功,自己嫉妒,三是,没有原因,为了反对而反对。

不管怎样,有需求才有存在的意义。既然观众需要,演员就要尽力。


有南塘



关于春晚,郭德纲表达的意思是:很多同行就指望春晚活着了,闲了一年了,春晚再不让人家上,那指着什么吃啊?人家饿肚子,你却活的那么滋润,能不恨你吗?所以春晚,能不上就不上了,有的电视台关系在那了,不去不合适,所以一年就去个一家两家的够了。


关于天津重新开小剧场,郭德纲表达的意思是:那边以前开过,但是和剧场的帐搞不清楚,所以关了。现在不开就是给同行留饭,毕竟天津说相声的太多,水平又参差不齐,我不能砸了别人饭碗。


郭德纲在年轻时,确实气势逼人,最近几年脾气稳了许多,所以才能够经常在他嘴里听到给同行留饭这种话。


从实际情况看,最近几年,郭德纲确实很少出现在各大电视台的春节档,就连岳云鹏都很少出现了,最多也就是烧饼和张鹤伦偶尔出现一下。


德云社的小剧场,之前很多传闻要开的地方都没有开,比如沈阳、大连、上海、济南等等,虽然可能有选址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在当地都有同行演出应该也是因素之一。


牙快笑掉了

怎么还会有这种传统,纯属无稽之谈。简单的说,就是羡慕嫉妒恨。



先说您所谓的传统一说。我想这个应该是愿意苗阜和郭德纲的微博大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苗阜处处和郭德纲较劲,郭德纲发满坑满谷的现场照片,苗阜也发,有俩空位,还尖酸刻薄的调侃说让天下人耻笑。还说什么不让他们说了,说相声的就剩一家就好了,他们啥也别干了。没有这么绝对,反正是八九不离十。在我个人看来,应该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虚伪的话。真有这种传统,还分什么你我干什么,一块唱,说,得了呗。市场本来就是竞争的,自己不下苦功夫,还不让别人发财了,指望别人留饭吃,真不如迟早推出。



郭德纲遭到同行仇视,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一开始的让相声回归剧场开始就处处挤兑。据郭德纲自己爆料,有人联名上书要取缔三俗场所,还组织人员到有关部门前静坐示威。这还叫同行?有这样狠心的同行?就这还好意思让别人留口饭吃。脸皮是有多厚。



郭德纲遭人仇视嫉妒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能力太强,弟子众多,发展壮大之后,更是掌握了话语权。俗话说,树大招风,就是这个道理。传言郭德纲在外面只喝助理递过来的水。这也是以防万一,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嗓子。可以说,德云社现在霸占了相声商演的大半江山。但他们别忘了,正是郭德纲让相声再次复兴,也是他盘活了整个市场。也让这么多相声人重新说起了相声,不感恩也就罢了,还诋毁诽谤,简直了!!!!!





相声阁


伴你同行forever

这是俩个问题,不能笼统的一概而论。

相声界素来就有给同行“留饭吃”的传统,这个留饭并不是业外理解的那样。更主要体现出来的是同行之间相互关照、相互提携的艺德。具体来讲就是:

这个段子你说的比我好,我就不再说了。不给同行开搅。

这才是相声界“留饭吃”的传统真谛。

比如说,解放前侯大师在天津,以“柳活”好著称。有一个段子《八大改行》,学唱八个不同艺术门类著名演员的经典唱段,(但学唱谁并不固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也不一定非学八个,犹如《八扇屏》,根据时间长短决定使几番。)许多人都使这块活。马三立也常演此段,并有不同于他人的版本,有一次听了侯宝林的《改行》后,对人说:“这段人家使的好,咱比不了”。从此,马老再也不说这段了。再比如,郭荣启先生的《打牌论》,本是马老之兄马桂元最为拿手的段子,但老郭爷使响以后,马家人从来不说了。同理,有谁听过侯宝林说的《开粥厂》《夸住宅》?以侯大师的艺术能力,这些传统段子能不会吗?不过是觉得说的不够拿手,不说而已。

不但相声界,京剧界也是如此。《鼎盛春秋》(伍子胥)、《击鼓骂曹》都是谭家经常上演的名剧,但经杨宝森唱红后,谭富英再也不动这俩出戏了。

说白了,演员要有自知之明,拿不动的就不动,不糟践艺术,哪段谁说的好让谁说,说不好勉强瞎说,即是对观众不负责,也是对相声艺术不负责。你演你拿手的,我说我把杆儿的,这才是相声界给同行“留饭吃”的本意。



明扬51

给同行留口饭吃,这话至少我在相声行业里没听过。倒是生意场上很多。中国人做生意的习惯是赶尽杀绝,不给别人留饭碗。生意上同行是冤家,竞争激烈地可以用撕杀来形容。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倒是可以学学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两个公司,喜欢摄影的朋友都知道,尼康和佳能相机是错位销售,几乎不会推出性能参数一致的相机产品,加上镜头群的固定,所以没有太多的竞争。

