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中國商業銀行最具價值跨境金融服務品牌榜

2016-2017中國商業銀行最具價值跨境金融服務品牌榜

隨著中資企業“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對中資銀行提供“跟隨式”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毋庸置疑,中資銀行一定是中資企業進行跨境金融投資的最佳夥伴,然而,中資銀行面對中資企業所提出的包括跨境政策諮詢、跨境金融系列服務等需求性課題,都將面臨全新的挑戰。

如何幫助中資企業順利走向海外市場,中資銀行需要在跨境戰略選擇、產品與服務創新、影響力價值上,進行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動。

在此背景下,《經理人》聯合《公司金融》雜誌,對和中資企業一起“走出去”,並對它們提供切實有效的跨境金融業務的商業銀行,進行了梳理、研究、跟蹤、分析,最終推出了年度20家最具價值的跨境金融服務品牌榜單。

制榜:沈偉民 龔雄武

銀行跨境金融,和中國企業肩並肩

和中資企業一起肩並肩深耕國內,一直到近年來的攜手“走出去”,這是中資銀行的必然選擇。

雖然,人民幣及金融體系的國際地位暫時遜於部分發達國家,不過中資銀行業國際化最核心的經濟要素卻已具備,包括平安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一大批優勢銀行如今已經率先走出了第一步。

當前,我國正處於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中國銀行業機構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積極推動促進中資企業實現全球化經營戰略,對我國經濟轉型和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資銀行:隨中資企業“走出去”

近年來,中資企業國際化經營發展迅速,對外投資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根據《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因本文截止期尚未公佈2016年數據,暫以2015年數據為例),2002~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幅高達35.9%,“十二五”期間對外直接投資5390.8億美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4倍。

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了1456.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超過了同期實際使用外資(1356億美元),首次實現了資本項下淨輸出,佔到全球流量份額的9.9%,金額僅次於美國(2999.6億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

截至2015年末,我國2.02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國(境)外設立3.08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分佈在全球188個國家(地區);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10978.6億美元,佔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出存量的份額由2002年的0.4%提升至4.4%,排名由第25位上升至第8位。2015年末中國境外企業資產總額達4.37萬億美元。

2016-2017中國商業銀行最具價值跨境金融服務品牌榜

總體來看,我國企業境外投資呈現以下特點:

  • 合作方式日益豐富。對外投資手段從以往的以綠地投資(又稱“創建投資”,指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境內設立國際獨資企業和國際合資企業的投資形式)為主,逐步發展到收購、兼併、合作經營等多種形式。

  • 投資領域更加多元。除商貿服務、批發零售等傳統行業外,金融、能源、基礎設施、資源製造業等領域的投資合作和跨國併購也日益增多。

  • 覆蓋地域不斷擴展。經過多年市場開拓,目前我國的投資已遍佈全球近八成的國家和地區。

  • 民營企業影響與日俱增。近年來,非國有企業憑藉其獨特競爭優勢,國際市場份額大大提升,在我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中機構數量已佔比近半。

隨著中資企業“走出去”步伐的不斷加快,部分中資銀行也加大相關海外業務拓展力度。跟隨客戶,佈局海外,穩步推進國際化發展已成為一些中資銀行在新形勢下的重要戰略選擇。

目前,中資銀行服務企業“走出去”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境外機構網絡佈局逐步擴大。

一方面,以大型商業銀行為主力的中資銀行在客戶跟隨戰略引導下,抓住一些國家經濟低迷、產業結構調整、市場準入政策放寬的有利時機,通過自主申設、戰略併購等手段,積極拓展境外經營網絡。

截至2015年末,共有22家中資銀行在海外設立了1298家機構,覆蓋了5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級機構213家,主要分佈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

另一方面,近年來中資企業“走出去”呈現向新興市場國家等欠發達地區重點傾斜的趨勢,但中資銀行海外網點多集中於發達國家的幾大國際金融中心,整體網絡佈局仍不平衡。

例如,以中石油為代表的國有企業主要著力於資源較密集的發展中國家,以海爾、華為和中興為代表的民營企業也在發展中國家加快業務拓展。

相比之下,各中資銀行在發達經濟體設立的分支機構數量超過了其海外機構總數的80%,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機構佈局較為滯後。

二是金融產品及服務日益多樣化。

為滿足企業“走出去”實際需求,中資銀行不斷創新完善產品和服務體系,除提供出口信貸和境外投資貸款等基本金融服務外,努力創新為境外企業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

