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建湖縣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1941年9月,鹽城縣劃縣分治,成立建陽縣,1951年7月改稱建湖縣。

建湖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鹽城市中西部。縣城略呈頭朝西南、尾向東北的鱖魚形。地理座標為北緯33°16′~33°41′,東經119°32′~120°05′。南北長約43.7千米,東西寬約48.7千米。總面積1154平方千米,其中水域佔19.58%。建湖全境地處亞熱帶北緣,溫帶季風氣候明顯,日照充足,年平均無霜期212天,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1020.1毫米,年平均氣溫在14℃。適於農作物生長。傳統物產有“稻麥柴蒲藕”“魚蟹鱉貝蝦”,素稱“飯稻羹魚”之鄉。現為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之一。

全境平疇沃野,溝河縱橫、圩區棋佈,長堤環繞、綠樹掩映、呈現一派水鄉風光。境西湖區,有蕩灘5666.67餘公頃,水產品極為豐富,省級旅遊區“九龍口”之奇,“水浮墩”之怪,神奇莫測,聞名遐邇,景色絕佳,有水鄉“西湖”之美稱,令人流連忘返。

建制沿革

建湖縣域原是古淮夷的一部分春秋初屬吳國吳亡屬越。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建湖縣

戰國時屬楚。

秦初為東海郡屬地秦末為東陽郡屬地。

漢初為射陽縣東境。

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射陽、鹽瀆分治境內大部分為鹽瀆縣轄地。

東晉義熙七年公元411年射陽縣廢置鹽瀆縣改鹽城縣縣境東部仍屬鹽城縣西部劃屬新立左鄉縣。

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縣境分屬新安、安樂、射陽三縣。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復立鹽城縣縣境全為鹽城縣地。

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縣境東北部屬阜寧縣。

1941年9月鹽城縣劃縣分治成立建陽縣因與福建省建陽縣同名於1951年7月取建陽、湖垛今建湖兩鎮的首字為名改稱建湖縣。

建縣後先後隸屬鹽阜行政公署、鹽阜分區、蘇皖邊區第五行政區、蘇北行署鹽城行政區、江蘇省鹽城專區、江蘇省鹽城地區1983年為鹽城市屬縣之一[1]。

地理環境

摺疊位置境域

建湖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鹽城市中西部東枕204國道西襟射陽湖。東以廖家溝北段、堆塘河、大洋河與射陽縣分界南以潭洋河西段、南草堰河、皮汊河西段、鹽河與鹽都區接鄰西南以大凹子塘與寶應縣分界西直射陽湖心與寶應、淮安、阜寧三市縣葦蕩毗連西北以戛糧河、北以馬泥溝及漁深河與阜寧縣分界。縣城略呈頭朝西南、尾向東北的鱖魚形。地理座標為北緯33°16′33°41′東經119°32′120°05′。南北長約43.7千米東西寬約48.7千米。總面積1154平方千米其中水域佔19.58%。

摺疊地形地貌

建湖縣域原是古淮夷地的一部分大地構造單元屬揚子淮地臺的蘇北拗陷帶由於平原沉陷幅度不等形成一系列相對的凹陷和凸起建湖縣城位於建湖潛伏凸起地段。縣境草堰口至大團口一線原為黃海的海岸線原有三條南北走向的海岸沙丘穿過其間以後逐漸淹沒。沙丘以東地區為沖積平原明代中葉以後始逐漸形成灘塗明代後期和清代闢為鹽灶民初廢灶興墾始闢為農田沙丘以西地區為堆積平原。東部原海岸線沿岡地帶和西部走馬溝兩岸地勢略高其他地區地勢偏低。

摺疊氣候環境

建湖全境地處亞熱帶北緣溫帶季風氣候明顯日照充足年平均無霜期212天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1020.1毫米年平均氣溫在14℃。適於農作物生長。傳統物產有“稻麥柴蒲藕”“魚蟹鱉貝蝦”素稱“飯稻羹魚”之鄉。現為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之一。

