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利用春節期間,回到了我童年時代住過的小山村----外公的老家鎮沅縣回約村,行前在網上查詢了鎮沅的有關資料,做足了行前的準備工作,諮詢兒時的夥伴王強同志,由他幫我們預訂了各個地方的酒店、行程,、。幸運的是這次春節王強剛好也帶母親回鎮沅過年,有他引導和介紹,使我們的鎮沅之旅順利成行。鎮沅之旅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鄉情、鄉音、親情溢滿我心,家鄉的風景如詩如畫,讓人感動不已。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回約村,那是父親的老家,我和姐姐在那裡渡過了快樂的兒童時光。聽我母親講,當年有了弟弟後實在沒有精力又上班又帶三個孩子,於是將我和姐姐送回到了鎮沅老家,姐姐待了一年多就回思茅上學了,我一直待到妹妹出生,母親利用產假的機會才到鎮沅將我接回思茅,一年後我在思茅開始上小學。如此推算,我們應該是在1970年前後到鎮沅,姐姐應該是在1971年回思茅的,而我是1972年4月回思茅的(這個有比較清晰的記憶)。1976年暑假時父親曾帶著我和姐姐、弟弟回過一次老家,距今天算來已經40多年了。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記憶中當年在回約村的生活是很美好的,無憂無慮,我們和我們的爺爺、奶奶(我們稱呼為阿公、阿奶)住在一起,還有一個寶鳳姐好像是哪個小學的老師,姐夫老是喜歡喝酒……我們家的房子就蓋在一個山坡上平出來的臺階平地,和我們平行的還有一戶人家,那就是王強的家,王強是我們童年時代最好的小夥伴,我們有很多一起玩耍的童年記憶。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在我們家的周圍都是梯田(現在的叫法啦),記得屋前是水田,我爺爺他們每天在田裡勞動,犁地、耙地、插秧、收穫……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耙地:在水田裡,牛走在前面拉著一個四方形的耙子往前走,人站在耙子上拉著韁繩,我最喜歡和阿公一起站在耙子上,享受著輕風拂面,好不愜意。還有晚上和阿公他們一起去稻田裡捉黃鱔,舉著松明火把,發現水田裡縮捲成一團的黃鱔,立刻用竹製的夾子快速捉住黃鱔,我的任務就是揹著一個小竹簍去裝黃鱔啦……阿公家有兩幢房子,都是兩層的結構,正屋底層住人,二層放糧食,院子裡種了桃子樹、象牙芒果樹,記得1976年暑假回去時,我和姐姐每天都拿根木棍將樹上的桃子打下來享用,又大又甜又新鮮的桃子讓人記憶深刻。房子後面是一片自留地,勤勞的阿奶種了很多蔬菜,還有一棵掛滿果實的、高大的李子樹。我常常跟著阿奶去菜地裡玩耍、摘菜,記得有很香、很好吃的寬邊韭菜……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在老家的時光中記憶最美好的一部分就是和小夥伴們一起無拘無束的快樂時光了,記得那時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但除了王強,我幾乎記不起其他人的模樣和名字了……兒童時代真是無憂無慮,大人們出工幹活去了,我們就在山野裡瘋跑、玩耍,記得要走過很遠的路從家所在的山坡走到一條河邊,走過河上的一座小吊橋,有一個草蓆廠,我記得曾經跟著阿奶帶著自己上山採的席子草到那裡編織草蓆,就像最古老的紡織機一樣。水邊還有一座大水車不停地轉動,帶動著碾米房中的石磨,吱吱呀呀的聲音,彷彿就發生在昨天。記得那時回約村與外界的交通聯繫基本靠走,印象中當年母親來接我時是走到平掌,在她一個同學家住了一夜,才搭上了回思茅的車。1976年父親帶我和姐姐、弟弟到回約,是從回約徒步走到當時的縣城按板鎮的。從那以後,我們就再沒有回去過,回約村就是一個美好的記憶……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話說我們從昆明出發,下午到達鎮沅縣城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出發到勐大。從鎮沅縣城到勐大鎮大約有60多公里,都是柏油路,路面很好,只是彎道較多,行駛在彎彎曲曲的盤山路上,滿目是鬱鬱蔥蔥的樹木,讓人心曠神怡。王強開一輛越野車在勐大鎮接應我們,我和母親坐上他的越野車領頭帶領其他三車前往回約村。