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和《包青天》裡的“八賢王趙德芳”是否確有其人?

秋瑋家的小美食

在很多以楊家將和包青天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中,總有一位正直仗義、懲奸除惡的八賢王,手持金鐧,有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特權。他常常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幫助楊家將、包青天度過難關,並將奸臣繩之以法,因此深受觀眾的喜歡。那麼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在這些影視劇中,八賢王被確認為是趙德芳。根據宋史記載,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子。太祖在位時,被封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後加封檢校太尉。太宗即位後,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寢疾薨,年二十三”。 這時距楊業歸宋(太平興國四年,即979年)只有兩年時間,而楊家將演義中八賢王的事蹟有許多發生在楊業去世之後,所以從時間上看,不可能是這位早已過世的皇子所為。

此外,從小排行來看,太祖趙匡胤有四個兒子,趙德芳排行第四,並非第八;從大排行來看,趙匡胤、趙匡義、趙光美兄弟三人的子輩中,趙德芳生於959年,太宗趙光義的長子趙元佐生於961年,趙德芳比趙元佐年紀還大,比太宗的其他兒子以及趙光美的兒子都大,所以在大排行中,趙德芳仍是第四,不是第八。由此可知,楊家將和包青天故事中的八賢王不會是皇子趙德芳。

當然,也有人認為八賢王的歷史原型是趙德芳的哥哥趙德昭。因為宋太祖曾賜他“金簡一柄,如不法之屬得專誅焉”,這與影視劇中手持金簡的八賢王形象頗似。根據宋史記載,趙德昭是太祖的第二個兒子,由於其兄早夭,所以他曾被認為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不過“斧聲燭影”後,趙光義繼位,隨之對趙德昭懷有很強的戒心,無奈之下,趙德昭最終被迫自殺。趙德昭自殺時,楊業剛剛歸順宋朝,德昭應該不會與楊家將發生什麼關係,更談不上以後屢次救楊家將的事。所以,楊家將中的八賢王應該不是趙德昭。

綜上可知,歷史上確有趙德芳,但沒有八賢王其人。楊家將和包青天故事中“八賢王”,是小說家們根據一些宮廷軼事,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由於這一虛構人物的存在,無疑有助於推動劇情的發展,滿足了人們崇敬忠臣、懲處權奸的心理需要。而他手持的金鐧,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實際上也反映了人們對清平政治的一種嚮往。


與書居

八賢王在傳統戲劇小說裡是公正廉明,正氣凜然的角色,他總會在大宋的忠臣良將被奸臣逼得走投無路時出現幫襯忠臣一把,手執太祖皇帝親賜的金鐧,上打昏君,下打奸臣,讓眾多的聽眾或看客在和故事主人公一同受了奸臣的氣後,有八賢王歸來好出出氣過把癮的感覺。

宋太祖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三子趙德林都早亡,只有二子趙德昭,四子趙德芳,無論是誰都不是宋太祖第八子,趙匡胤也沒有八個兒子。但是大多數戲劇小說中把趙德芳稱作八賢王,其中以《楊家將》為代表,八賢王的女兒還嫁給了楊老令公的兒子楊六郎。

但史實上,宋太祖的兩個兒子去世得都非常早。眾所周知宋太宗的皇位繼承有多種說法,正因為這樣太祖的兩個兒子在太宗朝的處境就非常尷尬,並且德昭和德芳文韜武略都很出色,不是那種皇家紈絝子弟,太宗在繼位後一步步掃除一切將來傳位於兒子的障礙,對他們是有戒心的。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太宗先徵北漢太原取勝後不聽勸阻再伐幽州,在高粱河一戰丟盔卸甲中箭負傷獨自逃回了汴京,軍隊裡找不到主帥還以為太宗被遼國俘虜,將軍們一度商議立隨軍的德昭為帝,回師後發現太宗已然在京。本來這事就這麼過去了,而太宗作為皇帝當然心裡不悅,對太原一戰的封賞遲遲不下,德昭在太宗面前替將士們討賞,不料太宗出言刻薄,讓以後德昭當了皇帝再封賞將士不遲。



趙德昭聽後認為叔父在懷疑自己覬覦皇權,得不到信任,覺得萬分委屈,弟弟德芳還小,心事無處述說,就輕身自殺了,終年才29歲。過了兩年(981年)德芳也莫名其妙病故了,具體情況都無從考證,終年也才23歲,看來和太宗是脫不了干係的。

楊家將的故事的確發生在北宋太宗年間,但楊業在陳家谷一戰被俘身死是公元986年的事,不管是史實還是小說中演繹的大概年份,那時德昭和德芳早已經去世好幾年了,他們無論誰都和楊老令公去世後的一系列故事沒有關係。



而包公的年代裡更不可能有八賢王趙德芳的出現,包拯出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是宋仁宗時代為官從政的風雲人物,和趙德芳的年代中間還隔了一個宋真宗,外加一個宋仁宗,除非穿越劇裡他們能碰在一起。

實在要找一個八賢王的原型,倒是太宗第八子趙元伊有點像,相貌堂堂,令人尊敬,人稱“八大王”,雖然他的事蹟和那些故事相差很遠,但老百姓傳統藝術加工能力可是無與倫比的,把各種因素揉捏在一起,綜合性創造一個物,滿足人們懲惡揚善的心理願望。


看遍山川

趙德芳確有其人,但是八賢王這個封號確是子虛烏有的。

八賢王來自於古代的戲文之中,手持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正義度爆表。但是歷史上確確實實沒有這個“八賢王”,有的只是疑似八賢王原型的趙德芳。

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歷任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但是為什麼說他不是戲文中的“八賢王”呢?因為他僅僅活了23歲就去世了。

他去世的時候,宋太宗親臨哭祭,停止朝會五天,追贈趙德芳為中書令、岐王,諡號康惠。後來加贈太師,改追封為楚王。


文骨甲

確實有趙德芳這個人,但是八賢王這個稱呼確是杜撰的。

趙德芳是趙匡胤兒子,第幾子不太記得了。關於他的死因也有多個說法,其中一個說法是:被宋太祖趙光義猜疑,被逼自殺。

為什麼會被猜疑呢?自然是宋太祖的皇位來的不光明正大。

有兒子的情況下,哪有兄終弟及的傳位制,這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是罕見的,加上種種跡象,有人認為趙光義殺了他哥哥趙匡胤,奪了皇位,對外宣稱是傳位給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