摺疊水文環境

全境平疇沃野溝河縱橫、圩區棋佈長堤環繞、綠樹掩映、呈現一派水鄉風光。境西湖區有蕩灘5666.67餘公頃水產品極為豐富省級旅遊區“九龍口”之奇“水浮墩”之怪神奇莫測聞名遐邇景色絕佳有水鄉“西湖”之美稱令人流連忘返[3]。

旅遊景點

摺疊九龍口風景名勝區

“九龍口”是以湖蕩溼地資源為主的省級自然風景名勝區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九龍口風光位於建湖縣蔣營鎮境內地處古射陽湖腹部的鹽城、淮安、楊州三市交界處面積約7000公頃臨近鹽淮高速公路入口可與揚州、淮安旅遊景區形成蘇北旅遊網絡。

九龍口傳說美麗。傳說堯舜時有一條惡蟒經常興風作浪殘害百姓老百姓燒香求神驚動了玉皇大帝派九條青龍同惡蟒展開了殊死搏鬥搏鬥時形成了9條河的痕跡這9條河呈輻射狀匯聚一小島——龍珠島故稱“九龍口”傳說青龍至今仍在龍珠島上縛住惡蟒永保人間太平。

九龍口景色秀麗登臨龍珠島上的九龍樓縱目眺望天光湖影盡收眼底。陽春三月蘆芽出水柳垂倒影紫燕掠天炎炎烈日露珠滴翠綠葉搖曳荷花映日實乃避暑之佳地三秋季節風吹荻草聲瑟瑟多見蘆花少見人冬春季節漁村臨水風來闊海國無山落日遲。“龍樓倒影”、“晨霧輕紗”、“荷港觀魚”、“綠波泛舟”等11處自然景觀更令人美不勝收心曠神怡。

九龍口資源豐富據初步考證有64種野生禽獸75種野生植物62種樹木36種水產品2500公頃蕩灘被譽為天然的“聚寶盆”、“金銀灘”。

九龍口以其燦爛的歷史人文秀麗多姿的澤國風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吸引大量的遊客觀光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中央電視臺、江蘇教育電視臺先後將“九龍口”美景拍攝成專題片分別在《九州神韻》、《經濟萬象》、《走遍中國》等欄目中播放。

2003年九龍口龍珠島擴建工程被列為“政府十大重點實事工程”共投入資金近300萬元 2004年龍珠樓裝璜一新內設茶座、客房投資1500萬元建設的水寨工程於2005年4月建成對外開放。2005年10月被評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九龍口”風景區經過開發利用已逐步成為融觀光、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旅遊區。

摺疊陸秀夫紀念館

陸秀夫1238--1279字君實楚州鹽城今江蘇建湖建陽鎮人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陸秀夫紀念館。20歲南寧寶佑四年與文天祥同登進士榜。祥興元年1278為左丞相次年2月元軍大舉南犯君實輔弼幼主駐軍崖山抗元不幸戰敗驅妻、子入海後即懷揣玉璽負幼帝趙壯烈投海終年42歲。

在華夏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陸秀夫是唯一抱幼主壯烈蹈海、以死殉國的愛國丞相其崇高的人格影響巨大其浩然正氣長留天地之間永為我中華民族的驕傲其人其事具有壟斷性價值其相關遺蹟景點的開發對於發展地方旅遊業、向中國和世界宣傳建湖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為紀念陸秀夫歷史上建有忠烈堂、景忠堂、景忠坊、景忠橋、陸秀夫讀書處、景忠書院等紀念性建築惜毀於日軍侵華的炮火。進入21世紀家鄉人民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弘揚愛國主義在忠烈堂舊址啟動了陸秀夫紀念館建設工程。目前已建成忠烈堂、讀書處、碑林和鹽城市陸秀夫研究會辦公用房等完成了陸秀夫紀念館首期建設工程並正式對外開放。主建築忠烈堂正廳供有陸秀夫座像東廂陳列陸秀夫生平事蹟圖片西廂陳列鹽城、澄海、崖山、南澳、深圳等地陸秀夫紀念建築彩照。陸氏讀書精舍內陳列有陸秀夫的遺著、手跡影印件等文物有些文物乃第一次公開面世。從全國各地徵集而來的200多幅名人書畫分別佈置的陳列館內。碑廊所勒石的一批墨寶涵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的名家書法作品包括少數名族文字。

