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被滅亡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趙國,在我國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大國。趙烈侯六年(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至趙武靈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稱王,至王遷,前222年,滅於秦國。趙國全境東北與東胡和燕國接界,東與中山及齊國接界,南與衛、魏、韓三國交錯接界,北與樓煩、林胡接界,西與韓、魏兩國交錯接界。


趙國被滅亡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趙國到戰國時期與秦國進行多次戰爭,堪稱秦國統一路上的阻礙。然而這樣一個厲害的大國最後還是消亡,其實不是沒原因的。

趙國被滅亡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繼承人能力不足,一代不如一代。賈誼,在總結秦能統一六國的原因時,提出秦的統一與其“奮六世之餘烈”是分不開的——在秦始皇之前,秦國曾連出六代明君,將東方六國基本打殘,秦國自己也積蓄了充足的實力,這才讓最後的統一大業被秦始皇順利完成。
趙國被滅亡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對封建王朝來說,君主的賢愚,直接與封建王朝的國力掛鉤,秦國就是一個典型的正面例子,而趙國則是反面例子——趙國的最後五代君主: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趙孝成王、趙悼襄王、趙王遷。除了趙武靈王外,其他君主可謂是一代不如一代。

三家分晉的過程中,趙國本是出力最大,實力也最強的諸侯,然而很快就被魏文侯所領導的魏國迎頭趕上,連國都邯鄲都曾曾被魏國攻破。到了趙武靈王繼位的時候,趙國已經是內外交困,處於群狼環飼當中,時刻都有滅國的危機。
趙國被滅亡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趙武靈王繼位後推行改革,實行“胡服騎射”,大大增強了趙國的軍事實力,並滅掉中山,擴地千里,使得國力大幅增強。 趙武靈王死在沙丘後,其子趙惠文王漸漸掌握了國政,趙惠文王此人雖不及其父的雄才大略,但是寬宏愛士、知人善任,乃是一代明君。在他的帶領下,趙國的國力進一步增強,在齊楚兩國相繼衰落後,趙國便成為了東方六國抵禦秦國的領頭羊。

趙惠文王去世後,趙孝成王繼位。趙孝成王繼位的時候很年輕,不過好在老爹給他留下了一個鼎盛的趙國,一個足以抗衡秦國的趙國。然而,趙孝成王實在不算什麼守成之君,在是否接受上黨,以及接受上黨後該怎麼辦的問題上,趙孝成王犯了一系列的錯誤,最終導致長平慘敗,四十五趙軍喋血戰場,趙國國力一落千丈。

趙孝成王死後,其子趙悼襄王繼位。如果說趙孝成王算是志大才疏的話,那麼趙悼襄王就是無德無才。他當趙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罷免大將軍廉頗,自毀長城;接著,他又莫名其妙地娶了一個妓女出身的寡婦為妻,趙國的另一位名將李牧勸諫趙悼襄王,身份低賤不守婦道的女人不能娶,否則會亂了朝綱,趙悼襄王則反駁了他,沒多久他就去世了。

趙悼襄王死後,其子趙王遷繼位。然而趙王遷完全沒有其祖先的英武之風,是個終日只知道聲色犬馬的傢伙,國家大事任由寵臣郭開掌控。這個郭開,是戰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大奸臣,趙悼襄王就是聽信他的讒言,才趕走了公忠體國的大將軍廉頗;如今,郭開又收受秦國的賄賂,向趙國大將軍李牧伸出了毒手。
趙國被滅亡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李牧當時正與其齊名的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對峙,王翦可以通過以逸待勞的方式,耗死楚國大將軍項燕,但對李牧卻毫無辦法。李牧被殺後,王翦立刻勢如破竹擊敗趙軍,俘虜了趙王遷,至此,趙國就算亡國了。趙國亡國後,趙王遷的哥哥,被廢掉的太子趙嘉逃到了代地,在臣子的擁護下建立了代國,算是趙國的延續,但秦國併吞天下的大勢已定,沒過幾年也就被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