近期,中資銀行在境外大力拓展境外發債、併購、上市等顧問服務以及銀團貸款等投資銀行服務;加速發展國際結算、內保外貸等中間業務,以及跨境人民幣、全球現金管理等風險管理服務;積極探索個性化服務,努力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儘管中資銀行在拓展境外產品體系和服務範圍上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無論在廣度和深度還是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都與中資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隨著中資企業在海外工程承包、跨國投資併購等領域經營活動日趨活躍,企業的融資需求日趨多元化,而中資銀行在海外提供跨境金融服務時,往往侷限於一般性的貿易金融業務,尚未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事前金融諮詢、事中融資、事後管理支持等綜合經營產品體系和服務能力。

目前,中資銀行在海外併購諮詢方面的團隊建設較薄弱,綜合性金融服務能力較為欠缺。此外,中資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的金融產品種類少,避險工具缺乏,同類產品的價格與外資銀行報價相差很大,境外中資企業很多情況下只能選擇外資銀行的產品和服務。

三是相關支持配套政策和措施陸續出臺。

針對“走出去”企業呈現的新趨勢、新特點,近期中資銀行有側重地出臺、制定多項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幫助企業打開市場、控制風險。

例如,為強化對民營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支持,政策性銀行出臺了《關於加大對民營企業“走出去”支持力度的指導意見》;為推動企業出口業務發展,大型銀行制定了《短期出口信保融資業務管理辦法》、《關於支持企業“走出去”促進信貸業務跨境發展的意見》等。

然而,相關銀行支持政策和措施仍缺乏統籌協調和系統性,尤其在針對中小企業海外發展方面的支持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強。

四是服務企業“走出去”團隊日趨專業化。

為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和專業能力,中資銀行近年來積極建設“走出去”核心團隊。

例如,一些大型銀行初步建立起面向中資企業集團全球經營範圍的多產品交叉營銷團隊,同時,在強化專業團隊分工的基礎上,針對重大或複雜項目,通過抽調相關人員以項目組方式集中工作,以保證服務效果和質量。

但由於起步較晚、經驗相對不足,與外資銀行相比,中資銀行對當地市場、文化和監管政策環境的熟悉程度仍存在較大差距。

中資銀行:加推跨境金融解決方案

隨著中資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各種貿易項下和資本項下的跨境交易行為層出不窮。

商業銀行必須緊跟企業這一步伐,敏銳捕捉跨境交易主體的金融需求,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其一,支持中資企業在境外發行股票、債券以及開展兼併收購等業務。

隨著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實力的認可,越來越多受國際投資者認可的中資企業開始“揚帆出海”,到海外市場開展各種形式的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包括但不限於在境外直接發行股票、債券,在境外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開展兼併、收購,在境外開展資源勘探開發、設立研發中心、實驗基地和全球營銷及服務體系等。

這些資本運作,對於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境外資本市場環境、法律環境、會計準則等與中國存在很大差異,中資企業迫切需要獲得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的配套服務。

作為企業增信的一個重要手段,國內商業銀行的配套金融產品和服務不可或缺。

例如,在中資企業與境外被收購標的公司進行商務談判過程中,中資銀行出具的承貸意向函,可消除被收購公司對於後續收購資金的後顧之憂。

再如,近年來,中資企業赴海外發債現象有所增多,而發債所需要的信用支持,大多為發債主體境內有實際運營的母公司所提供的支持函/安慰函、維持良好運營協議、人民幣備用貸款額度等,由於均非法律意義上的擔保,無法為境外債券持有人提供“硬”的還款保障;而如果國內商業銀行能為債券提供備用信用證支持(內保外貸),則該債券評級往往等同於提供備用信用證擔保的銀行的評級,發債的票面利息也會較低。

其二,為境外股東股息紅利匯出、股東減持等提供便利。

隨著更多的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到中國資本市場,A股上市公司外資股東的分紅派息所得資金購匯匯出境外的需求增多,外資股東減持A股現象也時有發生。

活躍的市場交易行為,是一個日益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活力的體現,也是“中國製造”國際化的體現,有利於未來更多的中國製造業企業開展更為廣泛的國際合作。

國內商業銀行應順應資本市場開放的潮流,在遵循中國人民銀行、外匯局、證監會等相關部門監管政策的前提下,合法、合規地幫助上市公司股東辦理跨境收支;同時,為滿足企業合理合規的理財、外匯避險及增值、融資等需求,商業銀行還可以為企業量身定製人民幣存款質押、內保外貸、美元融資等業務,以便利企業的跨境資本運作。