摺疊雙湖公園

建湖縣雙湖公園位於縣城南部東臨湖中路西靠建寶線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雙湖公園南接雙湖路是由原先兩個廢棄的窯塘變廢為寶蓄水形成的開闊湖面建設而成。整個公園面積達2000多畝其中水面面積近千畝綠化面積近1000畝是蘇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生態公園。公園於2008年8月18日開工目前公園已基本建成。

公園由杭州園林院設計它是以建湖水鄉風貌為基礎以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湖雜技和淮劇文化為內涵以水綠生態為特色以大面積湖泊和花草樹木為主體是一個開放式綜合性生態公園。

公園充分考慮與周邊環境的整體協調突出園區的生態性、休閒性和文化性。整體性充分考慮公園與周邊環境的整體性做到自然滲透、無縫銜接特別是在功能區塊劃分、河流水域的整理等方面要考慮與城市總體環境的銜接帶動周邊地塊的發展生態性突出綠化在公園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以綠為主通過植物、地形、水體的綜合處理形成生態化的空間格局休閒性採取“大開放、小封閉”的管理模式通過休閒服務設施的建設協調公園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之間的關係文化性深入挖掘具有建湖特色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賦予公園深厚的文化內涵。

規劃採用“一心二片六區”的總體佈局構架。一心中心水體區利用現有磚場挖掘形成的低窪地帶蓄水形成開闊湖面公園佈局圍繞中心水體展開。二片文化休閒片和生態體驗片以展示城市文化底蘊為總出發點。文化休閒片沿城市主幹道一側展開將建湖傳統文化融入到公園環境之中生態體驗片在城市開發地塊間形成緩衝綠帶形成生態廊道創造變化的公園空間。六區即民俗休閒區、生態遊憩區、自然景觀區、康體活動區、佛教文化區及商務接待區。六大區域之間通過公園綠化組織及園路系統有機地組成一體的形成一個滿足居民休閒活動需要、具有多重功能的現代城市綜合性生態公園。

摺疊西陽村

西陽村古剎是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新陽村泰山寺的俗稱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西陽村古剎因位於新陽村之西故名。泰山寺亦稱東嶽廟為道教崇祀東嶽大帝之觀院後被僧徒所居改為佛教叢林稱“泰山禪寺”。相傳新陽村泰山寺與鎮江金山寺為姊妹寺均為江北居士馬良所修建。該寺與中國四大名山同宗是臨濟宗派在江北創立的最大道場曾多次受權放戒聲譽遠播故有“不是名山的名山”之稱。

西陽村古剎創建於唐代發展於明清時期曾有過一段顯赫的歷史。自明萬曆間戛糧河、建港溝疏浚後周圍有五條河流呈扇狀匯聚而來成“五龍抱珠”風水寶地八方香客紛至沓來香火日盛。全寺原佔地50多畝建築宏偉分左、中、右三大部分廟宇300多間大小天井二十多個徑數參差有別多組殿閣佈局和諧。寺內供奉道教的神仙帝君、佛教的菩薩、羅漢等天地神祗大小偶像近千尊個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具有很高的雕藝水平。文昌宮除供奉文昌帝君外還崇祀儒家祖師孔子及四聖十哲。寺內同供三教偶像這種儒釋道“三教混同”現象是一般寺院所少有的。抗戰前成書的《續修鹽城縣誌》曰“縣境寺廟香火之盛以西陽村為最”。平時來此燒香拜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至四月初八的香期內每天要接待上河和下河州縣香客數萬人之多。據古老相傳揚屬和淮屬地區的子民壽終正寢時都要到西陽村閻羅殿過堂方可進入地府。就由於這類神話影響高郵、寶應、興化、泰州地區的信佛群眾每年都趕來敬香禮佛致使西陽村香火久盛不衰。此外西陽村還有六個下院分佈大江南北共有僧徒300餘人。其規模之大輻射之廣江北僅此一家故被譽為“江北第一寺”。

