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瓷胎堆彩畫琺琅與平彩畫琺琅的區別

文 蔡暄民

關於瓷胎堆彩畫琺琅,查遍現已出版的所有關於中國瓷器的圖版和著錄,沒有類似的闡述,主要原因是沒有實物為證。現代這行內有名的專家幾乎都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北京故宮博物館的實物為引證標準,而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北京故宮博物院都只有瓷胎平彩的畫琺琅器,臺北搞過一次“清宮中琺琅彩瓷特展”並出過一本以此展為主題的畫冊,裡面全是平彩畫琺琅,其他如北京故宮博物館和首都博物館以及天津博物館藏的琺琅彩瓷均為平彩畫琺琅瓷,其敘述都只有“清雍正琺琅彩山水紋瓶”或者“清乾隆琺琅彩蘆雁杯”等等的命名。查看清宮作成秘檔,也只有類似的記載。

清雍正瓷胎堆彩畫琺琅與平彩畫琺琅的區別

因此,以前圖錄著述並沒有錯。我為了能與這些臺北和北京館藏的琺琅彩瓷加以區別,才將這些彩料明顯厚於臺北故宮和北京故宮館藏的琺琅彩器命名為“堆彩畫琺琅”。堆彩琺琅瓷器的畫中景物立體感特強,真實感更明顯,所用琺琅料遠遠多於平彩畫琺琅器,如果你有幸上手堆彩畫琺琅器,即使不用指頭撫摸,也會感到畫面的琺琅彩料象堆塑似的凸現在釉面上。

清雍正瓷胎堆彩畫琺琅與平彩畫琺琅的區別

清雍正瓷胎堆彩畫琺琅與平彩畫琺琅的區別

用指頭撫摸平彩畫琺琅瓷,只感到琺琅料微微高出釉面,而堆彩畫琺琅則畫面厚厚的潤潤的,真實感更強:那些秋季的蔬果掐得出水來似的,那些秋蟲更像在跳動。一隻伏在落蘇上的極細小的甲蟲,當你發現它時,它明顯在爬動,真是驚歎當年宮廷畫師的繪畫功力和掌握運用琺琅料的嫻熟程度,這需要多少次的嘗試,才能博皇上一笑。這就是封建專制皇朝下才能產生的驚世駭俗之作,它既是歷史時代最為頂級的藝術精品,也是封建專制時期用多數人畢其一生心血來滿足一人之歡的見證。 據清宮活計檔記載,雍正和乾隆均數次召西洋畫師郎世寧畫琺琅彩瓷,因為唯有西洋油畫技法與畫琺琅最為接近,也最容易表現景物的細微特徵。

堆彩畫琺琅操作起來難度更大,因濃稠的琺琅料行筆時十分滯筆,稍一不慎畫面即模糊,即使畫得均得心應手,送進窯爐中烘烤,在750℃下也極有可能變形,尤其是厚厚的堆料,成功率更低。所以一件成功的琺琅彩瓷得來十分不易。這樣的具有時代意義的頂尖藝術作品也只能產生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代,在當今社會條件下是無法想象的。

清雍正瓷胎堆彩畫琺琅與平彩畫琺琅的區別

清雍正瓷胎堆彩畫琺琅與平彩畫琺琅的區別

下面要說的另一個問題,為什麼臺北故宮和北京故宮所藏琺琅彩瓷幾乎沒有一件堆彩的琺琅彩瓷呢?現在能見到的少數幾件全是從歐美、日本回流的。說明這些堆彩琺琅彩瓷原來應該陳設在圓明園內的。當年,康熙皇帝下旨要從故宮挑揀最好的珍寶,陳設在自己建造的宮殿——圓明園內,而堆彩琺琅瓷器當時生產本來就稀少,單陳設圓明園還遠遠不夠,故不可能再拿去陳設在故宮內。

清雍正瓷胎堆彩畫琺琅與平彩畫琺琅的區別

從瓷胎堆彩畫琺琅的用料和我們在兩岸故宮見到瓷胎畫琺琅器對比,一件堆彩畫琺琅器的琺琅彩料至少可以畫五件平彩畫琺琅器。當時這些琺琅料全用高昂的價格從法國進口,素有一克琺琅料10克黃金價之說,雖然雍正六年後,宮內自己研發成功了琺琅料,但成本也十分昂貴,而且與進口料比尚缺一分沉穩感,尚顯漂浮的豔氣。而堆彩畫琺琅用的全是進口琺琅料,使畫面還原真實感更強。由此可見,堆彩畫琺琅器的珍貴和稀有,唯有陳設在圓明園最順理成章。這也解答了兩岸故宮見不到一件堆彩畫琺琅瓷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