其三,為中資企業境外私有化退市提供服務。

近年來,赴海外上市的中資企業越來越多,有些已經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公司。

對於中資企業而言,在境外上市還是在A股上市,完全是其基於對境內外資本市場和自身經營模式、融資需求等因素的綜合考量,進行自主選擇和動態調整的企業行為。

隨著企業的經營和需求的變化,不乏一些優秀的企業,選擇在海外退市,返回A股上市。這些優秀企業能夠帶回國外發達市場的先進管理經驗、經營理念,更好地融入到“中國製造”的升級轉型和跨越式發展中,有利於提升“中國製造”的整體競爭力。

國內商業銀行可通過創新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為中資企業的海外退市活動提供政策諮詢、國際收支、搭橋貸款、併購貸款等多種支持。

比如,中資企業在海外私有化退市前,私有化發起人需要向小股東回購公司股份,因此會有較大的融資需求。

具備資金規模優勢的政策性銀行可以在質押退市公司股權的前提下,為其提供搭橋貸款、跨境併購貸款;商業銀行則可在符合跨境擔保監管政策的前提下,為其提供融資性對外擔保,以“內保外貸”的方式幫助企業在境外實現融資。

其四,為中資企業海外貿易平臺提供融資便利。

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業企業已經離不開國際原材料採購市場、產成品銷售市場和海外營銷渠道。

擁有一個高效便利、成本低廉的海外貿易平臺或銷售平臺公司,成為很多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選擇。這些境外公司需要在當地獲得融資支持,而其輕資產的特徵,又較難達到當地銀行的授信門檻。

作為支持中國製造類企業“走出去”的一個重要融資增信手段,國內商業銀行可佔用境內企業的授信額度,為其開具融資性涉外保函,幫助其境外公司獲取境外當地銀行的貸款等融資支持。

總之,在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並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征程中,中資商業銀行大有可為。

2016-2017中國商業銀行最具價值跨境金融服務品牌榜

《經理人》也注意到,企業的國際化生產經營活動,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引進來”和“走出去”所能概括的,而是越來越趨向於綜合、複雜的跨境交易行為,而很多具有優勢能力的中資銀行已經緊跟這一趨勢,不斷嘗試跨境“供應鏈”融資、跨國公司“資金池”等新興的跨境銀行產品,並努力融合貿易金融產品、投資銀行產品等,形成全方位的銀行產品與服務,搶佔跨境金融新高地。

基於以上背景,《經理人》雜誌聯合《公司金融》雜誌在本屆金融榜單的評選上,聚焦商業銀行在跨境金融這一趨勢性業務上的表現,以期樹立中國銀行業在國際化進程的優秀典型,提升中國金融的國際地位,加快供給側改革進程,並由此激活實體經濟,維護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

歷時3個月,通過對商業銀行的目標篩選、到入圍名單的確定、複選以及最後階段的專家和經理人數據端的評議、投票,最終誕生了“2016~2017中國商業銀行最具價值跨境金融服務品牌TOP20”榜單。

2016-2017中國商業銀行最具價值跨境金融服務品牌榜

平安銀行能超越五大國有銀行,排名第一,主要是因為其先行一步,通過整合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數據,在業內率先推出了創新的線上化、全流程、一站式跨境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跨境e金融”。

根據瞭解,平安銀行的“跨境e金融”最終目的是以跨境交易為驅動,為客戶提供智能化的信息、貿易、金融等一攬子服務,構建集交易撮合、銷售及訂單管理、物流、保險、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支持平臺,同時實現商流、信息流及客戶資源共享,推動建立跨境交易的大數據交互平臺,進一步突出1+N供應鏈金融產品普惠、便利等特性,實現互聯網+金融+外貿的有機結合。

另外,平安銀行的“跨境e金融”還兼具功能領先的跨境第三方支付系統,為中小外貿商家提供便捷的跨境電子收付款服務。平臺的跨境資金池服務功能,依託銀行的境內賬戶、離岸OSA、NRA以及FTN賬戶,在一家銀行內部實現了外幣現金管理的高效運營。

此外,平臺創新推出的外貿管家功能模塊,客戶只需註冊橙e網就能免費使用平安銀行提供的線上管理平臺,能夠輕鬆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合一,支持境內外多個公司的多個賬戶管理。

