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史可法抗清殉难的江都知县周志畏(扬州江都)

随史可法抗清殉难的江都知县周志畏(扬州江都)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

南明弘光元年(1645)四月,史可法以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督师扬州,坚持抗清,拒不投降,英勇就义。同时殉难的文武官吏共有200多人,其中就有史可法所信赖的得力助手、江都知县周志畏。

周志畏,字抑畏,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次年任江都知县。当时正值清兵大举南下,扬州镇帅高杰被叛将谋杀,高营兵士失去统帅,恣意横暴,抢劫财物,还公然闯入江都县衙,凌辱知县。周志畏不为屈挠,将为首的作恶害民分子一一拿下,绳之以法。骄兵悍将们闹闹嚷嚷,图谋劫持周志畏。南京的弘光小朝廷闻报,为息事宁人,决定将周调至歙县。这时,督师史可法在扬州正感形势危急,人才匮乏,便对周志畏善言相慰,将他留下,倚为助手,共同抗敌。周志畏敬佩史可法忠勇正直,决心与史公一道,坚守城池,以身报国。

随史可法抗清殉难的江都知县周志畏(扬州江都)

随史可法抗清殉难的江都知县周志畏(扬州江都)

弘光元年(1645)四月十五日,清军10万之众包围了扬州城。史可法在江北各镇不听调动、朝廷又不派援军的情况下,率领城内一万多人坚守孤城。他亲自镇守遭清军主攻的西门,分派周志畏守卫小东门。周志畏身披盔甲,巡逻在城楼之上,日夜不眠,严阵以待。有人来劝他投降,要他交出官印,他坚决不给,并对劝降者严词痛斥。四月二十五日,清军又猛攻城西北角,史可法指挥守军发炮还击,清兵死伤无数。经过激战,清兵借着尸堆攀附登城,守军因孤立无援,抵挡乏力,扬州遂陷入清兵之手。西门被突破后,清兵蜂拥而入,至小东门,将正在指挥军民英勇奋战的周志畏抓获,拥至南门外福缘庵处,用刀将他杀死,推入官河之中。

周志畏殉难后数日都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后来,他的一位仆人到处寻找,在福缘庵附近的官河中,见一尸首浮在水上,认出是他穿的衣服,便将其打捞上岸,解开胸衣,见袋中有一面小镜子,因周志畏平时常以小镜放在怀中,于是确认是他,仆人嚎啕大哭,将其收殓。

随史可法抗清殉难的江都知县周志畏(扬州江都)

爱新觉罗·多铎

清军入城后,其统帅多铎痛恨扬州人的反抗,便纵兵屠杀,10天内,烧杀淫掳,惨绝人寰,死者数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据史籍记载,与周志畏同时遇难的江都县衙官吏还有罗伏龙(知县)、王志端(县丞)、卢渭(幕客)等人。

周志畏与史可法英勇抗清,受到扬州人民的爱戴和怀念。江都名士汪懋麟在他著的《梧桐阁集》中记述了这件事。周志畏和史可法一样,其英名将永世流芳。(朱华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