改革開放以後在地方黨委、政府和宗教部門的關懷下泰山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被正式批准立點開放。原西陽村籍的旅外和尚紛紛迴歸參與重建在舊址上陸續建成了觀音大殿、誦經堂、地藏王殿和其它配套設施佛像全部裝金面貌煥然一新。近幾年每年“三月三”香火節來此敬香禮佛的群眾達數萬人之多。

摺疊喬冠華故居

喬冠華建湖縣慶豐鎮東喬莊人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喬冠華故居時年16歲193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後留學日本、德國獲博士學位他擅長為文其文鋒犀利鞭闢入理啟迪世人筆名“喬木”傳頌海內外。

新中國成立後喬冠華先後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副部長、部長等職。他曾出席討論朝鮮問題的聯合國安理會會議擔任中國代表團顧問參加朝鮮停戰談判隨周恩來總理多次出訪參加多國邊界談判。1971年喬冠華受命任26屆聯大中國代表團團長他不辱使命一舉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傳頌世界外交史壇。1983年9月22日喬冠華在北京逝世。

喬冠華故居是依託喬冠華在中國及國際外交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這一濃厚的人文資源而開發的旅遊景點地處鹽淮公路路邊。為了進一步充實故居內涵增強景點的吸引力地方政府決定對故居進行擴建並徵得了喬冠華夫人章含之和喬冠華之子喬宗淮的大力支持。1990年地方政府和村民自籌資金30多萬元進行一期修建並收集了喬冠華生前大量的用物及圖片、資料予以陳列。

摺疊朦朧寶塔

朦朧古塔位於建湖縣寶塔鎮境內射陽河、北塘河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朦朧寶塔、西塘河等重點航道交界處她始建於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系蘇北地區目前唯一的原貌保存較好的千年古塔文化歷史底蘊相當豐厚被烈為鹽城市重點保護文物。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時夜巡軍營信馬由韁無意闖入敵營後被追催馬逃逸途中跳入一枯井藏身隨即有蜘蛛在井口織網覆蓋敵軍追至枯井見井口蛛網料定井中無人致使李世民獲救。後李派人在井口建塔取名“朦朧塔”即“月下蒙龍”之意。

朦朧塔地處重要航道交匯處位置得天獨厚。明清以來四周十分繁華一直是鹽阜地區乃至蘇北的重點水運交通中心、宗教文化活動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朦朧塔邊有淨慧寺毀於“文革”遺址東有三官殿南有毗蘆閹西有關帝廟北有朦朧院常年香客不斷。周邊的“一河兩水雙流月”、“一里不到九座橋”等十大奇景更是唯此獨有引人入勝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廟會節盛況空前。緊鄰寶塔的朦朧街店鋪林立商賈如雲至今仍是古蹟斑斑遺風迴盪每年到此觀光敬香者數萬人次。由於朦朧古塔與周邊的自然景觀相映成趣又處於水陸交通的樞紐位置加之其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厚因而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近年來先後投入巨資新建了“肉身堂”和“菩神殿”“觀音殿”和著名書法家曹志桂書法作品館正處緊張籌建階段不長時間朦朧塔將會成為集觀光、休閒、開展宗教活動為一體的旅遊區[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