相声是手艺人,靠手艺凭本事吃饭。最初的撂地儿表演,画锅要钱,因为每天都要去挣钱,一天不去就没饭吃。如何吸引住客人,让人听就是本事,那时候艺人的个人特色并不明显,就是活儿路宽,会的多,就能招揽到客人。到了郭德纲这一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体制内的相声演员。体制内的相声演员有工资收入,虽然不高,但也经常出席一些活动,或参加电视电台的录制,录上几段也不用管有没有人听,反正是吃喝不用发愁。

郭德纲等茶馆相声的艺人们,就是靠着演出挣钱,郭德纲未成名之前,没有综艺、广告代言、影视演出的收入,卖力气、给的多,也是学习了老相声艺人的门风。如何对待衣食父母,是体制外相声艺人的生存之道,在这点上,郭德纲情商也很高。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非常强调个人风格。郭德纲看的很透,他曾经说过,为什么鼓曲、京剧、相声不景气,就是因为没“角儿(jue,二声)”。像以前相声的几位宗师大家,张寿臣、刘宝瑞、侯宝林、马三立、郭荣起、常宝霆、马志明、苏文茂等都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角儿”在台上一站,不用说话,观众都爱看。说的每一句话,观众都觉得可乐。同样的一句话,“角儿”说出来就可乐。

郭德纲成“角儿”后力捧几个徒弟,也是强调了个人风格,岳云鹏的卖萌、张鹤伦的耍贱、张云雷的女孩儿缘儿、郭麒麟的帅卖、陶阳主攻京剧等。比起马季姜昆徒弟的千人一面,郭德纲在育徒上做到了百花齐放,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返场是一个回报观众的方式,作为正活之外的小段子小节目,郭德纲创了返场之最。这也是活儿路宽、个人风格突出的表现。换作普通相声演员,返场要表演正活之外的段子,会不会那么多,能不能获得比更活更响的掌声,能不能出现更火爆的场面,这都是现实的问题。至于受到同行的指责,我的看法是同行们也是羡慕嫉妒恨,年轻的同行,体力好但没郭德纲会的多,年长的同行,会的也许比郭德纲多但没郭德纲体力好。或者也没人家会的多,也没人家体力好。给的不多,说不出彩,唱也不行,又没特色,收不到铁粉,没有回头客。这其实并不关郭德纲什么事。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也许早已被小品和其它综艺所取代,这倒不是危言耸听。


小智摄影文学

我是04年开始听相声的,但是在那个时期我没听说过“留饭吃”这个传统。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从业人员靠其他同行“留饭吃”,那么不如去换一个行业,看看有没有其他出路,别浪费时间了。


对于返场,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在06年德云社十周年庆典,那一天我记得买的是高价票,因为不是北京本地人,工作的地方比较偏,买票不是那么方便。

当天演出开始我们呼啦啦一千来人进了剧场,正式演出一直演到凌晨十二点半,演员们卖力气,底下的观众也是掌声不断。

到了十二点半,其实演出才到中段。后面老郭带着德云社的演员直接返场到

凌晨三点半,整个演出持续了七个小时,听着过瘾,可以称得上是“史无前例”

说实话,我都记不清当初返场多少次了,看的太专注,一个节目接一个节目,哪有时间数节目?

《我要反三俗》在那个晚上也是首次亮相,旁边那大姐刚进来的时候特淑女,演出开始也是绷不住了,笑的比我声都大。


“有一位前辈说得好,一段相声笑料多不一定好,但不笑一定不是好相声。我们德云社一不感谢专家、二不感谢同行,只感谢关心爱护我们的‘衣食父母’,有你们才有德云社的今天。”

上面这段话是老郭在结束的时候说的。

我认为,在你演出没违法乱纪的情况下,同行的指责就是一种赞美。

那时四面楚歌,八方来敌,我还软弱忍让,力求和平,那不是等着输?


庆字辈儿

相声界没有给同行“留饭吃”的传统,但是可以“求同行赏饭”。

相声讲究“平地抠饼对面拿贼”,所有艺人都是凭手艺吃饭,自己抠不起饼只能求同行赏饭,在过去是很丢面的事,所谓的“留饭吃”其实是艺人自愧不如求别人赏饭。

求人赏饭和留饭吃是两个概念,求人赏饭是你的态度,留不留饭是别人的态度,这个不能混淆来说,故意混淆概念是耍流氓,无理当有理说。

相声里还有许多包袱是带个人创作特色的,比如岳云鹏的“打死你个龟孙……”,这类包袱别人使不响,只有岳云鹏才使的响,那么在这场演出岳云鹏没上场之前,别人不许使。

但是这不叫留饭吃,别人有饭吃你不能去搅和,别人吃的好不好是他自己的事,你不能故意去拆别人台。

至于返场过多就等于商场做促销,返利越大顾客受益越多,至于同行指责无非因为你郭德纲在促销方面幅度过大。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郭德纲是卖票的相声,他不可能去做亏本买卖,商家有钱赚那么做点消费返利没什么不可以,大家都可以给顾客返利。

你做不到郭德纲的那种程度是你自己没本事,只能怪自己和自己的师父,怪不到郭德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