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番薯增产种植技术

浙江省番薯增产种植技术

1 番薯各生长期的种植管理

1.1 发根成活长苗期

通常情况下,该阶段发生在种植之日起的25d之内,阶段作物的主要生长特点有生根、以及茎叶伸长等。在此时,茎叶的生长仍处于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之内,少量的养分即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在进行作物种植时,要采取分层施肥的方式,确保施足有机质基肥,此外还可采用3kg/667m2尿素作基肥的方式进行施肥;在作物成活后,应注意多次淋施有机质水肥,且不可在此时追施大量的速效氮肥,避免徒长现象发生,此种施肥方式能够有利于作物早褪淡、早结薯。

1.2 分枝结薯期

该阶段主要分布于种植后的25~45d之间,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主茎分枝,幼根分化为小薯。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为提前分枝时间、增加分枝数量、确保茎叶维持在合理的数量范围内且生长态势良好,从而提高结薯量。待结薯数值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一般情况下对于早熟种应为植后1个月左右,迟熟种则为1.5个月左右),可加大N-P-K复合肥的施肥量。

1.3 茎叶盛长和薯块膨大期

该阶段主要是指植后的第60~90天,此阶段作物茎叶快速生长,薯块逐渐膨大。此阶段应确保茎叶维持良好的生长态势,从而达到尽早封垄的目的;此外还应注意垄土具有适宜的湿度。在约90d时,即秋分前后,薯块膨大速度大幅度提升,此时应结合培土追施N-P-K复合肥。

1.4 保叶增薯期

该阶段一般分布在植的90~150d,此时茎叶生长速度逐渐趋于缓慢直到衰退,薯块则经历了由迅速膨大到缓慢增重的过渡期。该阶段应注意保持并尽可能地延长绿叶面积及其寿命,从而保证薯块能够持续膨大。从霜降开始到立冬这一期间,应选用有机水肥加以速效氮肥二者混合淋施的方式。同时确保薯田干-湿,增强其耐寒性能。与之相对应的春植薯则大致可以分为发根返青长苗期、茎叶盛长与薯块膨大期3个时期。各阶段的维护工作及方式与上述大致相同,值得一提的是,作物在生长后期应注意适时排除薯沟渍水,确保垄土维持相对干爽的状态,从而保证薯块有效生长。

2 番薯的选地和稻草回田

2.1 番薯的选地

良好的土壤环境应该确保气、热、肥、水均达到一定的标准,具体来说便是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有相对丰富的有机肥以及保水能力等。培成结构适宜的薯垄后,确保种植面积中所种植的苗数量不少于2500株/667m2。此外应注意的是,在植后15d左右时,若发现板结现象,则应及时松土晒白。

2.2 薯田的稻草回田

基本方法是在薯垄最底层施压稻草的1/2或2/3部分,并撒上适量石灰,以松土覆之,然后施以适当基肥,培成薯垄;在薯苗插植后,将余下的稻草覆盖在垄面上。此种方式能够确保土壤肥力及土质疏松,有利于减少杂草的产生。

3 薯块育苗增产种植技术

3.1 种薯选择、育苗操作

收获期间应对种薯进行选择,在选择时应遵循能够保持品种特性、结薯集中且相对均匀,藤头细且无杂根的健康的单株选择原则,在这些单株中选择薯蒂细且勾头,长筒形的端正光滑的薯块最终作为种薯。

育苗通常应选在惊蛰前后,确保该地阳光充足,具有便利的排灌条件,没有薯瘟病的发生,该土壤在经过犁翻晒白后,塑造成宽约1.3m,高0.2m的平畦,打穴种2行,穴距维持在0.3~0.4m之间,在穴底加入腐熟有机肥以此作为基肥。然后将种薯横切成100~150g重量的小块,并在切口处涂抹适当的石灰等物质进行防腐,在种植时确保芽眼向上,然后向其上覆约5cm厚的土壤,淋适当的水确保土壤环境的湿度适宜。

3.2 种苗管理、增殖薯苗

在种薯萌芽出土之后,需要适当进行腐熟水肥的施肥工作,大致施肥次数以2~3次为宜。该苗通常较为稚嫩,无法直接栽插大田。在谷雨节气前后,该苗长至约0.5m时,应注意剪苗增殖。

增殖苗在经过增施草木灰,有机质肥之后,培育45~60d,使其成长为壮苗,然后用于大田种植。在种植时要严格依据用地面积特性标准进行种植。

4 插植增产种植技术

4.1 壮苗的选择

通常来说壮苗应该符合节密、其茎相对粗壮坚韧、剪口多汁、叶片饱满色明亮等原则。

4.2 增产原因

番薯的根一般是由根原基分化而成,壮苗通常根原基大,发根迅速、增量较快,易于成活,且由幼根分化而成的幼薯量多,故能增产。吉山花瑶

浙江省番薯增产种植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