這些跨越銀行傳統產品的互聯網增值服務為企業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體現了平安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市場推廣過程中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當然,在分羹跨境金融市場上,五大國有銀行也在加快自己的節奏。

一直以來,中國銀行都是跨境結算領域的市場領跑者,是企業辦理國際結算及貿易融資業務的首選銀行。

比如,為解決涉外承包工程企業向境外工程業主開立大金額的投標保函、履約保函、預付款保函時,遇到的保證金不足或授信額度不足的問題,該行向市場推介獨具中行特色的風險專項資金項下的保函業務,深受涉外承包工程企業歡迎,有力地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

截至目前,中行已累計為企業辦理該業務超過1億美元。又如為廣西最具有代表性的“走出去”企業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開立公司全球外匯資金集中賬戶,為該公司辦理了海外直貸、內保外貸、協議融資的貿易融資產品累計超過1億美元,以優質、高效、專業的服務獲得了柳工的高度好評。

農業銀行則促進人民幣在東盟、中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使用,專門打造出跨境金融服務新平臺,比如在廣西成立東盟跨境人民幣業務中心功能,在雲南成立泛亞業務中心,在內蒙古成立對蒙跨境人民幣業務中心,推進人民幣與越南盾、緬幣、老撾基普、泰銖、蒙古國圖格里克等貨幣的交易兌換;在全國首家推出人民幣與塔吉克斯坦索莫尼掛牌交易,並創新跨境金融服務模式,支持農業“走出去”,為涉農企業在塔吉克斯坦建設棉花產業基地發放人民幣項目貸款。

另外,在發展離岸人民幣投融資業務方面,農業銀行除在香港、新加坡持續發行和承銷人民幣“點心債”、“獅城債”外,還率先在臺灣地區發行“寶島債”、在德國發行“萊茵債”、在阿聯酋發行“酋長債”、在倫敦發行綠色債券等人民幣債券。

工商銀行的戰略與策略是,依託商業銀行業務優勢,憑藉強大的客戶基礎和外部合作資源,不斷開拓創新投資銀行業務,形成集交易前的撮合、交易中的融資方案設計和資金安排、交易後的資源整合和本地化服務為一體的全流程跨境併購金融服務體系,為跨境併購客戶提供包括交易顧問、融資顧問、併購融資安排等在內的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僅2015年,工行牽頭組織完成跨境併購交易25筆、累計交易金額超過218億美元,佔中國企業“走出去”交易總額比例近20%。

建設銀行則在2016年12月21日正式對外發布了“跨境e+”綜合服務平臺。這是中國建設銀行針對跨境電商類業務專項推出的統一金融服務品牌。目前,跨境e+平臺已經對接十幾家平臺公司,服務數萬家終端小微客戶,月均結算量超億元。

交通銀行作為跨境人民幣業務首發銀行之一,利用其“一體兩翼”的境外機構佈局,充足的境外銀行資產配置和全球各國家地區建立的同業代理行關係,為企業“走出去”及境外“請進來”提供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

交行的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涵蓋國際結算、貿易融資、跨境投融資、全球財富管理、投行服務、帳戶服務等方面。

業務可操作品種涵蓋各種企業類型,對於進出口貿易企業,交通銀行將提供跨境人民幣結算、跨境人民幣信用風險管理、人民幣融資、保理等;對有“走出去”打算的企業,交通銀行亦提供跨境人民幣保理及擔保服務、投行業務、人民幣NRA賬戶服務等。

除此,股份制和城市銀行也亦步亦趨,積極加速佈局跨境金融業務。

招商銀行推出的“跨境金融”服務,為企業“走出去”和全球化經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綜合化貼身金融解決方案。其“跨境金融”全面覆蓋了從進出口貿易、境外承包工程等傳統領域,到對外投資、兼併收購以及境外IPO、發債等海外籌融資等新型資本領域的金融服務需求。

郵儲銀行提出了跨境電商一站式金融服務理念及四大類產品體系,並在2016年發佈了其跨境電商專屬產品—“跨境e貸”、“保稅e融”,分別針對出口型與進口型跨境電商,量身定製靈活便捷的金融信貸方案。

興業銀行發揮多牌照綜合化經營優勢,有效整合集團資源,為客戶提供“本幣+外幣”“商行+投行”的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務。截至2016年9月末,該行貿易金融客戶數18768戶,跨境結算業務量661.31億美元,其中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量累計869.70億元。