出了勐大,道路的等級就在下降,大概又走了10多公里,就轉入一條狹窄的土路,土路延著一條小河蜿蜒曲折地延伸,車子走過,揚起一陣陣灰塵,車窗外卻是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一片片農田、翠綠的竹子,還有一群群白色的鷺鷥,世外桃源大概也不過如此了……一路上,王強不斷地給我們介紹著,勐通河、大井、平掌……每行駛到一個漂亮的地方,他總是善解人意的停下車讓我拍照或是錄一段影像。走過平掌村時,才發現記憶中很大的地方如今看來卻只是一個很小的集鎮啊。又前行一段路,河面變得更加寬闊,王強將車停下,指揮其他三輛車停好,又打電話讓他侄子開著另外一輛越野車來接我們,要過了河去才能到達,我們的轎車是不能涉水啦。看到了記憶中的那座橋,現已改造為一座結實的水泥橋了,當年我們就是從這裡走出大山的,很有意思啊,哈哈。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窗外的風景,記憶中的小橋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過了河,又走過一段彎彎的田間小路,走到了王強的家,除了他們,旁邊還有另一戶人家,房屋的格局和安排與我記憶中童年時的情形是一樣的,只是他們說房屋整體向上移了一個平臺,原來我們家和王強家的房屋所在地都已變成了兩個水塘,站在王強家的“觀景臺” 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們家曾經的地方,邊上還有一院房子,但這一切都已屬於另外的人家,據說是早年前經父親、母親同意後小寶鳳將阿公、阿奶的房子連同宅基地一起賣掉了,今天看來出售的價格低得驚人……睹物思情,讓人產生很多的聯想和回憶,童年時代的快樂時光彷彿就在眼前,鄉土、鄉情、鄉音,一切都是那麼的親切。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左邊遠處的水塘就是我們老家的舊址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白色屋頂是王強家的房子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見到了王強的家人,他的大哥、大嫂、母親,還有他夫人、女兒等等,當年在回約村時年紀太小,我對王強大哥的印象都不深了,可他對我們還有很深的印象呢,一見面他就說“記得你和小萍在這裡的時候呢,小萍不愛講話,你要活躍一些……後來你媽來了,把你領走了,就再也沒回來過……”怎麼他們都這樣說呢,難道我小時候就那麼張揚嗎,哈哈……我們還去了隔壁的康家,也就是阿公家原來的地址,這是一戶年輕人的家,小孩子在平掌上學,只留下夫妻倆在做農活,在地裡主要種菸葉,一年光菸葉的收入就有6萬元左右,日子過得還很不錯呢。在他家房樑上看到兩個燕子的鳥巢,他說這裡的風水比較好,在他原來住的地方從來未有燕子築窩呢。從他家菜地裡摘了兩大袋綠油油的牛皮菜,成為我們晚餐桌上最受歡迎的美味……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真是感謝老朋友王強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前一天他因主持村裡的團拜活動、過分勞累而嗓子乾啞,卻仍為我們精心安排、對我們悉心照顧,讓我們在回約村體驗到了暖暖的鄉情。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人的感覺有時真是莫名奇妙,在山裡的人總是嚮往著走出去見識外面精彩的世界,在城市待久的人又總是希望能找到一片清靜的世外桃源,人們總在這兩個方面糾結著。重回故地,欣喜、興奮、好奇、惆悵、開心、親切、感動……多種情緒交織,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真是難以形容。突然想起有人說過的一段話:“或許我們走那麼遠,不是為了看風景,而是為了去天地的盡頭會一會自己,因為只有在那樣遙遠的地方,你才能把喧囂的人世拋在身後” ……那個遙遠的小山村,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隨走札記|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