中信銀行成功上線了國內首套“全程不落地”的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系統。該系統可提供包括14個外幣幣種的線上結售匯、收付匯、跨境人民幣收付、國際收支申報、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申報和個人結售匯登記等服務,是國內首套從前端交易到後端申報支持“全線上、自動化”處理的跨境支付系統。

浦發銀行利用身在上海自貿區便利,充分運用FT賬戶體系和“創新監管互動機制”,在拓展FT賬戶功能、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創新外匯管理體制、推進利率市場化、建設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等各個領域參與了全維度的自貿區創新首發,並連續6次入圍上海市金融辦組織的自貿區金融創新案例,是創新案例數量最多的銀行。

光大銀行在國內較早實行國際結算業務的集約化管理和集中操作,已經擁有大量精通信用證業務、UCP600、託收統一規則、保函業務規則和相關法律的從業人員,能為進、出口商提供開證、審單、處理糾紛等全面的專業化結算服務。目前,光大銀行能提供包括進、出口商所在國家風險、產品市場走勢、進、出口方銀行選擇、信用證條款、單據質量、外匯管理、融資方案諮詢等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無獨有偶,和中信銀行一樣,民生銀行也推出了一套“全程不落地”的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系統。不同的是,民生銀行的這一系統提供了包括9個外幣幣種的線上結售匯、收付匯、反洗錢、國際收支申報和個人結售匯登記等服務,從前端交易到後端申報實現“全線上、自動化”處理,為跨境電商支付結算提供了高效的服務支持。

廣發銀行推出的“跨境直通車”服務,則專注於跨境人民幣綜合金融和國際貿易融資領域,將現金管理產品創新理念嵌入到跨境金融綜合服務方案中,為企業提供涵蓋本外幣國際結算、貿易融資、跨境擔保、項目投資、避險理財、現金管理等六大領域的產品和服務。

上海銀行則利用滬港臺“三地上銀”、香港子行、戰略投資者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服務平臺及上海自貿區業務平臺,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跨境金融綜合服務。

華夏銀行的策略是,與境外1522家銀行建立代理行關係,以此覆蓋全球115個國家和地區。其跨境金融業務是為進出口企業提供國際結算、跨境人民幣結算、外匯擔保、貿易融資等全方位產品和服務。此外,通過與國際同業建立代理行關係,支持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與同業單設、互開本幣結算帳戶拓展人民幣清算網絡;與代理行通過客戶互薦,為中外企業搭建全新的國際金融服務平臺,不斷為“走出去”企業拓寬國際資源。

北京銀行發佈了其為自貿區內企業量身打造的自貿區綜合金融服務產品“自貿盈”,該產品包括:跨境直貸、跨境融資保函、國際貿易福費廷、跨境理財、全球現金管理、前海跨境貸、租賃支付通等。

寧波銀行的“跨境盈”金融服務平臺早在2013年年初就已推出,是寧波銀行與華僑銀行等境外銀行聯合打造的境內外一體化跨境金融服務平臺。

江蘇銀行通過推出“跨境匯e融”綜合服務平臺以支付單據、物流單據、交易單據及資金流、信息流、貨物流的“三單對碰、三流合一”為目標,建立適應跨境電商的一體化金融服務體系,全面滿足跨境電商企業的綜合金融需求同時有效解決了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需求。

南京銀行則切入到中資企業上海電建參與菲律賓火電項目建設項目中。

當然,《2016~2017中國商業銀行最具價值跨境金融服務品牌TOP20》只是一個年度最佳代表和縮影,事實上,還有無數的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在積極參與中資企業的跨境金融服務。儘管,國際經濟目前依然存在不確定,風雲變幻依然莫測,但是我們相信,在和中資企業肩並肩“走出去”的同時,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中國金融機構,將越來越有能力學會國際化。

附文:

2016-2017中國商業銀行最具價值跨境金融服務品牌TOP20評選說明

評選活動由《經理人》、《公司金融》雜誌主辦,經理人網與海豚會協辦的評選活動,該活動於2016年9月1日正式啟動,至12月1日結束。

在歷時3個月的評選過程當中,《經理人》、《公司金融》雜誌通過採訪、電話、郵件及網絡與登陸A股、H股的中資商業銀行接洽,其中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銀行等,蒐集了大量文字及媒體資料。最終,評審團專家從戰略價值表現、商業變革表現、服務價值表現、影響力表現等方面,評議出了20家中國商業銀行最具價值跨境金融服務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